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7: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识记物质概念,理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能力方面,学会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从而得出哲学理论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结合生产方式的客观性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明确和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物质概念的教学,学生理解有难度。注意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相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授相结合。课堂教学民主化,留足学生发挥的空间,主要采用谈话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克服学生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认识的迷惑。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能不能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就说明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要证明世界的客观性还必须证明社会的客观性。)

08年,在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大选中,国民党获得空前的胜利,民进党遭惨败,原因是什么呢?(这反映出当前台湾地区的主流民意,这是台湾人民的明智选择。在民进党主政8年时期,以陈水扁为首的一伙不顾台湾人民民生疾苦,疏于对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引导,不顾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大耍政治手腕,置两岸骨肉分离而不顾,试图把台湾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搞“台独”,激起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课教学)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有人认为: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容易一些,而理解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则困难些,这是为什么呢?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而社会是由人组成,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由人所进行的活动,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又总是抱有某种愿望,追求某种目的,受一定思想动机的支配。这就是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就在于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既然如此,要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就难免有些困难了。)

讨论: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还有人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

(①前者夸大了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否认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性;后者不过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罢了。②这两种观点都否认了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的客观性,都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是错误的。③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老师安排时间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从本质上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②哲学中的物质是怎样定义的,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什么不同?

(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1、首先,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注意: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板书)

设问:人类起源于什么?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

(古猿。人和人类上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当古猿进化为人时,就形成了以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猿群也就成了人类社会。在其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劳动为自然界的演进注入了新的因素,导致人类社会的诞生。) 老师总结:可见,人类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阶段。

2、其次,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注意: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看)(板书)

设问:从人类社会产生看,社会是客观的。那么,人类社会产生后,则要存在和发展,其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虽然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复杂的,有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有国家政权,有生产和消费,有道德和科学等等,但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为,①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人们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创造出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吃、穿、住等问题,才谈得上社会的存在和发展。②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在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这两方面构成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们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一旦停止,社会的各种活动很快就会瘫痪。③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化发展。社会发展史表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不同,社会的面貌、结构与性质也就不同。)。

设问: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否举例说明?

(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生活理想都在发生着变化,关键是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方式在变化。比如过去家庭消费追求的“三大件”与现在家庭消费追求的“三大件”是不同的。又比如过去的“伐木英雄”现在成为“植树英雄”。过去的“量入为出”,现在“消费按揭”等等。)

提问:教材名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表达了什么意思?

(说明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1)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板书)

设问: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具体指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能否随意选择?

(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板书)

设问: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客观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已有的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新的活动。那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客观性教材是怎样说明,有几个方面?(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说其客观性。) (3)、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设问:什么是生产力?它包括那些基本内容?生产工具与生产力是什么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实际力量。它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三方面的基本内容。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设问:人类使用生产工具的发展演变史是: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金属工具、手推磨——机器工具、蒸汽机——电子工具。试问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哲理?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一变化告诉我们,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每一代人面对的都是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水平,都只能在原有生产力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提高一步。原有的生产力水平有多高,总是限制着下一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幅度。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小结: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劳动者,各时代具有各自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的各要素是客观的,生产力是客观的。

举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就是要求我们在做各项工作时,都必须承认生产力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从客观条件出发。

(4)、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板书) 提问:什么是生产关系?它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立足国情,着眼于生产力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试问这一材料蕴涵着什么哲理?

(一个社会采取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以及它的具体形式,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该社会现实的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以及它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的超前与落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变更与发展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设问: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怎样理解?(略)

小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都是客观的,说明物资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图示略)

我们说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仅表现在它的产生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还表现在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3、再次,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从支配规律来看)(板书) 提问: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个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任何社会形态都起作用。)

提问: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这些规律是否依赖人的意识?违背规律办事能成功吗?

(比如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的价值规律、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规律等,其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规律的支配。人的意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生活的具体面貌,但不能决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搞“一大二公”,以及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导致全国大饥荒;又如历史上张勋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落得笑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不是由中央领导人随心所欲制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这些都充分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各项工作的胜利。)

老师小结: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发展规律都是客观的。所以说,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整个第一节的知识内容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存在。即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

1、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第

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根源性、客观性,揭示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反映了物质具有可知性(关于这点,我们在第二节会学习)

第二、要明确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不等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一方面,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有区别的,哲学上讲的物质具有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这一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即是不生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是有生有灭的。

(设疑:物质是不生不灭的,而阶级是物质,所以阶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阶级斗争是永远存在的。)

小练习:鉴别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①光学 ②法律 ③生产关系 ④阶级利益 ⑤磁场 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⑧万有引力 ③④⑤⑧

第三、要明确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也不同于自然科学上讲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感念则概括了整个世界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客观实在性。

第四、要把握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是指世界上存在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现象;但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是物质而不是意识,这就是世界的统一性。 第

五、要注意“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总结:

哲学原理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客观的关系,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实际工作中,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作业安排(略)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案

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领导者科学决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学设计

高二教案(1.1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1

《身边的哲学》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高二政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教学设计

员工培训与发展主观题与客观题

企业的客观发展(推荐)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