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馆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2020-03-04 06:39: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馆水系介绍]

内容总论

(一)、思想定位

一个中心:以展示、传播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智慧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1、成为世博会园区里最大的亮点。

2、高品位、高规格的文化盛典,成为国际与国内城市发展建设的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设计定位

中国国家馆总体定位为“一个影院”、“一张画卷”、“一片稻田”、“一次旅程”、“一个广场”的“5个1展项”。我们极力打造一场视听的盛宴!感受一回心灵的震撼!得到一次文化的碰撞! “一个影院”: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发展建设 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张画卷”:一幅《清明上河图》带领观众游走在中国古代的智慧长卷中,一次超时空的对话,一个智慧的寻根之旅。

“一片稻田”:着重说明城市发展中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突出表现对中国对城市未来的畅想,表现和谐发展、天人合一的共生思想。

“一次旅程”:41米层的“寻觅之旅”将引领观众在古代的建筑智慧中寻觅城市构建的智慧。 “一个广场”:功能区的广场将成为尽情演绎185天欢乐世博会的舞台。 “东方的寻觅”

总 论

气势磅礴的空间巨制,诠释跨越时空的民族心灵历史,根植于大地之上的东方哲学将带领观众立足当代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追溯古代,展望未来,经历震撼、思索、唯美、惊喜的寻觅智慧的情感之旅,编织神话般的动人乐章,交织出时空的宏大叙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定义为“东方的寻觅”,整体篇章将以东方为角度,以寻觅为主线,上承天人合一的中华哲学,下启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演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大主题。

沿着主体的思路与定位,我们把中国馆展示内容分为核心展区——东方的寻觅,下设《亿万人的大迁徙》序厅和《春天的故事》、《智慧的长河》、《希望的大地》三个主体展区。41米体验展区为——寻觅之旅,33米功能展区《绽放的城市》。

“49米”核心层《东方的寻觅》以“‘一个序厅’加‘三个展区’”为展示内容框架,讲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展示古代“天人合一”的城市发展智慧,畅想人类未来城市发展“和谐共生”的前瞻思考。

《亿万人的大迁徙》为序厅,将通过新城市进城后扑面而来的城市印象与城市气息为出发,意象化的描述3亿新城市人入城的感受。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3亿新城市人进城,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体量、高速度、高密度城市化道路的历史轨迹。

《春天的故事》主题影片深化主题概念,并融入城市生活的动人故事,展示30年的城市化给中国人所带来的巨大生活变化和城市变化。世纪之交前后的几十年里,几乎占全人类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大迁徙,既造就了中国城乡的繁荣,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带来了对中国社会结构、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我们将立足新城市人进城,在城市安家、工作带来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描摹多彩的城市生活和新城市人的精神面貌,同时折射出高速发展下衍生的问题与挑战,凸现未来“以人为本”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思考与智慧。

带着对城市发展的思考,观众进入到第二展区——《智慧的长河》。

《智慧的长河》的展区以《清明上河图》的百米画卷为中华智慧的典型元素,引领观众从中国当代城市化面临的现实和挑战出发,对古代城市的和谐生活进行回顾,在中华智慧的长河中寻觅,通过中国城市规划、营建、市井生活的丰富实践感悟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智慧,深刻反映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过程中它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经验,折射的是中国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智慧渊源。 跨越古代的智慧长卷,观众进入到《希望的大地》展区,该展区以水稻为典型形式语言,展现支撑中国城市发展的几大支点:城乡一体化、和谐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稻菽千重浪”展项,表现“城市自然化,乡村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同一屋檐下”展项,通过孩童的视角表达同在一个屋檐下,没有了城市与乡村的隔阂,一个和谐的未来城市生活图画;

为了突出主题表现,我们还设计了“寻觅之旅”动线旅程,采用骑乘的载具形式,透过中国城市初始的智慧点——拱桥、斗拱以及模数化构成城市三大场景并结合仪式化的舞蹈形式,表达城市交通、建筑、构建的智慧,让观众在欢快、愉悦、刺激的体验中形成对中国馆主题的完整体认。

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演绎过程中,我们力图采用艺术化的形式语言,用空间的大体量、大场景营造大气势,化繁为简,以期达到使国家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对城市发展的挑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大舞台。 东方的寻觅 内容方案

49米层东方的寻觅展区是中国馆的核心展区。

亿 万 人 大 迁 徙

以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为内容主线,回顾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领悟东方文化中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

【前言】:

30年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巨大成就,留给历史书写的风云际会,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丰厚、最宝贵的馈赠,成为记忆中恒久的丰碑。

正是中国政府解决了亿万人口的温饱,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才让当代中国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成就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国家,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中的特有的中华智慧! 【等候区】

以“进城”为动作要素,以“大迁徙”为表现内容,意象化的呈现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壮观景象。 等候区入口以新城市人初次进城的心理感受为造景的出发点,用装置艺术的手法营造进入城市的第一印象,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为“春天的故事”设置情绪的铺垫。

这个区域充分利用观众入场前的排队、安检、进入电梯、进入主展区等过程,把陈展前移到馆外,观览拓展到入场之前,营造大迁徙所特有的人潮氛围。

【主题阐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30年新增3亿城市人口,中国开辟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体量、高速度、高密度的城市化道路,未来中国还将有3亿人进城,中国城市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也对世界构成了影响。同时我们意识到中国当代城市化要放到中华民族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认识,在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华民族逐步形成、凝练出特有的精神品质,它们在中国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梯设计】

我们把进馆电梯设计成火车车厢的样式,每一班电梯都制造拥挤的效果,设定观众对“新城市人”挤火车进城的角色体验。在电梯中以火车造景并以镜面反射使其无限延伸,配以火车上多样化多层次的语言与音效,为进入序厅做好情绪铺垫。

东方的寻觅

春 天 的 故 事

春天的故事立足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30年新增3亿城市人口为出发点,反映当代中国应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以及新城市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影片主旨]:

该影片的主旨是“城市化改变中国”,立足当下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用独特的视角来展望未来城市的发展启示。 [导演阐述]:

[影片理念]——强调人的感受、人的梦想以及视觉的幻想,让影片始终能带着人的视角来切入城市化的宏大命题。

[影片定位]——影片将会呈现出风格化的影像表达和独特性的导演视角,而不是纪实的纪录片风格,并且影片能与装置化影厅相互结合。

[影片内容]——影片的长度6-8分钟左右,我们要展现的是对中国未来城市人居环境的思考。既有向世界展示中国三十年城市化进程的规模和速度,更要有在这过程中人对城市的感受与梦想,并且影片对未来城市有自己的思索。

[导演态度]——城市未来给人带来的应该是什么?是更大的自由。通过影片实现对城市化的进程的“集体发言”,在这部影片中支撑表达的应当是自信从容的情怀。

[开场与结尾]——在影片进入正片(即观众进场时)和影片结束后(即观众退场时),制作与影片配合的“引导片”带领观众进入氛围。 [视觉风格] 影像视觉风格是前卫先锋的,能有本片自身的一套风格化视觉系统,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纪录;我们希望影像的目的是展现感受与梦想,而非现实。

中国城市化的过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根植于自身的传统和经验,发扬中国独有的智慧加以应对,也给世界城市化进程带来启迪。

智 慧 的 长 河

带着对未来中国更美好的城市化期许,寻访东方城市一脉相承的发展智慧。 内容策划

内容结构:

1、展示内容基本信息

2、以清明上河图作为空间展示立论的基础

3、与总体演绎脚本的关系

4、《清明上河图》展示内容

5、题材的选择

【展示内容基本信息】

名 称:清明上河图

类 别:纸类文物、书画

年 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清明上河图作为空间展示立论的基础】

(1)、《清明上河图》是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形态的最典型的概括,反映了本次世博会国家馆的主题:中国哲学思想的“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理念。

(2)、《清明上河图》独步天下,超越了时代与时空限定,反映了城市生活,折射出中国的哲学思想与建筑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清明上河图》是作者对中国古代汴梁生活感受和智慧的结晶,其震撼力和感染力跨越时代与国界;

(4)、围绕着中国古代的城市的美好生活,构图奇特、意境深远、艺术语言丰富而又和谐统一,誉为“国宝”,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5)、选材清明上河图是对中国一脉相承的中华智慧的概括与提炼,也是对“春天的故事”的延展与希望的大地展厅的承接。

【与总体演绎脚本的关系】:

智慧的长河是城市发展的寻根之旅。它将承接「春天的故事」里的故事线索,为观众开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智慧之门,感受中国古代城市和谐生活的智慧,通过与古代汴梁城的时空对话,探究城市发展一脉相承的智慧之源。

【《清明上河图》展示内容】: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观众可以了解到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题材的选择】: 我们将分三段演绎张择端版的《清明上河图》,“郊野、虹桥、城关”三个部分分别呈现出以下三个主题:和谐城乡、律动城市、精彩生活。

和谐城乡: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主题内容:通过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画卷信息:

[主题:同袍同泽] 内容:一头受惊的驴子在路上奔跑,一名儿童在路中间玩耍,在千钧一发之际,路边的一位老人抱起儿童闪在路边。

[主题:南北通衢] 内容:散货码头上,老板在清点货物。劳工们在辛勤的卸货。

律动城市: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主题内容:营造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

画卷信息: [主题:众志成城] 内容:一艘客船要通过虹桥,桥上船工们在紧张的忙碌着,旁边的船、桥上的人、桥下的人热心的指挥,帮助船通过。

[主题:富而好礼 ] 内容:虹桥桥头,两个商贩在热情地和一个客户介绍自己的商品。 [主题:勤业乐事] 内容:大车修理店内,一位师傅在矫正车轮,他的徒弟在旁边一边刨木头。两人一边工作一边开心的哼着小曲。

[主题:方圆之矩] 内容:城门上古代建筑师一手拿规,一手拿矩在空中比划着。一座宏伟的城门楼以建筑生长的形式快速出现在眼前。

精彩生活: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主题内容:热闹繁荣的城市生活。

画卷信息

[主题:万国咸通] 内容:城门下,一位商人领着一支托对出城。骆驼上满载着绸缎、瓷器等中原物产。路边的人艳羡的看着骆驼上的货物。 [主题:兼容并蓄] 内容:说书人在声情并茂的说着民间故事;僧人在和一位长者说着佛教问题;医生一边给人号脉一边说着医理。三种文化形态共存于同一时刻。

发表于 2010-9-28 02:50:01 |只看该作者

希 望 的 大 地

内容策划

【以”水稻”符号作为空间展示立论的基础】 1、水稻是养育13亿中国人——无论城乡的基础。

2、它凸显了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概念符号,被赋予了生命与意义。

3、它是绿色生态城市的象征。 【展区主题定位及理念阐释】

1、未来的城市应当是田园化的城市

2、未来的城市应当是可持续、无污染的城市

3、高科技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

4、不同区域、不同身份的人们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希望的大地”展区中,我们将通过水稻这一典型的形式符号展现支撑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的几大支点:城乡一体”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中国当代的社会问题与思索,下设“稻菽千重浪” 与“同一屋檐下”两大板块。通过艺术的手法,简洁、直观而生动地传达城市让人类未来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思想。 【主题内容】

[关键词] 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战略研究组在一份报告中(2005年)提出,“城市发展应以城乡统筹为主线”。

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战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乡村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城市带动乡村,城乡平等,统筹发展。中国各地做了大量的“城乡统筹”一体发展试点,城市和乡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从公共服务水平到收入水平差距,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稻菽千层浪 】

这将是一个涌动着绿色和希望的展区。水稻,这曾经是人们眼中最乡土的元素,将在高科技呈现手段的主力下展现出超越观者审美想象的现代感和冲击力。这里面涉及到我们对水稻的“再定义”——我们用水稻,一是寓意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有机体;二是赋予它一种地位,一种养育民生的根基。我们希望参观者带着对自然的感恩去面对自然带给我们的恩赐,希望人们被自然界最小的给予感动——就是这无数棵水稻,无数粒米,养活了世代的中国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

【同一屋檐下 】

东方智慧与未来城市的对接:和谐共生的古老主题(不同区域、不同身份的人共享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引领中国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本项目将采用意识流的手法,以儿童为主角 寻觅之旅 内容方案

内容方案 [主题阐述]:

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所蕴含的中华智慧始终贯穿着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是当时世界上生产力进步的最典型代表;

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工匠充分利用准确的力学知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将木材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完善的形式,走上发展木建筑为主流的道路。

在视觉上,人们通常可以从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观察、体会建筑物的形体和美。中国建筑设计对远景的效果十分重视,经过严密的整体规划,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这对于空间展示效果上非常适合骑乘的表现形式。

在41米层的“寻觅之旅”中,我们将以“木结构的斗拱矩阵” 为主要设计元素统领全篇,通过古典建筑的艺术再现,力求引发观者对继承城市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符号和内在精神特质的思考。 [形式设计]:

中国馆的41米楼层定义为“体验层”,将以「寻觅之旅」为主题,以黑暗骑乘(Dark Ride)为形式,进行一场时间约8分钟的体验。观众搭乘着载具,沿着轨道巡游于真实水体之上,沿着水道寻觅体验中国建筑智慧,通过中国城市初始的智慧点——拱桥、斗拱以及模数化构成城市三大场景并结合仪式化的舞蹈形式,表达城市构成的智慧与城市生活的图画。 [表现形式]: 工具

此处主要表现中国古代城市营造的工具,呈现方式是环幕的立体投影,配合放大尺度的工具运作并配上4D特效,画面上有的锯子向观众锯来,锯屑纷纷飘落还带有新木的松香味;又如砖窑内熊熊烈火的夹着热风扑面而来。 斗拱矩阵: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是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

斗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的建筑结构,承载着力,是在负重,而且是弓形的,极富象征意义,它更是一种建筑的图腾标志。

此处以装置化的大面积斗拱造型表现许多斗拱在组合旋转,再加上两侧及天地的玻璃反射镜,成为无限延伸的大体量场景。前方中央是真人表演区,一群舞者以极慢的仪式化的速度反复表演组合与拆解斗拱。 桥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桥具诗境之美,同时具有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是块面;流水,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一座横跨时间记忆河流的桥体现的沟通,友谊,媒介,桥之美起到了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宇宙

观众在宇宙场景中看到的是夜景的地球,上面灯光最密集之处就是城市的所在,而中国在未来将是全球城市化密度最高的国家;这时一条鲸鱼自地球背后游向观众并溅起水花,暗示城市是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象,传达中国人的宇宙观。 绽放的城市 内容方案

绽放的城市 内容方案 设计理念:

本层将贯穿整体的内容主线,将绽放的城市定义为一个未来概念城市广场。

我们将沿袭“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景观,职业,文化活动与各种人物的特有属性——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

在设计形式上,我们诗意化将荷叶上一滴露珠溅落在水面上泛起的阵阵涟漪凝固在33米层的展馆内,以“城市、森林、海洋”的主题来诠释未来城市中科技、生态、环保、开放、创新的理念,形象化地演绎中华“天人合一”的城市发展智慧。 形式风格:

为做到与主题和展厅出口有机衔接,我们以高调、明亮、科技感、简洁的风格塑造未来的城市基调。 区域划分: [综合服务区]:

综合服务区位于33米层的入口处,此区域放置有服务咨询台、签名区、拍照区、邮局。主要起到咨询、互动、留影和邮寄服务。

(1).服务咨询台做为提供各种服务、信息查询、引导参观者游览及处理突发事件而设立。

(2).签名区使参观者在中国馆里留下自己的名字,并通过印有中国国家馆内部场景及本人签名的卡片发给参观者做为留念。而且我们将会让每个人的名字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有趣的出现在世博网中,从而利用观众网络点击来起到更好的宣传及商业行为。

(3).拍照区可以让观众在此处与中国国家馆内部不同的场景进行虚拟拍照,所拍照片的场景提前由拍照设备设定好,观众只需以快速、简单的方式选择场景与自己拍照即可。选择场景屏幕的正前方会有一个摄像捕捉系统,观众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本人与场景合成照片的最终效果。

(4).邮局里有销售为中国国家馆特殊设计的信封及明信片,参观者可以把自己写在明信片中的祝福语和中国馆拍的照片放入信封,通过邮局邮递的方式寄给亲人、朋友和同事。

综合服务区总体起到通过参观者三方位立体体验拉动中国馆在世界范围的宣传。 [购物区] 面积为621平米。可同时容纳200人的消费购物。设计风格依然延续了33米层的设计感觉时尚、流线型和未来感。在本层出口的两侧安排两个综合性的购物空间,4个饮料店面穿插与其间,有茶、矿泉水等瓶装饮品;还有糖葫芦、棉花糖等零食。每一个综合性的空间里以柜台形式购物,主要起到销售世博会中国馆相关纪念品的作用。 纪念品共分为四类:

(1)书籍:苏州绿化装饰画册、营造法式画册、清明上河图卷、2010世博画册等。

(2)服饰:纪念T恤、民族服装、遮阳帽、女性挂饰、包、丝绸围巾、等。

(3)玩具模型:气球、海宝、世博LOGO挂牌、斗拱拼插积木、世博风筝、郑合宝船、东方之冠万花筒等。

(4)工艺品:榫卯拼插的国家馆模型、被中香炉、青铜冰箱、清明上河图、龙舟、玉玲珑、青花瓷茶具、水稻礼盒等。 [表演区]:

在33米层相对于空旷的地带开辟表演区,表演区由舞台、控制间、化妆间、休息区组成,面积为621平米。舞台为整个表演区的主要建筑结构,约为160平米。主要功能为机器人京剧表演、艺术表演、观众休息,每天开辟固定时段共地方省市进行表演,使观众体验未来城市生活广场的丰富的人文环境。

在舞台之外的公共空间有专业演员穿插在观众身边进行现代民乐、街舞、小轮车的表演,形式以市民日常娱乐街头表演为主。

中国馆水系介绍:

【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仁者爱山,知者乐水”的典故,老子亦言“上善若水”。中国国家馆设计了一个全楼水系,使整个中国馆的设计意念与“中华智慧”在逻辑上形成了有机的联系。 【设计路线】:

水系由《春天的故事》中水纹灯等效果灯光虚拟水发源,经过《智慧的长河》中“智慧源泉”的穿梭,《希望的大地》中的“稻菽千重浪”的水稻下的水雾与水流,到41米层承载观众的水道,再汇入33米层“智慧之海”。由智慧之海经导水链形成的瀑布汇入9米平台的水池中。

整个水系采用循环水的系统营造和支持水系效果,所运用的水有真实的也有虚拟的,使整体水系形断意不断,象征着中华智慧连绵不断,渊远流长。

玩具狗也可爱啊

中国馆

中国馆风水

游中国馆心得

参观中国馆有感

世博会 中国馆建设

中国馆主题(推荐)

中国馆开馆致词

节能宣传周总结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导游词

中国馆之中国红

中国馆设计说明
《中国馆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