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发布时间:2020-03-02 09:34: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 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鉴赏“梦游”的意境。

3、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夸张。

教学重点 难点

让学生理解“梦游天姥”和“留别”的关系 鉴赏“梦游”的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得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也就是你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得出来的东西。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谪仙,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

2、作品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寓家山东,旅游江南,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玄宗召到长安,任翰林待诏。名为待诏,实际上干的是御用文人的工作,不久他就感到厌烦。由于他放荡不羁,蔑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书请还,玄宗于是打发他回家。李白因此心情悲愤。这年冬天他回到山东,便只是与友人寻幽饮酒,忌谈富贵功名。天宝5年秋,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这首诗就是准备去吴越前夕写的。一名《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

二、检查预习作业

1、检查字词读音:屐、倚、殷、澹、泉、霓、鸾、峦、悸、恍、嗟

2、学生全体朗诵课文

三、课文解读: 第一自然段。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出海的人谈起瀛洲,都说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很难寻找。海客,出海的人,烟涛微茫,就是说那些由水花与水气弄得海面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面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

(2)、“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云霞明灭,就是说云霞忽明忽暗。这一句意味着天姥山的景象万千,是真实可见的。这里为什么不明白写天姥山明白可见,而要说或可睹呢?其实这里是与上文,海外三神山之言涛微茫,无法寻求相对应。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里说的是天姥山看上去像横着跟天连在一,并且山势比著名的五岳和赤诚都要高伟。诗里面“掩赤城”,意思是掩盖了赤城山。那么座赤城山其实就在现在浙江省天台县境内。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五岳是那五岳啊?五岳是我国五座大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势拔五岳,意思是比五岳还高。

(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两句诗是说即使是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对着它西北边的天姥山,相比之下,显得低了,好像要向东南倾倒一样。这里“一”,其实是“四”。

四、教师总结

第一节主要交代李白为什么要梦游天姆山,这样给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使的文章衔接自然、通畅,第二小节的第一层交代进入梦境。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知识点

2、书后习题

一、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赏析梦游过程,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检查作业 1、回顾上节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写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以及原因,并看了作者一半的梦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一篇课文。

2、朗诵从开头到“空中闻天鸡”的部分。提醒这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

二、课文解读: 第二自然段。

从第二自然段,诗人就进入了梦境。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由于前文越人的话语,而发梦,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之间飞过镜湖。之,越人的话语。吴越其实是两个地方名,吴跟越,这里说的只是越。因为吴越相邻,这个词是一个偏义复词。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里诗人梦见自己在镜湖上飞,月亮把诗人的影子照在水面上,一直飞到剡溪。剡溪即曹娥江的上游,在现在浙江省。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当诗人飞到剡溪的时候,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并且留下了《登临海峤》这首诗:“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那么诗里,“渌水”其实就是清水的意思。而“清”字其实就是凄清的意思,也就是很宁静,只剩下猿猴的啼叫与大自然的声音。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是诗人梦境的开头。(板书)

(4)“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课文里面的“屐”,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木屐。那么脚著谢公屐是什么意思呢,是否说作者穿谢灵运的旧鞋呢?(提问)其实不是的,这里谢公屐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特制的名词,值得是当年谢灵运登山时候穿的一种特制的木屐,并不是说作者穿了谢灵运的旧鞋来登山,不要误会!青云梯,这里指的是高峻入云的山路,其实也就是形容山很高,登山的楼梯的顶部在云里面,根本都看不到!其实如果有同学去过华山之类的地方登山,应该可以感受得到,一条楼梯一直往上,但却根本看不到顶。 (5)“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半壁的意思是半山腰,海日呢就是指海上的日出。这个天鸡呢,其实就是出自一部叫做《述异记》的书,这本书呢就专门记载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书里面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第一句指的是在登山路忽左忽右,弯弯曲曲。老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方向。一路上,路上的花非常漂亮,石头又形状各异,栩栩如生。作者迷恋着路上的话,倚坐着一路上的石头,在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飞快,忽然间已经天黑了。这里“暝”是天黑、夜晚的意思! (7)“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两句现在有两种比较主流的解释,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说的。先看第一句,大家看课文注释六十对这一句的直译,熊咆就是雄在怒吼;龙吟,就是龙在长吟;殷岩泉,就是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课文说是作动词用,表示震响的意思。“栗深林兮惊层巅”,这里用了两个使动用法,栗深林是一个,惊层巅是另一个。意指使到深林颤栗,使到层巅震惊,这里栗、惊就是使动用法。层巅大家知不知道是什么啊?(提问)这个层巅就是指那些一层比一层高的山峰。现在我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两句的另一种解释,大家知道就可以,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还是要用会课文的解释。这种解释用的是意象的手法,是指岩泉(一种地理现象)发出巨大的响声,犹如熊咆龙殷,使得出入于深林层巅的山中游人,为之战栗而惊恐。银根隐者的隐同音,形容声音宏大。

三、教师总结

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用的,是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诗全是的主旨所在,在短短地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1、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背诵所学部分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把握主题并总结全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检查作业 1、回顾上节主要内容 2、检查背诵

二、课文解读: (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里青青的意思是黑沉沉的,云青青兮欲雨,就是说云黑黑的想下雨的样子;然后这里水澹澹兮生烟就是说,水朦朦胧胧地,并且在水面上升起一些水气。

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烟”,这鸡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固定的方向。依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想要下雨,蒙蒙的水面生气烟幕。写的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地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2)“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里“列缺”指的是闪电,“列”通“裂”,是一个通假字;“缺”是指云与云之间的缝隙,“列缺”和起来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云与云相碰撞,从碰撞的地方闪出巅广,像裂缝一样。霹雳其实就是雷声的意思。“列缺霹雳”是一个并列短语,就是“闪电雷鸣”。“丘峦崩摧”就很好理解了,“丘峦”就是山丘、山峰,“崩摧”,就是崩倒。两句合起来就是“闪电雷鸣,山崩地裂。”“洞天”,就是道家称神仙居住的地方叫做洞天;“扉”,指的就是门,其实原文应该是“石扇”的,后来由于长久流传而导致改变成为了“石扉”,不管是石扉还是石扇,都是石门的意思,大家要记住了;“訇”是一个声音助词,形容声音很大。合起来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的那扇石门,轰隆的一声从中间打开了。 (3)“青暝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青暝”指的是天空。这两句是说,天空浩浩荡荡看不到尽头,太阳月亮都照耀着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金银台”其实指的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从“列缺霹雳”到“日月照耀金银台”这几句与前几句相比我们可以看到景象突然间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际,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的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了四个四言短语“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是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

再天门打开以前,作者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有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课后练习三,第2小题)

到这里为止,诗人的梦完全进入到第三阶段,梦入仙境。(板书) (4)“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两句是说作者看到神仙从天空中出现。这里,“霓”是彩虹,“云之君”之的就是云上的神仙。其实就是说,住在云上的神仙们,穿着彩虹做成的衣服,像驾马一样驾着风,纷纷从天空中下到凡间。 (5)“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两句是前两句的连续,有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意思呢?(提问)这里的意思就是,承接上面两句,仙人出现的时候的另一种景象,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昨天老师给出的幻灯片,对“鸾”字,作了两个注音,一个是第三声,一个是第二声,这里我给大家作一下解释。其实这是也是一个古今变音的例子。古时候,“鸾”是读作第三声,但是慢慢的,在语言不断的发展之中,在现代汉语里面就变成了第二声。如果大家以后考试遇到这个字的读音,大家就请记住,是第二声的。还有,这里“列如麻”的意思就是很多,其实在原文里面,“列”后面是没有这个“如”字的,只是后人加上去的。

从“霓为衣兮风为马”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梦境写到这里,就达到了最高点,达到了高潮的部分,诗人的幻想正在天马行空地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而作为读者,看着作者的诗句,就好像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的富于魅力,那样的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于神仙世界一样。

但是,好梦不长,救灾诗人法梦到达高潮的时候,突然,梦醒了! (6)“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里其实就是说猛然间从梦境里面醒过来,长叹一声。“悸”这里是“心惊”的意思,“嗟”就是叹气。其实大家也可以体会一下,做梦到了最高兴的时候,兴奋起来突然惊醒,才发现原来只不过是南柯一梦。 接着“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两句就是接着上面两句,醒来的时候之剩下睡觉用的枕席,梦里面所有的烟雾云霞都消失了。这里,“觉”是醒来的意思,“向来”呢,就是原来,“烟霞”大家之不知道是带指什么?(提问)。其实就是代指前文作者梦里面的仙境。到了这里,诗人的梦境全部结束。(板书)

这四句,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忽转直下,有幻想转道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三、赏析最后一段。

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其实就是说,世间的快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好的事情与不好的事情也只不过像流水一样,向东流过然后一去不复返。 (2)“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前面一句,是概叹不知道这次与朋友离开要什么时候才会回来见面?后面两句,大家可以看看注释18,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其实这里也蕴含了诗人准备归隐名山,学道求仙。白鹿,就是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最后一句,也是全诗的重点与中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里是诗人发的一个议论式的概叹,怎能够低头弯腰,卑躬屈膝地讨好那些权贵,而使地自己整天闷闷不乐,不得开心!

四、教师总结:

评价这一首诗与李白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个更强烈方面,另一个在作者心底最深层的方面。在李白的思想中,与“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贵们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贵的鄙弃和不妥协,就像他结尾两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能够低头弯腰侍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但主要方面还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四、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最后一句,也是全诗的重点与中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里是诗人发的一个议论式的概叹,怎能够低头弯腰,卑躬屈膝地讨好那些权贵,而使地自己整天闷闷不乐,不得开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