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作者:邓文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在中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反应了当前社会诚信和道德缺失问题非常严重。有人将这些道德缺失的现象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难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真的是对立的吗?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科学、扎实地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1.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意识。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展示出来,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影响

(1)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市场经济承认各独立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各个经济主体也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这种重利性原则强化了人们对利益的计较,甚至诱发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与人的关系被简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一些人为了金钱敢于践踏一切道德原则,出卖尊严和良心,甚至铤而走险,触犯刑律。

(2)诱发小团体主义和损人利己的思想。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使一些企业和个人把经济活动仅当作纯个体行为,纯经济行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把自己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导致社会责任感的沦丧。例如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毒双汇、敌敌畏鱼干、敌敌畏泡菜、陈馅月饼……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的具体表现。

(3)诱发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存在着“泛化”的倾向,影响和渗透到政治、文化领域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

影响。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把权力作为商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以牺牲政治原则为代价,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触犯了国家法律,破坏了党纪、政纪,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损坏了政府部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

二、加强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2.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要在人、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利益纽带,依靠各种各样的价格因素或经济因素来形成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纽带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中,道德是重要的基因。企业要形成合理的盈利,必须要讲道德重诚信。同时在企业面对个人和面对社会责任的时候,也要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以确保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合同的履行上,既要有一定的经济制度来监督,又要有当事人的共同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作基础。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尚未在市场中真正确立起来,相互信任和恪守信约尚未成为一种道德氛围时,合同和契约在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性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常常会成为经营中的“灾难”,使一方或双方蒙受经济利益损失。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只有自利的动机,忽视道德的价值,从长远看,不能保证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大家不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互相信任,而是互相欺骗,势必会造成经济活动的无效率或低效率,提高产权保护的成本。合理的道德规范能正确协调个人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激发个人与集团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要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

道德导向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以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它主要引导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是善,怎样做是恶。“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包含了正确的道德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道德只能有一个,即社会主义道德。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简称《钢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在道德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纲要》还指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一重要思想,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导向就是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为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既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强调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要优化道德环境

道德环境的好坏,对于道德建设成果的取得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道德环境激发善行的实现和发生,抑制恶行的产生;不良的环境抑制善行的发生,助长恶行的繁衍。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它孕育了良好的道德行为。

温总理曾经提出:“对那些有道德的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要保护和尊重;对那些无德无信者,我们要制裁和唾弃。”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优化道德环境的重视程度。社会性的道德评判对优化道德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肯定某种行为,使大众效仿;谴责某种行为,使人们自觉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进而达到道德环境的净化。

3.要强调诚信建设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五德之一。“人无信不立”“一言九鼎”“不轻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成语流传至今。在当今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管理、商品的流通、市场的繁荣、金融结算、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鼓励新技术的采用、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人际交往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诚信。一些信用不好的人就很难在亲友中借到钱,一些质量不好的品牌商品销量急剧下降。可见,诚信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必要的法律和规章,杜绝各种失信行为产生的渠道,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有关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刍议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建设与爱国主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法制与道德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