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21:2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着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品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区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发辉好党员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一、党员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中所承担的主体作用

1、党员是践行文明风尚的表率。党员的先进性决定其应当带头践行“六大风气”: 带头兴崇尚学习之风,学理论、钻业务;带头兴诚实守信之风,重信义、重承诺;带头兴传承美德之风,讲忠孝、讲礼仪;带头兴遵纪守法之风,守廉洁、讲自律;带头兴文明祭奠之风,不铺张、不迷信;带头兴健康娱乐之风,高层次、有品位。让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文明谦恭有礼,诚信自律向上,真正能贴近群众、引领群众。

2、党员是文明创建活动的表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三大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既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载体和目标。党员应带头在各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以高度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助推创建工作,参与创建活动,支持创建宣传,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创建工作,并努力通过创建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党员是争当道德模范的表率。优秀党员的要求与道德模范的标准在内涵上是异曲同工的,均是需要有牺牲小我的利益,而维护了大我的利益的精神,因此党员不仅应当争当争学优秀党员,还要争当争学道德模范,不断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完善,常修做事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知行合一,内外如一,德行统一,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4、党员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率。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质上就是大规模的道德实践活动,经过近年志愿服务的长足发展,其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载体。在这样一支先进的队伍中,党员应当充分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引领者和参与者,让党的声音和党员的身影成为志愿服务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志愿服务活动同样成为连接党员与群众的桥梁。

5、党员是关爱未成年人的表率。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未成年人应该是全体党员共同的社会责任。同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内容,因此广大党员要带头在未成年人的事业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感情,做出更多的付出,通过参与各种载体活动带头做社区、做单位、做家庭关爱未成年人的典范,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者。

6、党员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表率。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和内容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遵循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大同小异。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和弘扬文化传承教育,是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打好党性修养底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广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的有益探索,也是党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载体,因此党员带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别具意义。

二、党员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中主体作用发挥存在不足

1、党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和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很多党员简单地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开展文体活动,搞搞宣传教育,喊喊标语口号,或者片面地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为精神文明建设,没能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内涵广泛的道德惠民实践工程的高度来看,而这些不系统、不深刻的认识必然导致党员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失去目标和方向,主体作用认识不清。

2、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意识不突出。党员干部本应带头践行社会道德规范,但从实践看部分党员仍旧缺乏模范意识。有的党员对自身应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承担的职责和权利认识不足或根本不愿行使权利;有的忙于日常事务,无暇顾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的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还不如群众。

3、党员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普遍缺乏系统长效意识。部分党员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冷时热、时紧时松,习惯以“一

阵风”的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尤其是有的基层社区、村队干部观念、素质、能力的差异,使得很多党员干部未能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一项系统工程对待,使精神文明工作变成割裂的一个个简单的活动,缺乏整体规划,在系统性和科学性上都大打折扣。

4、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活力激发不足问题。一是有些领导干部只重视经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足,要求的少、讨论的少、关注的少、参与的少;二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不足。越到基层经费、人员投入越少,使得基层很多社区、村队精神文明阵地建设、载体建设不能达到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要相适应的水平。这些导致党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不足。

三、如何提高党员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主体作用发挥

1、完善培训机制,加深党员对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与内涵的认识。建立健全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培训机制。在培训方式上,将党内培训和文明办系统培训途径结合,采取会议、参观、活动、交流、讲座等多种灵活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围绕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在目标、内容、阵地、载体等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要求进行,在理念上加深党员对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与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2、完善示范机制,增强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体意识。首先建立党员的德行管理评价制度。实施以“社会公德承

诺、家庭美德承诺、职业道德承诺、个人品德承诺,党员评议、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四诺两评”党员目标管理,明确细化党员的行为规范,引导党员主动承诺、自觉践诺;其次树立身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党员义工王金柱、魏宏、王静波、崔洪金等一批党员典型事迹的宣传,引导强化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表率作用。

3、完善长效机制,改进党员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首先增强党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效意识,有目的的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各项载体活动,抛弃落后、割裂、盲目的运动式工作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针对性、计划性、长效性;其次增强党员传统美德意识,将对党员的党性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加强修身自律,把塑造高尚的道德品德作为增强党性修养的基础,作为对单一的理论教化的有益补充,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党员干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员干部一种自觉的行为养成。

4、完善保障机制,提高党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对党员干部的激励考核机制、选拔任用机制,适当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和比重,通过监督、检查、评比、表彰、选拔任用等手段,引导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各级部门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人力物力投入,尤在人员、经费上要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最好能在基层建立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并配备相应人

员,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活力。

发挥党员主体地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对广大党员来讲面临着一次认识的重新定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才能推动我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健康的发展,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 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践行

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落实党员主体地位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经验材料

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