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名词术语

(一).医院消毒: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病源微生物的过程。

(二).消毒: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三).灭菌: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四)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五).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六).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比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治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进行的消毒,均为预防性消毒。

(七).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之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八).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九).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一).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二).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十三).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二.消毒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种类以及对微生物杀灭能力, 可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级。

(一) 灭菌: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 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过氢等化学消毒方法。

(二)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 ,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乙氢、含溴消毒剂、臭氧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三)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四)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 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新洁尔灭等。

三: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一) 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

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

1 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性组织检查钳等。

(二) 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 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避孕环、口罩等。

(三) 低度危险性用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

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钟表、痰盂、面 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

四: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 凡是高度危险的用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二) 凡是中度危险的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法和高水平消毒法,(内窥镜、体温表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三) 凡是低度危险性用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作一般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 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五:消毒灭菌的种类

(一) 自然消毒法:

1.日光曝晒法: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力,物品在日光中曝晒6小时,可达到 消毒目的,常用于枕头、被褥、毛毯、书籍等的消毒。曝晒时要注意翻动使其各面都能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通风:是一种自然消灭微生物的有效方法,病室应定时通风,尤其是换药室和治疗室, 应通风半小时。

(二) 物理灭菌法: 1.原理:是利用高热或日照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失去活性和结构被破坏,最后死亡。 2.种类:

(1)干热灭菌法:

a分类:烧灼、干烤。

b适应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

c注意事项:待灭菌的物品干热灭菌前,应洗净,防止造成灭菌失败或污物炭化,玻璃器皿灭菌前应洗净并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使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防止炸裂。 (2)湿热灭菌法:

a煮沸灭菌法:凡是不怕潮湿可耐高温的物品,如搪瓷类、金属类、耐热玻璃、橡胶类及耐高温的塑料用品都可用此法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饱和蒸汽的湿热在一定的压力下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病毒的方法,效果彻底可靠,适应于耐高温、耐高湿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根据排放冷空气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3)紫外线消毒法:

a适用范围: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b使用方法:

①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距离1米,消毒有效区在灯管周围1.5-2米,时间30-60分钟。 ②对室内空气的消毒:有效距离不少于2米,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③对水和其它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和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线灯应装有石英玻璃防护罩,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

c注意事项:

①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②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③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④不得使紫外线光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⑤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 ⑥紫外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 ⑦做好消毒使用登记。

(三) 化学消毒灭菌法: 1.原理: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细胞内,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或沉淀,或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2.方法:擦拭法、洗涤法、喷雾法、熏蒸法。 3.使用原则:

⑴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各种病原微生物,选择适用的化学药品。 ⑵严格掌握所用化学药品的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⑶被消毒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如物体表面有油污、脓血、水分等都不利于灭菌。 ⑷挥发性药品要加盖,要定期更换。

⑸浸泡的物品,使用前需用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

六.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规范

(一) 戊二醛

1.特点:属于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 并能灭活肝炎病毒,其灭菌浓度为2%以上。

2.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3.消毒: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小时后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4.注意事项:

⑴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应注意皮肤粘膜及呼吸道的防护。

3 ⑵对铝有破坏腐蚀性,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⑷密闭、阴凉、通风处保存。

(二) 84消毒液

1.特点:是以有效氯(4.5%-5.5%)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可杀灭化脓性球菌和肠道 致病菌。

2.消毒:

⑴医疗器械消毒,按1:200比例配制,作用时间10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 ⑵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按1:99配制,作用时间20-30分钟。 3.主要事项:

⑴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对棉织品有腐蚀脱色作用,毛、麻、丝织品禁用。

⑵有效氯含量有效期为三个月,第四至第十二个月,每延长一个月,药量增加0.1倍使用。

⑶避光保存,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三).过氧乙酸

1.特点: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适应于耐腐蚀性物品、环境及皮肤的消毒与灭菌。

2.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凡能够浸泡的物品均可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消毒时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擦干后使用。

a.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0.1%浸泡15分钟。 b.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0.5%浸泡30分钟。

c.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1%浸泡5分钟,如果是灭菌,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0.1%的浓度擦拭。 ⑶喷洒法:

a.对一般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2.-0.4%喷洒,作用30-60分钟。

b.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5%喷洒,作用30-60分钟。 3.影响因素:

⑴.温度: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

⑵.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 ⑶浓度和作用时间:杀菌作用随浓度的增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4.注意事项:

⑴.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极易分解,因此,应于用前配制,配制后的稀释液应盛于塑料容器中,避免接触金属离子。

⑵.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

⑶.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谨防溅入眼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

⑷.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应放置1-2小时,待残留在物体表面上的过氧乙酸挥发、分解后使用。

(四)过氧化氢

1.特点: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

2.适应范围:适用于丙稀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塑料制品餐具,

4 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⑶其它:用1-1.5%过氧化氢漱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4.注意事项:

⑴.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当测试有效含量。 ⑵稀释液不稳定,应于用前配制。

⑶.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⑷.使用浓度较高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 ⑸.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可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五)乙醇

1.特点: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发挥、不稳定等特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分钟。

⑵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的棉球擦拭。

4.注意事项:1.乙醇易燃忌明火。2.必须使用医用乙醇。

(六)碘伏

1.特点: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粘膜等的消毒。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0.025%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

a.卫生洗手消毒 :浓度0.05%浸泡2分钟。

b.外科洗手消毒 :浓度0.25-0.5%,擦拭3分钟。

c.手术部位、注射部位消毒:浓度0.25-0.5%局部擦拭2遍2分钟。 D口腔粘膜及创口粘膜创面消毒:500mg/L(0.05%)擦拭3-5分钟。 4.注意事项:

⑴.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防潮、密封。

⑵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 ⑶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七)甲醛

1.特点: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

2.适用范围: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消毒。

3.使用方法:使用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消毒箱必须有良好

5 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汽化装置,甲醛消毒灭菌箱必须有良好可靠的密闭性能,消毒灭菌过程中不得有甲醛气体泄漏。

4.注意事项:

⑴.用甲醛消毒箱消毒物品时,不可用自然挥发法。

⑵环境湿度和温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消毒时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

⑶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放置,中间应留有一定空隙,污染表面应尽量暴露,以便甲醛气体有效地与之接触。

⑷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也可用抽气通风或用氨水中和法。 ⑸甲醛有致癌作用,不易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八)新洁尔灭

1.特点:属单链季胺盐的消毒剂,属低效消毒剂,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损害。

2.适用范围:皮肤粘膜消毒,环境物品消毒。

3.使用方法:

⑴皮肤消毒:用0.05-0.1%皮肤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5分钟。 ⑵粘膜消毒:0.05%擦拭,作用3-5分钟。

⑶环境表面消毒:0.1-0.2%浸泡、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注意事项:

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肥皂、洗衣粉等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不宜合用。 ⑵有机物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严重污染时应加大使用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

七.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前医护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并洗手。

(二)执行无菌操作时,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

(三)灭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容器内、无菌台或无菌巾中,平时掩盖严密,保持干燥,无菌巾一旦潮湿,视为有菌。

(四)在执行无菌操作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得跨越无菌区。

(五)要用灭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无菌容器中取出,不可再放回。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员使用一次。

(六)夹取无菌物品时,要面向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腰部以上或桌面以上。

(七)不可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八)打开无菌包前,要检查包布外侧的名称,灭菌日期和无菌标志。

(九)无菌区的边缘3cm内,是无菌区的安全范围,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八.一次性无菌物品放置、使用和处理

(一).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点分类放置,无过期物品。

(二).使用前检查有效期是否过期,包装有无破损、漏气、过期,破损、漏气物品禁止使用。

(三).使用后按规定毁形,分类浸泡消毒,统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换。

(四).建立发放、回收登记,认真记录。

(五).禁止另做它用。

(六).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袋)、采血针、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 6 烧。

(七).没有接触人体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毁形后即可回收。

(八).明确没有污染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输液袋(瓶)、配制药物的针筒等,使用后不需要浸泡,只要毁形后即可回收。

九.抗菌药物治疗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十.病房感染管理

1.科室卫生无死角。

2.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日二次。 3.擦床头桌用专用巾。

4.扫床巾每日使用前,按规定配制84消毒液浸泡后拧干,用后浸泡10分钟,用清水洗 净拧干,放置在扫床巾晾挂架上,晾干备用。

5.每日要开窗通风。 6.墩布洁污分开,挂干。 7.不在病房清点被服。

8.病人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9.棉被褥、床单、被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十一.手术器械和用品灭菌

(一).手术器械的灭菌 1.清除污染

⑴非感染症病人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选用加酶洗涤剂浸泡擦洗或选用洗净消毒装置。 ⑵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分别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处理。 2.包装见有关制度章节 3.装载见有关制度章节

4.灭菌方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二)手术缝线的灭菌:可采用环氧乙烷或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三)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用于高压灭菌。

(四)不耐热手术器械的灭菌:只能用冷灭菌方法或化学灭菌处理。

(五)手术用敷料的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除极少数不宜用湿热灭菌的敷料外,手术敷料首选用压力蒸汽灭菌。 2.干热灭菌:凡士林油纱条、纱条的灭菌,蒸汽不宜透过,应选用干热灭菌。

十二.一般诊疗用品及急救物品的消毒处理

(一).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清洗,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0.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二).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三).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的酒精或0.1%过氧乙酸浸

泡10-30 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四).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用后立即清洁消毒,消毒采用高压灭菌方法。

(五).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清洁后浸泡在0.1%过氧乙酸或0.05%84消毒液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封闭保存备用。

(六).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管路、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七).氧气湿化瓶的内芯接管、皮管,每周消毒一次,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八).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用水,鼻塞每日用酒精擦二次,鼻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或棉签擦二次,保持清洁通畅。

(九).雾化吸入喷嘴,原则上一人专用(一次性),如多人使用,每次用后必须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十).吸痰管一次性,一用一更换。

(十一).吸痰盐水勤更换。

(十二).急诊室平车、轮椅、观察床等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十三.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一) 外科手消毒:略。

(二) 卫生手消毒:

1.各科治疗、操作前的消毒: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如果手被感染性材料污染应使用有效消毒剂搓擦2分钟后,用流动水、皂液洗净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

3.连续治疗和操作的消毒:若连续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抗菌 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捷手消毒液搓擦2分钟。

十四.病人皮肤粘膜的消毒

(一)一般肌肉、静脉或常规的注射与穿刺前皮肤的消毒,用无菌棉签浸润有效碘0.5%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肤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

(二) 特殊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 的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面积不小于5cm×5cm,血管内留置导管及其它部位分流导管和引流处,每日按要求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封盖。

(三) 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1.准备:手术部位的皮肤应选用肥皂和水洗净,需备皮部位的皮肤以无菌纱布沾取肥皂

8 和水擦拭干净。

2.消毒方法:消毒范围应在手术区及其外10cm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四)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

1.选用0.5%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阴唇、两侧大腿内侧上1/

3、会阴及肛门周 围,做备皮处理后,用0.5%碘伏液棉球涂擦处理,待碘液完全干燥后(约需3-5分钟),用上法再次涂擦消毒。

2.子宫切除手术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0.025%碘伏擦洗阴道一次,手术前2小时重 复擦洗一次,阴道冲洗消毒用含有有效碘0.025%的洗涤液消毒。

十五.室内空气的消毒

(一) 适用范围:主要是Ⅱ类环境、空气消毒,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换药室、注射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二) 环境检验:细菌总数≤500cfu/立方米,(cfu消毒感染菌量)。

(三) 消毒方法: 1.紫外线消毒

⑴紫外线灯的选择:可选用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协调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

⑵紫外线灯安装位置:可安装在桌面上方1米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安 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具灯,上述各种方法使用的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大于30分钟。

3.熏蒸或喷雾消毒:可利用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常用的化学 消毒剂有:

⑴过氧乙酸: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立方米计算,熏蒸时间2小时。

⑵季胺盐类消毒剂:每立方米喷1.2ml(折合药物浓度10mg/立方米左右)作用30分 钟。

⑶中草药空气消毒剂:按说明书操作。

十六.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一)适用范围: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二)消毒标准: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

(三)消毒方法: 1.地面消毒:

⑴.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上的污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⑵.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洗。

2.墙面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 2.0-2.5米高即可。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50ml-200ml/㎡,用0.5%过氧乙酸消毒。

3.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适用范围: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 ⑴.一般情况下,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 9 次擦拭,可清除大部分微生物。

⑵.当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①用0.5%过氧乙酸擦拭或喷洒。②紫外线灯照射,离污染表面不超过1米,照射30分钟。

4.其它表面的消毒:

⑴.适用范围: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

⑵.方法:每天用洁净的水擦拭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消毒 方法参照以上方法。

十七.治疗室消毒灭菌

1.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桌面、地面每日消毒2次,保 持清洁无积灰。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专柜放置,按灭菌日期依次排列,无菌包清洁无损,注有物品名称、有效日 期及化学指示带,无过期包。

4.治疗盘内碘酒、酒精应加盖保存,无菌盘使用不得超过2小时。

5.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抽吸的溶媒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无菌液体开启后(配制后)均需注明使用时间。

6.器械液每周请领,每周更换2次,棉签缸、镊子、止血钳每周高压灭菌1次。 7.镊、钳浸泡液面要求达到容器口高1/2—2/3处。

8.镊、钳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放蒸馏水溶液中保存。 9.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技术规范。

十八.换药室消毒灭菌

1.开启的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液体均需注明使用时间。

2.储存棉球、纱布的无菌罐一经打开,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并注明开启 时间,频繁使用的无菌储物罐应每日更换并灭菌。

3.消毒液应有专用盛器,专柜放置,专人负责保管,标签清晰。 4.隔离伤口、特种感染伤口敷料及器械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5.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技术规范。

十九.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过程中,无菌观念的强弱,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甚至病人的生命,因此, 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一) 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可再接触未消毒物品,穿无菌隔离衣后,背部、腰 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区,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二) 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布单或手术台边缘以外 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在用。

(三) 手术中如果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 菌地方,应更换隔离衣或加无菌袖,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弄湿,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立即更换,如条件不允许,也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四) 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应背对背移位。

(五) 暂时不用的器械、用物摆放在器械桌上,并用无菌巾覆盖,尖锐器械、缝针应尖 朝上,以防穿透无菌敷料被污染;需植入体腔内的物品,使用时应用专用器械或无菌敷料夹持,不能直接用手接触。

(六) 污染手术行隔离技术:在切开空腔脏器前,应用盐水垫保护周围组织,并及时吸 除外流的内容物,被污染的器械、敷料应放在污染盘内,不再使用。如器械需使用,须用碘伏处置后再用,手术人员手套应用消毒水冲洗或更换。

(七) 尽可能限制参观人员人数,减少污染机会。参观手术时,不能站的太高、离术者 太近,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

二十.感染手术的护理配合

(一) 特异性感染手术的护理配合

气性坏疽、破伤风均为厌氧芽孢杆菌感染所致,引流物、分泌物要进行隔离处理,但因 芽孢型细菌比繁殖型细菌抵抗力强,芽孢对干燥、高温、消毒剂都有强大的抵抗力,在尘埃中可存活数年。手术室病人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形成厌氧环境而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以绝对保护其它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气性坏疽、破伤风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广泛性的扩创、引流或截肢术,其护理配合如下:

1.术前准备:当接到这类特异性感染手术的通知时,应立即进行准备。

2.手术配合: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内巡回护士随病人进入手术室,推车留在手术间, 关闭门窗。

3.术后处理:参加手术人员脱去口罩、帽子、拖鞋、手套进行个人清洁卫生后方可解 除隔离进行其它工作,手术间由内巡回护士处理:

⑴所有器械、带血布类、拖鞋分别浸泡于1:100的84消毒液内2小时,所有用过的敷料如纱布、绷带、棉垫、一次性注射器、口罩、帽子和手套均浸泡于配有1:100的84消毒液的污物桶内2小时。无菌布类用清洁大布单包好。

⑵浸泡过的布单单独送洗,浸泡过的器械和包好的无菌布类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每天一次,连续3天方可打包使用;浸泡过的拖鞋仍放房间内熏汽消毒;浸泡于污物桶内的一切物品及手术中切下的组织送出焚烧。

⑶墙壁、地板、所有家具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洗。打开抽屉,竖起手术床垫,撒开推车上的棉絮,房间用400%甲醛和PP粉熏汽消毒,按每立方米甲醛2ml、PP粉1g计算,房间按以上料理连续3天,每天一次。

⑷3天后,打开门窗通风,将室内各用物放回原处,解除隔离。

二十一.检验科消毒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簿,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人员签名。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验时,应带手套。受致病 菌污染的手,用消毒剂浸泡(0.2%过氧乙酸)3分钟后清洗。

3.室内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按㎡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照射时间大于30 分钟。

4.污染区的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工作后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污染的化验单送

11 出前用紫外线把化验单两面照射3-5秒后送出。

5.玻璃器械使用后,在皂液中煮沸15-30分钟,再反复洗刷、沥干、烘干,用于微 生物培养的器皿须高压灭菌后使用。

6.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细胞计数器械、酶标检测仪等)有污染时,用2%戊 二醛液擦拭。

7.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镊、钳、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 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

8.废弃标本(液体)用漂白粉(5g/100ml)搅匀后倒入厕所。固形标本焚烧或加2倍 漂白粉溶液搅匀后作用2-4小时,肝炎或结核病标本延长至6小时后倒入厕所。

9.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应焚烧,对可再次使用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 分钟,再用消毒液浸泡。

10.废弃标本及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或箱存放,集中焚烧,每日处理一次。

二十二.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

(一)消毒原则:实行所有病人的标准隔离原则,简化控制感染的措施。

⑴治疗区操作台:治疗每个病人后均需用中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治疗外周区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消毒及通风。

⑵外科器械及穿破组织或接触组织的器械都应进行灭菌。

⑶只与皮肤接触或可能被传染性气溶胶污染的手、污染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⑷处理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⑸每月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桌面、椅子、门窗、墙面、地面等,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二)空气器械的消毒灭菌

1.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牙钳、解剖刀、骨凿、探针根管器械等)必须灭菌。

2.不穿破口腔软组织但与组织有接触的器械(银汞充填器、塑料器械)应当进行灭菌。 3.与皮肤接触,可能暴露在体液或飞沫中的器械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的器械(物理测量仪、混汞机)应当进行消毒。

4.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如非一次性,可用高压灭菌方法。

(三)的消毒灭菌:每次治疗后,使用过的手机必须进行去污、清洁、消毒

或灭菌,手机使用后应立即进行表面消毒,可采用全自动机械清洗消毒法,手机灭菌温度不超过136℃。

(四)口腔车针的消毒灭菌:车针经常接触破损的粘膜,有血液污染,属高度危险性物 品,必须灭菌。

⑴车针用后立即进行消毒灭菌。

⑵灭菌:①压力蒸汽灭菌121℃30分钟。

②浸泡消毒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五)治疗环境的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的污染比 较严重,应对环境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六) 室进行消毒处理: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者签名。

二十三.放射科消毒技术规范

12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详细记录消毒方式、行动时间、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溶液签名。 2.各诊室通风良好,地面、墙面、桌面及物体表面清洁无污,湿式清扫,每日用消毒 液(0.2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桌面、物体表面。每周对各诊室进行彻底情况消毒一次。

3.操作人员在检查操作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查后,应进行手的消 毒处理,在常规洗手。

4.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毁形,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在做无 害化处理。

二十四.功能科消毒技术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详细记录消毒方式、行动时间、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溶液签名。 2.各诊室通风良好,地面、墙面及物体表面清洁无污,每日用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后用皂液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时应戴一次性手 套,如果双手被病原菌污染后,应先将手浸泡于消毒液2分钟,再用肥皂水洗手。

二十五.内镜的消毒灭菌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脏器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效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管道与官腔粘膜的内镜及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湿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耐湿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的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20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 4.酸性氧化电解水消毒:适用于胃镜内镜的消毒。

(三)内镜的消毒:

1.软式内镜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干镜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 泡20分钟,结核病患者使用 后的内镜需浸泡45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

2.硬式内镜的消毒: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用蒸汽压力灭菌,不能承受蒸汽压力灭菌的内镜或其它部分,首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3.内镜附件的消毒:

⑴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蓝、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0.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⑵口圈、弯盘、敷料缸等首选蒸汽压力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0.2%过氧乙酸或0.2%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⑶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用水彻底 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13 ⑷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检查结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 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⑸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消毒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应每天清洗,再用0.2%过氧乙酸 擦拭,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清洁后作灭菌处理。

二十六.洗衣房消毒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包括全院病人衣服、被单和医护人员的一般工作服清洗消毒工作,但不负责手术室和隔离室的灭菌。

污染区:收集、分检、清点、处理及清洗衣服、被单。

清洁区:晾晒、烘干、缝补、熨烫、折叠、储存及发送洗净衣被和办公。

(二) 被的洗涤和消毒:

1.洗涤消毒原则:病人的衣被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批洗涤,先洗工作人员 的工作服、帽子,再洗一般病人的衣被污染衣等,最后洗传染病病人和烧伤病人的衣服。

2.一般衣被洗涤消毒:一般衣被指无明显污染及无传染性衣被。棉质衣被用1%消毒洗涤剂>0℃以上温度,化纤衣被只宜10-45℃,在洗衣机内洗26分钟,用清水漂洗。

3.有传染性的衣被:有明显血、脓、便污染的衣被,视为污染性的衣被,在用热水洗涤 前,先用冷洗涤液或1-2%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再用有效氯0.05%消毒洗衣府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

(三) 衣被储存:包括晾(烘)干、熨烫、折叠、储存。 1.工作人员和病人衣服分开。

2.一般污染和有传染性的衣被分开。

(四) 洗衣机(池)的消毒:洗衣机(池)洗衣后,特别是洗可能有污染的衣被后,应 用50℃以上热水或消毒剂消毒。

(五) 洗衣房的环境清洁消毒:

1.污染区清洁消毒:上班时打开窗户,保持良好通风,下班时污染的地面用0.2%过氧 乙酸溶液拖地一次。

2.清洁区保洁:上班时开窗通风一次,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保持清洁,下班时关闭门窗,减少灰尘和风沙,地面用清水拖地一次。

(六) 洗衣房工作人员的卫生:洗衣房工作人员工作前后,特别是处理了污染衣被或具 有传染性的衣被后,必须用肥皂流水洗手,即使戴手套,工作完后也应用流水洗手。在污染区工作时要穿工作服,工作完后脱下工作服,每天换洗一次。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1]4.1

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血液透析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医疗机构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