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7: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第2版)》

读书笔记

第一章 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各种不同的意义

1.最好的思维方式

反省思维: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2.“意识流”

3.反省思维是连续性的 反省的思维不只是包含连续的观念,而且包含着它的结果——一种连续的次第,前者决定后考,后者是前考的正当的结果,受前者的制约,或者说,后者参照前者。反省思维的各个连续的部分相因而生,相辅而成;它们之间来往有序而非混杂共存。 4.思维通常限于不直接感知的事物 思维的第二种合义是它所涉及的事物不是感觉到的或直接感知的,它并没有看见、听到、触摸、闻嗅和品尝那些事物。 5.反省思维旨在求得结论

通常所谓的“把它思索出个头绪来” 6.思维实际上是信念的同义语 “我想明天将冷起来了”或“我想匈牙利比南斯拉夫要大些”,等于说“我相信什么什么”。我们说“人们总是想世界上的大地是平坦的”,这显然是指我们的前人拥有这种信念。

7.反省思维激励人们去探索 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省思维。

二、思维的中心因轰

1.对于某些观察不到的事物的暗示

我们并不相信云所暗示的脸就是人脸;我们完全没有考虑其可能成为一种事实。因而,这就不是反省思维。与此相反,下雨的威胁对我们来说,却具有真正的可能性——这同观察到云是具有同样性质的事实。 2.指示的功能

一件事物表示、意味着另一件事物,单就此而言,它同反省思维并不是一回事。当我们开始探寻任何特殊提示的可能性和它的价值时,当我们试图检验它的价值并察明什么条件能保证现有资料真正地引出预想的观念获得合理的证据而被人承认时,反省思维便开始进行了。

3.反省思维是把信念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反省思维的含义在于;某事物的可信(或不可信)不是由于它本身的缘故,而是通过能作为证明、证据、证物、证件、依据等的其它事物来体现的,即是说,是信念的根据。

三、反省思维的各种形态

1.不确定性和探究的重要性

思维开始于可称之为摸棱两可的交叉路口的状态,它于进退两难中任选其中之一。 2.思维受目的的控制

在整个反省思维的过程中,居于持续的和主导地位的因素是解决疑惑的需耍。 问题的性质决定思维的目的,而思维的目的则控制思维的过程。

四、本章要点

第二章 为什么必须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

一、反省思维的价值:

1.它使合理的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

首先,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 思维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之具有预见,并按照目的去计划行动。

一个能够思维的人,其行动取决于对长远的考虑,或者取决于多年之后才能达到的结果。 2.它可能作出有系统的准备和发明

各种形式的人造装置,都是有意地变更自然的性质而加以设计,使之同自然状态相比,更好地揭示那些隐蔽的、不完善的和遥远的事物。

3.它使事物的意义更充实

思维使有形的事物和物休赋有不同的状态和价值 4.控制的和充实的价值

先前思维的结果成为使事物加深意义的基础。 5.训练思维的两个理由

真正人类的理性的生活同受感觉和欲望支配的其他动物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区别。这种价值本身却不能自动地成为现实。思维需要细心而局到的教育的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机能。不仅如此,思维还可能沿着错误的途径,导引出虚假的和有害的信念。

思维的力量使我们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惯例的奴性的屈从,—然而,思维的力量也给我们带来谬见和错误的机会和可能性。

二、需要经常控制的倾向

1.正确思维的自然的和社会的认可

结论之所以能被采纳,仅仅是因为提出的种种假设是生动而有趣的,然而有大量的可靠资料的因素,反倒不能提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它同现存的习俗相反。

2.迷信如同科学一样自然

单纯就“暗示”的功能而言,用晴雨表的水银柱预告晴雨和用—种野兽的内脏或乌的飞翔预告战争的结局,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

3.错误思维的一般起因:培根的“偶像说” (1)种族偶像,(2)市场偶像,(3)洞穴偶像,(4)剧场偶像

说的明白些:(1)植根于人类通性的根本的错误方法,(或者至少是引诱人们产生错误的方法);(2)来自交际和语言的错误方法;(3)由个人的特质引起的特殊的错误方法,以及(4)一个时期内普遍流行的错误方法。

4.洛克论错误信念的典型形式

(1)第一种入几乎完全没有理汛他们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仿照别人的样子,例如以家长、邻居、牧师或依据盲目的信仰而选择出来的其他什么人为榜样。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免除对于他们来说思维和研究所具的痛苦与麻烦。

(2)第二种入是以感情代替理智,并决定以感情支配他们的行动和论证,除了适合他们的性情、利益或党派以外,对于任何更进一步的问题,他们既不动用自己的思考,也不侧耳倾听其他人的论证。

(3)第三种人心甘情愿地遵从理智行事但是,缺乏巨大的健全的广泛的意识,对于问题没有一个全面充分的看法。„„他们只是和一种人发生交往,只是读一种书,他们只听得进一科意见。„„他们仅在小河中同熟知的交通员频繁往来,而不敢去知识的巨洋中探险。[人们的自然秉赋本来是相等的,但其保容的知识和真理却非常不同]人们之间所有这些增益的部分,是由于运用心智时理解的范围不同,他们头脑中搜集知识的范围不同,积累的观念的范围不同。

6.态度与熟练方法的结合

a.虚心:这种态度的涵义是免除偏见、党派意识和诸如此类的封闭观念,免除不愿考虑新问题、不愿采纳新观念的其它习惯。

心智怠惰是封闭头脑、排斥新观念的巳大四系之一。 好奇精神和自动的追求意识

b.专心:当任何人沉溺于某些事物和事件时,他便会全身心投入;他这样做,我们称之为“专心致志”。

C.责任心:像真诚或全心一样,责任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特质,而不是一种理智的源泉。

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减少些课业减少些传授的事实,要增加“些训练思维的责任感,透彻地认识这些课业和事实。

7.个人态度与思维意愿的关系

在教育目的上,不能把一般性的抽象的逻辑原理和精神上的待质分离开来,把二者编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章 思维训练中的天赋资源

一、好奇心

1.好奇心的三个等级或三个水平

(1)好奇心的最初表现是同思维无关的,它是一种生命力的过剩,—种有机体能力丰盛的表现。

(2)在社会刺激的影响下,好奇心发展到较高的等级。 (3)好奇心超越了有机体的和社会的水平,升华为理智的行为。 2.好奇心是怎样消失的

如果不引导好奇心进入理智的水平,那么好奇心使会退化或消镊,培权说,为了进入科学的王国,我们必须变得象小孩子一样。

二、暗示

1.观念自发地产生 2.什么是暗示

他现时经验中的一部分恰与先前的经验中的一部分相似,那么,它就会引起或暗示先前全部经验中某些相关的事或性质;而被暗示的某些相关的事或性质又可能依次地引起和它们有关的另外某些事;

3.暗示的维度

(a)难易度;(b)广狭度。(c)深浅度。

4.思维是特定的,而任何学科都可以是理智的

无论怎样,一位合乎理想的教师本身要排除关于“思维”是单一的不可改变的官能的想法,他应该认识到,思维这个词表示个别人获得关于事物含义的各种各样的方式;而且这是因人而异的。

三、秩序

1.反省思维包含暗示的连续、组合或秩序.

没有所谓的“观念的连续”或暗示的连续,便没有思维。可是,这种连续本身还不能构成反省思维。只有控制连续发生的观念,成为有秩序的连续,用理智的力量,从先前存在的观念中引导出一个结论来,这才是我们所要有的反省思维.

2.思维的顺序总是间接地跟随着行动的秩序。

为了实现思维以外的目的,其所需要的思维,比起没有其他目的的为思维而思维,是更为有力的。

3.儿童的特殊困难和特殊机会

(1)成人同儿童相比,成人更为迫切需要的是其活动的客观结果;因而,它是训练思维的更为有效的手段;(2)成人同儿童相比.成人活动的结果是更加专门化的。

4.关于开放性教育活动的极端意见 一种极端是几乎完全轻视开放性的教育活动

另一种极端是热诚地相信各种活动几乎都具有魔力般的教育效能,只要不是被动地吸收学术性的和纯理论的教材,那么什么活动都是好的。

5.现实的问题:发现有价值的作业活动

(a)最适合于儿童发展阶段的;(b)为了准备行使成年人的社会职责它们对未来的前途是只最有希望的;(c)同时,它们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

四、教育上的若干结论

一位最博学的希腊人①曾说过,疑惑(wonder)是科学和哲学的创造吉。疑惑并不等于好奇,但好奇达到理智的程度,就同疑惑是一回事了。外部的单调呆板和内部的因循守旧是惊异的最坏的敌人。惊奇、意外、新奇等都对“惊异”起刺激作用。每个人都知道活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眼睛看到,身体的可动部分比身体的固定部分有更大感感觉辨别能力可动性愈大惑觉的辨别力愈强。可是,在纪律和良好秩序的名义下,人们经常使学校的状况尽可能地趋向于单调呆板和整齐划一。桌椅安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军队式的管理。长期地反复阅读同样的课本,排斥其它的读物。除了背诵教科书中的材料,其它全在禁止之列,讲授中是如此强调“条理”,而排斥自然发挥,同样地,也排斥新奇性和变化性。在管理制度较好的学校里,这样说也许是夸大了。但是,在以建立机械习惯和行动整齐划一为主要目的的学校里,激发求异精神并使其保有活力的情况是必然受到排斥的。

不幸的是,反对教育上的机械的管理方法,经常产生倒退的副作用。人们把新奇本身当作目的,为新奇而新奇。其实,新奇只是刺激观察和探索的诱因。人们把变化性同良好思维的连续性对立起来。由于人们往往把秩序联想为外部的整齐划一,所以就连促进有效的智力活动的那种秩序,也被冷眼招待。再有,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做不到这一点,良好的反省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为要准确地记住事情的细校末节,反而把重大而完整的观点丢在了脑后。把获取知识等同于堆积孤立的条文,而不是把获取知识当作消化吸收精神食粮。其实,如果知识是有价值的,应当把它们组织起来成为有条理的思想。有一种古老的说法:每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定有“变化中的统一”的标记。的确,教学的艺术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回忆起同那些留为自己留下终身智力影响的教师的接触,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会发现,虽然那些教师在教学中违反过许多教育学上的固定的规则,甚至会在教学里扯得甚远,离开本题,好像是在聊天取乐,但他们也还能保持着思想的连续性,并能有所成就;他们能够运用新奇性和多变性使学生保持机敏的、严格的注意力。同时,他们也利用这些因素,为确定主要的问题和丰富主要的论点而做出贡献。

感悟:

思维是人类能够凌驾于其他动物之上的重要能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意识,意念,信念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相似与等同,但思维也有可能走向错误,使人误入歧途,这就意味着在教育中,思维是不能忽略的一点,而且相当重要,教育或者是老师都不只是传授知识,思维的引导与培养甚至更重要,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一些概念有了重新的认识,或者是新的理解方向,或是有了更深的理解都不失是一个好的说法,就像这本书里所说,尊重长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可能是思维的误导,虽然说尊重双亲和权威人士,抽象说来,确实是可贵的品质。但是正如就像洛克所说的,这种品质正是决定我们的信念离开甚至违反理智的主要势力。期望同别人和谐本身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得品质,但这也可能使人轻易地倒向他人的偏见,并且削弱其判断的独立性。我们的父母,老师等在我们成长的某个时期正扮演着如此的角色,所以思维训练或培养在教育中不可或缺,而且是每一位父母,老师等应该具备的能力。反省思维可以说是思维中一个比较好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个人成长与完善,所以反省思维的训练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都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思维训练理念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并通过研究论证,在应用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也逐步使得这种教育成为伴随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课程。所以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引导至关重要,同时现在社会面临着机器学习带来的挑战,机器的发展也是我们不得不去锻炼思维,去理解思维。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