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支教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4: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倡 议 书

青海省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东西长98.5公里,南北48.5公里,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884—4481米,相对高差2600.7米。化隆县地形复杂,境内崇山密布,峻岭相连,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460ml。境内自然条件恶劣,夏季炎热少雨,冬季酷寒多风,早晚温差较大,干旱,冰雪等自然灾害频繁。全县有回、汉、藏、撒拉等12个民族,总人口23.53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66%,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贫困县,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

加家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加家村,村里居住的全部是藏族群众。这里山大沟深,距离县城有60多公里的山路,峰回路转,全村有百余户人家零散地分布山沟里和山坡上。村子与外界的交通极不便利不便,仅有一条不宽的土路与外界相连。每逢下雨天,泥泞不堪的山路致使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这里信息闭塞,没有报纸,没有杂志,很少有电视机,村民们只有通过村长和几位能够外出的乡亲口头传播获取一点信息。

村里的乡亲们过着类似于新中国成立时农奴刚翻身解放的生活,六十年来没有多大的变化。包括村长穿的衣服都是浙江一带的人们捐赠的。这里是农耕与牧区相混的地区,农忙时,乡亲们把主要精力放

在庄稼上;农忙闲时,乡亲们每天把牛羊放养在山上,在山上一坐就是一整天。地里种的不是小麦就是青稞,一年一熟。除去放牧的牛羊,没有任何农副产品。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自给自足使得乡亲们世代过着贫穷而又安于现状的生活。由于大多的青年人没有接受过教育,外出打工多为出卖劳力干脏、差、累等活,挣钱十分艰辛,年收入不足一万元,这也是因为村内没有一个像样的学校。

村里有所学校,位于山沟底部较为平坦的地带,是用土坯墙围成的。学校一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三间房子中一间为老师住宿及办公的地方,其余两间为教室,每间房子面积都很小,两间教室更为简陋,整个学校只有不到50名学生。但学校藏书为零,根本无法谈及部室建设。

教室的桌椅不够用,经常好几个孩子共用一张桌子。凳子大多都少条腿,他们就自己动手修,修的次数多了只能绳子、用皮线固定在一起,即使这样还凳子不够用,他们就在中间搭一块木板,这样可以多座几个人,可还是有学生站着上课,很多窗户上都没有玻璃,孩子们就捡来纸板挡风。学校有电,但教室里面没有电灯,不管天阴还是天晴,孩子们都必须睁大自己的眼睛去看书。黑板残缺不全,教师板书的时候要避开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一大张黑板写不了几个字。粉笔不够用,经常用土块代替,在光线不充足的教室里,孩子们很难看清楚黑板上写的什么。没有操场,学校大门口的有一片空地,算是临时操场,有一个还算完好的篮球架,其他体育设置在这里根本找不到影子,孩子们极度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

这里没有国家公派的教师,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到这里教书,即使从县上分派下来,他们待不了多久便走了。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村长专门从别的地方请了两位老师,自己给他们支付工资。但他们自身的水平很有限,再者老师自家种有很多地,每到农忙时节,总给孩子们放假去忙自己的农活,这使孩子们的学习很受耽误。如果没有村长,这里的学校早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加家小学的现状使很多村民颇为担忧,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只能期望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忙。

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着走出大山考入大学,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怀有梦想,一样是祖国的花朵,当城里的孩子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坐在有暖气的教室里读书时,而那里的孩子却还在寒风中赶着山路奔向那两间破屋,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渴望有一间能坐得下所有人的教室,一张平整的课桌,一个能教给他们科学规范知识的老师,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如刀割,总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将加家小学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同学向这群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向这群渴望知识的孩子给予资助,解决加家小学面临的困难,圆这些孩子上学的梦想!

支教倡议书

支教倡议书

支教倡议书

支教倡议书

募捐支教倡议书

义务支教倡议书

西部支教倡议书

西部支教倡议书

西部支教倡议书

支教募捐倡议书

支教倡议书
《支教倡议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