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1015)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3: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栖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简介

一、中心概况

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于2011年3月14日成立,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31人,分案件组、综合协调组和核查组。中心职能是:整合123

45、12319热线、市(区)级菜单、市委书记(市长)信箱、网络问政等20个举报渠道,扎口受理;实行7×24小时值班责任制,对重大保障和整治任务统一调度。

图:中心工作流程

率先开通“580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谐音“我帮您12319”)拓宽为民服务途径,24小时受理城市管理方面的群众咨询、投诉,制成工单即时派遣交办,365天全天候服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回复。

1-9月份,中心共受理城管类举报20335件,日均80余件,回复率100%,办结率91.43%,满意率逐步提升,荣获2011年度全市城管系统特色项目奖和信访举报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平台建设

区数字城管平台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服务发展”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3G通信、地理信息(GIS)、卫星定位(GPS)、数字加密传输和物联感知等科学技术,发挥信息综合、资源统一调度等管理优

1

势,全力建设“功能完善、技术领先、高效实用、共建共享” 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和城市“四化”(洁化、绿化、亮化、有序化)长效管理,深入推动城管工作由被动举报向主动寻找、由静态台账向动态分析、由粗放低效向精细机动、由每月一度考评向天天、件件考核、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方式的五大转型,实现“目标长远化,管理精细化、评价科学化”,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建设步骤:根据省住建厅组织省市专家论证通过的《栖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方案》,计划投入1257万元,分三期有序推进:一期在年内建成“数字城管”平台,搭建网络环境、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部件普查建库、地形图修测,与市区网络平台无缝对接,试点停车管理、环卫管理等专项建设,预计投入860万元;二期在2013年内按照“智慧城管”目标,在违建监管、广告管理、渣土运输等方面进行拓展应用,构建无缝隙的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对接各社会管理业务系统,向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平台逐步过渡,预计投入260万元;三期是在2014年构建“科学城管”平台,建设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形成以数字城管平台为载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基础架构,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幸福家园”建设,预计投入160万元。

2、网格机制:采用“万米网格管理法”,融合仙林街道社会管理网格化机制,细化区内9个一级网格、61个二级网格、318个三级网格、594个四级网格,落实到2310名街道、社区责任人和1200多名城管、协管、环卫、市政等网格责任人,编制《网格图集》和《事件处置规范》。采用“城市部件管理法”,先期对100平方公里范围内240条、210公里道路沿路城市部件进行普查,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地理编码、扩展部件和其它设施等八大类、97种、10万余条部件要素(其中部件点97891个、防汛墙67.79km、各类护栏53.37 km,绿地1.14km 2)。每个部件分别赋予唯一代码,形成《部件图集》,固化在信息平台地形图中,精确显示大至中转站或泵站、小至垃圾筒或窨井盖等的准确位置、属性、现状、归属部门、责任人和处置记录,实现分类量化和动态管理。

3、系统架构:在住建部规定的9个系统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地理信

2

息、卫星定位、高清监控、无线3.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视频识别和图像对比等技术,开发了二级指挥、业务短信、案件督查、公众发布、部件更新、执法作业车载视频、GPS轨迹、公安视频监控、案件执法、大屏显示、数字环卫、渣土监管、广告监测、停车管理等子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实际应用

1、监督指挥:开发4个版本“城管通”手机软件,中心巡查员版本、网格责任人版、市民版、领导督办版,在窗口地区、主次干道和各责任网格内,采集、核实城管问题菜单,精确定位发生位置、现场图像并及时上报平台,形成完善的考评、监督、追责体系。探索将社会公众广泛介入城市管理与监督中,热心城管市民通过免费下载“公众版”数字城管客户端软件安装到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浏览城管及区政府发布的社会服务信息的同时,一旦发现城管类问题还可及时拍照上传或者拨打城管服务热线“58012319”进行反映,通过核实立案后下发处置,再向举报市民进行在线反馈和适当奖励,有效减少路面督查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增加了在短时间内解决突发问题的可能性,把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路面监控:共享区内公安视频监控信号点182个,根据三年建设计划将同步增加区社会治安面监控600余个,囊括区内大部分主要道路、路段、路口,实时监控路面情况,发现涉及违建、广告、市政、环卫、渣土、倚门占道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由指挥中心及时指挥调度。对夏季疏浚防汛、冬季扫雪防冻等突发事件能够全盘掌控、调度有序、处置得当,彰显数字城管的巨大优势,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3、移动监控:目前对5辆城管执法车和一个区内工地、一个道路路口,安装了7套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控、云台控制、网络传输、硬盘存储、录像回看和远程监管和夜视等功能,便于执法人员对路面巡查、重点整治、查处违规渣土车辆等进行实时监管,实时收集执法证据,解决以往执法过程中取证难的问题,提高了管理力度和执法效率

4、车载GPS:在69辆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定位设备,实现环卫作业实时监测、轨迹查看,实现科学调度和作业面考核。

3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总结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体系介绍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考核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分析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1015)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10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