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考核导向决定学校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6: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考核导向决定学校发展方向

在时下课改的潮流中,许多人都特别关注改革成功学校的做法,往往依葫芦画瓢,总想同样创造什么奇迹,殊不知土壤不一样,人不一样,同样的方式方法自然效果不一样。

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这几天,我在把玩儿魏书生先生的《学校管理手册》和秦培元先生主编的《洋思高效课堂》这两本书,当然了,方法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你一不小心依旧步入形式主义的陷阱,这也是许多改革成功学校所愿意看到的。就像一个猫,他把许多本领都教给了老虎,但是在危急时刻,上树的本领依旧留着,亏得如此,才不至于被老虎吃掉。创造奇迹的学校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往往也是把改革的方法方式放在首位,理由很简单,理论固然重要,但是行动更重要,殊不知,真正到了实践之时,那些学习学校又会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搞得焦头烂额,虎头蛇尾而已,一切只能回到原来的道路上,不由感叹,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改革本身错了吗?

学校改革与工厂不一样,工厂可以在来来往往地竞聘之中不断地变换条件,直接在合同中就把平日里的行为与薪水挂钩,这样的改革无疑是有效的,尽管工人在超长时间、超强度工作中也很累很烦,但没有也没有必要存在什么怨言,毕竟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的。如果老板稍微注重人文关怀,稍微给点什么恩惠,常常还会感激涕零,心暖暖的。

学校改革常常出现管理者与普通教师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学校能够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奇迹,另一方面教师因为考核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积极性,自然是出工不出力,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搞得本来改革的内容形式都不错,就是没办法化为正能量,没办法产生实际的效果,真是初衷是好的,结果恰恰不尽如人意,这是许多次改革之所以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原因所在。

有人说得好,每次改革都是大张旗鼓的,在改革中都存在弄潮儿,但是整个群体恰恰是失败者居多,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少数性受益的原则,这样的不成文的走向恰恰给了许多人失败最好的安慰,说什么,改革真的挺难,反正失败的又不是我一个,自然没有必要伤心,反而把改革过程中的一小簇成功当做最美的礼物收藏起来,不信,你可以问在职的或者退休的教师,只要稍微有点成绩的,都会夸大自己怎么样的改革,带出了什么样出色的学生,但从总体上讲,又怎么样呢?我们就没办法也没有必要去评说了。

年年岁岁的课程改革,时时刻刻的课改评说,一刻也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实际上我们应该稍微放缓脚步,去审视自己到底做得怎么样,这样的舒缓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一切改革如果以蛮动蛮干为基点,哪怕你吃更多的苦,到时候依旧是登高必跌重。

我有一个观点,改革没有群众基础,就算是好的东西,也会执行不下去。学校的课程改革如果得不到广大师生的支持,那么学校管理者一厢情愿也不过是痴心妄想,到时候除了抱怨,还能干什么呢?

我常常遇到一些踌躇满志的教育改革者,但是在复杂多变的改革过程中,许多人都紧皱眉头,早已白发苍苍,俨然是心力交瘁,看样子,这样的改革让许多管理者变得忧郁起来,改革的学校俨然就是伤心之地。

我认为改革要想有成功的可能性,首当其冲不是制定什么改革方案,而是拿着本子到一线教师中间去,看看教室里孩子的学习状态怎么样,听听办公室里一线教师有什么想法,主动与行政人员交流学校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决策做充分的准备。我们都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说,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应该以教育发展、师生健康成长为己任,不能把问题放大化,乃至于被问题本身所蒙蔽,从而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一旦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再怎么样努力也会让学校的发展大打折扣。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常常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殊不知它山之石不接地气的借鉴利用,说不定会砸了改革前进的脚,搞得许多人都特别被动,如果造成了学校管理混乱,那就是特别糟糕的事儿了。许多管理者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要么搞什么本本主义,要么来什么经验主义,

就是不愿意直面现实,一旦存在这样的思想,学校的陋习自然会左右一切,歪风战胜了正义,这是改革中常常出现的尴尬,这也是许多管理者对改革本身不怎么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改革成功的学校和地区在介绍经验时来个万花筒,什么东西都说,这往往让一些模仿者不加思考的搞什么拿来主义,结果只能造成许多改革者成为典型的失败者,改革永远属于少数弄潮儿也就没什么了。

我认为改革事实上在考验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人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什么样的改革形式都会发生作用。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也罢,地区决策者也罢,不应该把改革的形式放在首位,而应该把考核引导放在前提条件的位置上,唯有如此,改革成功的砝码才会增加。

一个浮躁的时代,许多改革的追随者总是肤浅的认知成功学校或地区的成果,急急忙忙搞什么大动作,生怕别人不知道,殊不知,改革不能够大动干戈,需要谨慎细微,否则改革不成反而让教育发展的整体根基受到影响,这是不值得的。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些管理者他们也组织相关人员到杜郎口去学习,但是回来在小范围实行发现不对,马上加以纠正,围绕自身学校的实际搞课改,反而能够取得成功。当然了,人家是民办学校,教师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如果改革失败会影响到学校能不能生存的问题,小心是必然的。相反,一些公办学校,学校的决策者完全可以好大喜功,不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一旦走上了歪路,不把责任揽过来,而是推给了无辜的一线教师,自己照样可以挪来挪去,不需为自己的前程担忧,真正倒霉的是一个个家庭,老师自然成了替罪羊,没有什么问责,这恰恰是许多改革决策者不喜欢慎重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洋思中学还是魏书生先生的改革,我觉得在考核上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旦考核的指向性不明或者随意性特强,这都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无论你搞什么花样,没有了广大的教师作为基础,改革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失败。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校决策者、管理者为了奖励先进,都会设立一些奖励名目,试图以奖励少数人来带到一所学校新的发展。然而事实上这种奖励少数人的做法往往会孤立或者挫伤老师的积极性,绝大多数老师会认为少数人得到奖励,就应该吃更多的苦,在分析问题时总是强调客观原因,很少从主观上进行分析。如此的考核奖励往往造成想要努力的人没有了底气,不想努力的人反而大张旗鼓的在一边逍遥,改革自然没有什么效果。

一个成功的改革学校才不会把改革仅仅放在校园内部呢,他们会把目光锁定在特定的范围内,把学校的考核建立在战胜其他学校的基础上,唯有如此,学校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学校的改革者们愿意把自身教育发展放在一定范围内看待,以这个范围学校发展水平作为标准来奖励先进,这样势必会激发广大教师的内在潜力,不再把目光锁定在校内,更多的放眼于校外,如此,学校才可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实行捆绑式考核,这样又会带动一个团队向前发展,学校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又保持了,学校何愁没办法发展。

好的考核导向往往决定一次改革的成败,但愿想要成功的人在这方面多多思考,一旦改革遍地开花,教育发展才会有着落,国民素质提升才不是一句空话。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it发展方向

处级干部考核等次决定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

学校六一表彰决定

学校表彰优秀教师决定

学校关于表彰决定

学校表彰决定最新

学校的决定应用文

考核导向决定学校发展方向
《考核导向决定学校发展方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