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批判写作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6: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了帮助大家迅速地了解应该如何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道样题。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

“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请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述,分析上述论证的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这道样题曾经进行过广泛的测试。下面是一些考生的“作文”。希望大家在仔细阅读完题干(样题)之后,再仔细地研读我们所列举出来的几篇“例文”以及我们所给出的相应的“点评”。

【例文二】

该公司通过两个论据——第一,人们随着年轻增长运动时间减少;第二,20年中城市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由此得到两个结论:运动鞋将失去市场,没有发展投资前景。而电视将受到人们的喜爱,有投资的必要。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老年人又都不喜欢运动,而只喜欢看电视,因此投资电视将比投资运动鞋更有价值。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编者按:首先简单复述并总结一下材料作者的逻辑思路,为下一步进行评论打下基础。这样的写法是可取的。特别是文中诸如“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这样的话在考试的时候是完全照抄不误的。)

首先是第一条论据中存在问题。“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这只适用于“现在”的一般人,并不能反映以后20年人们的运动时间的客观状况(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接受别人文本中的基本前提。文中的这句话似乎就是站在原材料的前提之外在说话。应该说这样的评论或反驳不是最有力,因为它不是非常内在)。而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完全有可能产生新的消费趋势,在运动器材,例如运动鞋上的消费量将大大增加。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休闲化,运动鞋并不只适合于运动时穿,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作为休闲的装扮,更受消费者青睐(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性,否则就很可能是以自己的“错”来反对别人的“错”了;即使是你认为的客观的信息,无庸置疑的结论,在引用时也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也很可能只是你个人的主观偏见,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在别人的文本之外再引入别的信息。如果要引入,我认为还是采用“可能”,“如果„„”这样比较软的语气。如果咬加强语气,那么可以用“很可能”来表达。比如如果上文改成“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很可能越来越高”,就更严谨些。)。因此,由这条论据得到的运动鞋将失去市场的结论是完全不成立的。

其次,第二条论据“城市老年人口的增长”中也存在明显的漏洞。“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口明显增长。老年人口的明显增长才有可能加大电视的销量。而现在仅仅在比例上的增长,有可能是整个城市人口中新人口的增长减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该公司忽略了运动鞋作为一种快速消耗品,在人们生活中淘汰率很高,而电视作为一件大商品,人们并不可能经常调换,买新的(编者按:正如我们上面已经指出的,这种表达方式太自信,太绝对。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可能”,否则别人就很容易对你的观点进行反驳,而全盘推翻你的结论。比如,现在有人,将来也很可能有许多人把购买新的电视机看作是一种时尚,这种人根本不必等到电视机的硬件用坏了再去买新的,而是市场上只要出现新的时尚的电视机,他们就有可能去购买。所以,我们应该在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论时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所引用的观点或材料,是不是只是自己的主观的偏见?这位考生在这里就没有对自己这一观点的“预设”进行过反思。其实,所有观点或判断都是有预设的,也即都是有前提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反思,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思维严谨的人所必须要做到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从而电视机好销,也不一定。如果一个普通家庭本来就有电视机,并且这台电视机还没有被淘汰的话,他们是不会去购置一台新的电视机的。所以,在20年内电视机的市场前景很好,完全是不可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公司作为投资者完全忽视了投资中最基本的一点,这就是向一个公司投资,而不是对一个公司的产品投资。一个公司就算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销量很好,但是如果该公司不懂得管理,它的生意也是做不长的。所以,这家投资公司仅凭对两家公司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价就作出投资决定,是很不理智的,是失策的。

因此,这份商业计划漏洞百出,完全是一份无用的计划。(编者按:最后再次表明立场,这不是罗嗦,而是必要)

(编者按:分析有理有力,全面而不失深入。但是由于这位考生并没有完全掌握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的某些细节性要求,犯了几处主观性的错误。所以,这是一篇2类卷的作文。如果满分是30份,可以考虑给24分)

2003年全国MBA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所考的两篇作文,一是文章摘要,一是评论型作文——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这道题目的题干是这样一段材料: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论,分析上述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提示:评论型作文思考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作文要注意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下面我们同样选录几位同学的文章,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点拨。希望读者仔细研读,从中悟出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类文章的写法——这其中主要包括应该怎样开头和结尾,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寻找原材料的逻辑漏洞,在对原材料的逻辑漏洞进行分析和批驳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不要犯哪些逻辑错误等等。

【例文一】

这个实验本身无可厚非,而作者由它引申和推出的结论却漏洞百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文中说“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显然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在上面那个实验中,环境并不是不确定的,相反它是非常确定的,甚至可以说是机械死板的,一成不变的:瓶口永远对着暗处,而瓶底则是对着明处。在这样的确定性的环境下,苍蝇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它得以逃生,蜜蜂行为的确定性令它最后衰亡。后面的文章多次提到“在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等等,而这些从逻辑上根本不能建立在那个实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两者前提不同,那个实验不可能作为后面推理的论据,两者无必然的逻辑联系。(编者按:这一段的分析贴切中肯,让阅卷人觉得该文作者具有某种令人信服的分析能力。这是评论性写作所要求的最主要的思维素养。)

其次,论据不充分。作者只举了一个实验的例子就得出“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的结论,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要达到真正令人信服的效果,上文作者就至少必须再列举出更多有力的证据来。(编者按:这一段的分析比较平淡,甚至略显牵强,观点也缺乏新意。但不至于让阅卷人觉得该文作者完全是在胡搅蛮缠、胡说八道。所以,这也不妨作为凑字数的一招。)

再次,如果说这个实验启发我们有时不要过于墨守成规还是合适的(编者按:这是题干的论据作出新的解释,企图以新的更合适的结论来衔接题干原有的论据,这也是评价题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就此得出“不应朝既定方向的努力,而应随机试错”的结论是荒谬的。实验中,苍蝇和蜜蜂的行为不过是两个极端,而生活中的人绝不是非“苍蝇”即“蜜蜂”,人应该既有确定的目标,又要善于试错,发现错了之后再修正自己的目标。所以,上文作者的结论是武断的。

最后,以偏概全。在实验中,所有条件都是确定的,唯有苍蝇和蜜蜂习性不同;而类比到企业经营以及世界上人的生活之中,决定因素便更多了,远远不止有无确定目标和是遵循规则还是突破规则这个方面。故把实验结果就这样简单地类推到社会,显然不合理。(编者按:这一段可以说是这分作文考卷最大的一出败笔,因为首先“以偏概全”这层意思在“论据不充分”那一节里已经阐述过了,在这里再次阐述,就会显得文章重复罗嗦,让阅卷人觉得你的思路有些混乱不清;其次,这一节本来是试图要论述上文作者的“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但是后来的论述根本和这个主题没有什么逻辑关系——这就严重暴露出了该文作者的思维不严谨、易文不对题的缺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节读起来让人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综上所述,论据不恰当且不充分,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使用类比不恰当。(编者按: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这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你上面说过的东西。但是,很遗憾,不知是时间的缘故还是作者写作水平的缘故,最后这么关键的一段竟然只是有“意”而无“文”!)

(编者按:这是一篇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分析全面深刻的“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文章。但是由于文章有些内容重复,致使文章的条理性不是很强,所以它应该是介于一类卷和二类卷之间的文章。可以考虑给25分)

为了帮助大家迅速地了解应该如何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道样题。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

“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请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述,分析上述论证的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这道样题曾经进行过广泛的测试。下面是一些考生的“作文”。希望大家在仔细阅读完题干(样题)之后,再仔细地研读我们所列举出来的几篇“例文”以及我们所给出的相应的“点评”。

【例文二】

该公司通过两个论据——第一,人们随着年轻增长运动时间减少;第二,20年中城市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由此得到两个结论:运动鞋将失去市场,没有发展投资前景。而电视将受到人们的喜爱,有投资的必要。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老年人又都不喜欢运动,而只喜欢看电视,因此投资电视将比投资运动鞋更有价值。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编者按:首先简单复述并总结一下材料作者的逻辑思路,为下一步进行评论打下基础。这样的写法是可取的。特别是文中诸如“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这样的话在考试的时候是完全照抄不误的。)

首先是第一条论据中存在问题。“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这只适用于“现在”的一般人,并不能反映以后20年人们的运动时间的客观状况(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接受别人文本中的基本前提。文中的这句话似乎就是站在原材料的前提之外在说话。应该说这样的评论或反驳不是最有力,因为它不是非常内在)。而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完全有可能产生新的消费趋势,在运动器材,例如运动鞋上的消费量将大大增加。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休闲化,运动鞋并不只适合于运动时穿,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作为休闲的装扮,更受消费者青睐(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性,否则就很可能是以自己的“错”来反对别人的“错”了;即使是你认为的客观的信息,无庸置疑的结论,在引用时也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也很可能只是你个人的主观偏见,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在别人的文本之外再引入别的信息。如果要引入,我认为还是采用“可能”,“如果„„”这样比较软的语气。如果咬加强语气,那么可以用“很可能”来表达。比如如果上文改成“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很可能越来越高”,就更严谨些。)。因此,由这条论据得到的运动鞋将失去市场的结论是完全不成立的。

其次,第二条论据“城市老年人口的增长”中也存在明显的漏洞。“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口明显增长。老年人口的明显增长才有可能加大电视的销量。而现在仅仅在比例上的增长,有可能是整个城市人口中新人口的增长减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该公司忽略了运动鞋作为一种快速消耗品,在人们生活中淘汰率很高,而电视作为一件大商品,人们并不可能经常调换,买新的(编者按:正如我们上面已经指出的,这种表达方式太自信,太绝对。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可能”,否则别人就很容易对你的观点进行反驳,而全盘推翻你的结论。比如,现在有人,将来也很可能有许多人把购买新的电视机看作是一种时尚,这种人根本不必等到电视机的硬件用坏了再去买新的,而是市场上只要出现新的时尚的电视机,他们就有可能去购买。所以,我们应该在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论时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所引用的观点或材料,是不是只是自己的主观的偏见?这位考生在这里就没有对自己这一观点的“预设”进行过反思。其实,所有观点或判断都是有预设的,也即都是有前提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反思,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思维严谨的人所必须要做到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从而电视机好销,也不一定。如果一个普通家庭本来就有电视机,并且这台电视机还没有被淘汰的话,他们是不会去购置一台新的电视机的。所以,在20年内电视机的市场前景很好,完全是不可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公司作为投资者完全忽视了投资中最基本的一点,这就是向一个公司投资,而不是对一个公司的产品投资。一个公司就算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销量很好,但是如果该公司不懂得管理,它的生意也是做不长的。所以,这家投资公司仅凭对两家公司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价就作出投资决定,是很不理智的,是失策的。

因此,这份商业计划漏洞百出,完全是一份无用的计划。(编者按:最后再次表明立场,这不是罗嗦,而是必要)

非常态写作的摒弃与批判

批判诗歌

不良风气分类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笔记

科特勒营销批判

反思北大批判

华为自我批判

中国医疗批判

批判朱德会议记录

后人的批判

批判写作
《批判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批判性写作范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