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9: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白炽灯”“给予”“谋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几个易错词语的读音;

2、通过正反面例子,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感受说理文的结构特点,了解说理文的一般写法。

4、渗透概括的方法,练习有条理、简洁的说话。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正反面例子,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2、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说理文的特点,了解说理文的一般写法,为写读后感做铺垫。 教学难点:

1、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说理文的特点,了解说理文的一般写法,为写读后感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文章不难,一读就懂。但是有几个词语特别容易读错,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能读准它们。

2、ppt出示:

白炽灯

给予

谋生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3、点拨重点:

(1)给予

我们来看看这个词,同学们读的很准,它是个多音字,在单独使用的时候念(gěi)组成词语时念(jǐ)。

(2)锲而不舍

很容易读错,来看看拼音,读准它。

三、浏览课文,初读“启示”,感悟句的写法

1、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板书:说理文),它说的理,用题目中的两个字表示就是(启示)。那滴水穿石究竟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文中有一小节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快速找到它。

2、ppt出示最后一小节

3、你能用句中的两个词来凝炼一下这个启示吗?(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4、做事要目标专一,要持之以恒,这个道理很多人对我们讲过,但是作者讲得很特别,读读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Ppt出示关键句,根据学生回答点红反义词。

师总结:用一组反义词来对比着说这个理,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该怎样做,更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来我们一起读好这个特别的句子,注意突出两组反义词。

5、其实,文章说的理就这么一句(板书:句),但是作者却用了一篇文来写,(板书篇),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作者是怎么把一句话的理,写成一篇说理文的。

四、学习第一小节

自然现象,摆出观点。

1、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个自然现象——滴水穿石。它被人们称为“奇观”。那么这个奇观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变思考。

2、交流

(1)学生自由说

教师点拨重点1——有条理的说三个条件

那你能将这三个条件连起来说吗?为了把话说的有条理,我们可以这样说:要形成这样的奇观,第一个条件是——第二条件是——第三个条件是—— 教师点拨重点2——体会时间长

你从哪里看出时间很长?还有补充吗?要花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多么不容易啊。

3、朗读

我们再来把奇观形成的条件读一读,老师读奇观,你们读奇观形成。注意你们找到的几个条件。

4、设问句简介

像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子在说理文中常常用到,这样写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

5、教师总结:“总滴在一处”就是目标专一,“长时间连续不断的滴”就是持之以恒。作者看到这个自然现象,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ppt 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读)

(1)这是一个问句,是一个反问句(ppt问号变红),请你把它变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比比看,哪个句子好?

(2)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这不就是作者说的理吗?像这样揭示道理的句子放在文章前面,就很明了的摆出了作者的观点。(板书:摆出观点)

五、学习正反面举例

证明观点

1、引出3个正面例子。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证明观点)作者举了几个例子。

2、过渡:

预设1:都说3个,哪3个?

预设2:有3个,有4个,问说3个的,你说3个,是哪3个呢?(明代医学家李时珍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近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3、谁来读第一个例子,第二个,第三个,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怎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这三个例子。

4、交流概括三个事例,教师点拨,相机交流 (1)李时珍例子

l

教师引导重点————有顺序(“谁——目标是什么——努力过程——取得成就”的句式来概括。),抓住关键词概括

l

理解重点——二十七年不懈努力 l

教师引读 (2)爱迪生例子

l

概括事例——爱迪生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发明专利权。 l

重点理解——毕生

一千多项发明 l

指导朗读表示赞扬成就卓著的感叹句。 (3)齐白石例子 l

概括事例——齐白石挥毫作画,坚持不懈,技艺炉火纯青。 l

重点理解——始终

不教一日闲过

炉火纯青 l

引导想象——炉火纯青的绘画技艺

5、总结3个例子,找异同

(1)三个例子概括完了,看看他们三人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发现没有,作者在写这三组事例的时候都是按“认准目标——努力过程——取得成功”这样的叙述方式来论证观点的。

(3)三个例子叙述方式相同,又都是为了说明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那为什么非要写三个呢?再读例子,看看这三个例子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教师引导: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朝代,作者例句的事例是有他的用意的,涵盖了古今中外。

6、学习顽石,理解双引号

(1)作者选取了最典型的事例,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作者这样说道:你看————(ppt)(学生读)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2)教师点拨:同学们看看这里的顽石和滴穿都加了双引号,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你读懂了“顽石”背后的意思、言外的意思,看来,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到标点,读出词句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7、拓展名人,体会省略号 (1)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成功之前都是普通的“滴水”,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实现理想的。想想,古今中外还有谁也像他们一样?(学生说)

(2)这样的例子虽然还有很多,但文中的例子已经涵盖了古今中外,作者用了“省略号”既告诉我们这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又不会显得文章很啰嗦。

8、反面例子,指导学习

1、刚刚你们都说文章举了三个例子,你看看这个是不是例子?那个例子和前面三个有什么不同?(板书:反面例子)

学生回答(反面例子)(正反两方面,更有说服力)

前面举了三个名人的例子,后面为什么不举人的例子呢?

(与前面滴水呼应。)

六、学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1、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雨水的例子,无不告诉我们——ppt最后一小节。作者在文章最后又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板书: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总结。

根据板书总结——看,文章作者先写了一个(自然现象)——摆出观点,再(正面举例,反面举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就这样一句话,就这样“写成了”一篇说理文了。这样的文章,在小学教说理文,在中学叫议论文。

七、紧抓“启示”总结全课。

1、《滴水穿石的启示》对我们生活上的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你能不能从说理文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吗?

3、如果你有什么梦想想要实现,记住八个字: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记住八个字: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推荐)

22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