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二必修三复习学案

编写人:王爱华 审核人:王海君

————————————————————————————————————————————— 教师寄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文化生活第三课复习导学案

于文波 11月2日

一、复习目标: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课前导学:(课前完成本部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的形成、作用和功能。(一段)

(2)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保护方式。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全面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共5点)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和原则)

4、文化传播的途径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其他途径有哪些? (2)大众传媒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3)大众传媒的形式、标志、地位、特点作用。

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

。另一方面,外域文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

(2)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

,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

。 自我补充: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1.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外出旅游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5、大众传媒的发展,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将被淘汰。

6、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7.大众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8.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创造等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央视中秋晚会曾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广东江门盛情举办,晚会举办地选在以“侨、楼、泉、风”为特色的江门,以“思念与团圆”为主题。以“月”为轴,以“情”为线划分为三个篇章:《月印故土》浓缩桑梓乡情、故园之恋;《月系亲缘》展现血脉亲情、天涯望月;《月满华夏》续写天涯此时、欢乐中华。当晚,全世界华人延绵了数千年的中华情缘被美丽的“江门明月”所点燃。 材料二:中国的中秋节,深厚地蕴含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央视为什么要隆重举办中秋晚会?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中秋”申遗的原因。

三、随堂检测

3 1.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有利于 (

)

①更好地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更好地集中表达民族感情

③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④领略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来,每当春节来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越来越多的外国领导人开始向华人“拜年”,或者亲自参加庆祝活动;一些国际组织也举办迎春活动。这表明 ( ) A.各民族的文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异

B.各民族的文化没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2012年4月19日是联合国“中文语言日” 庆祝活动三周年。联合国使用的正式语言有英、法、俄、西、阿、中六种。联合国庆祝“中文语言日” 有利于(

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展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 ①秦始皇陵兵马桶

②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③敦煌莫高窟

④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国际贸易中,文化产品的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文化产品走到哪里就能把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说明

(

) A.各国进行文化产品贸易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

B.要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就要限制文化产品贸易

C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D.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7.《论语》以言简意骇、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的解读,使更多人了解了《论语》。这说明 (

) A.电视文化比传统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最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是平民化的文化

C.电视传媒的出现使旧的传媒失去作用D.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8.\"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9.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①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就要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①中秋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秋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点燃了全世界华人延绵数千年的中华情缘。(4分)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央视隆重举办中秋晚会,有利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统一。

(2)①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中秋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生活,其中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4分)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秋”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华的多样性。(4分)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秋”申遗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各族人民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随堂检测】 ABCAD CDCBD 【课后拓展】DBCBB AADAD AB

四、重点突破

18、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今天,中国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19、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据有关方面介绍,为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俄双方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在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 (1)中俄双方举办文化年活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俄互办文化年的意义。

18、答:(1)历史上孔子学说的西传与今天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我国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更加重视文化交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贯\"、\"和而不同\"的理念,符合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是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同时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9、(1)①中俄举办文化年的活动,既能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又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充分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中俄举办文化年的活动,说明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③中俄文化年的举办,也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①中国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俄罗斯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②俄罗斯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有利于俄罗斯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中国对俄罗斯的了解。③中俄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俄罗斯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也促进了中华化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材料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甚至一些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材料二: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对于鼓励人们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可让港澳台同胞在文化上走得更近,让海外华人与祖国在文化上更亲。

(1)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引进洋节,过洋节”与“庆祝民族节日”这两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C级)

答:①文化是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传统节日是本民族文化的集中展

6 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②洋节日是西方文化的集中表达。我国青年热衷过洋节,忘记本民族传统节日,会影响本民族文化传承,不利于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青年人过洋节或引进西方洋节,应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针对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的现象,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辩论会,正方主张\"抵制洋节\",反方主张\"引进洋节\"。请你参与其中一方进行辩论,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D级) 答:正方:\"抵制洋节\"。 理由:①文化是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传统节日是本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②洋节日是西方文化的集中展示。引进洋节会影响本民族文化传承,不利于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反方:\"引进详节\"。 理由: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引进西方洋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注:只要答出任何一方且说明理由,即可。)引用(0) 推荐(0) 评论(0)阅读(53) 上一篇:珍惜时间 让生命放出更多的光与热

1、从1936年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文化特色的火炬: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造型像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用的飞镖,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设计类似橄榄树叶,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是象征吉祥的“祥云”。奥运会的火炬,从造型到图案,折射出了主办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A级) (2)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B级) 答:(1)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

(2)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对待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向全世界讲述了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故事轻曼地演绎,中国五千年的梦想就是一篇恢宏的史诗,“飞天”、“长卷”、“烟花脚印”、“梦幻五环”、“太极”、“点燃圣火”等创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答案】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做到了古今结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开幕式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一次“中西合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开幕式中国特色浓郁,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学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学案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基础训练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练习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学案

届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题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学生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导学案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导学案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