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化创新复习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4: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考点展示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传承 文化的创新

二、考点梳理

1、文化的传播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意义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手段的特点 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P53

【归纳提升】重视教育的意义

3、文化的创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真题体验

1、(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3、(2011高考浙江卷31)“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4、(2011高考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1高考北京卷)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6、(2008山东高考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7、(2009高考山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2007高考山东卷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08高考山东卷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10、(2010高考山东28)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1、(2010高考山东29)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四、热点链接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场馆,不但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们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 结合材料,有人认为:“只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为落实《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五年内,我省将重点加强公共休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双轮驱动”。发挥旅游度假区的作用,打造休闲精品综合体。鼓励和支持各地打造差异化区域休闲产品。利用传统节日,办好群众性休闲节庆活动。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休闲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今年是德国“中国文化年”,中国全年在德国各地将举办音乐、电影、对话论坛等超过500场活动。目前,德国不少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存有偏见。这说明加强中德文化交流

①是促进两国文化趋同,消除误解的举措

②是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增进理解的体现

③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是文化与政治交融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发展两国政治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五、提升训练

1、“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孔子像的塑立

①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全面继承和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文化复古能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年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回答4~5题。

4、文物普查是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鲁剧(特指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作品)作为山东文化新品牌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通俗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③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是评价文化作品的根本标准

④通俗的大众艺术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1年6月11 日是我国的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遗址等

②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

对展示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7、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要教会孩子感动。”她主张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9、冯骥才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大声疾呼,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但在城镇化大潮中,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011年11月,在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展出了陕西大型3D网络游戏《黄帝》、台湾创意“时尚汉字”等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本次文博会创下重点项目签约总额263亿元的历史新高;展示了大批体现中华文化内涵,融合现代科技的民族文化产业;展示了大批来自海外的文物珍品;吸引了逾百万海内外游客参观,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北京文博会举办的意义。

11、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及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颁奖典礼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在致辞中指出,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超越时代和国家界限而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以“游孔子故里、品孔府盛宴、观儒乡风情、学圣人智慧”为主题举行孔子文化节,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和谐,共同推进人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知识,分析弘扬儒学的意义。(6分)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学?(6分)

12、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华文化是“危”中有“机”,为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请你围绕“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这一话题,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真题体验】

1、C

2、D

3、D

4、B

5、C

6、D

7、D

8、B

9、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分)

10、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11、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热点链接】

1、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②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仅仅仅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还要求我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2、①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休闲文化产品。③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休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C 【提升训练】

1、B

2、B

3、D

4、B

5、A

6、D

7、D

8、C

9、B

10、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举办文博会,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提高国家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举办文博会,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举办文博会,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

11、(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①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儒学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学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儒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12、①立足实践抓住新机遇,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 ③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

④大力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打造有重要影响和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齐鲁文化国际竞争力。

参考答案

【真题体验】

1、C

2、D

3、D

4、B

5、C

6、D

7、D

8、B

9、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分)

10、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11、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热点链接】

1、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②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仅仅仅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还要求我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2、①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休闲文化产品。③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休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C 【提升训练】

1、B

2、B

3、D

4、B

5、A

6、D

7、D

8、C

9、B

10、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举办文博会,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提高国家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举办文博会,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举办文博会,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

11、(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①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儒学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学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儒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12、①立足实践抓住新机遇,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 ③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

④大力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打造有重要影响和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齐鲁文化国际竞争力。

文化创新学案

古代思想文化复习学案

走创新之路复习学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创新》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 第2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轮复习学案

5.2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复习学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导学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复习学案

文化创新复习学案
《文化创新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