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全部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敦煌莫高窟

课型: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十六册以《敦煌莫高窟》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联系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教学手段采用:

1、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

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C、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2、分析讨论: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师生互动完成) 【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建筑: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壁画: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雕塑: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预习,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敦煌艺术特点,谈出自己认识和感受。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补充讲解。同时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 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强化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深化爱国思想。)

教师活动:用幻灯片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敦煌艺术形式(以壁画、雕塑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归纳其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的特色。 【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a、北朝时期:共有36个,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塑像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b、隋唐时期(重点探究分析):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c、五代和宋:这一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d、西夏和元代: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教师活动:结合以上内容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 学生活动:分组探究,交流成果。

4、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

(丰富学生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传统的艺术特色的理解。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九色鹿” “尸毗王”、“经变”、“本身”“佛传”故事。) 教师可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引导个别学生给大家将与之相关的故事,但要注意把握时间。

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于比较,避免面面具到。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典型图片,讲解升华。答惑。

学生活动:讲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或聆听他人讲故事,并把自己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5、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幻灯链接】 :莫高窟被盗事件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

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列举与之相似的例子,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国爱传统。 学生活动:例举、谈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教师小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会一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珍爱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并立志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为振兴我们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课外拓展】:

1、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搜集有关敦煌艺术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相关事件等,并将你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2、对有关敦煌莫高窟中文物的流失状况做一调查,并以总结或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学生对内容也比较陌生,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特别是资料的收集,应在课前做适当指导和安排。

上课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内容的典型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渗透德育,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以来,看似轻松活泼的双边活动,却比任何一种说教更为深刻,更教育人!其德育教育的效果实在令人震惊。 另外,在课堂双边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应尽可能的深化学生的探究过程,采取分组、竞答、整合思路等多种形式,课堂效率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1《在美术世界中遨游》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美术世界中遨游》(出示板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一个统领下文的铺垫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的逻辑思维仍需要很多感性经验来支持;想像力中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美术世界的机会,加强对美术不同种类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以材料的不同来区分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使学生掌握对美术作品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欣赏,教师正确引导,对中西作品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掌握美术作品的分类,学会用新型的美术材料来体现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的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和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的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美术作品所用材料的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不同种类的美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接着放映各种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作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思紧密结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片,在欣赏过程中,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领悟到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探究欣赏—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大量的各种不同材质的美术图片,让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

2、激趣导课

首先,我以问题挑战学生: (1)你们见过哪些美术作品? (2)他们的材质分别是什么呢?

并以展览的形式把老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带着问题互相欣赏,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再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如图《父亲》,《人桥》 “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效果。

最后,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会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绘画工具,像国画工具、油画工具、水彩画工具以及其他种类的绘画工具给学生看。让学生能正确的判断出美术作品是用哪些绘画工具完成的。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探究欣赏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想了解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吗?让我们一起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我首先充当导演,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让学生甲指出油画《父亲》,学生乙找出油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找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清楚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

然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如前面所观看的《父亲》——《人桥》对照,提问:“同样是画人物,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人桥》记录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架桥部队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的场面。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二色,在对比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现出士兵奋勇前进的身影。红、绿二色叠印产生的中间色和点点留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而油画《父亲》画面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这幅油画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画家借此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热爱。让学生了解两幅作品的背景以及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材质及效果。 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又从课本之外找了一些不同种类的图片,让他们做出比较。

最后总结出,美术的四大主要门类有:(出示板书)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绘画又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美术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中,最后总结:

一、绘画:

1、中国画:利用笔墨纸砚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手法分为工笔、写意、白描等。

2、油画:油画起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画种,是用核桃油或亚麻仁油等植物油,调和油质颜料所作的画。

3、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性颜料作画的画种。由于水彩颜料有透明等特性,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水彩画也就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4、版画: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质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和艺术加工,可拓印出多幅艺术作品。版画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平版画、丝网版等。

二、雕塑:

可以多面欣赏并具有三度空间(长度、高度、深度)的造型艺术。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圆雕和浮雕。根据功能的不同,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

三、建筑:

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艺术。建筑艺术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四、工艺美术:

通过设计的理念和工艺手段进行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创造的艺术形式,是美术在应用领域的分支。主要分为民间手工艺,染织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设计等形式。

4、思考讨论

了解美术四大类后,我会继续让学生对刚才所观看的图片进行讨论:

《家庭组》——《马赛曲》:“同样是雕塑,表现手法不同,效果有什么不同?” 《出水芙蓉》——《故宫太和殿》:“中国画与中国古建筑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探究欣赏比较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不同材质的基本特点。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最后,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有不同的材质构成。通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通过课外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四大门类中,感受祖国那份几千年来沉甸甸的美术文化。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不同效果。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中,按工具材料的不同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在本节课最后我将给学生推荐以下相关的学习网站和书籍。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遵循 “教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习。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达到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师生共讨,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最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 下面请看我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本节课以总分式的结构——理清教学内容的‘“主干’和‘枝叶’”。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2《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主要是对构成单元内容的一个开始,使学生初步认识以线造型,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手绘线条图像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造型方法,它要求以简介明了的图形,告诉每位观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本课以大量的手绘线条图像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手绘线条图像应用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的愿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功能、用途及简单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活动——— 欣赏——— 学习——— 动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手绘线条图像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表现对象的美;形成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学习;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观察力、想想力和创造力。

由于学生绘画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难点是学生能够迅速把握事物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处理信息,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欣赏-----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绘图现场表演,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里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

手绘线条图像表达是功能用途很强的线条表达,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画出出色的图像是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手绘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象征为主要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穿插学生都熟悉的手绘图像,增加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是全方位地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从情景导入,设置一个外国游客到想上厕所却找不到,而且语言不通,别人也听不懂他的意思,这个时候如果你听懂了而且知道厕所在那里你会怎么解决?

2、讲授新课 ①猜画比赛

在每组中选两名学生,轮流上前表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名学生看提示进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另一名学生猜画内容,以正确数为多者胜利。 猜画内容:a文具盒 b电视c录音机d手机

②手绘线条图像除了在刚才的场合运用之外,它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

如:有用来描述特征的示意图(出示图例让学生欣赏);有用来说明地理位置的路线图(欣赏图例);有用来补充语文沟通障碍的交流图(欣赏图例);有用来做教学示范之用的教学板画图(欣赏各类教学课所用的图例);有用来搜集和记录各类资料的地质地貌图、军事侦察图(欣赏图例);有用来指示命令的消防灭火战斗力量布置图(欣赏图例);有用来描述事件或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叙事图(欣赏图例);有用来介绍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说明图(欣赏图例)等。还有漫画、卡通画、插图、广告等美术专业方面的创作,更离不开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③教师小结:从上可以看出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能。

3、练习

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以及各种场合运用的图例欣赏,你是否也想试一试呢?看看你手中的手绘线条图像是如何表达的。

a、请在5分钟内从圆形开始,连续画出与前一个形象有关联的多个形象。展示学生作业,讲评(可先自评,再互评)。

b、请男同学在5分钟内用画告诉大家你喜欢的5种以上的汽车(或兵器、建筑等)。请女同学在5分钟内用画告诉大家你喜欢的5种以上的服装或发式。

c、请在5分钟内用画告诉大家你常用的几种学习、生活用品。师生共同观摩、讲评学生的作业。

4、总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通过运用手绘线条图像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或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内容,较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龙的形象学生已十分熟悉,并在小学阶段描绘过,本节课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本课为设计·应用课,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立体制作和练习,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利用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教学目标我们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阐述有三点:

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会夸张、变形龙的方法;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

3、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法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1.直观分析、比较法——课件简要归纳龙的造型特征和内涵。进而把学生引导到龙的制作首先要抓住龙的形象特征,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这一重点。

2.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所以投影仪——示范三种不同材料的龙的主要制作方法。这三种龙从易到难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让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发挥、让程度低的同学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为设计·应用课,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所以大量龙的图片留到学生制作过程中在屏幕滚动播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可以边参考边设计。欣赏部分的图片量不多,有代表性地引出龙的特征及内涵。

三、说学法:

学法过程按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掌握龙的特征,了解龙的内涵;在教师的直观示范中掌握基本纸立体技法。 2.学法指导中根据学生熟悉龙的形象这一实际,重点放在龙的特征的夸张概括和剪、刻、折、粘贴等技法上。这样学生就有了制作和创新的基础。

3.提示学生在分组后进行分工并讨论技法在材料上的灵活应用,争取创新。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作业展评与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出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课件展示巨龙图片——提问:龙总体的外部特征?给学生熟悉的形象一个总的概括: “大、长、起伏变化”。

(二)讲授新课:(14分钟)

分成欣赏和示范两个部分。

1.欣赏部分主要是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看。(5分钟)

展示12生肖图片——提问:龙和哪只动物最为相似?他们的相似之处是什么?把学生引导到龙和蛇以及其它动物的联系上来。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又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龙图腾源于蛇,又综合了哪些动物的特征?提问:龙的九似:“角似鹿、头似驼、顶似蛇、腹似蜃(蛤蜊)、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知识延伸——“龙”图腾的寓意: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吉祥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课件欣赏民俗活动,体会龙的精神。

在喜庆的节日当中,我们中国人经常用舞龙、赛龙舟、挂龙灯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欢乐的心情,从中也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奋发、欢腾的气氛。

2.展示各种龙的立体构成图片,示范怎样制作立体造型的龙。(9分钟) a.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的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制作的基础 B.采用剪、刻、折、粘贴等方法制作龙头、龙尾.——重点示范 c.穿、插、捆等方法连接龙身。——视频演示

提示学生根据龙的造型特点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去积极探究、创造巧妙的构成方法。

三、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25分钟) 要求:选择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内容完成。 分工合理,体现合作精神。 指导要点:启发、鼓励

四、小结:(5分钟)

1、让学生大胆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给予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优点的机会,使学生小有成就感,同时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评价:把分组做好的几只龙一起展示,归纳优缺点。主要从整体感觉和局部特征进行评价。

五、课后拓展:

留心生活中的立体构成,观察其材料的应用和制作方法。 课余时间试试能否用其它的材料完成龙的造型。 4《生肖的联想》

一、课程类型:设计、应用

二、课时:1课时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突出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设计案例入手,了解生活中的生肖联想,理解生肖联想的概念和方法,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识,利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让学生有具体的体验,有共鸣,有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参与本课的学习中。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艺术的多样性,掌握联想的技巧;

2、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识,利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

3、感受艺术创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生创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

1、利用不同的材料展开联想

2、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生肖联想的创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材料特点灵活运用,创作生肖造型

七、教具准备:

课件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多幅“云”的造型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生肖的联想》在自然与生活中,我们往往于不经意间发现一些好玩儿又巧妙的现象,比如

天上的白云像一群奔跑的羊,旧墙上的斑痕像一个形象。岂不知这种联想也是创造。 让我们来试试把一些东西、物体联想成十二生肖,并用美术的造型方法把它 们表现出来。

2、引导学回忆十二生肖的造型特点,利用“长方形”进行简单的联想训练,

试着用这个长方形联想出生肖的形象。(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各种材料的联想,学生观察思考,扩展思路生活中还有哪些能够让我们产生生肖的联想呢?

(1)、水果蔬菜

试着用这些水果联想十二生肖,看谁联想的最多最好。

香橙的色彩和一瓣瓣的形状是人产生联想,塑造的小公鸡色彩和质感俱佳,鲜活可爱,令人叫绝。经常出现在我们菜篮子里的圆白菜是浑圆的球体,表面叶子有些松动,自然搭盖在上面,使我们容易想象到猪的形象。把菜根部钻两个浅洞,左右各添加一颗葡萄珠,一个活灵活现的猪形象就出现了。 (p15)剥开的皮自然向两侧下垂后的造型,很像小狗的头,妙趣横生。 (p14) (2)、天然材料

利用贝壳的天然纹理组合成的形象很想小羊,真称得上是奇思妙想。 (p14)(3)、手

人的手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可以用手摆出不同的造型。我们看看课本上手是 如何摆出鸡的造型。 (p14)(4)、日常用品

我们想一想放在桌子上的眼镜能让我们联想到哪一个生肖,看看常见到的长长的项链,它是不是和蛇有点像,我们能不能用项链摆出蛇的造型呢?看看书上摆出的效果。

4、学生动手练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己或者一组动手做一些生肖的图案,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准备,可以让他们动手画一个生肖的造型。同时老师在下面巡查,看看学生做的过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5、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对较差的作品进 行鼓励。

5《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美术老师的01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发现与创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上册第八课《发现与创造》,这时一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自己喜爱的日用品,为生活增添情趣。本节课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形态、色彩、质地等视觉特征,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动手实践的方式创作自己喜爱的日用品活装饰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勤俭节约、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灵感,制作自己喜爱的日用品及装饰画,美化学习生活环境。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事物具有独立的见解,能基本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以前对设计·应用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在本课我将特别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说教法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备,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与评价激励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着紧凑合理、条理清晰,最大限度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原则,我将从激趣导入、学习新知、作品展示、课堂小结这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激趣导入

本课我将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导入,让每组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比比看哪组收集的最多,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把材料按质感、色彩、形状等进行分类。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样几个问题:这些不同质感、色彩、形状的材料给你哪些特殊的感觉?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出课题《发现与创造》。

(二)学习新知

请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体会对废旧材料的巧妙使用。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与讨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格尼那些特殊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总结讲述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意义。之后我会结合课前准备好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并提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接下来,我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创作,根据已有的材料,构思、创作一件实用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我会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三)作品展示

把每组的作品放到展示台进行展示,每组选出代表讲解自己组内作品的设计思路、用途。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自评,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意图的能力,提高成就意识。最后我会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堂小结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结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我会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归纳升华,增强学生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多动脑、勤动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自己的学生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6《大自然的色彩》说 课 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我是01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大自然的色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册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这是一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侧重于对光与色的关系的体现。通过对感知色调的学习体验、感受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本课处于本册书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进一步引领美术的审美语言、技能技法在本单元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年级教学当中起着非常总要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带来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色彩。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课本学习,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色彩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现象,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和记忆色彩,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难点是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大自然中的色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在本课我将特别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和识别能力。让他们发现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三、说教法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备,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与评价激励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着紧凑合理、条理清晰,最大限度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原则,我将从激趣导入、学习新知、课堂练习、作品展示、课堂小结这五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激趣导入 导入一段"蝉”录音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聆听声音并思考这声音给大家带来的感受。)

引入表现大自然色彩诗词,例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课件播映或图片欣赏一些自然界的色彩现象,展示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想象诗词中描绘的景色,欣赏课件图片。

二、学习新知识

看书第一图,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浅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色彩的丰富和美丽了吗?平时大家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再看看下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展示欣赏,思考并作出回答。 漫谈自己以往对色彩的一些印象。分析两幅例图的色彩关系,研究其不同之处。

要求学生便看书边思考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引出并讲述光照与色彩的关系。光是有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结合书上范图和刚刚欣赏过的课件,图片、组织学生围绕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现象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看到资料或亲历过的色彩现象等。

三、课堂练习

1、请同学分析书上范图这幅图的主要色彩关系.学生活动:分析范图中的主要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微发黄,下面的花蕊上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

组织学生讨论色调的形成,展示课件或教学图片,说明色调常见于生活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带领学生分析黄色的花朵,红色夕阳、紫色花朵等范图,指导学生研究色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析右页的四幅图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学生活动:讨论,可谈生活中的设计,绘画中的相关情况,展示自己的图片。和教师互动分析作品色彩,发言、分析常见于生活中的作品色调。讨论、交流、并作画,启思联想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2、感知大自然的色彩,分组对四个季节进行描述,并构思四季的色彩。 分组进行比赛春、夏、秋、冬四季绘画表达,6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意愿画出春,夏,秋,冬 天的色彩。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作品展示:把每组的作品放到展示台进行展示,每组选出代表讲解自己组内作品的设计思路、用途。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自评,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意图的能力,提高成就意识。最后我会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五、课堂小结: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结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我会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归纳升华,增强对大自然色彩的热爱,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多动脑、勤动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自己的学生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第7课 《色彩与生活》说课稿

我是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色彩与生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初中美术第十三册系列色彩学习的引导课,与后五课共同围绕色彩搭配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突出的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2、根据教材结构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B.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C.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色彩的美感,体会色彩在美化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D.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 (2)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E.教学难点:

(1)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

(2)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二、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孩子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因此,这节课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本课为造型表现课。

(2)本课以启发引导为主,不断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思考讨论问题时紧跟教师思路,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自己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我还运用了比较的方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实例如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实例来使学生感知和理解色彩搭配的规律。

(4)实践法。本课我准备了一些未完成的色彩搭配的设计图,让学生运用色彩搭配知识来表现温暖的或朴素的、热情的或深沉的等等色彩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力。

三、学生学法:

(1)问题学习法。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学习,在回答问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种方法虽然是传统的,但却是最有效的。

(2)体验学习法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感受艺术家们对色彩搭配的运用。体验色彩搭配的多样性,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心智活动。 (3)实践法:学生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进行创作和搭配。

四、教学过程

1、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幻灯片放映四张黑白色的生活中的照片,插入低沉的乐曲,制造一种悲凉的氛围并设问: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么情景呢?让学生们在这种暗淡低沉的氛围中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是多么的幸福,如果身边没有了色彩,世界将变得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学生回答)

过渡:生活中的美妙的色彩无处不在,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生活中各种美丽的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们感受到美的色彩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娇艳的花朵、美丽的鸟儿、优美的自然风光,它们的美都是色彩搭配的功劳。把颜色巧妙的搭配在一起,我们的生活会绚丽多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运用黑白图例与色彩图例的反差对比,使学生们不仅在视觉上产生了冲突,同时在心灵生上也产生了震撼,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强调了色彩搭配对美化生活的重要性。在视听的双重作用下提高学生的认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观察生活、体会色彩之美

①谈话引入:同学们,雨过天晴后,天边会出现一道漂亮的什么?(彩虹)见过彩虹吗?它由几种颜色组成?其中三原色是什么?三间色呢? (这一环节是对小学色彩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学生们观察生活的一个考验) ②说一说:谁能来大胆的说一说你家里的居家设计是什么色彩风格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③创设情境,说说色彩感受

情境一:冬天里如果别人穿一些红色、橙色的衣服,给你的感觉怎么样?(暖和,它们都属于暖色调) 情境二:你知道为什么医院里的增壁有时会粉刷成蓝色和绿色吗?(因为蓝色和绿色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它们都属于冷色调)

④过渡: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色彩来点缀,生活中的色彩真是千变万化,好的色彩搭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漂亮的衣服,赏心悦目的绘画,清新舒适的环境,这里面都有色彩搭配的功劳。(更多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的经典图例赏析)

①色彩的形成:通过三张经过明暗处理的花卉照片进行设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色彩?"因为光线的照射,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光线使我们身处在一个绚烂多姿的世界里。

过渡:没有光也就没有色彩,好的色彩搭配能满足人的情绪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色彩感觉,而要创造和谐的色彩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颜色是一个大家族,这么一个大家族又是如何分类的呢?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例如:老师今天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蓝)“蓝”就是这个衣服颜色的相貌。课件出示色相的概念并出示色相对比的图片。看哪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哪一幅色彩柔和一些?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老师今天的蓝衣服和蓝丝巾哪个感觉更亮一些?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老师直接用概念总结问题。出示概念并出示用明度对比搭配的色彩图片。哪一幅颜色搭配的柔和?哪一幅感觉温馨浪漫?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白灰的多少。(图例:高纯度,低纯度)

意图:这一部分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自己通过对比真正的感知和理解色彩搭配的规律

过渡:每一种色彩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色彩搭配既不同的色彩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优秀的色彩搭配图例。

③色彩搭配的基本法则:(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图片的展现和对比来让学生感悟色彩搭配的几个基本法则)

法则一:色相对比法——色相的对比,创造了缤纷的世界!不同的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人的关注。如图:《少女的服饰》——红、黄、绿你看到了吗?五颜六色中闪动着青春活力。

法则二:对比色的调和——色相环上处在对应的或接近对应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其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相差较大,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受。如黄——紫,红——绿等。例:〈室内设计〉——红绿,黄紫。 法则三:同类色的调和——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如图:《建筑》——深蓝、浅蓝把和谐融进蓝天里。

法则四:类似色的调和——色相环上相邻色的变化统一配色,如红、橙、黄、等,能给人以融合亲近感,可以构成平静调和而又有一些变化的色彩效果。如图:

法则五:暖色调搭配——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这种搭配能给人以热烈、温暖、激情等感觉,称为暖色调。如图:暖色调的居室布置,给人以温馨、暖和的感受!

冷色调搭配——以蓝、绿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清凉、冷静、亲和的印象,称为冷色调。如图:江南水乡早春的冰冷气候给人的感受不正是蓝色的吗!

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基本规律和知识。引导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绘画练习,实践探究

出示练习题:发给学生印制好的设计图,运用色彩搭配知识来表现温暖的或朴素的、热情的、深沉的等等色彩情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

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创造性活动开始了。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摆脱原有色彩搭配的束缚,扩展感知色彩现象,发现色彩搭配的生命力,给学生创造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动手能力。

4、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创意,互相评价。让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并与同学交流。 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

播放歌曲《为了寻求美》,同学们都寻找到了“色彩的情感”,解决了生活中的色彩搭配问题,寻找到了生活中的色彩美。正如歌中唱:“我们为了寻求美,排成一条队,美就在那青青山,美在绿绿水,如果你要怕吃苦,美将要引退„„。”美不仅在外表,更在于心灵,美不仅在艺术中,也在生活中。用真诚和情感去感悟生活,去追寻美的喜悦,你就会享受美的和谐和欢乐,感受人生的丰富多彩。 第8课 漫 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了解漫画的基础知识及漫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艺术特点、种类、构思方法及表现形式等。 ②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方法试画一副或一组漫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 ②通过介绍漫画的特点及一些特殊手法使学生初步掌握漫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③通过赏析、讨论和创作实践、作业交流、评价等途径学习和掌握初步的漫画欣赏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了解漫画除了具有特有的担道义、讽丑恶、弘正气扬美善的社会功能外,还具有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

②体会漫画特有的幽默感,解读在滑稽背后隐含的深刻教育意义。

③对漫画的艺术性有初步认识,感受单线勾勒、单色或彩色、水墨及剪纸、独副和连续等多种漫画形式的美感和韵味。

教学重点:漫画创作的基本常识及其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漫画创作视角的选择,及艺术形象的设计。 教学准备:铅笔或黑色的笔、橡皮、绘画本、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课本,起稿用的铅笔、橡皮和黑色的笔。

教师:相关的PPT课件,漫画图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话。

二、导入新课

1、讲笑话导入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笑话:话说有个人经过农田,发现农田里有一头没有犄角的牛,他就问老农,为什么这头牛没有犄角,农夫说:牛没有犄角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是因为生病脱落了,有的是因为和别的牛顶角而失去的,而这头牛没有犄角,那是因为它是一头驴。

同学们是不是很喜欢听笑话啊?笑话是一种语言上的幽默,生活中充满了幽默,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了解另一种幽默,一起跟老师走进漫画吧。

2、导出新课,板书课题—《漫画》,展示课件。

三、展示课件 学习新课

(一)、漫画概述

1、漫画的含义

1)师问:大家看过漫画没有?看过什么漫画书? 2)什么是漫画?(大屏幕展示)

“漫”就是对漫画艺术最好解释。“漫”使得漫画艺术有比其它艺术更多的表现天地,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哲理、风俗人情,各种题材皆可入画,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是漫画之所以有深邃内涵之本源。“漫”也使得漫画有着极丰富的表现方法和形式。

漫画就是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简单的说:漫画就是用简练的线条来表达一个人、物和一件事,画面大部分幽默、诙谐、引人开怀,大多使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

2、漫画的分类

同学们漫画的形式多样,你们能将这些漫画分分类吗?接下来让学生观赏一组漫画图片,再回答。 (1)按用途可分为:讽刺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公益漫画。(分别展示每个分类的漫画各一幅进行详细讲述)

①讽刺漫画:讽刺社会生活存在的一些现象,讽刺的内容大到国际问题,小到生活琐事。

②幽默漫画:能给读者带来一种健康的快乐的漫画;展示漫画——画面中一直母牛和一只公鸡都盯着一个鸡蛋看,搞笑的是鸡蛋却拥有牛的皮肤花纹,让人看了都好笑。

③肖像漫画:用简约的线条概括出对象的特点,利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展示漫画《赵忠祥》——这幅漫画是著名央视主持人赵忠祥的漫画肖像,作者将人物的面部特征、性格特点、成就等方面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2)按篇幅来分类,可分为:

①单幅漫画:通过一幅画就能揭示事物的矛盾表现作者的意图

②多幅漫画(四格漫画):当一幅画面表现不了一段情节时,漫画家常常采用四个画面来表现,称为四格漫画。四格漫画的几幅情节之间要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变化,使内容的发展具有节奏感,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四格漫画常常围绕一个或多个主人公,不断推出一个个情节上有联系。由于四格漫画的创作累计达到一定数量最后变成系列漫画。

③连环漫画:是指用若干幅画面表现具有连续性情节故事的漫画。它的形式很像普通连环画,除了多幅叙事外也可加以简短文字说明,但它更侧重于自身特有的绘画语言,运用漫画的造型、漫画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构思。

(二)、漫画的特征

1、接着问学生喜欢漫画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搞笑幽默。

2、然后让学生观赏一组各种类型的漫画图片

⑴、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观赏图片谁能说说漫画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讨论回答。 ⑵、接下来先讲述漫画的前两条特点: ①要有令人发笑的功能

②具有多种表现方法:对比手法、夸张手法、比喻法、推理表现法、比拟手法等等(边讲边演示图片,图文并茂)

3、展示PPT,让学生欣赏漫画。

4、做一个互动: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明星的肖像漫画,让学生看看这些明星的肖像漫画有什么特点? 导出漫画的第三个特点——③夸张的构思和夸张的造型。

(三)、漫画的绘制

1、漫画的绘制方法

①同学们,如果让你绘制一幅漫画你会选用那种绘制方法来绘制呢? 师介绍:漫画绘制方法多种多样,尤以黑白单色绘画最为常见。其他如水粉、色粉、白描、电脑绘画也多用于漫画。 ②展示图片,便于学生更形象的了解。

2、漫画的造型手法 变形、夸张、联想

夸张的形象,丰富的联想,奇特的变形,展示了语言、文字表达不出的东西。

3、漫画的创作

⑴、选择创作内容和绘制方法 ⑵、精心构思

⑶、灵活的运用表现方法:对比手法、夸张手法、比喻法、推理表现法、比拟手法等等。

四、教师示范

确定一个主题老师示范性的进行漫画创作

五、练习实践

把身边笑话创作成漫画。分成小组进行集体创作,比一比看哪一组的设计更夸张和别出心裁。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评价展示

把学生小组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评选最好的作品和创意。(教师点评)

七、总结

漫画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绘画艺术,它的魅力表现为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或发人深思或令人捧腹,使人回味无穷。优秀的漫画作品就像我们身边充满智慧的伙伴,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笑声,富有情趣。

八、布置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漫画知识自己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漫画作品。

9 《艺术节策划和美术设计》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校园艺术节标志、海报、请柬、节目单设计, 以及画展展厅、文艺晚会舞台设计和布置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 设计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责任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制作宣传海报。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制作出精美的海报。 教具:多媒体、及海报制作材料。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板书设计:策划书包括:艺术节名称、主题、标志、色彩和吉祥物等。 黑板报宣传设计 艺术节整体策划 图标艺术节 舞台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问题:如何策划校园艺术节?从美术角度讲要做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重点海报设计制作应体现哪些内容?海报设计的方法有哪些?海报设计要遵循哪几点设计原则?海报制作要准备的工具材料等。

学生活动:学生各团队学习小组根据预习学案的内容在课前展开研究讨论和准备,上课时组长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向老师汇报。

教师活动:检阅各小组上交的预习材料,查看学生合作交流情况,对学生的问题点评讲解。

二、互动探究,合作掌握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校园艺术节准备工作中需要的请柬、海报、标志、节目单等以及艺术节图片等等。重点展示校园艺术节海报的图片。海报设计包含:主题内容、图案运用、色彩搭配等。让学生认真的观看分析,并指出设计制作海报要注意的要点。A、海报设计要体现的内容与信息?(多媒体展示)主题、举办单位、时间与地点等B、海报设计有几种方法?(多媒体展示)手绘、电脑制作、剪贴等。C、海报设计要注意哪些原则?(多媒体展示)原则之一:构思巧妙、主题突出。原则之二:版面简洁明了。原则之三:色彩饱满和谐、引人注意。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效果的优秀艺术节海报作品,鼓励学生尝试从这些作品做重新设计,看看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重新设计时要注意主题内容的明确, 图案运用的恰当、巧妙,色彩搭配要合理等等。用实例海报图片对比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及对设计技巧的掌握。

三、动手制作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结合教师给的学校艺术节图片资料,团队学习小组分组完成海报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解决设计难点,并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完成情况。

2、提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尽量在策划当中发挥成员的优势,使策划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组织工作既严密又科学。

3、教师小结:根据学生的策划方案引导学生质疑,引发争论与思考。

四、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1、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作业展评。

2、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分析学生的参与情况、收获及不足。

3、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及学具准备。

10课 宣传品设计制作 14课宣传品设计制作

《宣传品的设计制作》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在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了解宣传品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材通过实例,说明宣传品是节日活动的重要一环。

教学目标:

1、了解宣传品的作用以及平面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设计制作宣传品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整体意识,并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图案、文字、色彩、材料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意,做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宣传品。

难点:宣传品的设计风格要做到统一化、系列化 学习材料:纸、水彩或水粉颜料、纸杯、手提袋等 [教学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活动中,艺术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使艺术节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系列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二、以竞标的形式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采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上这一堂课,以一次校园活动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为例,举办投标会。同学们同意吗?

(生热烈鼓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1、了解宣传品的作用及内容

师:在竞标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宣传品的作用及内容。通过同学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本上的材料,我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 (一生答,师总结)

(出示课件—宣传品的作用: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

宣传品的内容:海报、请柬、节目单、纪念册等)

2、活动开始,师述竞标形式及规则

师:我们这次竞标活动的内容就是:金秋艺术节宣传品的设计制作。我们一共选三个项目:

1、海报、节目单。

2、请柬、纪念册、

3、纸杯、手提袋。现在我先分一下组,你们每组代表一个公司,两个公司一个项目。

(师分组,六人一组,并按组就坐,指定每组组长,并明确职责。老师为主办方,各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组员为主管)。

师:对于各自的具体分工,我可以给同学们提个建议。比如经理也就是你们的组长,可以负责竞标语,介绍本公司的员工,树立公司的形象,并对公司的作品进行阐述。各公司的主管可分为:计划主管(调查搜集资料、素材)、总务主管(准备设计所需的用品用具)这两个任务我们课前都已做了充分的准备,技术主管(主笔设计制作竞标作品)、公共主管(竞标文稿的拟定、作品设计的分析、阐述文字)。当然,老师只是给你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具体的分工还要你们讨论决定。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明确各自分工,然后开始。

(生讨论后,开始各自竞标项目的设计制作) 师出示课件中关于竞标的评价标准 宣传品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设计要活泼、新颖、多样、色彩和谐明快 各项宣传作品要体现它的功能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投标项目”

竞标陈述时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生动的表达设计思路及意图理念,符合以上标准的为中标公司,成绩为优秀。

3、项目展示,竞标陈述

各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投标项目的设计制作,并一一展示给大家,由项目经理作了竞标陈述。

4、主办方宣传竞标结果,评定成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对照着这个标准来点评一下每个公司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出,以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评价每一个公司的作品,并得出结论)

师:看了各公司的作品,听了你们的竞标陈述,现在我宣布第一个项目第一公司中标,第二个项目第四公司中标,第三个项目第六公司中标,让我们为他们的中标表示祝贺!本次竞标圆满结束! (生掌声起)

(本课采用竞标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制作宣传品的同时,锻炼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一举两得,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5、课堂评价:

师:通过这场竞标活动的演示,不知同学们对于宣传品的设计制作需要了解和把握的问题是否明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这个表的内容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出示课件中的表格

主题突出

形式活泼

体现功能

色彩和谐 创新意识

(生评价,师总结)

6、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实际模拟工作,我再次发现了大家的许多优秀的品质,你们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从你们优秀的作品以及流畅的文字叙述中,得到了一一体现,虽然有的组没有中标,但并不是说你们的作品不好,你们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态度以及独特的创意就是你们最大的胜利!

[教后体会与反思] 这节课采用竞标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积极表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没上课前,我还担心,这种形式学生能接受吗?这种局面我能控制得了吗?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了,看来以后,我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没有尝试,怎知成功与否! 11课 《设计吉祥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 是单元中的一课.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是把美术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到校园活动实践之中,综合解决问题与整体艺术策划,包括会标,吉祥物,请柬,纪念册,海报 设计 等。吉祥物设计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2。 学情分析:

中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欠缺 ,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 吉祥物设计 》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吉祥物的概念,及设计方法步骤;训练使用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完成吉祥物的设计。 能力目标---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以及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4. 学习重、难点:

据新课标理念, 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怎样 去学习技法 。 所以我把创作吉祥物的构思作为本课的重点,把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以及设计步骤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 些能力 ,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休,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我采用情景创设法,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美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演示分析法,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 掌握其中的设计;还有欣赏引导法 ,通过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便学生在 欣赏感受的过程 中 ,去发现规律 ,进而创造设计 。 2.说学法

初中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 , 而且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形设计过程的观念。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创造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我 遵循“学为主体、学练结合”的教育思想, 采用如下学法: 1、

欣赏讨论 法

欣赏讨论 法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 欣赏 不同的 作品 ,激发学生进行 吉祥物设计 的欲望。

2、实践练习法

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 尝试 实践 ,最后 设计完成 。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 美术 学科教学的特点, 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3。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4 。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5。 展示欣赏

体验成功 6。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 首先我用 学生熟悉的 福娃 ,激发学生 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上课时,用这样的导语:“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非常熟悉的好朋友 , 请看,他们是谁? ” 学生说出福娃,我接着问:“福娃对奥运会有什么作用?”学生说出是奥运会的吉祥物后,我用几个问题:什么是吉祥物?他有何特点?如何设计?导入本课 。这样的开头,激发学生 对吉祥物的 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熟悉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 欣赏 启发 了解 吉祥物 ”一环节。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 已 产生 对吉祥物的 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 我 用 多媒体展示吉 通过“ 什么是吉祥物? 看看我们的 吉祥物 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 , 引导学生 通过传统和现代吉祥物的欣赏分析, 祥物作品, 自己总结出答案 。接着出示 一系列吉祥物作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吉祥物设计的思路与手法。通过大量作品分析, 使 学生对吉祥物的思路有了很好的认识,从而突破本课重点。接着又通过分析作品,让学生对吉祥物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做总结。接着又出示吉祥物和原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对吉祥物的设计有更好的理解。突破本课难点一。 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一环节 , 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非 常 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出示 吉祥物“庆庆”的设计过程和思路,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吉祥物设计的设计步骤, 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我给学生 几 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 创作 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 突破难点2。 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学生体验

巩固提高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重色彩的搭配协调, 传达信息 明确。同 时 ,并播放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丽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 造型的合理、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5)、展示欣赏

体验成功

我接着设计了 此 环节, 让学生先小组交流,提出优缺点 , 缺点的改进 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重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6)、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 从 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四、.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 ,基本特征和设计步骤 。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 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12课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13册第十一课《面具设计制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的做法,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面具的由来、演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出于这种理解对面具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及审美习惯。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面具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常用手法,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认识现代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所起到的烘托作用,亲身体验面具带给自己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了解面具的演变过程、功能、作用等,进一步认识 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我主要采取“引导--创新”的方法,以面具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投影、音乐、短片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分组活动,互评互比,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集体合作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思维。 二.

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由想一想、学一学、谈一谈、做一做、秀一秀、评一评六个部分组成。

1.看一看:导入—多媒体播放短片《傩戏面具》,以此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揭示本课主题。 2.学一学:通过短片及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作用和种类,使学生对面具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

3.谈一谈: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材质、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造型特点,教师给予总的归纳,引出下一环节。

4.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精神。

5.秀一秀:让学生带上已做好面具以走秀的方式展示作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 6 评一评:教师小结。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14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欣赏作品中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

【教学重点】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如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由此进入到课本中来。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文字叙述部分,可以点名学生读一下,加深学生对这部文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绘画作品《筛谷的妇女》,看看书中对此作品是如何景象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书中内容:

三、描述:请你仔细观察,你再华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细致的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右边、中间人物都在做什么?学生根据人物动态,来加以描述。

四、分析:作品中的失误是什么样的? 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及方面进行分析。

五、解释: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

六、评价:这是一幅好作品吗?为什么? 2 教师和学生再分析书中几幅作品,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 教师小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七、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评述一下《春如线》绘画作品,教师提示学生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

八、学生作业练习,写一篇200字的欣赏短文。教师有效引导写作过程。

九、教师总结: 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的掌握程度,能否综合加以运用来分析作品,学生赞誉学习积极性如何?作业阶段,学生作品形成的质量。

16《中原名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中原有名塔的建造时间、意义和造型特点,能画出自认为好看的塔。

过程与方法:学生比较各时期塔的特征总结不同造型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各类塔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画自己喜欢的塔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观察欣赏,比较讨论,分组合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讲雷锋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入

二、讲授

(一)课件出示自学目标,学生自学

1、学习33页至36页内容,说出各塔名称、地点、建造时间、历史意义作用。

2、分析不同塔的造型特点和美感。

3、总结塔的类型,组成,尝试画出自认为好看的塔。

(二)、学生对学、群学学生同桌、小组间相互讨论,各组总结。

(三)学生展示

1、课件分别展示课本上所有塔的图片,边展示边提问:塔的名称、塔的建造时间、塔的历史意义、塔的周围环境特征、塔的外形特征是什么?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塔,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组选代表回答,鼓励自由补充。

2、课件出示更多塔的图片,学生观察。请同学们把以上各塔根据造型特点进行分类。学生回答。(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塔林等)

3、课件展示各类塔的绘图图片,学生欣赏观察。提问:每类塔有几部分组成,如何画出?(塔基,塔身,塔刹) (多为对称式,可用对称轴的知识绘制)

4、学生到黑板演示画自己心中的塔。

(四)教师展示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补充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画的塔。

(五)当堂训练

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塔练习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结

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塔有不同的类型,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也有差异。

四、作业:每升完成塔的结构图一幅。

板书设计

中国塔的类型:

楼阁式 密檐式 亭阁式 覆钵式 金刚宝座式塔林等 塔的基本组成;塔基 塔身 塔刹 教后反思

1、加深学生对塔的由来、历史意义的认识。

2、允许学生对各类塔的审美评价的不同。

3、加强学生画塔时对称知识的应用。

17《家园》

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2、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

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4、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家园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素描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进入活动

1、听费翔的《故乡的云》这首歌,引出本课主题“变迁中的家园”

2、体验诗中古人对家乡的情感。

二、发展活动

1、与学生交流戴南的“今天”和“昨天”。

2、通过展示不同的建筑物,请学生总结: a.今天的建筑物——别墅、公寓和公共设施。特点:美观、舒适、实用,健康b.昨天的建筑物——土坯房、茅草房,露天厕所。特点:简陋、拥挤、不合理,不卫生

3、请学生谈谈戴南巨大变化的因素,激发描绘家园的欲望。

4、复习“透视原理”

三、拓展活动

1、欣赏风景素描画,就其中的一幅重点赏析。

2、学生观看风景速写视频,了解作画步骤和简单的作画技巧。

四、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练习,提出作业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活动

1要求各组成员互相欣赏和评价,评选出5-10名“最佳家园表现师”,5-10名“最佳家园设计师”和5-10名“优秀临摹师”。

2、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

六、家庭作业

1、通过诗歌、摄影,绘画等形式感受并记录家乡的变化。

2、观察学校各处的景点,下节课交流观察后的感受。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

体育教师 全部说课稿

七年级美术_《春天的畅想》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全部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全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