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理想国》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23:1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中讨论到正义问题、婚姻、性爱的问题、道德教育、国家专政等问题,以及

男女参政,男女平等,等等一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国的画面。第一卷主题是正义与邪恶。首先有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对话,探讨的主题是克法洛斯介绍作为一位长者对于衰老和死亡的看法。克的观点主要是死亡的恐惧对于人们来说并非来自年龄或者贫困,而是主要来自于人的性格。金钱对于人的影响是使人在面临死亡等时表现得从容,使人能平心静气的思考生活。由此引出了关于正义与邪恶的讨论,苏就从债务问题转到了“欠债还钱是不是正义”与克的儿子玻勒马霍斯展开讨论。

然后就是苏与玻勒马霍斯的对话了。玻勒马霍斯的观点一开始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 经过与苏的探讨,这个观点被明确成为了“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关于对等的报答,就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以德报怨”就不是对等的报答了。苏格拉底首先通过一系列例子说明在生活实际中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帮助,而不是宽泛的“正义”——“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而如果一个人能同时把善和恶分别给不同的人,那么这个人本身就不是正义的人了。

然后是苏和玻勒马霍斯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也就是确定回报的对象。结论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当待之以善,假如敌人真是坏人,当待之以恶,这才算是正义。”之后苏由此讨论正义是人的一种德行,那么人不能用正义让人不正义,不能用不正义使人正义。意思是人自己不正义,则没有办法反而让别人正直,人自己不正直是不能完成正义的事的。就像恐怖分子宣称自己是好人,自己做的都是好事,但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第三段对话是苏和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主题是正义是否是“强者的利益”,另一个是“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哪个更加快乐?”。色在对苏的伪装进行批评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而苏在对此进行分析和剖解后,找到其中的悖论,统治者有可能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决定,那么正义就不是“强者的利益”了,而是“强者的损害”了。色马上就对此进行了修改,他认为的统治者是完全可以称得上统治者的人,是不会错的。而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像现实中的圆并不是完美的圆。苏则由此进行了辩驳,“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只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从例子中可以推出“正义是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强者的利益”了。不正义者可以不择手段为自己带来利益,而正义者有时往往得不到该有的对待。其中只是“技艺”的差别,如果正义者比不正义者更能很好的完成某一件事的话就不存在正义被不正义者压制的情况了。

第二卷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格劳孔和他的弟弟阿德曼托斯接过色拉叙马霍斯的话题,论述种种不正义比正义更加优越的现象;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和他们试图从源头来构建一个城邦,主要谈了教育问题。首先格和阿有个疑虑,现在社会不正义者都荣华富贵,正义者则寸步难行。他们都对正义进行了各方面的否定,不正义反而是实际的生活策略。

第二部分中,苏把视野放大,由城邦的正义引申至人的正义,由大见小。一个城邦的出现,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教育,然后引到教育上。就如我们现在,不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身体、道德等的教育。不过苏的观点还包括了神。

第三卷第三卷最主要是关于城邦守卫者的教育问题。 苏讨论的有讲故事的风格问题,就是教育的风格,还有诗歌和曲调的形式问题。总之,苏要“净化”这个城邦,可能净化有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就像艺人的存在,容不得差错,否则就不能在人群中存在,不能继续做艺人。然后就讲到了“爱”,像是人们熟知的“柏拉图式恋爱”, “对于美的有秩序的事物的一种有节制的和谐的爱”。然后是身体健康方面,苏的观点是:“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和其他的教育一样,身体的健康也很重要。

在心灵和身体的教育方面,也还要注意爱智和激情这两者的和谐和平衡。 只重心灵的教育,会使人过度软弱,只重身体的教育,又会使人过度粗暴。只有两者达到平衡,人才能很好的为城邦工作。现在来说,就是能很好地工作,保持好的状态来为未来打拼。

第四卷中,苏认为国家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而且国家不宜太大,在其中其重要作用的就是教育和培养,他不认为条条框框的法律比教化更有用。苏的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善”的城邦就建立起来了,如此,由大见小正义就是“每个人在自己国家内做他自己份内的事”。

第五卷讨论了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尤其是“朋友之间一切共有”是否可以用到妇女儿童身上,妇女是不是可以在城邦中承担像男人一样的责任?从教育来讲,妇女也应该接受同男人一样的训练,但男女本身有差异,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可能像男人一样。但并不影响妇女从事各种职业,这只是看每个人的禀赋不同而已。在那样一个“理想国”里共妻共子女,你的就是我的,没有纷争,没有诉讼,没有私有观念。这就是对正义者最大的回报。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现有的城邦变成理想的城邦呢?——苏格拉底终于抛出了它著名的“哲人王”理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

第6卷承接第五卷,苏继续讨论哲学家的思想品格,哲学家应该“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哲学家如何居于高位,哲学家要在专研自己擅长的东西时,还能适应整个时代,还要有会发现贤人并举荐贤人的人存在的时代。之后是讨论“一个受哲学家主宰的城邦怎样可以不腐败?”虽然很难,但不是不可能。下一个议题是:城邦的救星——哲学家,是如何通过学习和训练产生? 哲学家所要接受的教育,在要求上要高于城邦护卫者的水准,不仅仅只停留在正义、节制、勇敢和智慧,更要上升到善的理念。

第七卷中,苏做了一个著名的“洞穴”实验,如果一个人能到达可知世界,则当他回到可见世界,就能洞察世事。当达到某个境界后,人们不愿回来帮助底层的人,这样就不能达到“整体的幸福”,而是“某个阶级特殊的幸福”了。所以统治者们需要达到“善的”境界,才能成为最理想的统治者。之后是如何将这种人带到洞穴上面的光明世界,其实也是对统治者们的教育问题。需要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就如我们现在,不进行高考就无法到达下一步接着学习,而高考又将我们的综合素质都进行了测试。又讲到首先学习算数,然后是辩证法,就将辩证法进行了理解和讨论。学习呢,是循序渐进的,所以首先要学习基础知识,然后是高等知识,否则就会走火入魔,如此才能很好的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

第八卷回到之前讨论的国家政制问题,在苏格拉底的心目中,国家政制一共有五类,贵族政制(理想国)、荣誉政制(斯巴达和克里特)、寡头政制、民主政制以及僭主政制。 政治制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动是因为领导阶层的不统一造成的。苏就此逐一介绍和讨论了一些。体制虽然不同,但是历史的演变是一样的。

第九卷讨论僭主的产生以及相关问题。 在苏格拉底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必要的快乐和欲望。这些欲望,在睡眠时(理性失去作用时),它们就得到强化。 可怕的强烈的非法的欲望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心中,甚至在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心中都有。它往往是在睡梦中显现出来的。人们身份不同,则欲望就不同,苏认为哲学家最快乐,爱胜者次之,爱利者离真正的快乐最远。之后又从反面来证明了。终于,讨论回到了原来的发端——“不正义对于一个行为完全不正义却有正义之名的人是有利的。”人是一个不同性格混合在一起的生命体,关键要使各个部分和谐相处,从而达到正义。所以一开始的管理,一开始的不自由,是为了将来的自由。其中的一些人只能在理想国中实现,不管理想国是否存在或者以后是否会存在,或者永远不会存在。

第十卷关于模仿和真正的知识进行了讨论。真正的知识是掌握在它的使用者手中的,模仿只是一种游戏,不必当真。 最后一个话题是“至善所能赢得的最大报酬和奖励”是什么。苏抛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灵魂是不朽不灭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灵魂的本质就在于爱知,正义本身就是最得益于灵魂自身的。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正义者终将获得正义的报酬,不正义者终将得到不正义的惩罚,套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读完整本书后,虽然其中有一些观点是不现实的,但是其中的理念论,哲学,论证方法,都是非常伟大的。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 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