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甘肃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2: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凝聚精神力量――关于“甘肃精神”的学习思考

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这是甘肃发展崛起的文化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甘肃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甘肃人民长期形成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准确表达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本色,深刻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凝练升华了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包含了甘肃人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

甘肃精神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共鸣。如今,甘肃精神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的陇原精英自觉践行甘肃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弘扬甘肃精神。灵魂的力量激荡陇原大地,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结升华之后的甘肃精神,何以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构成蔚然壮观的“精神现象”,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甘肃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甘肃精神从字面上看,只有“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但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十二字典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中庸》。《中庸》第十九到二十一章,在谈论学问之道时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儒家经典中谈论的学问之道,在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之中已经演化为做人之道。历代的优秀知识分子慎思笃行的人格力量,人民大众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构成中国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甘肃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正是秉承了这一优秀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甘肃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甘肃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这种精神实质。这就是今天的十二字甘肃精神令陇原大地耳熟能详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二、甘肃精神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

甘肃精神的总结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独出心裁,而是源自于人民,源自于实践,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甘肃精神融入甘肃人民的奋进与创造之中,种种表现可以载入共和国史册。

比如说庆阳老区精神。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

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这片黄土地,不仅是走过万里长征的红军的落脚点,更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在血与火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品格。比如说庄浪奇迹。庄浪人在40年间兴修梯田,将一片片“三跑田”变成“金不换”。他们搬运的土方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能够绕地球6圈半。以兴修梯田而闻名于世的庄浪精神,改写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梦想。

比如说王进喜的故事。这位出生玉门的石油工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把玉门石油工人的精神带到大庆,带向全国,他身上展现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成为中国产业工人光辉形象的象征。在甘肃,由团体到个人,由企业到地方,震撼心灵、感动陇原、令世界惊叹的精神故事比比皆是。与风沙对抗的石述柱精神,以艰苦著世的铁山精神,以长天为梦的航天精神,还有定西的“三苦”精神,会宁的教育精神……这些精神的本质都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正是这些精神汇成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

三、甘肃精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独有特征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域精神。她是一个地方人与自然俯仰呼吸而产生的思想精华,是世代百姓为生存繁衍搏击奋斗而形成的性格特征,是一个地方凝聚人心的精神动力。

甘肃自然环境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甘肃人民必然要经历更多的艰辛与苦难,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环境越艰苦,人则越顽强。

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历史文化塑造了人的灵魂。甘肃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就是执著坚实性格形成的历史。执著坚韧对于甘肃人民,与其说是一种美德,毋宁说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精神与品格,是区别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本质特征。甘肃精神,一经形成,便展示出她独特的质朴无华的个性魅力,甘肃精神的提炼具有独有性。这十二个字是对甘肃这一地域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标准的准确描述和总结,是2600万甘肃人民精神品格的共有特征。

一种地域精神,愈有历史文化内涵、人民实践基础、鲜明地域特色,就愈有生命力。精神之树常青,灵魂之美永恒。这种汹涌澎湃的精神现象,又将激荡心灵,如春风催开花千树,使陇原处处尽芳菲。

努力践行“甘肃精神” 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一是要充分认识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就不可能积极向上,有所成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凝聚力量,发展自强;一个地方没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精神,就不可能加快发展,脱颖而出。甘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严酷、恶劣。悠久的历史,使甘肃人天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甘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质。“甘肃精神”的提出,是对陇原儿女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中所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包容创新、团结奋进等优秀品质的整合和凝炼。“甘肃精神”是甘肃人的自豪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实现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于激励全省人民的斗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甘肃精神”的提出,将陇原儿女的优秀品格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使我们可以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二是努力践行“甘肃精神”,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不断推进甘肃文化建设。我省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因此,在甘肃要想干成一件事,事业要想前进一步,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文化工作,更是如此。近几年来,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正是以“甘肃精神”为支撑,不仅干成了许多事情,还干成了许多大事。我省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建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省博物馆新展览大楼、平凉市博物馆、定西市“陇中文化城”、金昌市文化中心、甘南州文博大楼、80多个“两馆”项目;国扶贫困县环县,是我省自然条件最恶劣、财政收入较低的县区之一,他们苦干实干,使道情皮影保护工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探索出了新路子、总结出了好经验,得到了国内同行和文化部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嘉峪关市、庆阳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探索,经过多年扎扎实实的努力,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显著成效;兰州市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兰州”的理念和建设“文化兰州”的构想,并通过编制“文化兰州”建设规划、制定政策、策划项目逐步付诸实施,开创了兰州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大家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当前,甘肃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甘肃财政投入有限是文化工作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需要文化工作者继续大力发扬“甘肃精神”,以苦干、实干、坚韧、顽强、团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格不断推进甘肃文化建设。要把“甘肃精神”体现到文化队伍建设上,建成一支既有优秀意志品格、又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文化专业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和执法队伍;要把“甘肃精神”体现到工作的狠抓落实上,引导大家以“甘肃精神”为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我们强调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并不是说甘肃人笨、技不如人,而是甘肃自然条件先天不足,需要我们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在甘肃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不发扬“甘肃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三是充分发挥文化工作优势,继续大力宣传“甘肃精神”。优秀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总是给人民群众呈现一种健康的审美标准、价值取向和先进的文化精神,形成和谐融洽、进取向上的良好氛围。这是文化的功能定位。陆浩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省委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重点,是甘肃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运用多种手段,创作出一批展示甘肃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精神品格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宣传“甘肃精神”,凝聚人心、

鼓舞民气、鼓励创业,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使之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定西精神、会宁精神、庄浪精神、老区精神等是“甘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进喜、侯殿禄、石述柱等陇人骄子是“甘肃精神”的形象代表。我们文化工作者要用各种文艺形式,生动地塑造、反映这些典型,使“甘肃精神”形象化、具体化,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思想和自觉行动之中。

甘肃消防精神论文

学习甘肃精神的心得体会

甘肃国税精神演讲稿[版]

学习习近平视察甘肃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甘肃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

甘肃建投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解读(12463字)

学习习近平甘肃讲话精神交流发言材料

甘肃扶贫

甘肃校车

丝路甘肃

甘肃精神
《甘肃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