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企业信息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企业信息化是以IT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是依赖IT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

(3)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

1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于70年代中期,80年代掀起了高潮,进入90年代以来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而言,仍落后于发达国家l0到20年左右,并且各行业与各类型企业发展不平衡。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计算机在企业的应用已经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和网络化发展,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信息工程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大进展。据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8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入了因特网,5O%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但是从总体上看,1 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半实现了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2)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异。

从企业类型上看, 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和新近发展起来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和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相比之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 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3)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企业已经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的认识普遍提高,尤其是随着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企业对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管理的迫切性越发强烈。另外,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商业突现出不断增长的供货能力、客户需求与全球性竞争的特征,迫使企业必须调整其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

2中国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首先,企业内部资源条件有所限制,这包括资金限制、人才限制和管理人员观念限制。

(1)资金不足。中国有一大批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机制灵活、转型方便,但是由于其本身规模小,资金是最大的问题。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既而带来的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使得他们和大企业相比,在资金方面的劣势极为明显。信息化的进程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软硬件,同时,还要保证维护和管理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资金物力的不断投入。而显然, 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未有能力达到这个要求。因此, 占中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2)人才缺乏。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的,因此需要一批高技术人才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中国的网络人才多集中于IT界,或者任职于大型企业的IT部门,因此,一般企业中甚少有专业人才。这种人才的失衡也是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3)管理水平普遍落后。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中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并未能摆脱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以前的信息量少,信息传递都是靠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计算机已经成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然而很多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投入,这给信息化的普及带来了不少困难。

除了企业本身的问题之外。外部环境也给其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企业需要信息化,然而大多数的供应商却将其眼光投放到整个行业上,或者在行业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龙头企业上,忽视了占行业企业数量比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灵活多变,业务范围广泛,需要资源不庞大,需求相对简单。这些特点和许多供应商开发的多模块多功能价格高的系统并不吻合。

数据

1.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11.9% ;工程师17235 人,占43.9%。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达到25917人, 占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总数的 66% ,高级工程师2970人。占638户企业高工总数的63 7% 。由此可见,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拥度高于其他企业。

2 企业信息化装备情况

上表显示被调查企业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数量是不低的,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奠定了比较好的基 础。

3.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

在调查中有67.4% 的企业已全部或部分实现OA、MIS等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但其中全部实现基础性管 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只有48户, 占总数的7.5%。分行业看,电力、电子和煤炭行业实现基础信息系统的比例较高,在80%以上。

4.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此类系统也属于基础性管理系统范畴。在被调查的638户企业中,84.3%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财务科目编码,且其中57.5% 的企业科目编码符合国家和国际编码标准。401户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占总数的62.9%。资金投入为4.1亿元,其中硬件投入2.8亿元;软件产品及开发费投入1.31亿元,其中开发费为3201.1万元。355户企业购置了财务管理软件,46户企业自己开发了财务管理软件。软件产品选型基本都是国内开发的软件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效果很满意的有46户,满意的320户,不满意的l2户。

5.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

有36%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了ERP、CIMS等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合计投入8.6亿元。其中石化、电子、机械、石油等行业合计投入4.1亿元,有50%以上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

3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几处误区

(1)信息化建设不等于自动化工程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但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却可以多种多样。如果一味地强调自动化工程,反而未必能达到目的。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目前更不宜过分强调自动化。人是信息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而计算机只是为人所用的工具。在信息处理中,人与计算机各有所长;充分发挥人与计算机的整体优势,才能获得系统整体的效率。早期的数据

处理系统,着眼于手工作业自动化,计算机的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广泛,人们不仅希望计算机把人们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希望计算机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决策,这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自动化问题了。事实上,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只有改变旧的经营过程,改革旧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才能最终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如果仅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模拟旧的管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再高,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效益也是十分有限的。这正是许多信息系统效益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改制、改革、改组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建立起既能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又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流程,使企业高效运营,应当是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变革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变革。特别是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企业信息化将影响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权力关系,进而引起部门之间、人员之间、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企业各级管理层的计划、领导、组织、协调、控制,仅靠技术人员的努力是不可能的。实践己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多种参与者的协作过程,没有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主管部门的真正参与,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可以说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不是唯一的成功因素,甚至不是主要成功因素,其成功因素还有体制、观念等多种因素。因此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变革,而且还是管理创新,思想革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变革过程。

(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等于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加上计算机信息处理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经常有可能误以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上加入计算机信息处理。故而使得企业在选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时总会觉得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总是觉得找不到完全符合自己需要的方案,因而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开始组建自己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即便是下了决心,也会在建设中发现系统与实际管理过程的差异性,而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其实,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绝不是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简单相加,虽然这种简单相加可能会对管理效果起到某种程度上的改进。事实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实现对企业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而达到高效完成管理工作,即要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通过变革旧有的组织结构和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处理企业信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创造性、改进协同工作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应用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系统其实是一个“破坏与建设”

的复杂过程。企业应根据现今信息技术水平,不断优化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使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优良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4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改革不仅仅是软件或信息技术的运用.关键是企业网络经济时代中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们以超前的意识、更新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适应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人的创新行为受其思想观念的支配,一切创新都源于观念的创新。创新经济学鼻祖—— 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因此, 企业的管理人员是否具有经营管理的创新观念, 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改革的成败。据调查,我国企业现有的大多数管理人员是搞行政管理和与企业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出身。这样的知识结构若不加以改造,则很难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改造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的知识结构, 让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进人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乃是当前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当务之急。

据信息产业部最新报道:从80年代初至今,我国共扶持了近一万项已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点计算机应用项目,其投入产出比平均为1:5;根据科技部近期对已验收的五个“九五”科技项目计划CAO应用工程的统计表明,企业投入产出比达1:17。由于企业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体,因此,信息技术在企业推广应用深度与广度的增加,便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紧密配合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环境。例如保证企业法人的地位独立性以保证资本运营的稳定性。这是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长期运作,需要保证资本运营的稳定性。因此,企业改革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发展企业信息化则可以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关于技术问题,它更重要的是引发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方 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乃至全新的企业经营革命。

(2)坚持效益与务实的发展思路,找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突破点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因基础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如管理水平、资金实力、工作重点、目前所需等不同,因而各自所需的信息化发展的内容不同。因此不能要求

企业按相同的方案、统一的步调、一致的进程来建设信息化,这样不仅不能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反而可能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 企业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其次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再次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投融资决策与营销系统。企业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坚持效益与务实的发展思路, 分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在,找准其发展的突破点。

(3)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信息人才培养

政府与企业都应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但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因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决心、关键时刻的决策与亲自领导、组织、协调是企业信息化顺利建设与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面对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步伐,特别是面对加入WT0后势必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因为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将成为其成败的关键。另外,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得以开展并顺利发展的物质条件,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足够的资金来源。同时,还应十分重视信息人才培养,造就一只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队伍。总之,企业信息化需要各方共同关注与参与,包括各级政府、企业自身、信息技术厂商以及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等共同参与,真正帮助我们的企业加速实现信息化,促进高效率的信息化应用。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信息化实施分析盘点

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首届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调查报告正式公布

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 强大会议程

外资物流扩张 中国企业信息化面临挑战

物流信息化论文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论文赵静

论文:信息化时代

中国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国企业信息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