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划分节奏

节奏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的话,一般五言诗每句可以划分为三个节奏,七言诗每句可以划分为四个节奏。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而按意义划分则有所不同,同样以这两句为例,则可划分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按音节还是按意义划分,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允许将一个联系很紧的音节擅自读破。这类题一般在中考题中比较少出现,要出现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或者在给出的句子上直接划分。

2.诗词基本常识考查

诗词基本常识一般是一些识记性的内容,包括诗词的作者、朝代及代表作品;还包括诗词的一般知识,如诗一般分类(古体诗、律诗、绝句),律诗中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词的知识(词牌名、豪放派与婉约派等)……

【真题再现】

(2008南充中考题)赏析下面一首曲,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曲中“山坡羊”是 ,“潼关怀古”是 。

【简析及备考】试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针对词曲的标题,同学们要明确它一般包括两部分,即词(曲)牌名和题目。只要知道这一基本常识,就很容易答出来。另外大家也要积累一部分词(曲)牌名,如念奴娇、沁园春、水调歌头、菩萨蛮、浣溪沙、江城子、武陵春、望江南、卜算子、山坡羊、朝天子等。在中考试题中,这类题一般较少,且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只要大家积累和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常识,是很容易得分的。

3.分析诗词内容,包括诗词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及生活态度

诗词的内容是诗词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题,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㈠看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如《钱塘湖春行》就交代了诗人描写的对象和季节㈡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诗歌的背景和写作缘由。这主要是一部分考课外古诗词的省市,为了减轻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难度,从而以注释的形式提供一部分信息,因而同学们不要认为注释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加以重视,以助更快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㈢看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境,指多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仔细揣摩品味诗歌意象,这是迅速走进诗歌的关键。同时对常见的“月”、“柳”、“雨”“酒”等意象所包含的情感要有一定的掌握,从而能进行迁移联想。㈣看诗眼,把握情感。诗眼可以是一个传神精炼的字或词,还可以是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握住诗眼,就能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望江南》中“肠断白蘋洲”一句就把青年女子等待丈夫归来的惆怅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真题再现】

(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6分)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及备考】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题是对写景句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参考答案】(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4.诗词语言理解,包括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语言的主题风格以及艺术魅力

诗歌的丰富情感和深刻主题的表现依靠的是精炼概括或生动形象语言的表达。揣摩语言之精妙,就是要把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准确的展现出来。请看下面一道中考题:

【真题再现】

(2008浙江宁波中考题)古诗文阅读

(一)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 注释】 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2 分)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简析及备考】宁波题主要从词语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虽然是个别词语,但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高下。除此之外,中考题中一般是要求同学对名句进行合理的赏析,说出名句的内涵,品出语言的精彩,并常常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参考答案】1.“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

2.“碎”、“独” 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5.艺术特色欣赏,包括修辞的运用及作用、效果,表达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诗词赏析时,同学们首先要辨识诗词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表达手法,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赏析。其格式为:修辞(表达手法)+抽象作用+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真题再现】

(2008山东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简析及备考】考题主要是对“反衬”手法进行定点赏析,因为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考生只要抓住写景的特点,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就可以了。中考题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直接指出采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在分析时,一定要先明确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抽象地说出相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要结合诗词本身的内容和主旨赏析。

【参考答案】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4分)

6.诗词的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意境和意象是相连的,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来说,我们把握好了意象,就对意境的理解、感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真题再现】

(2008浙江杭州萧山区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0—21题。(7分)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我的描绘:

【简析及备考】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不等同于简单的翻译,它需要考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作者思想感情的正确解读,还要加入合理的联想、想象,再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类题在今年中考题中较受青睐。笔者在《诗词素描:古诗词的另一种表达》中有较为详细的解说。

【参考答案】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7.诗词的异同比较

诗词的异同比较一般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着手,有的是整首诗之间的比较,有的是单句真题再现】

(2008四川眉山中考题)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4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简析及备考】考题明确指出要求从含义和作用的角度进行比较,并且异同均比较,要求明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考生要明确“风雨”的双层含义,然后针对环境的烘托作用进行解答。在诗词的备考中,同学们遇到同样题材的诗歌,均要从不同的角度辨析异同,这样既能提高鉴赏能力,又能提高迁移拓展能力。

【参考答案】

(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1分),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1分)。(意思接近即可)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此种题目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五、描绘画面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

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技巧点拨】 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2006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10:(2006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

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诗歌鉴赏技巧谈

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不同题材的古诗,评价其思想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同学应按题材给诗歌分类,并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正确揣摩诗歌的主旨。

1.写景诗:揣摩诗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景物的物象特点,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见景生情”,写景往往为后一两句的直抒胸臆打下基础,从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诗歌主旨。

2.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此类诗经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诗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挖掘人们所赋予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如陶渊明咏菊,抒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不谄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边塞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其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对月思乡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连年征战的残酷、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其风格豪迈旷达、慷慨雄壮。

4.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如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感慨朝代兴亡盛衰之情);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而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或怀古讽今,借古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如讽刺当政者的荒淫奢侈)。

5.即事咏怀(感怀、抒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即为抒怀。内容包括怀乡思亲、离别送友、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其中“事”与“怀”应紧密结合、自然熨帖。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四、强化书面表达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

一、

二、

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中考诗词赏析题考点、题型及解题方法

钟禧金霞(湖北省孝南区实验中学)

目前,多数地区中考诗词赏析的考查以课内基本篇目为范围,题型以理解、赏析的客观题为主。明确诗词赏析的考点和题型,进而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师生备考十分重要。

一、考点

1.理解诗意

包括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如:

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写景,诗人撷取“杨花飘落”“子规啼叫”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涕二句间接叙述事情,紧扣诗题。“过五溪”写出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

三、四句抒情,虽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

三、四句将客观景物人格化了。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这样把客观景物和人的主观感情融在一起。 2.分析技巧

包括理解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诗词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等。如:

读《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的感受。

B.诗歌用“半亩方塘”比喻书,“天光、云彩”比喻书中的内容,运用比喻表现诗人读书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时的境界。

c.

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这样才能达到新境界。

D.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暗含哲理,给人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断、新水流长。

3.理解语言

包括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和韵律美。

例如上文《观书有感》的B项就是对语言的理懈。

4.理解意境

如《使至塞上》要求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意境。

二、题型与解题方法

1.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如:

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郭山村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第一句从整个江南春色着笔,“莺啼”状春之声。“绿映红”状春之色。寥寥数字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

B.第二句的描写更加别致,用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在这幅画面中,有流水,有村庄,有青山,有城郭,有春风,还有迎风招展的洒旗。

C.诗的三四句描写的对象是掩映于春雨中的寺院、楼台,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芙。

D.这首诗以感慨作结,表现了诗人对江南如此美丽的春景的赞叹和向往。

2.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诗中“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这首诗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3.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相关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以及考查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 诗词赏析选择题判断选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时出题人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选择项的结论,在诗中找不到根据,以偏概全,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全诗的特点,或故意反说,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是听觉。 4.主观题型

例:

①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②读《游山西村》,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读《春夜喜雨》,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它以新的含义,请用一个简短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

解题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材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简约、含蓄、质朴、华艳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述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者去赏析。体味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6)从诗词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诗词(送别、咏物、爱国、思乡等)的思想内容。从中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

对于主观题型的解答,自己在归纳总结或进行文字表述时应简洁明了、一矢中的。复习时如果能按解题方法、技巧有针对性地去理解,做好课内58首古诗词中的基本篇目的准备工作,应该不易失分。

中考古诗赏析复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

(二)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9——10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4分)

答:这两句诗写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五).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

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七)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完成第6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1分)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八)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2.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4分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

,,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

(十)

菊花

元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十一)诗歌鉴赏。(共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3分)

答:

2.有人评价说这首诗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其他诗句都是多余的,没有写的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

答:

(一)1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19.忧国思家的情怀。

评分标准:第18题2分。第19题2分,意思对即可。

15.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

16.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5.(1)示例:春花秋月柳暗花明水光山色风平浪静

(2)近水远山皆有情(意)。(3)略。

1.这一句说明事情到了最糟糕的时候往往出现转折。联系实际只要符合诗句所含这里即可。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观点鲜明、说理详细即可。(1分)

9、(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11、(7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分,每句1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1分;叙述有条理1分)

18、(1)“极写饮酒之多”或“极写饮酒之痛快”。

(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朋友之间的深情”

16.⑴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⑵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6.(3分)

(1)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

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本题即不得分)(1分)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

8.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扭分。景色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ll.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似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四)

19、睡觉(2分)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2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4.C5.C

(一)

7、B

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5.B6.B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迷津指点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006年中考诗词赏析题荟萃

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的古诗答题。

春 望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②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2.(广东省课改区)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细 雨 题目: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10:(2006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

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诗歌鉴赏技巧谈

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不同题材的古诗,评价其思想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同学应按题材给诗歌分类,并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正确揣摩诗歌的主旨。

1.写景诗:揣摩诗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景物的物象特点,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见景生情”,写景往往为后一两句的直抒胸臆打下基础,从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诗歌主旨。

2.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此类诗经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诗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挖掘人们所赋予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如陶渊明咏菊,抒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不谄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边塞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其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对月思乡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连年征战的残酷、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其风格豪迈旷达、慷慨雄壮。

4.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如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感慨朝代兴亡盛衰之情);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而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或怀古讽今,借古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如讽刺当政者的荒淫奢侈)。

5.即事咏怀(感怀、抒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即为抒怀。内容包括怀乡思亲、离别送友、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其中“事”与“怀”应紧密结合、自然熨帖。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四、强化书面表达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

一、

二、

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中考诗词赏析题考点、题型及解题方法

钟禧金霞(湖北省孝南区实验中学)

目前,多数地区中考诗词赏析的考查以课内基本篇目为范围,题型以理解、赏析的客观题为主。明确诗词赏析的考点和题型,进而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师生备考十分重要。

一、考点

1.理解诗意

包括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如:

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写景,诗人撷取“杨花飘落”“子规啼叫”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涕二句间接叙述事情,紧扣诗题。“过五溪”写出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

三、四句抒情,虽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

三、四句将客观景物人格化了。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这样把客观景物和人的主观感情融在一起。 2.分析技巧

包括理解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诗词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等。如:

读《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的感受。

B.诗歌用“半亩方塘”比喻书,“天光、云彩”比喻书中的内容,运用比喻表现诗人读书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时的境界。

c.

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这样才能达到新境界。

D.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暗含哲理,给人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断、新水流长。

3.理解语言

包括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和韵律美。

例如上文《观书有感》的B项就是对语言的理懈。

4.理解意境

如《使至塞上》要求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意境。

二、题型与解题方法

1.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如:

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郭山村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第一句从整个江南春色着笔,“莺啼”状春之声。“绿映红”状春之色。寥寥数字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

B.第二句的描写更加别致,用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在这幅画面中,有流水,有村庄,有青山,有城郭,有春风,还有迎风招展的洒旗。

C.诗的三四句描写的对象是掩映于春雨中的寺院、楼台,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芙。

D.这首诗以感慨作结,表现了诗人对江南如此美丽的春景的赞叹和向往。

2.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诗中“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这首诗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3.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相关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以及考查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 诗词赏析选择题判断选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时出题人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选择项的结论,在诗中找不到根据,以偏概全,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全诗的特点,或故意反说,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是听觉。 4.主观题型

例:

①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②读《游山西村》,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读《春夜喜雨》,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它以新的含义,请用一个简短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

解题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材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简约、含蓄、质朴、华艳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述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者去赏析。体味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6)从诗词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诗词(送别、咏物、爱国、思乡等)的思想内容。从中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

对于主观题型的解答,自己在归纳总结或进行文字表述时应简洁明了、一矢中的。复习时如果能按解题方法、技巧有针对性地去理解。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迷津指点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中考诗词赏析

中考34首诗词名句赏析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

中考34首诗词赏析知识点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