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问与智慧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3: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目标 :

一、《学问与智慧》

1、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2、分析过程: 大段形象的比喻,可谓妙语如珠;整齐的句式让人琅琅上口 ;运用反问,加强自己的语气 ;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到位,还巧创新词,用幽默进行调侃 ) 教学设想:

1、过程方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2、课前准备:

(1)搜集“纸上谈兵”、“ 庖丁解牛”两个故事准备课上讲述。 (2)搜集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

(3)阅读课文,依据议论文的知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让学生查字典:学问概念,智慧概念。

2、课前搜集“纸上谈兵”、“ 庖丁解牛”两个故事。

3、上课伊始,就请各组同学抢着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注意听,之后评价。以此引出新课。

二、阅读课文,学习字词,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中字词,疏通文意。第一位的学生准备十个生字词,五个词语解释听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学生活动:(1)我们平常学的议论文都只有一个概念,比如《成功》中的成功;《多一些宽容》中的宽容,而本文从题目上看就出现了两个概念:学问与智慧。那么在写作内容上,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篇目会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来写,两个概念在一起的文章,要注意哪些方面? 小组讨论,叫起来发言。 明确:

1、两个概念。

2、他们之间的关系。

(2)那么,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呢?我们要求大家在课前查了资料。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它们的定义。

学问:系统的知识。也泛指知识 。 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

教师引导认识(板书):学问——知识 智慧——能力 (3)课文中是不是这样说的?课文中的原文是什么?

明确:课文意思一样,说法不同,还采用了比喻的方法,让我们对知识和智慧有更形象的认识。

(4)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它们两个之间的关系的。

找出各段中心句或关键词语,先用铅笔画,小组讨论后用红笔确定。并根据这些句子或词语画出本文结构图。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特别注意第2段中心句应该是两个,第6段的中心句在段末) 课文结构示意图:

明确本文论点:文章针对不辨“学问”和“智慧”差别的认识误区,对二者作了准确的阐释,并阐述了“学问”与“智慧”的辨证关系: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二、课文细读:教师提点,回忆学习议论文要完成的内容,按点学习。

1、论点:(已解决)

2、论点提出方式:本文论点提出有何特点和作用?

归纳得到的,虽然没有直接的句子表明,但是经过前面的阐释和学问与智慧的辩证关系的论证,说理透彻,论证严密。

3、议论文的论据:本文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学生找出,并思考它们的作用。可以小组内部分工,但必须互相交流了全部做完。

学生按段落来讲。其他组补充,教师明确。

第1段: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揭示两者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

第2段:举例论证:有学问不代表有智慧;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3段:正反对比论证:a、有学问而无智慧可能导致的结果。(反面论证)

b、以科学研究的实例正面阐述: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第4段: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从书籍的角度说明有学问但缺少智慧的情况。

第5段:采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1)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是瞬起瞬灭。

(2)把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

(3)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第6段:比喻论证:这一段以建筑为喻,论述生动形象。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明确: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手法多变,充满了智慧和雄辩。

5、本文结构:总分总结构 思路清晰。

6、本文语言:问学生好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形象说理,语言生动——大段形象的比喻,可谓妙语如珠;整齐的句式让人琅琅上口 ;

运用反问,加强自己的语气 ;

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到位,还巧创新词, 用幽默进行调侃。

三、拓展训练:用本文的观点来评价下面两个故事。

1、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

2、孔乙己的故事——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发愤努力,读了很多书,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没有学问的智慧,上升不了高度,无法给更多的人以启示。

附故事: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 庖丁解牛:

梁惠王看到庖丁正在分割一头牛,但见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连声夸奖他的好技术。庖丁答道:“我所以能干得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全部生理结构。开始,我眼中看到的,都是一头一头全牛;现在,我看到的却没有一头全牛了。哪里是关节?哪里有经络?从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全都心中有数。因此,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但是还同新刀一样锋利。

感受: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

附名言:

智慧胜于知识。

——【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

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日】池田大作。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美】柯珀

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 教案

智慧与学问[推荐]

学问与智慧教案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

学问与智慧导学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与智慧 教学反思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

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