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书籍是孩子的导师(全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3: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籍是孩子的导师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藉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是光靠课内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把课内外阅读有意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兴趣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一、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推荐的读物必须要有阶段性、层次性、多样性。首先,课外书的内容要健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价值,其次,书的深度要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选择阅读不同的读物,强迫孩子看她不懂的书,只能引起她对书的反感;而且挑的课外书一定要有趣味性,可读性。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应当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以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推荐的读物最好是以名篇为主,因为,小学生的读书启蒙应当让小学生首先接触的是水平较高,趣味性较强,能引发好奇心的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所增加,再加上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应当比低年级学生上一个层次。可向其推荐儿童小说《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经典作品《西游记》,高尔基《我的大学》,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史记》,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战斗故事《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人文地理书籍 《海底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读完以后,还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所得,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所收获。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甘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

1、倡导陪读,激发兴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要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先讲一半,在更精彩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或阅读完讲来听听。常和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孩子产生共鸣,激发对书的渴望。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咱们家长必须做的。现在我们的孩

子在阅读速度上还不能那么快,需要一个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才能真正理解意思,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安的静的阅读环境。如果在一个吵闹环境中,孩子是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的,反而会变得急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把一些课外读物放在孩子经常活动、随手可及的地方,有利于孩子阅读。

(二)学校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另一个场所,首先,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其次,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走廊上的“快乐书吧”, 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各取所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知道怎样去读,以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

毛主席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可见,写对于读来说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法。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佳句摘抄本”,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写提纲。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写作要点、框架结构,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写于读书笔记之上。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记,有助于集中读书时的注意力,克服读书时的随意性,学生阅读时手脑并用,更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如能得到教师方法上的指点,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能使他们的阅读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开展读书活动,提升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收集春联的比赛、办小报比赛等等。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

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活动之后还可以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孩子书籍

孩子必读书籍

读书心得体会书籍是孩子成长的台阶

教育孩子书籍读后感

书籍是一盏明灯

体育教师事迹材料:智障孩子导师

书籍是梦想的翅膀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书籍是孩子的导师(全文)
《书籍是孩子的导师(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