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术概论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15:27: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质论

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1.情感说:与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运动有关,如(法)维隆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英)科林伍德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法)柏格森,直觉主义(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把主观的表现看做“真正艺术”的特征。

20世纪西方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主张就是主观感觉·情感·心灵的表现。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奥)弗洛伊德(瑞士)荣格“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德)康德提出,席勒系统化,斯宾塞发展 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二,从主客体解释美术

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

(德)黑格尔:“理念”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也就是“客观观念”或“绝对精神”。

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唯物: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唯心:意识决定存在或创造存在

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

达芬奇: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模仿

(英)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 (法)萨蒙·雷纳克

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黄金分割

荷加斯《美的分析》变美的基本规则“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

1有意味形式说: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英)克莱夫贝尔

、罗杰佛莱 贝尔《艺术》:艺术为“有意味(激起审美感情)的形式” 弗莱也是

影响:

开创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媒介说(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提出“艺术是媒介”

3.情感符号说:艺术是一种符号形式

(德)恩斯特·卡西尔《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 (美)苏珊·朗格:情感意象=艺术符号=艺术形式=情感形式 影响:这是西方论美学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本质的解释。符号论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研究体系,提出来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4异质同构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美术与政治关系

一个方面;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互相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于被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政治与美术虽然是互相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美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美术严加约束,把美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美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其次: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美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宗教和美术的关系式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艺术典型p118-120 美术的审美特征p143

第二章:创作论

美术家的主体意识p166-169 所谓的主体意识,即是美术家对自己的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己作为创作的主体的角色在整个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美术家对自己在创作中的主宰位置的确认。

明确和肯定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是树立主体意识的前提。主体意识的确立固然关系到美术家艺术意志的最终体现,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个人的意志可以因此无限的膨胀。美术家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

构思活动(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 第一,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 第二,内心视象的酝酿和孕育; 第三,审美意象的形成。

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直觉、情操、灵感等)

1.直觉

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它在美术创作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2.记忆

记忆是在脑中保持映像的心理形式,他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记忆有许多种类,其中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

3联想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发生的,它具体表现在感觉、知觉、表象、情绪、情感等心理映像的互相联系中。

4.理解

理解即是了解、领会,是通过揭晓事物间联系而把握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5.情感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

6.情操

情操是以某一类食物为中心的一种有组织的复杂的感情倾向,是情感与操守的结合统一,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一种坚定的认识。 7.灵感p203 灵感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

形象思维活动及其基本过程p205-209 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因此,其特征有:1形象性。2逻辑性。3情感性。4想象性。也就是它的根本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所谓形象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因此,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

基本过程公式:表象(视觉印象)——形象的概念(内心视象)——审美意象

美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等)

1.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它作为艺术思想来看,它的基本原则即是强调美术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亦即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的表现,是对社会生活做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认识所得到的审美意象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风格等)

意境

所谓的“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在美术作品中,意境是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的。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三接受论

“隐含的读者”p255第一类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第二类是美学意义上的 1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p261 2”美术世界”的构造 丹托《艺术世界》 弥散性p286 理解的循环p293 四,美术的审美教育的特点1,寓教于乐2,潜移默化 美术是审美功能(三个)p299

四发生论

一. 游戏论 二。巫术论 三。劳动论 1美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p335 2美术的三种形态写实,形式,装饰写实

3美术的三个层次(人工性,形态性,审美性)

4原始美术的性质:具有既是美术又不是美术的双重性p363-365 五发展论

一.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阶段 区别:p370 二.美术发展的自律性p383 儒家的美术价值 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p407 1感知方式2美学价值3对艺术的根本态度 似与真 (五代)荆浩《笔法记》“似”指一种缺乏内在生命力的“形”。是指孤立地描绘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

。。。。。。。。。。。。。。。。。。。。。。。。。

法学概论重点复习

法学概论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复习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复习重点

社区社区概论复习重点

《毛概论》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重点复习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美术概论复习重点
《美术概论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