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3: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

对于孩子来说,人生路上有些挫折不一定是坏事,如果说孩子们之间的问题,成年人参与到里面往往起副作用。

副作用包括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们之间的下一步相处的问题,家长的介入直接导致孩子们将来无法正面交流,和谐相处。举例如2016年4月1日愚人节,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一名学生恶作剧,把墨汁倒在王同学水杯中。运动回来的王同学喝下后感觉浑身无力,第二天送进医院。双方家长沟通无果,4月7号上午8:15,王同学家长开了一辆车,以年长的爷爷带头冲进校园,对主动前去迎接的班主任丁海燕老师进行指责并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本来就是一个崇外的愚人节,反而愚弄了我们整个中国社会,我们先把大人放到一边,孩子们以后将何以面对,因为家长把关系搞乱了。熊孩子父母的态度也很强硬。为什么呢?他们认定墨汁是稀释过的,影响不是致命性的。而且,熊孩子为证明没事,自己一口气喝下剩下的纯墨水,到最后没有任何事情。因此,熊孩子家长认定,王同学家长夸大了后果。医院出于中性立场,也没有明确认定中毒,目前监测,王同学肝肾功能无损,有无后继影响,需进一步观察。

喝墨水后果究竟多严重?从古至今不乏喝墨水的人存在。比如王羲之,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清代戴清泉《戴东原先生轶事》:(戴震)年二十六,娶朱氏,尝读书至午夜,送粽糖以充饥。及毕,始知糖乃蘸墨而食,其专心致志,有若此者!陈毅元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其实不缺少喝墨水的例子,前辈的榜样不是让我们喝墨水,但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喝墨水之后可以不纠缠不清,不闯校园,不打老师。但为何有上面的事件发生?我认为只有一种理由可以解释,就是太疼爱孩子了,几近于病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否使大多数的成年人冷静自己的头脑想一想,自己对于当今的教育能够付出些什么?不要动不动就说:教育的悲哀。中国的教育到底悲哀在哪儿?

那狠狠的一巴掌是多么的疼痛,它是简单的只打在了丁海燕老师的脸上吗?应该不是,那是对教育的“惩罚”,是孩子们在惩罚教育,是家长们在惩罚教育,好像社会也在惩罚教育。但反过来讲真正的教育者却不能进行“惩罚教育”。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教育的真正缺失,它不是完善的系统。我们的教育缺乏有机、灵活的、健全的惩罚机制,导致孩子们的天性过于散漫,缺少应有的规矩意识和道德立场。对于纪律和规范,充满了挑战色彩。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懵懂无知,必要的准则必须采取措施,让其认识到重要性,并严格执行。而当下,某些媒体,以及社会主流思想,却打着尊重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剥夺教师的惩罚权,对教师正常的教育权说东道西,吹毛求疵。正对教育惩罚和批评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抨击和敲打。同时误导家长歪曲了的事实的真相,一旦水落石出的时候,曾经相识的人们将何颜以对?这样的处境是教育最为尴尬的遭遇,也是最为艰辛困惑的选择。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管严了不对,管松了不对。

抱着负责任的态度批评个别调皮的学生,某些学生的心理根本无法接受,然后回家向父母诉苦。家长们溺爱孩子,根本不考虑教师的初衷。跑到学校向校长和领导们投诉,结果是老师的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这位负责任的教师心理自此有了包袱和压力,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也无形之中,伤害了其他教师的心。于是,一批混日子的教师慢慢产生了,他们不再将教师的职业看得神圣和高贵,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学生学不学,学生学得如何,学生能力有没有发展,根本与我无关。想一想自己的孩提时代,学生严格遵守着班规校级纪。那个时候,学校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竟然有开除的处理条例。对于初次违反校纪班规的孩子,张贴公告,并把悔过书和认错信进行公开。当然,从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些过份。但这些严厉的处罚措施,无形之中震慑了一大批惹是生非的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90年代,孩子们的自尊心也没有现在这样脆弱,老师批评教育一下,会想到自杀或者出走。因为教育的大环境在,所以当时孩子们养成了坚强的个性,对于困难和挫折,都能顺利挺过来。这样的性格特点,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反之,现在不叫批评,也不叫人进行必要的惩罚,更不能开除任何的学生。学校教育学生,只能以简单的说服教育为主,苦口婆心对于某些个性顽劣、屡教不改的孩子而言,无疑就是对牛弹琴,不但没有作用,相反还助长了他们嚣张的气焰,导致更多孩子跟着学坏,亦步亦趋,影响恶劣,坏风气弥漫校园。

如果教育仅有鼓励和赞赏,或者道德说教,那么国家根本就不需要法律,只需要多一些道德家,让他们来感化即可。可惜,现实告诉我们,教育缺失了惩罚,教育就不再完整。故而,孩子们的难教,也逐渐变成一种普遍的行为,而且顽劣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班风校风受到歪风影响,让教师们头疼于管理,厌恶于教学,职业的怠倦感由此产生,从而产生了“不作为”。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偏离了方向,任何事物发展的“绝对化”都会走进误区。教书育人的环境中教育惩罚的缺失就是不完善的表现,幼儿和童年期的孩子也未必不需要惩罚,我们的教育不但提出不能惩罚,还提出不允许“变相体罚”。这其实无疑是对孩子们进行的一种“温室培养”,在阳光下成长,可能不经历风雨吗?只有鲜花和掌声的人生之路有多少人走过?

2016.4.22

经历风雨

经历风雨,共同努力

让孩子自己做主

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让孩子自己走

经历风雨见彩

不经历一番风雨

3333不经历风雨

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

《让孩子自己做主》读后感

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
《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