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8: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科课程论文

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学生姓名 : 吴耿坚 学系专

号 : 081511629 部 : 金融系 业 : 金融学

指导教师 : 林力

教授 提交日期 : 2010年12月15日 本科课程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广东金融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票据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但是,受特定的经济环境限制,我国《票据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票据的流通性、忽视了票据的信用功能,而在票据业务发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无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对融资性票据当前应如何规范,在学术界和司法界都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票据市场在票据功能的挖掘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简述融资性票据市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比国外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必要性。借鉴发达发达国家的实际经验,对融资性票据市场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还村啊在这社会信用基础薄弱、票据交易方式落后、流动不活跃以及相关制度政策不健全等诸多障碍。最后从法规及实施机制的完善、社会信用基础的培育和票据市场专营机构建设等几个途径提出发展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运作思路。

关键词:融资性票据; 融资性票据市场; 社会信用体系; 法规机制

I 广东金融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Abstract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netary marke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has initially formed a regional commercial paper market.But, by specific economic environmental restrictions, our country of the law making weakened to some extent bills of liquidity, ignoring the bills, and the credit function in bill busine development practice, there appear a large number of bills without authentic trade relationship of financing bills, how should regulate current in academia and judicial circles all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China\'s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in its function of mining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needed to resolv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inancing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of foreign financing bills market development,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financing of neceity.Us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inancing,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development requires the conditions and poible risks conduct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analysis.It is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development financing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also village ah in this social credit foundation weak, bills transaction way behind, flow not active and related policy and the imperfect many obstacles.Finally from the regulations and the implementing mechanism consummation, social credit basis of cultivating and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specializes in some ways of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financing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operation ideas.

Key words:Financing bills; Financing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Regulation mechanism

II 广东金融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目 录

摘 要„„„„„„„„„„„„„„„„„„„„„„„„„„Ⅰ Abstract„„„„„„„„„„„„„„„„„„„„„„„„„„Ⅱ

一、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1

(一)美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1

(二)欧洲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1

(三)中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2

二、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面临的障碍„„„„„„„„„„2

(一)票据市场的社会信用基础薄弱„„„„„„„„„„„„2

(二)缺少专业化的票据专营机构 „„„„„„„„„„„„„2

(三)票据交易方式落后、流通不活跃„„„„„„„„„„„4

(四)相关的制度政策不健全„„„„„„„„„„„„„„„4

三、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完善与发展„„„„„„„„„„„„„6

(一)突破真实性票据的理论束缚,完善有关法规„„„„„„„„6

(二)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权威的信用评估体系和票据信用„„„7

(三)在票据市场上推行做市商制度„„„„„„„„„„„„„„7

(四)加强票据业务监管,形成票据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制度………„8 参考文献„„„„„„„„„„„„„„„„„„„„„„„„„„„9 致

谢„„„„„„„„„„„„„„„„„„„„„„„10

III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融资性票据与真实性票据相对应,是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商业票据,其实质是一种类似于信用放款但比信用放款更为优良的融资信用工具。

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子市场,中国的票据市场发展20余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格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票据法坚持票据的真实交易原则,即真实票据论,融资性票据依然为我国法律所禁止,票据的融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票据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中占的比重较低。

一、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 美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美国的票据市场一般分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银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票据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主要包括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其中商业票据市场是其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和最富流动性的商业票据市场。

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介入票据市场的程度很高,其中包括票据的发行者,还包括票据的投资者。它们之间通过中介机构有机联系起来,票据买卖双方通过中介机构沟通信息,保证交易的顺利实施。商业票据在发行前必须由专门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其评级结果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决策,降低风险的依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货币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银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基本上已经消失,国库卷市场也渐渐隐退,而商业票据市场却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几乎可以说盛况空前,商业票据跃居为当今美国货币市场上最主要的短期融资工具。„

(二) 欧洲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欧洲票据市场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欧洲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票据市场的主要交易工具是欧洲票据,分为欧洲短期票据、欧洲商业票据和欧洲中期票据三种。最具特色的是欧洲票据商场出现的融资便利,它是一种由各种不同的发型方式,提款方式和承诺担保方式组合而成,以何为形式向借款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人或票据发行人提供的融资安排。具有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融资便利,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融资组合服务。

欧洲票据自问世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国际银团贷款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客户,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均在这个市场上筹集到了大量的资金。

(三) 中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短期融资卷的发行,始自20世纪80年代末。1980年以前,我国一些地区的企业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尝试在本地区发型短期融资卷。1989年,为了支持企业的发展,拓宽企业的合理的资金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短期资金融资卷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各地发型融资卷的做法,并统一上收了分行审批各地融资卷发行额度的权利,由总行在年初一次性下达总额,分行在总行下达的额度内审批单个企业发型额度和发行利率。至此,全国范围内除允许企业发行长期债券外,也开始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卷。

但是由于1993-1994年我国出现乱拆借,乱提高利率和乱集资的“三乱”问题。在企业债券交由国家计划改革委员会统一管理后,国家除审批部分企业发行3年以上的长期债券以外,中国人民银行未再审批短期融资卷的企业渐渐退出了市场

200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证劵公司短期融资卷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短期融资卷市场萌芽的出现。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短期融资卷,其实质上是凭发行人自身信誉发行的融资性无担保的商业本票。

自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债券产品推出以来,发行企业家数和发行量稳步增长,截止2007年末,共有435家企业发行短期粽子卷585期、发行量7692.6亿元,余额3203.1亿元。

二、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面临的障碍

从近年货币市场的运作看,票据市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票据市场向深层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开放融资性票据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障碍。

(一) 票据市场的社会信用基础薄弱。

1.对票据信用的认识不足,信用观念淡化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属初期,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淡化了信用观念,导致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不够完善,信誉价值较低。

从企业方面看,票据融资是一种手续简便、使用灵活、成本低廉、容易管理的直接融资方式。但是,由于部分企业信用观念的淡薄,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以国有企业为例,虽然近几年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企业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效益仍未转换和改善,加上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这些都制约了市场主体及理性投资者的介入。受其影响,商业承兑汇票在大部分地区仍难以被接受。目前,流通中的银行承兑汇票占95%,商业承兑汇票则不足5%。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票据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银行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票据融资。此外,由于银行一直认为中小企业信用薄弱,很少接受中小企业作为出票人,中小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大企业的票据背书转让,这也大大限制了票据的使用范围。

在银行方面,有的银行机构受手续费和赚取利差的诱惑办理超过自身能力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旦到期无款垫付,就借故拖延或无理拒付,造成到期承付率下降,银行承兑汇票无条件到期付款的信用基础受到质疑。即使是银行之间也存在信用差异的问题,不是所有银行的票据都可以被贴现或转贴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票据的流通。

2.缺乏权威性的资信评估机构

我国目前尚没有很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即使是现有的信用评级公司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很难令人信服,投资者只能自己通过一些渠道进行评价。风险评价成本的存在阻碍了投资者进入票据市场的步伐。

由于缺乏能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公认的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对票据进行评级,配套的社会信用评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规范管理制度尚未出台,企业的信用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参照系,致使商业票据的广泛可接受性大打折扣。

(二) 缺少专业化的票据专营机构

健全的票据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成熟的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应该大众化,具有广泛性特征,通常应该包括企业、商业银行、大型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企业财务公司、票据公司、经纪人队伍、中央银行等。同时由于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和业务连接性强的特点,风险集中,营销独特,非常适合专业化经营。但我国目前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仅为政策规定的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央行及少数事业法人,其参与身份各不相同,企业和金融机构以融资者身份参与市场,只有少数商业银行以投资者身份参与其中,银监会以监管者身份参与市场。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两种模式的票据市场专营机构,即以工商银行为代表设立的全国性的票据营业部和以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设立的票据贴现业务窗口,这些机构为票据市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真正称得上票据中介专营机构的基本没有,大部分票据业务的操作仍分散于会计、信贷、资金等多个专业部门,既不利于风险防范与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取得,也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发展。

没有专业性的有法人资格的票据公司,现有交易主体主要局限于商业银行,这是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滞后一个重要原因。

(三) 票据交易方式落后、流通不活跃

从我国目前的票据市场来看,主要的交易方式是柜台交易或专营窗口交易,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来形成票据的二级市场。这一交易模式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承兑、贴现等业务成为票据市场风险的主要承受者,而我国又正在强调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这必然会使商业银行在处理票据业务时倍加谨慎,从而增加了其它市场主体从事票据业务的难度,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发展。

其次,票据二级市场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来形成,银行实际上居于垄断地位,垄断所造成的种种低效率是不言自明的。

其三,目前我国票据的签发、承兑、流通、转让和查询、查复等大多仍采用实物券形式和原始的手工交易方式,时效性极差,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容易给犯罪分子留下空子。而且金融机构相互间查询、查复方式不统一,相互不配合,使得各金融机构在办理贴现业务(特别是不属本系统签发的票据)时非常谨慎。手工操作方式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票据在前后手之间传递的时间,使商业票据流通渠道不畅。

(四) 相关的制度政策不健全

1.《票据法》的限制

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因此市场工具应既包括以真实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性贸易为基础的交易性票据,也应包括单纯以融通短期资金为目的融资性票据。从世界其他国家票据市场发展进程看,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甚至达到70%~80%。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对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使中国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从而限制了中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真实性票据和融资性票据所需要的法律依托是不一样的,如果融资性票据长期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市场不可避免会出现混乱。实际上,在真实的交易关系中,必然会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两者产生的时间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相干的。真实性票据与融资性票据的基本属性是兼容的,只是在某几个特征上有所区别。这样一来,票据法自身存在的理论误区阻碍了票据市场化进程,把融资性票据排斥在外,缩小了票据市场的发展空间。另外,把商业汇票作为融资性票据使用,脱离贸易背景签发和承兑的商业汇票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债券,而市场对这种融资性票据,既没有及时的法律法规出台,又没有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融资性票据作为非法身份进入,导致市场透明度低,蕴含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系统风险。 2.宏观政策过度束缚

票据市场的发展必须有国家宏观政策的规划和推动,以确保其发展的持续性和方向性。但在发展取向上对票据市场过度管制,只能束缚票据市场的发展。国家因顾忌票据市场的发展会使资金的流动脱离可控制的轨道而引发信用欺诈,增大信用风险,导致在宏观政策上对票据市场发展问题的非常慎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票据市场发展滞后的局面。 3.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就应该自动退出市场。然而由于企业破产机制、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真正破产困难重重,特别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将带来巨大的再就业压力。由于企业退出市场困难,只好靠拖欠货款和银行贷款赖以生存。这对信用秩序的损害十分严重,也动摇了票据信用发展的基础。

如果我们能借助商业票据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机制建立票据融资企业退出机制,通过对企业票据融资的限额控制和严格控制票据再贴现,同时在鼓励转贴现和票据转让行为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资信情况较好、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流量稳定的大型企业进行融资性票据试点,然后逐步放开,相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将培育出一个活跃、规范和高效的融资性票据市场。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票据市场的发展呼唤融资性票据的产生,无论从市场需求看,还是从海外票据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形成都势在必行。我们国家的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应该审时度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借鉴国际上票据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致力于融资性票据市场发展障碍的消除,以推动我国票据市场向纵深发展。

三、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融资性票据是世界票据市场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随着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西方国家早已经抛弃了真实票据要求,企业凭借自己的信用度来发行商业票据已成为基本的融资形式。而从中国现实条件来说,在短期融资卷推出以前,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我国债券市场的所有产品可以说都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发行的。无担保信用产品的缺失,不仅不符合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而且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市场需求和基础。短期融资卷产品的推出几年来,运行平衡,交投活跃,规模迅速壮大。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改市场也存在着缺陷和风险

因此为了维护该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突破真实性票据的理论束缚,完善有关法规

票据有交易性票据与融资性票据之分。交易性票据以商品交易为基础,可通过贴现实现融资目的;融资性票据是单纯为了调度资金而专门开出的票据,并无商品交易关系,根据《商业汇票办法》第5条的规定:“签发商业汇票必须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禁止签发、承兑和贴现无商品交易的商业汇票。”《暂行办法》第3条也规定“承兑、贴现、转贴现的商业汇票,应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第五章罚则部分对未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商业汇票签发、承兑、贴现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可见,我国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纯粹的融资性票据根本不允许存在。但从长远看,随着信用制度的完善,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丰富票据交易工具,应解除上述“禁锢”,修改法律,允许信用好的企业签发融资性票据。其实,英国很早就设计了融资性汇票,称融通汇票(AccmmotionBill即A/B),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融通人开出融通汇票,没有付给对价,要求融通人承兑汇票再交给贴现人予以贴现,把净款立即付给被融通人使用,等到汇票到期日,被融通人把应该还款的票面金额交给承兑人(即融通人),此时贴现人向承兑人提示要求付款,承兑人使用被融通人交来的资金付款给贴现人,结算这笔融资业务。《票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据法》应顺应时代和发展潮流,适时进行修改。

(二)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权威的信用评估体系和票据信用披露机制

首先,票据发行者的信用度是票据市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权威、独立的评估机构对市场主体进行评估定级,实行严格的信用等级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来自出票者的风险。在美国,目前共有5家机构对商业票据进行评级,它们是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cCarthy、Crisanti、Naffei公司,Fitch投资者服务公司以及Duff和Phelps公司。这些公司一般以发行人的财务状况、银行信用限额和支付期限为评级依据。没有评级或低等级的商业票据也可以发售,但受投资者欢迎的程度远不及那些获得标准普尔公司或穆迪公司较高评级的商业票据。在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初期,法律应要求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必须经评级机构的信用评估,并达到较高级别,否则不得发售商业票据。其次,为了预防欺诈行为,堵截假票、“克隆”票,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印制、登记、查询鉴证机构也是十分必要的。以票据查询为例,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票据业务过程中遇到的经常性难题就是票据查询形式多样,查询内容不规范,票据辨别难度大。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查询、鉴证机构,使票据查询、辨认规范化,能大大降低来自持票人的风险。最后,建立票据专业公司,专门开发与票据相关的金融服务,以商业票据为经营对象进行融资,不仅是规模经济与市场经济效率的需要,也是风险控制的需要。票据交易的风险防范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训练有素的队伍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就难以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票据风险。为扶持并规范上述票据机构、公司的发展,应尽快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规定各机构(公司)设立的条件、程序以及审批机关、业务范围及业务规则、违法的法律责任等。 (三) 在票据市场上推行做市商制度。

票据市场制度安排变迁的核心是市场交易机制的变迁。做市商制度作为一种典型的报价驱动交易机制,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它相较于传统的订单驱动交易机制,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增加价格稳定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并且针对大宗交易其交易成本相对较低。而现阶段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障碍和资金依赖关系,并且交易种类主要是大宗交易,因此建立票据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结合国外做市商制度的实践,可以进一步引入竞争构建竞争性做市商制度,以有效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在票据市场做市商制度建立上,可以依托现有票据市场中业务量较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中,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事实上就充当着“政治银行家”的角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色:一方面,他们作为“经济人”,具有利用其在票据市场中的支配地位拓展票据业务以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动机;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政治人”,出于对现有票据市场过高的经营风险和与之伴随的个人政治绩效风险的顾忌,会主动限制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在这种情形下,票据经营的营业部模式、贴现窗口模式很难实现其制度创新动力的积聚,因此有必要引入由国有商业银行控股或参股的票据市场做市商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降低类似于工行华信支行的巨额银行风险,并在不减少现有利益集团利益、保持其票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前提下实现其自身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运作,以增加收益,这符合“政治银行家”的效用函数要求。

(四) 加强票据业务监管,形成票据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制度。

票据业务监管避险措施包括两大方面: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还未臻完善,银行与企业“合作”通过票据逃废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了外部监管的力度:拓宽银行承兑汇票查询查复渠道,提高查询查复效率。允许商业银行通过大额支付系统、“中国票据”网、传真、实地等方式查询。票据复查既可以提高央行的监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查证票据真伪,降低经营风险。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力、张自力。《中国货币市场运作导论》

[2] 胡乃红。中国票据市场现状透视。《财经研究》,2002年第6期

[3] 杨占虹、林月兵。从现实银企关系论信用缺失治理。《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8期 [4] 尤行超。试论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循环体系的再造。《金融论坛》,2002年第5期

广东金融学院 学士课程论文——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致 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林力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本论文是在林力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都倾注了林力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学习期间,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宽广的胸怀、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是我一生的楷模,值此提交论文之时,在此向林力导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 1011 -

我国票据市场融资为何明显升温

融资性票据的产生

融资性票据为何屡禁不止

新时期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控制融资性票据交易风险

票据融资

我国化肥市场发展研究分析

把握发展机遇创新票据融资

我国保险经纪人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商业票据融资

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票据市场发展 票据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