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版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9: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P1(导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重要理论。

P2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P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P

4根据毛主席所说的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下来就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了。所以从1949年建国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经过七年的努力,到1956年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中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P5 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P6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有哪些特征呢?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那么,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呢?这个问题需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方面来加以分析。

P7 从经济上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这就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五种经济成分是怎么产生的呢,分别是什么性质的经济?

1、国营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国

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归国家所有,建立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2、合作社经济,以农业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形式存在的经济形式,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包括生产、消费和信用方面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合作社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小生产者养成互助劳动、集体主义的习惯和思想,给将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化创造条件。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指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它既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一面,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4、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它是一种落后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保存的一种经济。经过社会主义的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就是国家和资本家联合经营的工商企业,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发展前途是朝着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P8 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这些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存在,而且有适当的发展。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从经济角度分析得知: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P10

与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二是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它们在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可靠的同盟军;三是民族资产阶级。 在社会中,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共存的状态。不同的阶级之间就会有斗争,存在矛盾。

P11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P12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党领导农民开展了土地运动,使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农民逐渐引向了走社会主义。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要消除这种矛盾,必须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与这种两面性相联系,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相对抗的一面,也有相互合作的一面。这种两重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面前的特殊身份:既是被消灭的对象,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这便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采取和平的方式,即通过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逐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P13 通过上面我们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我们知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存在资本主义因素,不过,社会主义因素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强和扩大,内在地规定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后必然要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P14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那么怎样实现这种转变呢,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规律,适时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导革命转变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

P15

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确定的。但何时过渡,怎样过渡?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共产党人是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P16 提出初步设想(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完成工业化建设,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952年党中央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到来,于是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作了重新思考,1952年9月提出“现在(52年)就要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并在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上将这条总路线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P18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三大 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质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解决所有制问题,将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的两种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企业,以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P19“一化”与“三改”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工业化和改造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依旧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三改”是两翼,是手段,两翼丰满,主体才能腾飞。

P20

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依旧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较强大,理应成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 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技术设备极差,生产力水平很低。工业的不发达,我们便不能克服旧中国半殖民地经济不独立的弱点,更谈不上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工业状况,是与人民民主政权不相适应的。人民民主政权决不能长期以这种落后的工业作为它的物质基础,因为在这种落后的工业基础上,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不可能完成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任务,而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难以巩固。因此,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三大任务,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农民和手工业 者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 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在我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基本经济制度。

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同时部分地、初步地开始社会主义的改造。在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后,毛泽东认为,在彻底打倒了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就是剩下的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就阶级矛盾而言,无疑是主要的革命对象。因此,他断言:“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31页)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主要矛盾,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和党的主要任务也必然要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这就要求中国革命必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总之,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毛概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毛概第三章练习题

毛概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 毛概练习题

毛概第三章习题

毛概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毛概第一章第一节讨论题

版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版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