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策划书

毛概策划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0:01:15 来源:策划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毛概实践策划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社会调查)

第十一组 组长:牛万礼、黄沁如

主题:村改居之后村民生活的变迁

地点:东岸村

制作人:何晋熙 艺术与传播学院

黄沁如 艺术与传播学院

2017年10月28日

目录

一、活动目的 ............................................1

二、活动主题 ............................................1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1

四、活动参与对象及访谈对象 ...............................1

五、活动准备 ............................................1 (1) 活动任务分配 ....................................1 (2) 访问提纲 ........................................2 (3) 访谈提问 ........................................3 (4) 活动出行 ........................................4

六、活动经费 ............................................5

附录一 ...................................................5

一、活动目的

1.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2.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性的理解。

3.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主题

东岸村改居之后村民生活的变迁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暂定

地点:东岸社区公共服务站

四、活动参与对象及访谈对象

参与对象:第十一组全体成员

访谈对象:东岸村社区工作人员、村民

五、活动准备

(1)活动任务分配

采访:曹卉(普语),王靖愉(粤语)

1 摄像:高婉晴 策划:黄沁如,何晋熙

访谈提纲,问题,问卷:王晨,杨铟仪,王欣蕊 设置路线与出行计划,统计人员时间,后勤: 牛万礼,黄嘉浩

后期汇总制作ppt与演讲:胡乃全 周志撰写:一人轮一周

(2)访问提纲

采访步骤 1.选取对象 2.开始访谈并记录 3.访谈的反思与评估 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 1.本子、笔及相关个人证件 2.录音笔 3.访谈提纲 4.摄像设备 可能碰到的问题

1.访谈地点受干扰性大

2.访谈过程中被访谈者有时间冲突 3.被访谈者敷衍回答

2 设想解决的方法

1.明确告知访问对象的目的 2.选取适当的访谈时机和地点 3.时间上尽量不要耽误太长时间

4.如果对象敷衍回答,应尽早结束访谈,并将此次访谈作废

(3)访谈提问

向村委会提问:

1.村长您好,请问东岸村现在的人口数量大概有多少? 2.这些村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怎么样呢?

3.您觉得村改都从哪些方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4.从技术层面看,在村改进行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吗? 5.您觉得村改后还有什么不足需要改善吗?

向村民提问:

1、请问您家里几口人?

2、请问您在东岸村生活多久了?

3、请问您对之前的生活环境满意吗?

4、那么您觉得之前的日常生活有没有什么不太方便的地方?

5、您认为你家中或是当地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6、在您个人看来,村改之后解决您之前的不便之处了吗?

7、请问您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3

(4)活动出行

1.集合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校名石

人员:曹卉,王靖愉,高婉晴,黄沁如,何晋熙,王晨,

杨铟仪,王欣蕊,牛万礼,黄嘉浩,胡乃全 路线: 乘坐10a——唐家湾轻轨站——白沙经济港 访问地点:东岸社区公共服务站 访问对象:社区工作人员 2.对将要进行采访的东岸村公共服务站进行了了解并拍照。(照片在最后) 3.针对出行中将出现的问题,如下: a.公交车拥堵

b.忘记带身份证导致无法乘坐轻轨 c.天气原因 4. 如何应对以上问题。对策如下: a.协调好时间,错开人潮高峰期 b.出发前再三检查身份证 c.提前看好三天的天气预报

4

六、活动经费

附录一

东安村大概情况:

地址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东岸社区

东岸村毗连昭信村、桅夹村、东围村,空气好,气候宜人,人杰地灵。

主要农产品:哈密瓜、莲藕、葱、洋芋、球芽甘蓝、黄绿苹果、大白菜、羽衣甘蓝。

村内资源:铁矾土、石灰石、银。

企业单位:星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斗门县华明针织厂,斗门住邦彩色塑料印制有限公司,斗门县技通电子加工厂,东岸村民委员会。 著名游玩景点:珠海东岸观音庙。

参考文献:

村改居就是农村户口改为居民户口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农转非’,村委

5 会改为居委会或社区委员会。

当农村不再以农业生产,农民不再从事劳动,至少有2/3的农民不再从事劳动,不再以农产品收入为来源了就可以满足村改居的条件。

“村改居”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中村”,面临着转轨变型问题。对村委会如何转为居委会,需要什么条件,经过什么程序,《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虽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分别对设立、撤销村委会或居委会提出了明确要求。《村委会组织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居委会组织法》第六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实际上涉及村委会的撤销或建制调整,涉及到居委会的设立,理应遵循《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

新建路线:

1.北师大站上车(K3/72a/10a路)→城轨唐家湾站下车→步行80米→城轨唐家湾站上车(10a/69路→白沙(经济港)站下车→步行970米到达东岸村 2.北师大站上车(珠海北站专线a或70路)→德豪润达站下车→步行30米→德豪润达站上车→10a路→白沙(经济港)站下车→步行970米到达东岸村 3.北师大站上车(K3/72a/69/70/10a路)车→城轨唐家湾站上车(K3/69/10a)→南方软件园站下车→步行1.2公里到达东岸村 4.北师大站上车→珠海北站专线a(或70路)上车→官塘站下车→步行50米→官塘站上车(68/10/66/3/10/3a路)→白沙(经济港)站下车→步行920米到达东岸村

推荐第2篇:毛概活动策划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主题:方言要不要被保留

策划单位:机工1102班第三小组

一、活动背景: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与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的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让大学生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二、活动目的:

1、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2、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性的理解。

3、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3年4月7日—5月1日

四、活动地点: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及学校周围

五、小组成员介绍

组长:张小帅

组员:潘良霄,郑欢,张小帅,高进平,贺致南,富显德,张晋菁,谭立帆

袁乔,朱成

六、小组实践调查主题:

方言要不要保留

七、主要活动形式:

1、制作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广大同学的看法

2、进行校内采访,面对面交流

3、拍摄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展现各地不同的方言

八、活动过程

1、4月8日确定小组成员。

2、4月9日通过全体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小组本次社会实践主题,交予老师。

3、4月10日通过全体小组成员意见及建议确定本次围绕主题开展的具体活动,并确定小组成员分工。

4、4月11--12日各成员分工完成任务,设计好调查问卷,真人采访的话题等,并经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准备数码相机,以备拍摄活动视频照片。

5、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写好活动总结,撰写论文。

九、成员分工:

张小帅,潘良宵,郑欢:负责活动策划

贺致南,富显德,张晋菁: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

袁乔,谭立凡:负责视频,照片的拍摄,记录

高进平,朱成:负责拟定真人采访话题

富显德,潘良霄,张小帅,郑欢:负责总结,撰写论文

审核,发放调查问卷等有大家共同讨论

十、注意事项:

1、小组成员在外出调查时要注意自身素质,我们代表的是学校和班级的形象。

2、要有组织纪律,团结一致,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3、毛概课为党的理论知识课程,所以大家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党团组织等政治性问题,务必严肃对待,认真处理,避免不当行为。

机工1102班第三小组

2013年4月10日

推荐第3篇:毛概课辩论赛策划书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毛概课

25—29班辩论赛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工程造价25班杨桐博二0一二年五月八日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举办辩论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活跃课堂气氛开拓思想,体现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阅读,写作,视听,演讲和团队的组织协作能力,锻炼思维表达,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在五个班范围内形成一种勤于思考、敢于思辩、善于言辞的积极探索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同学们全面发展。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

二、活动时间:2012年5月11日

三、活动地点:A主40

4四、参赛对象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工程造价25—29班全体同学。

五、活动主题

关注热点,关注自身,追求真理,追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六、辩论主题:

正方:男人压力大 (全为男生)

反方:女人压力大 (全为女生)

七、人员安排:

1、正方4人,反方4人(25—28每班出两人)

2、资料员,正方反方各2人(由29班出人)

3、计时举牌人,正方反方各1人(由

27、28班各出一人)

4、颁奖礼仪2人(由

25、26班各出一人)

5、评委6人(有袁老师和每班各出一人组成)

6、统计观众投票结果6人(各班出一人组成)

6、会场布置及工作安排:

25班——评委牌、辩手牌及白纸的准备和发放

26班——时间提示牌及计时器的准备

27班——奖品、奖状、相机的准备

28班——板凳的准备

29班——矿泉水的准备

八、物力资源:

板凳:8张(画图教室搬取)

评委牌:1张

辩手牌:8张

计时器:2个

时间提示牌:4个(红黄各2个)

矿泉水:12瓶

其他:奖品、相机、奖状、白纸、评委打分表

注意:本次辩论赛所产生的费用均由五个班平摊,任何费用需开好相应收据。参

赛人员及礼仪统一着正装。

九、辩论具体流程

1 .主持人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2 .由正方开始,各参赛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每个队可有自己的口号) 3 .主持人介绍评委

4 .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

5.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6.比赛结束,请评委代表(袁老师)点评本场辩论赛。

7.嘉宾点评时,评委将比赛结果(最佳辩手和获胜方)递送主持人。8.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并有请礼仪颁奖。

9.人宣布辩论赛结束

10.由五个班的代表作活动总结。

11.全体参赛人员合影留念。

十、比赛规程

1、开篇立论阶段:

分别由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时间各为3分钟;

2、功辩阶段:

先由正方二辩发问,可指定反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先由反方二辩发问,可指定正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先由正方三辩发问,可指定反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先由反方三辩发问,可指定正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3、功辩小结:

双方二辩进行功辩小结,时间为1分30秒。

4、自由辩论阶段:

由双方辩手分别一对一进行自由辩论,辩论时间为正反方各5分钟。

5、评委问答阶段:

由六名评委进行问答,被问方选一名代表作答,时间为5分钟。

6、观众问答阶段:

由场下观众进行随机问答,被问方选一名代表作答,时间为10分钟。

7、总结陈词

分别由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时间各为3分钟。

8、由袁老师做总结,统计观众投票结果(可穿插一个短视频)。

一、参赛要求

1、双方辩手要互相尊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开篇立论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3、功辩环节均为一对一作答,其他选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4、自由辩论为两队之间交替进行,一方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对方方可发言,双方以此轮流,不得抢答(此处计时员需注意),如一队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一名或多名可继续发言,直到时间用尽为止。

5、即使人员用红牌或黄牌进行时间的提示,用时剩余30秒时举黄牌提示,用时完成举红牌提示,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并立即坐下,否则酌情扣分。

二、胜负判定

1、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最终得分。

2、评委分数若与观众投票结果不同则在两者中由评委投票产生。

推荐第4篇:毛概社会调研策划书

毛概社会调研之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

调研人:武圳,李正财,满静雅等

调研时间:2013年月日

活动前言

近来,从双汇瘦肉精到台湾塑化剂,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敲响警钟,大学生是各种小食品和饮料的消费大军,且鉴别能力又不是很高,很容易受到不健康食品的危害。通过对学校周边的小食品情况的观察,发现学校门口很多小卖铺和流动摊点,热闹非凡。有卖油炸小食物,有卖烤小鱼的,有卖烤香肠的,有卖烤羊肉串的,还有卖烤臭豆腐干的、烤包心菜的、麻辣烫的、铁板烫的等等,这些食品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主要是添加了调味素、香精、色素等,但是质量和卫生状况却令人担忧,这些摊贩有没有商业执

照?加之食物被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吃后有可能引起血铅升高,长期使用还可能致癌。春夏季还极易引发各种肠道传染病。很多媒体也不断揭露这些油炸麻辣烧烤食品的危害性。城建、工商、卫生管理部门也经常性的对学校门口的摊点进行整治。可是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

一:调研主题:学校周边食品安全

二:调研目的:通过本次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学校周边识食品供应的安全问题。提高同学们的关注度也起到敦促小商贩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的作用。

三:调研安排:

1,活动安排:首先采访同学,然后对学校周边食品供应地点工作人员采访。最后根据采访记录总结,给同学们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2,人员安排:

计划书:武圳

采访:谈敏洁,满静雅,方润,陈璐(包括照相)

整理总结:李正财,沙衣热木,杨晨(主要是活动过程记录和总结) 四:调研过程记录:

五:总结分析及建议

六:附录

采访的问题及其他学校的一些食品安全资料

推荐第5篇:毛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浑浊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鱼肥”的河水被发臭的水沟所代替;原本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大伞,被人们以愚昧的思想,锋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对这样的惨状,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大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气质量日报,禁止农民乱施农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总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烟囱个个“吐黑烟”随处可见,树叶片片“缺了补”枯枝败叶,原本清脆的鸟儿叫声,也已经销声匿迹了。人类的所作所为不但危及着幼小的生灵们,连人类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们不行动起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人们所面临的环境将一片黯然失色。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良好,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为一级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为二级良好,符合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

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 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总之,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我们必须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也应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证现在的经济发展,又保证后代享受资源的权利,让我们世代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推荐第6篇:毛概

《论法的精神》 -- 孟德斯鸠

这段时间为了提高我对法律的认识,经同学的推荐读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这本书。以前只是在历史书上认识过这位法国思想启蒙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流于表面的认识让我对他的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论法的精神》也只局限在知道这本书是他写的,很是惭愧。

大略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其稍稍发表一些自己的读后感。法律不仅跟政体和领导者有关,也和地理、气候、人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人口、商业等都有关系,而这些关系也就是法的精神。能力有限,太多的地方不知其奥妙所在,但也有许多的感受的。

《论法的精神》以探寻和阐释法的精神为中心内容,又涉及经济、政治、宗教、历史、地理等领域,内容极为丰富,是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孟德斯鸠对法的精神的定义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法律与地理、气候、土壤、政治、宗教、风俗、贸易、习惯、商业等都有关系,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秩序也有关系,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所谓的“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兽类有兽类的法,人类有人类的法,世界万物都遵循一定的法。

另外,他还对政体、政治自由和分权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把政体分成了共和、民主和专制三种,在专制政体中无法律,统治者靠的是个人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在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中都是有法可依的,所以他对专制政体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孟德斯鸠最反对的是专制政体,最欣赏共和政体。因为在他看来,评价政体好坏的标准是“有无法治”,不管是一人之治的君主国,还是众人之治的共和国,只要是建立在法治与自由的基础上,权力能够在法的统治下相互制约、均衡运行,就是良好的政体。他认为在法制的国家里,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并且,他还指出,为了保障政治自由,必须实行“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他主张资产阶级掌握立法权并监督行政权,行政权由君主掌握,君主有权否决立法但无权立法,只能按照法

律办事;司法权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来行使,三权同时受制于宪法。这样,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就可以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三权分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然有利于防止独裁统治的出现,但是三权的分立和制衡是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跟其他所谓的民主的制度一样,并不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三大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衡,有时也容易导致效力低下。

我国现代化建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全面改革的今天,需要借鉴并吸收被实践检验证明的他国体制的精髓部分,加强并完善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是有很大差别。我们确实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盲目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不仅误读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也将会极大的危害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任何的改革,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共和国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的举措都有可能工程浩大,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是建立在研究西方社会的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有极大的局限性,并且由于三权分立各部门相互制约,在他们的利益、目标各异时,常常难以达成一致,最终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国家将难以应付。正如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反应如此快速,就是因为我们团结一致,联合出击,积极应对灾难。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也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政体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些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佩服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羡慕我们的。

真的感觉《论法的精神》是一壶佳酿,值得我们慢慢去品味,而孟德斯鸠就是那个酿酒人,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

推荐第7篇:毛概

毛概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五、问答题(共19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0分)

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9分) (1)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要求。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 C)

A、按劳分配收入 B、按资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经营分配

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归根到底是(A )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B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B)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及培育“四有”公民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C、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ABDE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BC

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

C.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

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ABC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还存在着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根本原因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

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E、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

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指(BCDE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BCD)

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E、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C、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E、是市场对社会经济完全起作用的

8、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B)

A、反对霸权主义 , 维护世界和平B、增强国际合作 , 促进共同发展

C、坚持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E、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9、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ABCDE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人员

1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E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国企改革 D、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E、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 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 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

发展。(4分左右)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1

科学发展,第一是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1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5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

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

己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

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

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

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

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

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

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B理论意义:

1)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 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七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

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荐第8篇:毛概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①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分,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道理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6、科学发展观

科学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 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科学发展 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①科学发 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四项。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四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为什么说在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 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 概括。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 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在 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③坚 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还 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①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②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每一个重大发展、重要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解放思想是长提常新的事情。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③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④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10、为什么说革命、建设、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①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③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如何理解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下确立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它的领 导权问题?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 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 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 阶级手中。

1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4、如何认识这个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巨大贡献?

重大意义:①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②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这个革命。③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具体的光辉典范。巨大贡献:①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1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相互关系:①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②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③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现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6、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革基本结束,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得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7、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①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②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④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19、如何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①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②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③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20、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提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为探索设计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坚持以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的经验。

3.党为什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①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②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

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 条件、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所 需求的物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所决定的。

6、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党和国家兴 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和国家生产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 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7、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③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8、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9、全民建设小康目标有哪些?为什么?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式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他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①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出苦头,付出代价。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③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④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全方位就是无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登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领域。

3.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①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推荐第9篇: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在什么时候?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历史地位)

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理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都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中国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正是因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主要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6、新民主主义的性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主要法宝。

(2)相互关系:①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③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2、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4、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利润分配: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方面进行分配,及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法、步骤?

答:改造方法: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称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公私合营。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成果:(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呼吸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4五位一体的总建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盛昌黎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1)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3)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美好。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5、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性质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社会主义改革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改革方向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色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设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机制,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

5、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原则。

答: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们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点结合的。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7、改革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据问题: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创新驱动战略发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四大内容: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6、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质改革。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

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的内涵: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成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0、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1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13、树立生态文明三大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定的依据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意见。

(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首先要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其次要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祉,让更多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坚定振兴中华的共同信念。深化经济合作。

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是党的领导核心

2、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学习服务 创新,三者是相互关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推荐第10篇:毛概

1、围绕《战争中的女人》谈谈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发展乃至到后来的壮大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共始终重视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使统一战线在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创建新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战争中的女人》以1947年五月发生在山东省中部沂蒙山的一次重大战役——孟良崮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老区人民积极支前的故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影片《战争中的女人》中,村庄中的人们忙着生产、开会、支前。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了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并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地发挥了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相互促进。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统一战线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社会的主人。

2、《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无疑置否,伟大的革命先烈们这样的人,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忠实地实践着爱国的使命,为祖国的振兴作出了感天泣地的不朽勋章,成为万人景仰的人物。影片《我的法兰西岁月》生动地再现了邓小平青少年时代的光辉形象,让我们在重温他年轻时精神风范的同时亦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怎样爱国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艰辛的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实故事。一场篝火晚会、一场足球赛,让人觉得欢乐与美好,而从幸福的顶端一下子掉落到深渊,挨饿受冻、流落街头,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主人公所承受的精神与命运的跌宕。正是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从剧中,我们看到一群充满了朝气,冲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的年轻人,他们在苦难中探索,在黑暗里追求,从可爱的不成熟以及激情中的不沉稳,引领中国革命的风暴。所有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初到法国时都充满了求学和工业救国的希望。记得聂荣臻说过一句话:只有先低头认输,有一天才能够昂首做人。这句话不仅振奋了片中学生们的精神,也印在了我的心里。这就如同中国的一个成语——韬光养晦。当时的中国还很落后,与西方列国尚有差距,只有先低头认输,向他国学习,找到救国的办法,才能拯救中国,救四万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法国,邓希贤他们处处受欺负。艰苦的环境,造就了邓小平不屈的性格。当一个16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码头上背负那沉重的大包,当一个矮小的中国人,在法国的钢铁厂里被累倒,被工头骂为黄狗时,他没有屈服,依旧为了自己的救国梦,在异国他乡艰苦的生活着,依烤土豆充饥,却实现了自己的盗火者的梦。他们为的是中华之崛起。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盗火者,中国才能走到现在,才能越来越好。那时的中国提倡“革命”,有时难免会采取“以暴制暴”的策略。米歇尔一家让我想到了曾经深陷水深火热的中国劳苦大众。不管怎样,经济不景气或者世界不和平,受苦的总是老百姓。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把世界称为“地球村”,我们都向往“和平”与“发展”。 在影片的结尾,当被法国驱逐的的邓小平说出“总有一天法国人民会铺着红地毯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的”,一切不可能的事,小平都做到了,这就是伟人的风采。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伟人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伟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可敬的,也是我们该学的。

《我的法兰西岁月》深刻的为我们展现了一代伟人的激情岁月,同时也深刻的教育了我们现代的中国人。曲折与磨砺,不应成为我们的阻碍,而应是我们过往的一丝插曲。逆境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唯有积极主动地去拼搏才是我们人生的成长。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是迂回曲折的,往往是清醒与迷惘、正确与错误、成功与挫折相互渗透和交织在一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深灰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11篇:毛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互助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1)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2)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名族资产阶级。3)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4)要坚持独立自主调原则

5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才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6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鲜明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相关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相关内容。

8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9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一,要坚持党对军队军队的绝对领导;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三,是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10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1统一战线建立的条件: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第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12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二必须有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1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作用意义,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都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知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5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16对历史变革的评价,必须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虽然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

1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

17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协调推进“4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冲,从严治党确保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共同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17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18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1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1)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现在国际环境总体稳定,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能力大幅提高;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精气神高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才能赢得战略主动。

20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难以实现。

2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

2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3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二是 , 三是,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

2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的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愈益显现出来,成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实践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党先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一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3个方面。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愈益显现出来,成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实践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党先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一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3个方面。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2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9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0 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动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和政府 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12篇:毛概

公元1793年,在中国和英国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英国以政府名义派出以马戈尔尼勋爵为特使的八百人的访华使团访问中国,这是“大英帝国”的第一个正式访华使团。英王在给清政府的国书当中,是以恭祝乾隆皇帝万寿为名义而来的。

马戈尔尼率领使团历经九个月的海上航行,于1793年6月抵达中国。如此庞大的访华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真的就是给乾隆皇帝补祝八十岁寿辰的吗?为什么双方会在觐见皇帝的礼仪问题上产生巨大的分歧?其实,马戈尔尼的这次出使,是希望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直接谈判,打开中国的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维护英国商人的利益。当时,清政府的回应一方面维护了王朝国威和尊严,却也主动关闭了与西方交往的大门。尽管如此,英国使团在中国几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还是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搜集了大量的军政资料。以至于四十八年后的1840年他们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这场鸦片战争所使用的地图就是依据此次出使中国搜集的资料绘制而成的。

1792年,英国派马格尔尼率船队以为乾隆补祝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了中国。他们来中国并非官方史学界说的为今后灭亡中国来刺探情报,他们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因为当时中国的GDP是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

船队随行的有医生、天文学家、化学家、翻译等,共800人,马格尔尼还带来了英国乔治三世写给乾隆的信,信中说“我大英帝国军威远达世界各地,即便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予同享和平的幸福。”在他们登陆后清廷官员认为英国人是来进贡的,便在英国船上插上“英国特使进贡”的旗子。

在与清廷官员谈到寿礼时马格尔尼说:“我们的礼物很高大,怕你们放不下。”乾隆批复:“避暑山庄很宽敞,即便是一丈多的东西也能放得下。”马格尔尼还送给中国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镀铜榴弹炮、自鸣钟、热气球和装备110门大炮的英国战舰模型,其礼单的说明书说“英国在欧洲是第一海军强国,素被称为海上之王。”

农历7月马格尔尼到北京,18日参观圆明园,据斯当东记载是福康安带他们去参观圆明园,当看到自动弹簧机时,福康安问:“英国有这种机器吗?”“这些机器就是从英国运来的。”福康安很扫兴。这次参观中马格尔尼请福康安看英国的先进武器,说:“大人是中国兵家,功业彪炳史册,敝人很仰慕,此次敝人东来,带有一个卫队,颇擅长欧洲新式武器操练,倘大人有空,敝人请大人看一下,不知大人肯赏光吗?”福康安竟说:“看也可,不看也可,看不看两可,火器操练没什么稀罕。”马格尔尼想表演实弹射击,但他们的炮兵很快就被打发回来了,中国人告诉英国人,他们懂得发射技术。

马格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福康安真蠢,他一生中从未见过连发枪,中国军队还在用火绳引燃的枪。”

参观结束后,和珅接见了马格尔尼,和珅:“俄罗斯与贵国相距多远?现在两国交好吗?意大利与葡萄牙距贵国近吗?是臣服于贵国吗?”马格尔尼:“俄国与我国很远,目前英国与世界各国都很要好,与俄国女皇也很和睦。但我英国皇帝陛下居心仁正,以保障和平、扶助弱国为己任。有一次俄国要侵略土耳其,我英国皇帝出面干涉,使俄国不能在东方逞强,以致我国与俄国不免稍有芥蒂,然而现在仍很和睦,并无战事。至于意大利、葡萄牙与我国相距甚远,且非我国属国。英国皇帝是西方盟主,对于各国均用友谊联络,用正义保护,对于意大利、葡萄牙也一样。”和珅听后,感觉很新鲜,起身与马格尔尼握手,告别。 下一个日程就该是见乾隆了,但怎么见乾隆呢?按照中国的规定,藩属国见皇帝都要下跪的,马格尔尼说按照我们英国是不能向外国皇帝下跪的。就为了这个礼仪争了很久,马格尔尼坚持不能下跪,最多像见英国国王那样行单膝礼,但是可以拉着乾隆的手亲嘴。中国负责礼仪的大臣吓了一跳,说怎么能拉着皇帝的手亲嘴呢,这绝对不行。马格尔尼说:“那么可以这样,我给乾隆下跪,那边要放一个椅子,放英国国王的像,也就是对英国国王的像也下跪,这表示双方平等。这样既可以向贵国皇帝致敬,又不损害我代表的国家在世界列强中的崇高地位。”但清朝的官员无法接受这个观念,说你是我的藩属国,我们天朝的官员怎么能给你这个藩属国国王下跪呢!所以就没有跪。此时清朝官员想出一个绝招,断粮,他们饿英国人,不给马格尔尼等人吃的,企图以此让人家屈服,但马格尔尼对清国提出强烈抗议,清国有识之士也觉得这不是个事,最终双方都做出让步,清廷恢复了对英国人的粮食供给,同意马格尔尼提出的以见英王时单腿跪的礼节见乾隆。

8月10日凌晨四点马格尔尼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但他们却乱成一团,上千名天朝官员,各国使节在等待皇帝到来,英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的等级制度,幸好因光线暗看不清,到没太多人注意英国人的狼狈。在微弱的灯光下英国人赶忙整理自己的衣服,免得自己过于失态,在微弱的灯光中天色渐亮,曙光初现,皇帝来了!全体人呼啦啦跪下,英国人则单腿下跪,大伙叩头时英国人低头,大伙抬起身子,英国人也抬头。随后马格尔尼将英王的信交给乾隆,并把西洋表作为礼物奉送。乾隆赐给他一件十分精致的蛇纹石,此时英国副使斯当东和他的10岁的儿子小斯当东上前致敬,乾隆听了小斯当东讲几句汉语,很高兴,于是从身上解下一个荷包送给这个小朋友。

这次会见中乾隆问:“英王年龄多大?婚否?有几个嫔妃”马格尔尼一一作答,乾隆对英王没有嫔妃感到惊讶。乾隆得知英王年龄后说:“朕今年83岁,望你们国王与我一样长寿。”这次会见就此结束。

8月11日和珅、福康安陪同马格尔尼游览避暑山庄。马格尔尼说:“热河本是穷乡僻壤,现在美如锦绣,烂若春花,令我辈能徜徉其间,饱享清福,实在是康熙帝的功劳,而康熙开创热河的功劳也足以让后人敬仰。”和珅很惊讶,“你怎么知道康熙帝?谁告诉你的?”马格尔尼:“敝国系文明进化之国,学童、学子都学历史,岂有像贵国这样强大,且声名威德震慑全球的而敝国人反而不知的?”和珅不太高兴,认为英国人没必要有文化。8月12日和珅身体不适,马格尔尼随行医生诊治了和珅的病情,并拿西医药方给和珅看,和珅看后说:“虽然你这方案与中医医理不同,很新鲜,好像从别个世界来的,然而却颇有意思,颇有道理。” 8月13日是乾隆生日,这天乾隆看了英国人给自己的礼物,他看见一块巧克力放在派克式透光镜的焦点很快被熔化时,他说:“无论透光镜,还是望远镜,原料都是玻璃,同一种东西经西洋人制造,而做成功能不同的仪器,西洋有能人呀!” 8月15日乾隆得知了马格尔尼提出的条件,马格尔尼提的条件是:1.允许英国派人常驻北京,并在北京开设商馆进行贸易。2.开辟宁波、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3.占用舟山群岛的一个岛作为英国商人居住和存货之地。4.将广州附近的一地给英国商人使用。5.减免英国货物税收。8月17日马格尔尼使团有一人吃水果吃死了。8月18日乾隆给英王写了封信,信中将马格尔尼的所有条件一一批驳,说“我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互通有无。我们的方式毫无共同之处,你们的公使也无能力掌握礼节,并将此带到你们蛮夷之地。那些奇异而昂贵的礼物并不能打动我,你们的大炮朕也看了,我们应有尽有,我认为这些怪诞和精巧的物品毫无价值,你们国家的产品对我国来说毫无用处。”

此时乾隆得知马格尔尼还没有离开中国的打算,便问左右:“他们英国人事情办完了怎么还不想回国去?难道他们忘记了家乡不成?奇怪奇怪!”左右说:“英国人来中国这段时间已经病死好几个了。”乾隆:“他们英国人究竟不配到中国来,来了便要死的。” 由此,马格尔尼被迫离开了北京,他们从北京走陆路到宁波,沿途搜集了大量中国军事情报,马格尔尼总结说:“清国不堪一击,中英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或者土崩瓦解,或者俄国乘虚而入。”“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150年中没有沉没,仅仅由于一班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相邻船只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有纪律和安全了。希望中国由一个没有才干的人指挥,这样英国将得到比任何国家更多的好处。”“中国人根本没有准备与欧洲列强打仗,因为它到处充斥着贫穷,文人对于物质进步兴趣索然,士兵还在使用弓箭。”“中国国民的科学知识比他国差得很远。”

英国人对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有深刻的印象。随行人员巴罗写道“北京一地每年有近9000弃婴,我曾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漂浮在珠江,中国人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条狗的尸体。但如果真是一条狗,也许还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英国人也对中国人的品行有深刻的印象。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中写道“中国人狡猾奸诈,偷得快反悔的也快,而且毫不脸红,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偷,而且一旦被人抓住就会说出窝赃的地方。一次吃饭时,中国厨师曾厚颜无耻的欺骗我们,他给我们上两只鸡,每只鸡都少了一条鸡腿,当我们向他指出一只鸡有两条腿时,他笑着把那两条腿送来了。” 从宁波上船,马格尔尼的中国之行结束了,他的随从安德逊总结道“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像小偷。” 马格尔尼离开中国是在农历十一月,乾隆认为英国人也过春节,他估计英国人这次肯定在海上过春节,于是送给英国国王自己写的福字一个,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六对,锦缎5匹,这次英国人来华就这样结束了。

回国后斯当东说:“如果必须把中国人和欧洲人比较的话,那么他们像君主制时的法国,举止潇洒,但内心孤芳自赏,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他还说“这个庞大的帝国过分相信自己的智力资源,所以不愿和欧洲各国建立关系,它幅员辽阔,别人无法强制它,它从不容许与西方发生任何关系。”为了让中国于西方发生关系,英国人开始酝酿第二次来华。

回国后,马格尔尼写道:“中国人一切思想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这就是小农经济铸造的思想。世人言: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工农业和文化都曾居于世界前列,封建统治者形成了以天朝自居的狂妄骄傲心理,加上小农自然经济因素,必然对外界事物愚昧无知。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不是从清朝开始的,为什么以前中国能与国外频繁交往,清政府却不行?这不能不提到统治者对繁荣和封闭的变态理解。正是这种变态,使繁荣在缺乏忧患意识心态监控下散漫的发展。

繁荣,如果缺乏了忧患意识的提醒,很容易走入闭关锁国。我们以平民之心揣测那时统治者的意思,“闭关”不是为了失去繁荣,而是为了永保繁荣,为了长治久安。一般而言,穷困潦倒可以导致闭关锁国,因为切断和外界联系后,人们就要闭目塞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知道别人过怎样的日子,甚至会以为别人比自己过得更惨,要“解放世界三分之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于是人们安分守己。

繁荣同样可以与闭关为伍,用金钟罩罩住一切,外来的撼动就无计可施,现有的一切就可以守住。没有正确的忧患意识指引的“繁荣”可以导致自大,自大可以导致闭关,闭关可以导致愚昧,愚昧又进一步导致闭关。最后如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搅在一起,成了一笔糊涂账。 不过清朝统治者也具有忧患意识,闭关锁国就是处于对自己统治权力的防御。然而这个忧患意识是幼稚的、破损的、病态的,他们使用的这种自卫只能孤立自己,把中华民族隔绝在世界大势之外,会使我们根本不了解世界,还傻不错的以为只有自己在前进发展,不知道别人早比我们先进得多,落后了还不自知,别人打上门来才大惊失色,此时还不承认自己落后,还拒绝学习先进,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的悲剧,也导致了满清的覆灭。 为什么满清统治者拒绝学习西方文明,固步自封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处在故宫的深宅大院内,四周高墙环绕,造成他们没有开阔的胸怀,没有远见卓识的辨别力,没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没有放眼世界的高蹈境界,没有攀登高峰的冲击精神。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闭关锁国,自我隔绝于世界文明;之所以禁锢桎梏,畏惧躲避时代潮流;之所以愚昧保守,顽固抵制现代科学;之所以以天朝大国自居,自以为是,这些都与紫禁城里的大辫子们跳不出皇宫高墙的视野有关。

紫禁城对那些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来说,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墙,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的墙。走出有形的墙不难做到,要想走出无形的墙却并非易事。自己筑起的墙自然自我陶醉,别人筑起的墙更是懒于逾越。从咸丰起、同治、光绪这几个满清统治者几乎没出过这堵墙,所谓出紫禁城的墙,也不过是去避暑山庄,从而进入另一堵墙。可以说满清统治着唯一一次“红杏出墙”还是因为八国联军进北京,他们被打出墙了,这也是满清最后败亡的原因吧。

就在马格尔尼来华后20多年后,英国人又来了,正是因为这次,拿破仑说出:“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有人拿这句话为中国找自信,也有人说学者对拿破仑的话断章取义了,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拿破仑到底是希望中国崛起,还是希望中国睡下去呢?

第13篇:毛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共产主义思想居指导地位。

2、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

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永远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永保蓬勃生机的法宝。

3、简述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由我国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过程决定的。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的伟大实践。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5、论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三大改造完成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占绝对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使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哪些新的内容和特点?

(1)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3)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9、论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结合实际说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0、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1、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⑷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⑸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12、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13、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的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认识:(1)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方面: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4、怎样理解“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我们应该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统一战线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1)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3)由中国无产阶级通过掌握了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取代

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不仅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而且是中国是革命成败关键。

16、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3)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5)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17、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2)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8、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未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从半半社会过渡而来),而非泛指(任何社会主义进入的阶段)。②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③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

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ABDE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BC

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 C.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

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E、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

4、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指(BCDE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

质,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课程:课程是在学校培养目标的规范下有计划开设的学科和活动以及学校环境中对学生起着影响的因素。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特点:公共性、民主性、生产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2:简述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3:班主任怎样培养班集体?1)制定班级奋斗目标。2)建立班级组织机构。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4)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14篇:毛概

接下来由我讲以下人民公社化的部分。

实际上人民公社可以看作是农业合作社的升级版。在毛泽东看来,从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就已经是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了一大步了。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就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后在1958年中共决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有三项核心工作,简称“三面红旗”。他们分别是总路线,也就是“多快好省”,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所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基本上是同时期展开的。

人民公社也就是平时说的“吃大锅饭”,其特点是一大二公:“大”指规模大,典型的人民公社由几个高级合作社合并而成来;“公”指公有化程度高。另外农民的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因此人民公社是一个“政社合一”的组织,既是行政组织同时又是经济组织。另外农民所需商品实行“供给制”,由国家统一购买统一分配。

人民公社的两项大的运动:第一个是公共食堂,第二个是大养其猪。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那就是共产主义。因此直接把公共食堂和共产主义划上了等号。

然而随着大跃进的开展,浮夸风的盛行,不切实际的总路线再加上那个不知是人祸还是天灾的自然灾害,爆发了非常严重的大饥荒。有食堂没饭吃。公共食堂名存实亡。

就在这个时期,西门闹转生的西门驴就非常悲催地被弄死了,可以说死得非常冤枉。书中这样写道:“抢啊,抢啊,把单干户的粮食抢走!杀啊,杀啊,把单干户的瘸驴杀死!”我听到了女主人和孩子们的悲号声,听到了争抢过程中饥民之间的打斗声。我感到脑门正中受到了突然一击,灵魂出窍,悬在空中,看着人们刀砍斧剁,把一头驴的尸体肢解成无数碎块。

在那个公社化盛行的年代,人们对人民公社趋之若鹜,自由也成了一种奢侈。但在那种疯狂的时代背景下,蓝脸和他的牛和驴为自由独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蓝脸一家被全村人孤立、敌视,而甚至家人都与蓝脸分道扬镳。

然而结果却是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的。人民公社遭遇重创,大量农民饿死。而蓝脸作为全国唯一的单干户,避免了集体化公社化的种种弊端,虽然蓝脸最后还是遭到了饥饿的人群的疯狂抢劫。

而鼓励养猪这个就比较搞笑了,毛泽东曾于1959年写了一封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信,信中提出,要把养猪看得和粮食同等重要,要大养特养其猪。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厂,如果能做到一人一猪,一亩田一猪,肥料的来源就都解决了。

下面是一些原文摘录:第一段是蓝脸他们村书记在接受上级访问是作的演讲,他说:我们要在一个月内,兴建二百间花园式猪圈,实现一人5猪的目标,猪多肥多,肥多粮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支援世界革命,每一头猪,都是射向帝修反的一颗炮弹。

第二段,蓝金龙就是蓝脸的儿子,公猪就是我的爹,母猪就是我的娘!书记说这就对了,我们需要的就是能把集体的猪当爹伺候的青年。

为猪时期,西门闹已不再跟随蓝脸,而是作为一头猪享受其作为猪主体的优厚,这实际是一个人性减化,动物性逐渐增强的过程。也是作家有意书写农民意欲远离土地的开始。

农民对土地有一种天生的依恋,但这种依恋的背后并不是纯然的热爱,它也体现了时代缩影下农民对土地情感的转变。当我们把土地作为母亲歌颂的时候,作家莫言又跳出来说: “我恨透了这个地方,也爱透了这个地方。”于是,土地作为母亲在抚育儿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由于历史变迁所引起的儿女对她的疏离。

接下来时间跨度比较大,要讲到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接下来的大家历史课学得应该都比较清楚,农民们将田地包产到户后,不像之前人民公社大锅饭那样,付出和劳动不成正比,现在是多劳多得,因此农民生产积极性有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也随之大幅提升。

然而在推行过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遇到了重重阻力。下面是一些书中的片段:这是之前那个老书记洪泰岳说的,庞抗美(这是西门金龙的情人),别给我摆你的臭架子!你算什么中共县委书记?!你和西门金龙勾搭连环,狼狈为奸,在高密东北乡复辟了资本主义,使红色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了黑色的高密东北乡,你们是无产阶级的叛徒,是人民的敌人!”

后面西门金龙和颜悦色地说:“大叔,好大叔啊„„我是您一手培养起来的啊,您的教导我字字句句都记在心头。大叔啊,社会发展了,时代变化了,我金龙所做的一切,都是与时俱进啊!大叔啊,您凭良心说,这十几年来,乡亲们的生活,是不是越过越好啊„„”

由此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但是,仍然还是有一些愚昧之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持有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复辟的表现,因此不断从中搞破坏,企图恢复人民公社。

后面这段是西门金龙和他异父异母的弟弟蓝解放说的“还记得我们河滩牧牛时的情景吗?”他说,“那时候,为了逼你入社,我每天都要揍你一次。谁能想到,二十几年后,人民公社就像砂土堆成的房子,顷刻间土崩瓦解。我们那时做梦也想不到,你能当上副县长,而我能成为董事长,当年许多神圣的掉脑袋的事情,今天看起来狗屁不是。”

由此看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人民脑中留下的记忆还是很浓厚的,当初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人民带来的是束缚,管制,限制住了人民创造性的发展。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发展迅速,使人民公社迅速土崩瓦解,人民的发展得到了解放,工作环境更加自由,生活质量更加优异,人民生活更加的自主,更加人性化。

当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有缺点,那就是每一家都有分到土地,但是面积都是不大的,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有利于传统手工耕作,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此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最后这段是蓝解放回去看他爹蓝脸的坟的时候得片段:

等我们终于抵达了那一亩六分、犹如黄金铸成的土地时,月亮已经改变了颜色。 这块犹如大海中孤岛的土地,都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关系。我看到屯东这一片土地已经遍植天桃,我想如果早来一个月这里就是一片桃花的海洋。现在,桃叶黄绿,枝条上接着一串串的毛桃。蓝脸的一亩六分地,依然顽强地表现着个性,在两边桃林的夹峙下,地里那些庄稼显得既弱小又倔强。

《生死疲劳》中,单干户蓝脸握着他那一亩六分地时,就恫测到“只有当土地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才能成为土地的主人”。他想成为土地的主人因为土地给予了他生的财富,像母亲一样无私的奉献。西门闹一家与他的转世主体,在死后相继被埋入那一亩六分地里,土地以母亲的姿态接纳了他们,使他们与其融为一体。这是作家意在表达的一种骨肉联系,透过母亲这一原型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佛教中,六道轮回是为了破“执”,也可以说,《生死疲劳》是一部关于“执著”的颂歌和悲歌,人之所以苦就是因为放不下,而对于农民来说,最终安放他们的就是那片土地。

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亲密的,一旦逃离土地,农民就没有了根本,会陷入更深的苦痛。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也回到了土地。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15篇:毛概

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作者:孙树清

年级:建筑工学院10土木本二

学号:10115003222 摘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

才保障更加有力。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

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 规范。

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六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摘自2011年10月25日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合理的大学生活

1.态度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若干人把读大学当作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以为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有这样的主意,请立刻放弃。你可以相信自己将会出色,但你要记得大学十分普通,普通到而今读一个985学校已经不足挂齿,更何况若干其他学校呢?你不应该停留在自己高中三年苦苦修炼终成正果的意念中,你不应该停留在亲戚朋友给你施加的那种荣耀中,你应该接受一个现实,所谓的读大学只不过是在为你的人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过度。无论四年大学之后你是工作,抑或考研,四年大学都只是为它们做的准备。

你应该立刻给自己施加一种危机感,这危机感来自日益增加的大学人数,来自日益庞大的就业大军,也来自四年之后若干面临失业危险的失业大军。你以为那是读大学的光鲜外表?其实那只是虚度四年之后的失业前的最后的享受。嗯,是的,转变态度,主动接受挑战,用你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四年时间为你的人生做最有效的一次准备。

在阅读下面的内容之前,请拿起纸笔随我一起计算一下你的四年大学将会花费多少金钱: 1.你每一学年的学费、住宿费:我们取通常意义上的每年5600元+1200元; 2.你每一天的伙食费用:我们取近似的平均,每天15元;

3.你每个月的手机费用、电费、网费:我们取大多数情况下的数据,50+20+20元;

4.你穿衣、聚餐、出行等其他方面的花费:怎么说每个月也得200+吧,可能女生会更高;

计算一下吧,你的四年大学将花费多少钱,(5600+1200)×4+15×280(去除寒暑假的伙食费)×4+(50+20+20)×10×4+200×10×4,粗略的算一下,已有5万多块钱。

没错,这将是一笔高额的花费,而且这只是你的花费;我们再想一想,你在这四年里将失去你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如花的四年生命,那是珍贵的青春!再而且,如果你不在大学里浪费这四年时光,转而去做其他任何事情,四年时间都会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我的朋友,从阅读到这些文字的这一刻开始,珍惜你的四年大学生活吧,用一种最为积极的态度面对它们。 2.信念

相信会有不少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们像月夜当年一样,苦苦修行了高中三年最后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有郁闷,有伤心,更有很多不甘。然而,我的朋友,从你选择进入并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起,忘掉这所有的一切吧,不是后悔唯有死亡吗?其实你知道,郁闷和伤心不止你有,在你伤怀的那一刻,有若干同道中人和你一样郁闷,但我们必须得经过这些,我们必须得顽强地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其实不止是大学入学,即使在你的四年大学中,抑或是你以后漫长的人生中,你我都会碰到许多的不如意事,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委屈,但我们必须得接受这样那样的挑战,克服这样那样的委屈,因为我们是世间的强者,三年高中炼狱式的生活都勇敢地走了过来,这一时的不顺和跌倒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1.想想别人

我们先来想一想若干和我们有着同样遭遇的学生,每一年,每一年的高考考场上过来的人们,都会有不少失意者,不甘心的人不止我们,想想他们,想想你的身边始终有和你一样在拼搏着的他们,我们当然就有了努力的劲头,而且当然也应该去不断的努力了。

我们再来想想文学作品中的人们,我想你应该知道林黛玉,她失去了父母,甚至没有了家庭,寄人篱下遭人白眼,但她一个芊芊弱女子,都能顽强不屈地坚持着走下去,只是有些许不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振作、拒绝努力呢?再去想一想孙悟空,有着万千本领的他遭人暗算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而五百年后重新出山的他又能接受不如意的现实去任劳任怨,和他相比,我们的这点委屈和不如意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去拼搏和努力呢? 2.听听歌曲

其实我知道,委屈的心情并非说说就可以解决,克服这样的一种念头需要很大的努力。月夜可以和诸位分享一下自己当初的主意,听听歌曲,让歌曲激励我们的心灵,在链接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些可以激励你,或者对你调节心态会有所帮助的歌曲。

你可以选择在每天早上6点刚过去往食堂早餐的路上静静听听,也可以选择在早上7点从食堂吃过早餐后去往教室的路上听听,当然也可以在你每一天的学习中累了倦了时,拿出你的歌曲,静静地去做一番心灵享受,我相信它们会给你不小的帮助。 3.看看电影

其实说到看电影的事儿,我只想到了一部作品,那就是男人不可不看的若干部电影作品之中必不可少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初并没有人向月夜推荐过这部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站着看完了它,却给了我一股莫大的动力。安迪是被诬陷的罪犯,安迪是委屈的罪犯,他和你我一样有着许多的不如意。但你知道,在不如意和委屈的那一刻,你的抱怨没有任何作用,像安迪一样,想尽方法努力改变现状吧,四年炼狱式的生活过后,你会像他一样迎来人生新的出口。 我有时还会想,其实这部电影于大学的意义还在于给了你一种选择,你是选择合群,还是选择独行。如果你的大学里处处都是安迪一样的有理想有信念之人,则你选择合群没有错误;但如果你的大学里处处都是肖申克监狱里安于现状的囚犯,那你为什么要毁灭理想和信念而与他们合群呢?有时候,独行不是错,放弃自己屈服于现实才是真正的悲哀。

当然,除了这部最经典的电影之外,其他诸如《阿甘正传》等等作品也应该是你的大学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写点东西

除了那些帮助我们克服委屈的心态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试着把自己心中的抑郁写下来,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委屈,形成当前这种委屈场面的原因,我们以后应该如何去做以避免这种委屈的局面再次出现。是的,后悔没有什么作用,但反省却是威力无穷的工具,相信当这反省成为你的下意识的习惯的时候,你将不可战胜。

当然,不时地写点东西不只会帮你养成习惯,战胜命运而不会在将来再次出现委屈的局面;我们将委屈的心情写下,也会是一种很不错的发泄方式,发泄完了,你的委屈也就不复存在了。藉此获得一种好的心情,将会是我们不小的收获。 5.做做运动

写点东西固然是一种不错的发泄方式,但要说到彻底的发泄方式,当然,这发泄还要健康,于己有利,则还要首推做做运动。当你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地运动的时候,这所有的东西你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何必计较其他的太多东西呢?放开身心去享受运动吧。没有了烦恼的心情,有的是身心的愉悦与身体的健康,还有比这更舒坦的吗?

第16篇:毛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时间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适当的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P2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P32

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找能够找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的实质是主管和客观的一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P50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注意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P7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93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P102

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P131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P117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P122 3.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心进行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b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C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晚上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

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当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e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P12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P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P147

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P160 联系: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 区别:1.总体小康是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2.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即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P167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 P176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2.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要获得解决,方法就是革命。

3.给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坚持这个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应用。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P188

按劳分配

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P19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为什么? P20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人士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a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是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b提出国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C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二、如何理解 ?(措施) P203-P214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创新型国家 (名词解释) P204 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反映了我国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其实只是无产阶级专政。 P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P2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必要性: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我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P274 现实可能性: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2.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3.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位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P282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P30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P327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标准。 第三,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P330

如何理解心得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P3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从总体上来看,心得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她们用于开拓,敢冒风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是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就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获得强大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图案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P347

第17篇:毛概

国民党在它第一次联合共产党的时期,一方面有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因而它反对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有和国内人民大众的矛盾,它在口头上虽然允许给与劳动人民以许多的利益,但在实际上则只给予很少的利益,或者简直什么也不给。在它进行反共战争的时期,则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合作反对人民大众,一笔勾销了人民大众原来在革命中争得的一切利益,激化了它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现在抗日时期,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有矛盾,它一面要联合共产党,同时它对共产党和国内人民并不放松其斗争和压迫。共产党则无论在哪一时期,均和人民大众站在一道,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在现在的抗日时期,由于国民党表示抗日,它对国民党和国内封建势力,也就采取了缓和的政策。由于这些情况,所以或者造成了两党的合作,或者造成两党的斗争,而且即使在两党联合的时期也有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的情况。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这些矛盾方面的特点,我们就不但不能了解这两个党各各和其他方面的关系,也不能了解两党

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著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到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当著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从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国民党统治集团重新陷入军阀混战之中,许多原来“清剿”红军的军队纷纷转入军阀混战的战场。而在国民党统治区,随着法西斯统治的加强,社会内部各种矛盾不断激化,人们的不满情绪在增长。这时中国革命形势开始有所好转。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从1927-1929年各地共产党员发动武装起义一百多次,并利用新军阀混战的时机,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红军以发展到10万人,根据地开辟了大小10多块,遍及10多个省,这幅图上划有红色的地方就是农村革命根据地。那么这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

客观条件现在可以明白指出的有三点:一是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残余即地租剥削的经济,商业资产阶级势力较小,而地主的武装在南方各省中又比哪一省都有力。二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自来都是外省军队前往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之关系切身,而往往不很热心。三是距离帝国主义干涉的影响比较小一点,不比广东接近香港,差不多什么都要受英国的支配。我们懂得了这三点,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江西的农村暴动比哪一省要普遍,红军游击队比哪一省要多了。

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历史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阶级思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历史条件:(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井冈山地处边远的山区,是敌人统治力量极为薄弱的地方,有利于革命力量在敌人统治的缝隙中得到保存、发展和壮大。

(2)国民大革命运动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湘、赣等省的农民运动发展迅速,湘赣边界各县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甚至建立过县、乡各级的农民政权,广大农民群众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对革命的认识和觉悟比较高。这就使中共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存在着比较广泛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地理条件:(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境,属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样易守难攻的地势可以极大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2)井冈山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资源充足,主要物产有粮食,还有竹木、花生、药材等。井冈山周围各县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粮筹款。(3)井冈山地处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段,可以两江作为天然屏障,对御敌和保存自己有利。

第三,政治条件:(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距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比较远,但革命力量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湘、鄂、赣三省,有利于革命势力的发展。(2)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对井冈山地区的控制力量相对薄弱。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李宗仁部同唐生智部发生战争,湖南、江西两省的军阀部队大量卷入了这场混战,井冈山地区仅剩下战斗力很弱的保安团、靖卫团和挨户团,造成湘赣边界空虚。这就更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3)由于长期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井冈山边界各县的农民心向共产党,继续反封建斗争,有的县、乡保存有农民自卫军和几百支枪,还有袁文才、王佐率领的部队,这些武装力量“虽然大体上还属于旧式农民武装的性质”,但他们愿意同工农革命军联合。

第四,阶级思想。当时党内可以生存的大城市都是由非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把持。革命之初,党内地方派别主义及封建军阀割剧思想影响有着重大影响。在井冈山的除了拥毛派外,都是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人,是华中红军的梁山。

可是,井冈山这个地区作为革命根据地也存在着弱点,这些弱点不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其弱点主要有:

第一,井冈山地区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随着红军队伍的壮大,这种人口少,产粮有限的现状,无法保障大部队对物资的大量需求。一旦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反复“围剿”和严密封锁,经济上的困难将更加严重,连军民的日常衣食用品也将难以保持必要的供应。

第二,井冈山位于湘江和赣江之间狭长地区,两江虽然可作为天然屏障,但也限制了红军的扩展。这两条大江都宽而深,无法徒涉,向南向北都难以发展,使红军在军事上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特别是随着红军的扩大,其弱势日趋明显。

第三,工农革命军中农民成分本已居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周围各县的农民因各种原因上井冈山投奔红军的更多,其小生产者的弱点明显,也不利于革命队伍的发展。

在全国处于革命低潮的时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建立革命武装、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不仅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的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并且在广大革命者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但作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存在着一些弱点,这些弱点在初期并不明显,当红军队伍逐渐壮大时,就日益清楚地暴露出来了。毛泽东、朱德也逐渐看到了不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存、发展的客观存在着的那些弱点。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又以六个旅约三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进攻时,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在宁冈县柏露村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小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陈毅于1929年1月14日率领红四军主力向更有利于红军发展的赣南、闽西进军。从此,毛泽东、朱德开创了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的一个夜晚,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在湖南浏阳县文家市里仁学校大教室里召开军事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主要围绕“全军进军方向问题”展开了讨论……接着,前委便开始讨论到哪里扎根的问题。

第18篇:毛概

邓小平,这是一个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会铭记的名字。他不仅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还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回首往事,当历史跨入二十世纪的时侯,中华民族止处分深重的苦难中。为了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酝酿中.全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这时的中国内忧加外患,而邓小平就诞生在这个大动荡的年代。邓小平出生在一九零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童年时候的邓小平名叫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他五岁开始读书,先进私塾发蒙,七岁时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中学。一九一九年,重队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他考入了这所学校。少年的邓小平已经有了朴素的爱国思想。五四运动后,他同全校同学一赵参加了抵制日货活动。他当时对救国的想法,还只是在学生中流行的“工业救国”的思想.只是满怀希望能到法国去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学点本事回国。就这样,他开始走上了探索人生的道路。

一九二零年夏,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抱着满腔的热望,他和八九十位同学一起乘轮船赴法(坐的是四等舱,即船上装货的地方),于十月抵达法国马赛。那时邓小平刚满十六岁,在同学中是最年轻的。

邓小平到法国后,情况同他的愿望相反,大部分时间只是做工,而且是学不到多少技艺的苦力工。而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恩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较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一九二二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一九二四年下半年成为小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

无论历史对邓小平一生的功过是非最终作出怎样的评价,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邓小平的第一次“落和起”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以博古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一些人,反对毛泽东等在中央苏区的政策。而邓小平一直坚持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临时中央和中央局派员主持的江西省委工作总结会议上,邓小平被撤销了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给予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邓小平撤职以后,被派到乐安县的南村区当巡视员,实为劳动改造。后在江西省委驻地七里村附近的农村参加劳动。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第一次“落”下去之后的第一次“起”。 邓小平的第二次“落”和第二次“起”,发生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中担任总书记的邓小平被戴上“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国第二号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总根子”等帽子,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邓小平的第三次“落”和“起”,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复出后,极力主张恢复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大胆反对“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无政府主义和派性活动,并开始着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艺、军事等各条战线的全面整顿。但是,“四人帮”容不得邓小平这一套做法。毛泽东容不得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5 年4 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决定: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这就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不平凡一生所经历的挫折,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他思想所拥有的自强不息,在受到重大打击时也能沉着应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发挥自己的才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经历了不断的打击和不断的被误会后仍然继续工作,并在国家需要他时就出来主持国家的建设,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他坚定信仰,执着追求,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内外广大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的方针,为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纠正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我国政治历史上影响深远。首先,平反冤假错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实践,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彻底清理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的恶果,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最后,通过平反冤假错案,使人们深切地认识了“左”的危害,在人们的心中,“左”不再是革命的象征,而是可以摧毁社会主义的毒瘤,从而使宁“左”勿右的思维定势得以被打破。

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周恩来相继病逝,而华国锋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可想而知,在经历了那一黑暗时期之后的人们,是不会说出反抗的话的,反而以此作为真理,这让中国掉进了另一个深渊。盲目地信奉一个人,搞个人主义,只会使时代的弊端更明显的显示出来。

邓小平接任国家领导人后,深刻思考了中国的现状,认为“两个凡是”存在的弊端太多,他不否认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他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所谓“准确”、“完整”,就是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看待,强调着重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而不是搞断章取义和“句句是真理”。“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为批判“两个凡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又表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倡导人们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在*时期,高考就被取消了,高等学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从此,“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这十六字方针就成了中国大学的录取方法。而之后的大学,都是被教导按毛泽东思想行事,所谓的大学,名存实亡。邓小平在复出之后,提出四个现代化,并说现代化必须要有人才,要学习高等知识。而中国的人才在经历了这么久的黑暗时期之后早就没有了,那么新时代的建设于改革必将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于是提出了恢复高考的决议,而在当时,虽然有很多人赞成恢复高考,但反对的人却极力辩驳阻挠,甚至有人认为当下的教育更好,邓小平极力反对,在经历了几次谈话之后,邓小平终于发表了关于高考招生的条例,中国终于决定了恢复高考,知识的大门才真正打开。

生产合作社最早出现于建国初期。1950年生产合作社规模较小,制度并不完善。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使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急剧增加,但是因为错误指导,走入错误的地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从农村开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起来并逐步走上正规,生产合作社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并逐步扩大到生产的其他领域。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出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开放首先从安徽开始,1978年11月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之路由此展开。从闭关锁国到1978年,中国大门才缓缓打开,逐步对外开放和世界交流,1992年的南巡讲话发布了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行使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开启了中国新时代,而邓小平也因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亲自修改并敲定的题目。会议上,华国锋主持发言,陈云指出应平反冤假错案,还有彭德怀,康生事件都应该解决。远在新加坡的邓小平看了陈云提出的问题感觉很欣慰。中国的政治和工作重心也逐步走上正轨。邓小平回国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统一意见,贯彻毛主席思想,勇于纠错,对华国锋勇于承担„两个凡事‟表示赞扬。会议也注意到了更多的劳动者,保护了更多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现代发展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与国际接轨。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深圳因此成为世界之窗,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但因改革开放不久,人们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即搞经济特区就是搞资本主义,社会上出现了姓“社”还是姓“资”的反对浪潮。直到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讲话系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姓社还是姓资的议论才渐渐平息。此后,经济特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到如今,早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经济特区的建立不仅加强了我国经济与世界贸易的联系,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画的那个圈,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春天。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1982年起,中国和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开始就香港问题谈判。中国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访华,与我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主权、管理、稳定。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告诉她:“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1997年7月1日七月一日香港回归。

主权移交一方面加速了中国和香港两地在经济及社会上的融合。另一方面,香港回归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同时,香港回归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因素也决定了台湾问题难以解决。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思考,是从战略高度思考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

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的具体设想。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思路,坚持了国家统一的根本性原则,又从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当时台湾问题的历史性和复杂性,天才般的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既缓和了当时中国国内国际政治紧张局势,也缓和了两岸人民对于国家统一这个历史问题的认识。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把人们带回到从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触及一批敏感事情和敏感人物,展现了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功勋。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不仅纪念了这位伟人,同时我们应该体会到改革之路的艰辛,而且更难的是对改革的坚持。所以,今天的人们应能更好地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感谢邓小平,我们还要不辜负邓小平

第19篇:毛概

毛概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哪些条件?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⑵、1957-1977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⑶、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⑷、对当今世界特征和主题的观察、分析、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3.可持续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 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4.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四、辨析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正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改革开放新实践而创立的理论。党的十四大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载入党作为指导思想。十五大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2.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要把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把毛泽东某些个别论断同毛泽东思想整个体系区别开来。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

三、简答题

1.党的思想路线如何表述?《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

3.什么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它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为对象,是由实践到认识乃至理论的科学思想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学习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必须领会和掌握其辨证关系。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识认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辨析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错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等内容。所以通常把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没有任何关系?错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2.怎样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

三、辨析题

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错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中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发生错误,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紧要的主观条件。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是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也不是俄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是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中国革命的主要源泉在农村。 2)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因为:农民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中农占农村人口的20%,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贫农连同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他们和地主阶级是死对头,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a集中体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b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c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的内容。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中农的土地归贫农所有C、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E、保护民族工商实业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五、分析题

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1)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本国封建势力以外,还有与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就是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具体原因是: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这是由于在俄国—卜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2.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请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中国国

情阐明中国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这条道路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启示。 第四章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错误。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是剥夺政策。错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国家对它不是像对待官僚资本主义那样采取剥夺政策,而是对它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在对私人企业进行改造的同时,对资产阶级进行改造,使他们从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企业改造与个人改造相结合。

三、简述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过度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政策。1.利用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是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条件下,允许其存在与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是要限制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国家主要从价格、税收、原料、市场、货源等方面实行有效的限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在这一基础上,国家依靠国营经济的领导力量,并依据对农业改造的同时进行的时机,迫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国家是通过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由低级形式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个别企业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由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同时,还与对资本家个人进行改造相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一作法,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个创举。

3.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政治上: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济上: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上: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4.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

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分析题

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什么启示?50年代的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需要资金,而且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的一段国有化过程。从没收官僚资本,公私合营,到后来将分给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国有搞人民公社。50年代改造的成果就是,全国的资源、财富,全部收归国有。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国有化之后,发现逐渐的再也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于是就从70年代末开始,展开了私有化进程。首先是允许农业收成私有,也就是所谓的“包干、包产”到户。紧接着中国开始了激烈的私有化进程,从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承认所谓“个体户”,到最为激进的“国有企业重组”,将以往从国民处收归的资产重新私有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侵吞国有资产、寻租现象普遍等等),这一进程从宪法内容上对私有制经济、私有财产的不断肯定得到充分体现。不过在承认私有化从而激发的市场活力,确实大大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概括来讲,50年代的改造是一个公有化过程,70年代末是一个私有化过程,都是我们对两种所有制制度进行的尝试。 第五章

三、辨析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4)对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不完全正确。(前一句正确,后一句不准确)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

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3)从后一句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说,后一句不准确。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依据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在继承前人的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2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概括。这一概括既包含着以往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从突破和创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突出和全面阐明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第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上,甚至把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如计划经济等也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肯定。邓小平则从社会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方面剔除了对社会主义本质或特征的种种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坚持。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切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党和人民充分理解了单一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本质,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独有的特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根据。因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3.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全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4.确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依据有哪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要求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把发展生产力

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具体地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第一,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完成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第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为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B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们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段得到实现。D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套主要经验,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发展生产力,提高民人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六章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们就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了。 此命题错误。(1)我国目前只是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从消费层次看,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从消费内容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从地区和城乡消费水平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平衡的。(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变目前的总体小康为高水平的、全面的、平衡的小康。

四、简答题

1.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所规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

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2)“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提供政治保证,靠改革开放提供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3)“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⑴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虽然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所以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⑵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可以说,我们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就必然要经过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⑶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袋子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的含义在变化,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有哪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论述题

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八大正确路线的中断表明,不严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还是得不到保障,党内的正确意见还是无法及时有效地集中,党内的错误意见也不可能得到坚决有力的抵制和纠正,党的正确路线就无法在实践中坚持下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首先,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鉴于我们国家历史上缺乏民主传统,当前我们特别要注意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民主不足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处于发展中,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其中也包括党内民主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倾听实践的呼声和群众的正确意见,以疏通各种渠道,形成正确的集中。对于集中的理解,要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多数服从真理,服从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不是服从某一个人的意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先后强调“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际上是使党的正确集中有所依凭、有所遵循,而不至于个人说了算,不至于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主观武断地拍板决策。正确的集中,应该是领导集体的集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集中,整体功能的集中。这样,党的正确决策才不因领导者个人看法和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依靠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党的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即制定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度化。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各级党组织及班子成员的职权、工作范围、决策程序等不断进行充实和修订,科学规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运作程序,使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把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七章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就是说中国不能闭关自守,要引进来,走出去。只有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往来,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 2.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历史的经验一再

3.和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向世界开放。

3.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一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二是,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三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主要意义:解决了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问题,打消了人们的种种担心和顾虑,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

5.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

2、加强经济立法

3、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4、加强中外的合作

四、辨析

1.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结合点。1)正确。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不完全正确。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

2.试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政策,广泛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外国市场、技术、资金、资源、信息。在开发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于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闭关自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与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顺利建设成功。综上所述,对外开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坚持这一基本国策是必要的。

第八章

三、简答题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不全)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3.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新兴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基本上就是要在新时代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4.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要实现的“三个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 1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 6.为什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快又好”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是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相对说来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辨析题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就不应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正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排斥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坚持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也要坚定不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把这两个“坚定不移”统一起来。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2.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不正确。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同阶级社会里由于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差别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第一,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是指一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剥削者,而另一部分人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受他人剥削而贫困破产。而鼓励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为消除平均主义而提出的大政策,其内容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它不包含阶级分化的内容。第二,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允许和鼓励的是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对那些非法侵犯他人利益,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第三,对合法的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的个人收入,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分悬殊。第四,我们还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开展扶贫工作,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和个人及早脱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市场经济不是区别社会性质的范畴,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正确。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虽然是一个体制性范畴,但是它总是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五、论述题

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

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 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都会拉开收入差距,甚至扩大收入差距。这一方面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规定和内在要求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定和基本要求决定的。首先,我们国家的基本分配制度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并存。这就必然出现因工作差别和性质不同产生的分配差距。其次,我们在高速的发展中,一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实际上是忽视了公平这一重要分配原则,而过多的强调了效率。这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范围内,但非按劳分配方式即可以存在于公有制也可以存在于非公经济中。这就必然造成拥有技术,职权,资本,土地的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现在的差距并不代表以后的差距,现在的不公平并不代表以后的不公平,这些都是在高道德标准下的必要牺牲。这样的分配制度(1)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 )实践证明: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九章

三、辨析题

1.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公民守法。错误。

(1)我国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有不同层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制定规章。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不仅要加强立法,而且还要加强对执法的监督。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执法主体、行政主体,都必须首先依法规范自己的行动,接受各方面的监

督。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是不全面,不正确的。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学法、知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而且要运用法律武器,监督国家机关和任何个人依法办事,对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公民守法,也是不完全、不正确的。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两个观点均正确,二者并不矛盾,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

(1)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2)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3)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 错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建立全国政权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具有政权性质,但它是过渡性质的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这种职能立即中止。

(3)人民政协按其性质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不具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与职能。但是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实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

四、简答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当前和今后严格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项:(1)“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2)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选举;(3)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民主监督制度。2002年召开党的十六大,根据新的形势,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部署包括: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

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

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五、论述题

1、试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腐败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也是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顽症。坚决反对腐败现象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诞生于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1993年8月,江泽民在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就明确地指出了党内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他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机体内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反腐败斗争关系到我们党的先进性能否保持、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总之,反腐败斗争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它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庆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有利于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有利于维护自治区的稳定发展。4.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人们更好地当家作主。5.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6.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7.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第十章

三、辨析题

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本命题正确。第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第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第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2、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惟一途径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错误。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多种途径,包括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立足当代实际进行文化创新等途径。文化承接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因此,本题论断过于绝对化、片面化。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也会沉渣泛起。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冲击着原有的政治信仰、民族认同、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和“西化”,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和新要求。(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保持先进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袭,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推进文化创新,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法杖,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1,它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凝聚人心,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激发人们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基本途径。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2,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鼓舞人们积极向上,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3,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一个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的中国,不仅要向全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五、论述题

1、结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

2、结合当前我国食品行业频发的安全问题,谈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3、如何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人类历史证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没有了它,民族团结与发展建设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灵魂,民族就不可能有自尊、自立、自强。特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团结教育中,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所在: 第

一、民族精神可谓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灵魂。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 第

二、民族精神可谓是历史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

三、民族精神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

四、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即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团结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强大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民展,而且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是否有高度的民族精神,便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因为:(1)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失去这一精神基础,国家便失去长期统

一、稳定,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当今世界,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大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及经济扩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事威胁的结伴而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的错综复杂形式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自立、自强,与时俱进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和紧迫。(3)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并成为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核心。(4)民族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十一章

三、辨析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评判改革开放以及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二是社会公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三是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四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要要求;五是充满创新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之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错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加强基层工作;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四、简答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思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应突出解决哪些问题?

三个鸡蛋:一是特色执政党官僚,二是私营企业主,三是工农大众。 采取措施:1.反贪护贪(只斩草,不除根。剥削制度是贪腐的根), 2.养资拒资(养着资本家搞生产,但拒绝资产阶级民主来夺权),

3.安民刮民(通过救济一些被剥削得活不下去的百姓来安抚暴民,以维持剥削制度的合法性)。

原则:要站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也不踩破。统筹兼顾这三者之间的利益,达成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①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现实意义或实践意义: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

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十二章

三、辨析题

1.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相应部门有直接领导关系。 错误。

中央政府各部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应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关,都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各级公务人员只对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而行政长官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组织,同内地相应的组织也互不隶属,互不干涉。

2.“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

过去,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学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只能存在社会主义一种制度,而不能存在和社会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在,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家主体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将这两种制度统一于一个国家之内,既实现国家的统一,又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但突破了单一制下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权力的范围,而且超出了联邦制下成员国的权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也为单一制国家结构提供了新鲜经验。

四、简答题

1.香港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2.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八四○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一八四二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一八五六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八六○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一八九八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租期九十九年,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期满。所以我们称香港回归是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史无前例地提出的,这个伟大构想本身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香港的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与胜利.“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树立了榜样,为祖国统一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的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4.50年代至60年代,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是什么?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

1、台湾统一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我们党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依据 ?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第一,民族愿望和国家利益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虽然历史上也有过分裂的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是“一国两制”的外部条件。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自1971年10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1979年1月又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80年代末,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我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外部条件。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开拓了解决中国问题其中包括实现国家统一问题的新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首先就要求从实际出发。什么是中国的实际呢?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实行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就必须充分尊重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的利益,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一国两制”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它既坚持大陆的社会主义,考虑到大陆的需要,又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现存的资本主义,以维护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在一个国家内允许与自己不同的、对立的社会制度同时并存、相互竞争,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无先例。“一国两制”,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边敢于在自己的一些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新事物。提出这一构想需要有胆略的。这个胆略来自人民对党的领导的拥护,来自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2.如何认识“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部两种对立的制度可以长期并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的,但“一国两制”依据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保 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坚持祖国统一和主权的完整,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考虑到各方面的意愿,考虑到祖国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允许两种制度并存,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和运用发展。和平共处本来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普遍原则,现在被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创造,为和平共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 第四,“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我国解决台、港、澳问题,会涉及到有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实行“一国两制”可以避免一些国际争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已在1999 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使“一国两制”构想成为现实,证明“一国两制”构想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它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第十三章

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是一贯性和连续性

这句话表述是正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总是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并多次进行阐述。江泽民于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从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的发展脉络及其核心内容来看,体现着一贯性和连续性。

2、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这句话表述是正确的。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简答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004年6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题为《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就如何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提出了以下五点主张: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三,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四,通过对话与协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五,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是什么?

1.国际新秩序应以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而应该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2.

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 3. 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道路。

4. 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政治秩序的经济秩序两个方面,要指出这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主要解决和平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解决发展问题。

3、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二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了哪些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当代世界的国际形势作了如下的一系列新论断:(1)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争取比较长期的世界和平是可能的。(2)当代世界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两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多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迫切希望。(3)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崇,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5、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敏锐地观察到世界的主题已经转换,即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这一科学判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①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的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也就是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饬酱笪侍狻6西关系的实质就是和平问题,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②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经济的紧密合作与竞争的扩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成为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③战后打世界大战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美苏两国“相互摧毁”的核威慑也大大减少了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④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6、为什么说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7、为什么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8、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第一,世界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特征。

多极化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结果。首先它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出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世界经济多极化必然带来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大国必然要求世界政治中相应的政治地位。其次,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到7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就萌发。冷战结束后,90年代后形成世界政治一超多强的特点,一超是美国,多种力量在世界上竞争发挥作用,依然推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世界走向多极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多极化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当然应该看到,由于当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还很不平衡,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障碍减弱和跨国界流动量的增加。其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全球化,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联系日益紧密。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它不是某些国家政策或者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某些国家确有利用全球化进程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推行霸权和强权的政策。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对所有国家有利有弊。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

论述题

1、如何正确估计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这一极是当今世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他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决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中国日益成为遏制霸权主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2)中国是第三世界利益的捍卫者。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中国社会制度虽然与第三世界多数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在历史上中国与第三世界有着共同的遭遇和经历,在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等许多重大问题工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在国际斗争中,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切正义斗争和合理要求,与第三世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3)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与努力。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离开中国的参与与努力,是不能解决的。所以,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这一极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极。

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20篇:毛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阅读书目及影视资料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人民出版

社1972年版)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4.《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二卷)

5.《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

二、毛泽东著作(《毛泽东选集》版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1.《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1卷)

2.《新民主主义论》。(第2卷)

3.《改造我们的学习》、《为人民服务》。(第3卷)

4.《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1999年版)

三、邓小平著作(《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1993年版第3卷)

四、江泽民著作(《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泽民文选》第1卷)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

五、胡锦涛著作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六、重要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

七、辅助材料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6.《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10.《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影视资料

一、电影《邓小平》 剧情简介: 以纪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集中展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冲破“左”的思想的束缚,改革开放,锐意进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生动地描绘出中国人民的杰出领袖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非凡的领导才能,再现这位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小康道路的激情澎湃的光辉岁月。

二、十二集政论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剧情简介:

本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15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9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三、七集专题片《破冰》 剧情简介:

节目以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和改革者的思想突破为主线,以立体叙事表达宏大主题,关注改革中人的命运,通过寻访当事人和知情者,运用珍贵历史影像资料等展现历史细节。节目以小见大,将政论片史诗风格与生动的历史事件相结合,兼顾了思想性和可视性。如《村民自治》中的第一次村民选举、《招商引资》中的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的诞生、《法治之路》中的改革开放后“民告官”第一案等,多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在各个领域冲破坚冰、开拓复兴之路的历程。

四、电影《建国大业》 剧情简介:

《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

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导演黄建新表示,本片较之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有新的突破,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被挖掘、表现。

五、电影《惊天动地》 剧情简介:

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我军某摩步旅旅长唐新生于演习途中得知大地震发生,在通讯中断、没有得到上级指示的情况下,独自带领部队,赶往距离他们最近的映川县进行救援的故事。

六、电影《高考1977》 剧情简介:

本片故事立足于东北某农场三分场一批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他们中有被分场革委会主任(老迟)看好的接班人(北京知青潘志友),更多的则是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变“知识知青”命运的青年人(上海知青强子、陈琼、小根宝等)。在那个意义非凡的年份的夏秋之际,邓小平的复出,高考制度的变革让几乎在苦中作乐的环境中日益麻木的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高考瞬间;一段值得中国人永恒记忆的岁月;一批实力派演员的完美结合与表演;一部展现中国*后的民生史诗大片!

七、十集专题节目《坐标-改革开放30年》 剧情简介:

《坐标》以地点为轴心,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故事为核心,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影响为背景,以10个见证改革开放历程、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标志地点(如深圳河、朝天门、黄浦江等),对应10个改革开放热点问题,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克服困难的经验、分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展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未来。

一)观看优秀的影、视资料 1.影视资料目录(另附)

根据实际情况,《概论》教研室每一学年将对供学生观看的影视资料目录进行一次调整,并具体罗列出详细目录,供学生自主选择观看。

2.影视资料观看的组织与实施

详细列出建议观看的影视资料名称,由大学生自由选择,并要求写出观后感。文史类学生每篇不少于1500字,理、工、艺、体类学生每篇不少于1200字。

(二)读书

1.阅读书目(另附)

2.读后感——写出真情实感,文史类学生每篇不少于1500字,理、工、艺、体类学生每篇不少于1200字。

(三)收集每周新闻 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记录每周国内外发生的与本课程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并作出简要评论。评论字数灵活,但必须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新闻内容的理解。

(四)社会调研

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任课教师带队,组织部分大学生参加,深入社区、或工厂进行专题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二是大学生自行组织、自行参加,学生利用暑期调研,任选一题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

1.调研的基本题目(根据实际情况应当不断有所调整) (1)以某一工厂为例,调查该厂生产和销售情况,谈谈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2)以某村或某乡镇为例,调查该村或镇居民都享有哪些社会保障,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3)以某村或社区为例,调查该村或社区基层干部是如何产生的?群众满意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4)以某村或社区为例,调查该村或社区的宗教活动,有哪些宗教组织?发展历史如何?各有多少信众?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加强引导?

(5)以某村或社区为例,调查该村或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6)近年来,你所在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根据所调研的情况,你有何改进建议? (7)调查你所在的农村地区,有哪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你有何建设性意见。

(8)调查你所在的社区(乡、村)党群、干群关系如何,原因何在,有何建议。

(9)调查农村居民在婚丧嫁娶生子等方面的人情负担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0)调查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来源(收入构成)情况并进行分析。

(11)调查我(某)市“蚁族”生活状况,并提出您的建设性意见。

(12)对今年毕业大学生就业或创业状况进行调查,并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13)以某一工厂为例,调查该厂污染和治理情况。

(14)以某社区或工厂为例,调查外来农民工的工作、收入、生活状况,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建议。

(15)调查农村某地的特色农业产品生产、销售、农民增收等情况,你认为如何才能将这一产业作强、做大并推动其持续发展。

鼓励大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社会、地区的某些热点、重点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撰写要求 由任课教师带队的调研报告教师具体安排数据统计、写作框架设计、报告定稿审查等工作;大学生自行安排的调研由学生自行安排调研报告的撰写。

(1)必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撰写;

(2)每篇调研报告的字数不低于3000字; (3)格式要规范。

(五)参观工厂、农村、社区

老师带领和学生自己参观相结合,以学生自己参观为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课学期中至少组织一次由任课教师带队、选派大学生代表参加的参观活动。其他参观活动由大学生自行参观或者班级组织参观。参观地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便捷性。学生参观后写出简短感想,字数一般在500—1000字左右。

(六)与课程、专业相关联的实践活动

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将本课程与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完成相应作品。

(七)主题宣传活动

学生深入农村、工厂、街道、社区、机关、单位,对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重要会议精神、国家形势等等进行专题宣传。学生上交有效证明材料(现场照片、单位证明等)。

(八)政策收集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对国家从建国以来某一方面的政策或成就进行收集整理,并上交收集结果。

五、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教学的成绩按百分制计算。社会调研安排在理论讲授学期后的暑假期间进行,开学后两周内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以班为单位提交给任课教师。其它实践项目在理论讲授学期内按要求完成,学期结束前以班为单位统一提交。

六、实践教学的总结

《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在坚持“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下,保持实践方式的相对稳定,但每一项实践方式下的实践内容应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因此每学期结束后,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要进行总结。《概论》教研室要认真听取学生和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为下一年级的实践教学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毛概策划书
《毛概策划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