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第一章到第三章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9: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19世纪中叶(1843年)诞生 19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经五四运动后在青年中传播开来。

知识点:

* 最先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的报告《论新阶段》标志党对这个问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现实实际,历史实际,文化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并且把中国的独创性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形式新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历史条件(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也称为战争与革命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历史过程:萌芽- 初步形成-成熟- 继续发展 * 萌芽时期(1921-1927)

1921年党成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马日政变)

理论代表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特点: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成熟,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苏联经验。

* 初步形成(1927-1934)

理论代表著作:《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

特点:中共在实践中从城市走向农村,开始探索一条与苏联不同的革命道路。

* 成熟(1935-1945)

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七大将其写入党章) 成熟标志的文章: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 告诉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 为什么是毛泽东的成熟期?

1、正确的革命道路的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被大家一致认同)

2、毛泽东思想得到全方位的展开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知道思想

* 继续发展(1945-1956)

1956年八大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历史特点:

1、革命的胜利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初步探索)

两大理论:

1、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2、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 *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何为毛泽东思想)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3、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课本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体系 第9页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13页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 第13页

对毛泽东的评价 第15页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15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

*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 时代背景: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 形成的条件:

1、历史根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与挫折以及对世界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

2、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邓小平的思想过程

1、酝酿时期 基本命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 1978年,实事求是,确立正确路线的宣言书

1979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初步形成的标志)

2、轮廓形成阶段

从1982年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市场机制的引入

C、十三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正式形成时期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时期特点:A、政治上(苏东政变、政治**)

B、徘徊时期(经济建设、观望)

4、小平南巡(1992年春)

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归纳为九条,

其中涉及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这九条内容的概括,标志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4、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1993年10月《邓小平文选》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1998年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

5、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坚实的哲学思想

这就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

*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理论的创造者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时代背景: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

世界格局:两极世界—单极世界—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 * 科学发展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 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备 *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第18页 *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思想路线建立)

2、抗日时期

延安整风运动 A、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B、反对宗教主义,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志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强调解放生产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2、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3、强调实事求是是必须尊重的实践 * 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一切从实践出发(前提和基础)

2、实践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实际核心)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准和动力)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实事求是路线的确立时间 (党的七大) * 求真务实

1、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无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2、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3、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4、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知识点 * 时代背景

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国情特征:

半殖民地

1、独立主权、领土完整被

2、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操纵

半封建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了

2、封建的剥削制度依然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体经济形势是封建的生产关系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两大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何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历史任务(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指出)

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 中国社会各阶段和阶层探索国家的出路 *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得到的两个结论

1、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救中国

2、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历史前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2、物质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成长壮大

3、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

4、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转变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和条件

5、五四运动推动力转变的实现

*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时代特征,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的第一次革命

2、阶级特征,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特征,一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领导发动参与的使马克思在中国广泛传播

*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在第36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知识点

*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在晋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时提出的 * 新民主主义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A、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首)—封建主义(次)—官僚主义(再) B、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

1、深受“三座大山”的三重压迫

2、它分布集中

3、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

1、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前提

2、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3、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两道权的根本保证

4、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第二次国共合作提出的,独立自主)

5、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环节 B、革命动力

1、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领导力量

2、农民 主力军a、人数众多 b、深受压迫有革命的需求

3、城市小资产阶级(独立的阶层)

地位与作用:中介和桥梁

4、民族资产阶级

* 与生俱来就有的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 *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 a、官僚资产阶级(革命对象) b、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动力之一) * 人民大众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 新式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表现为:

1、新的领导权

2、新的时代条件

3、新的指导思想

4、新的革命动力

5、新的革命前提

* 什么时候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929年古田会议

原因,因为长期的农村游击战手中大量的非无产阶级加入到战争中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

*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1、不同,性质不同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另一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

2、共同,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3、联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纲领

* 政治纲领 第44页 * 经济纲领 第44页 * 文化纲领 第46页 * 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

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上的不平衡,反动统治占据着各大城市,农村反动统治薄弱,为红色政权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间

经济上的不平衡,城市存在资本经济农村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也讲做人民民主专政)

*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土地革命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1人民代表大会制2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参政议政3民族制度 * 中国革命道路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俄国革命道路特点,工农武装起义,城市中心化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可能性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些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这是因为国民革命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必要的主观条件

5、共产党产生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6、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有充分回旋的余地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必要性(必然性)

1、从中国的革命形势看,选择农村斗争是中国革命有退却转向进攻,有低潮转向高潮,由星火转向燎原,由失败转向成功的起点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革命也是中国革命的实质。无产阶级只有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才能巩固工农联盟,才能解决革命的动力问题,这就决定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解决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动摇和铲除封建的剥削关系。

3、从中国社会性质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内无民主外无外交,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专制压迫,主要的斗争形势是武装夺取政权

* 为什么采取武装斗争

1、双半社会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2、革命形势敌强我弱

*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经之路

内容: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建设为基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三大法宝是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中国革命的形势,敌强我弱

2、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3、社会阶级状况,两头大中间小(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广大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占大数)

* 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农民是坚实可靠的盟友

2、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双半社会的中国社会矛盾及其复杂) * 中国革命历史中唯一一次与农民联盟是在:

土地革命前中期1927年-1934年(土地革命是1927-1936) * 统一战线特点:

1、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2、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总方针(有理有利有结) *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1、合作方式上: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为党内合作(一个人方式加入国民党) b、第二次国共合作称为党外合作(平行合作)

2、纲领 第一次是新三民主主义

第二次是各有各的纲领

*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 三湾改编时确立,这支军队只能是必须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 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党的建设

* 党的建设分为

1、思想建设

a、党的性质决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多数党员来自农村,需要提高党员的觉悟)

b、党内矛盾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2、组织建设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也是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村的中国共产党员建设成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经验之一

3、作风建设

“三大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意义,是共产党显著区别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反应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及其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

*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知识点: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具备独立社会形态指的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其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占有很大比重。

*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1、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2、经济上,国营经济主导地位越来越好了 * 新民主主义五中经济并存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经济

* 1949年-1952年以及1952年-1956年当时社会面对的两大矛盾是:

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1 巩固政权 2 恢复经济 *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 建国初期如何建立国营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 1949年党的七届二届全会(西柏坡会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总路线的内容: 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大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建立

2、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

3、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4、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总路线的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同时并举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变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 总路线的实质: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 总路线的理解: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打造成社会唯一的所有制经济 * 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势页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的 * 两大改造是的是什么

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国营企业);资本家的改造(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如何进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

互助社---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 * 如何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

1、无产阶级在力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不用害怕资产阶级的反抗)

2、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3、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 民族资产阶级生来就有两种性质:革命性以及软弱性妥协性 *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 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偏差

1、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方面急于求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工作过于急躁,初级社没有巩固就办高级社,拔苗助长

2、在管理体制上集中过多,限制了高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将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扩大到整个社会1,并使之固定化模式化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应该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当保留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

4、在工作方法上过粗,甚至某些地方采取强制手段 *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取得的成就、发生了哪些变化)

1、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2、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3、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4、从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5、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

6、从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

毛概第一章到第七章的选择题

毛概第三章练习题

毛概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 毛概练习题

毛概第三章习题

毛概习题第三章

第一章 1 毛概

毛概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 毛概练习题

毛概第一章复习题

毛概第一章到第三章笔记总结
《毛概第一章到第三章笔记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