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食品安全 诚信 道德 申论

发布时间:2020-03-01 18:55: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食品安全,警钟为谁而鸣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相关企业的司法追责做到了雷厉风行,但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司法问责远未到位

一场由馒头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风暴正从上海刮向全国。4月11日,上海超市曝“染色馒头”事件,第二天,该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馒头大检查”。随后,内蒙古、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多个城市都展开了针对馒头市场的专项整治。

类似的专项整治风暴我们其实已经熟悉。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一滴香”谜案、“健美猪”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都雷厉风行地进行过一次次大规模整治。应该说,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对迅速查清问题起到很大作用。

然而,食品问题的屡屡曝光也使我们由此深思:整治风暴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食品安全于水火?

立足于大检查的专项整治风暴,并不能触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之痛。一时的整治风暴可以拍死苍蝇,却无法改变滋生苍蝇的环境。忽视了对整个制度环境的治理,给企业和监管者以逃避责任的借口。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监管机构“坚决不护短”、华联超市“给不法制作商钻了空子”,这些委过于人的自我辩白,或可窥见一斑。

事实上,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源自行业“潜规则”。上海有关监管机构就透露,超市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商,过期食品被生产企业重新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此乃行业“潜规则”——既已明知是行业“潜规则”,监管机构如何能多年视而不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无良企业自然难逃其咎,但行政监管缺失与混乱才是根源,甚或如“瘦肉精”事件中,某些监管者与不法企业、商家结成利益同盟、监守自盗,几令食品安全防线沦陷。

行政监管积弊不除,食品安全的承诺即是一句空话。而行政体制内积弊是不可能依靠自查、自检就可以破解的,需要来自外界强有力的监督和问责。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后,无良生产企业迅速被吊销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但对监管机构的司法问责将何时启动呢?渴求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同样期待司法之剑挥向这些领域,追问这本应确保公民安全的“最后防线”是如何崩塌的。

回顾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犯罪企业,尤其是中小民企的司法追责已基本到位,但是,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司法问责却远没有到位。今年3月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刚刚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从司法层面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在食品安全失职、渎职犯罪的查处,明确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者和执法者要有司法问责。人们普遍认为,这将极为有效地提高监管效力,从而遏制食品领域里的不法行为。这也让“馒头事件”的问责,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示范效应。

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监管的无序和失措,则挑战着管理者的信用和权威。“染色馒头”再度敲响食品安全警钟,警钟为谁而鸣,值得每个人深思。(郝 洪)

诚信与法制双管齐下遏制道德滑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4月18日《京华时报》)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消费领域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正像温总理所指出的,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所以,当前应像温总理所强调的,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与此同时还需看到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能,如果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律惩处力度不大,部分商人就难免会以牺牲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代价,通过违法犯罪途径牟取暴利。马克思就曾经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所以,要能有效遏制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发生,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与诚信教育,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部门大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于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严密监管与严刑峻法严惩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使实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人员付出令其难以承受的代价。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从近些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中可以看出,部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不作为现象,正是由于部分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乃至渎职、腐败,而才使得部分不法商人敢于肆无忌惮地从事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有肆无恐地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完善的,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积极作为,部分商人即便想通过违法犯罪方式谋取更大利润,也不会敢于轻易付诸于行动;反之,如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尤其是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监管不作为,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纵容部分不法商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使之不惮于通过制售假冒伪类食品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法制建设必需及时跟上,否则难免出现包括部分商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在内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社会道德风险。而这就要求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在市场以外诸如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等领域,切实履行社会守夜人的职责,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唯有政府做到不越位也不缺位,对食品安全在内等诸多领域实行积极的干预,再辅之以道德文化建设与诚信教育等,双管齐下,两手都硬,才能有效减少各类食品安全犯罪现象发生,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才能获得更为坚实的保障,部分不法商人通过违法犯罪行为牟取暴利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风险才能降至最低。 莫陷入食品安全曝光疲劳 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时,通常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观察近期公众对几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发现大众心态正经历从愤怒到无奈的微妙过渡。

按道理,遇到“染色馒头”“猪肉变牛肉”“厨房变染坊”等光怪陆离的新闻事件,第一反应就算不是出离愤怒,起码也要“啧啧称奇”,然而,更多人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

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已经肉身百毒不侵、心灵异常强大,而是因为已从以往经历中看到了太多的“类似”和“轮回”。

“类似”的不仅是主题,更在于问题出现的模式和应对方式: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有关责任人表态偃旗息鼓、**平息迅速遗忘下一事件曝光。每一起事件过去,似乎都“没带走一片云彩”。

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是A地出现问题,B、C、D等地都坚称本地没问题,直到B地出现问题,A、C、D又坚称自己没问题。就这样,不同地区、厂家、行业、品牌几乎以“前赴后继”的劲头接连“沦陷”,轮番过堂。

漫画:久而久之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食品安全法涉及环节较多,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较多,因此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才能使监管少出漏洞,部门间协调更加紧密。 对食品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各监管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提升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快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华社发

一轮轮**中,少不了的永远是媒体的口诛笔伐,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相关责任人的道歉表态。但到底缺失了什么,才导致人们在同一块石头上一次又一次地跌倒? 是时候痛定思痛了。

历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听到了道歉,但没看到有人受严惩;我们听到了表态,但没看到具体的解决措施;我们感受到了痛和反思,但没看到这些转化成更强大的改革推动力。

从制定实施食品安全法,到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从奶业整顿到各种专项整治和抽检,监管力度不可谓不大,食品安全立法不可谓不多,然而,屡屡曝光的安全事件和屡屡受挫的消费信心说明,反思和整顿依然乏力,目前更需要对食品行业来一次各个环节和制度的“全盘扫描”和“全面升级”。

要提升信心,得有实在的举措。“零容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该惩罚的,罚他个倾家荡产;该追究的,不能不了了之。违法成本远远大于违法收入,才能形成“高压线”、带来威慑力。

要加强监管,关键是盯紧每一个环节。“染色馒头”事件中,正是由于各个环节都留有一道违规操作的“细缝”,才造成最终的“全军覆没”。

集中突击式的抽检和清查,只管得了一时,治标不治本。只有建立长效和常态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拉紧食品安全网,重塑消费信心。

作者:舒静 金小茜 (来源:新华网)

治“染色馒头”“问题面包”应找新思路

打造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心需要加强,监管漏洞需要堵塞,对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问责和对不良商家的惩处需要从严从重。另外,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还不够,还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这几天,有两条关乎食品安全的新闻让公众很难淡定。一个是央视4月11日《消费主张》节目的报道: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防腐剂、甜蜜素、色素等添加剂制作馒头,工人还将过期馒头回收再重新和面加工成新品,这些“问题馒头”多被销往华联等大型超市。在记者暗访时,工人称打死饿死都不会吃自己做的馒头。

另一个是4月12日《广州日报》的报道:广州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的陈国群厂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包到期下架后全部报废,“我们都不敢拿给猪吃”。但记者暗访时发现,他们将过期面包重新回炉再造,然后送到“热销品”和“必选区”出售,员工称这种做法已经有3年的历史,是“工厂里公开的秘密”。

两起先后遭曝光的案例,再次增强了公众对保卫“餐桌安全”的紧迫感。很显然,在一些不良商家那里,商业利益已经成为他们唯一追逐的对象,良知和道德底线早已跌到了地下室。然而,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徒有道德谴责无济于事,还必须从制度建设层面着手。

按照常理,食品安全问题兹事体大,应该是有关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却在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存在较大问题。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诸多漏洞,以或者“无畏”或者侥幸的心态赚取了大量的黑心钱。

以此次遭曝光的“染色馒头”为例,媒体报道中提及的这样一个细节就值得玩味。据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知道在玉米馒头制作过程中添加色素属于违规操作,但他们总是有办法将监管工作消弭于无形。“他们来检查,我们就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他们一来我们就把车间的门关上,不让他们进去。”这种应对之法实在称不上“高明”,而且,与其说是监管漏洞,不如说明监管责任心不强,说其失职渎职也不为过。至于说内中是否因有猫腻而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待相关方面调查。

打造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心需要加强,监管漏洞需要堵塞,另外,对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问责和对违法违规不良商家的惩处更应从严从重。当前之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监管不严屡见不鲜,舆论普遍认为与处罚太轻、问责不严大有关系,以至于监管人员和不良商家有恃无恐。因此,有必要一方面严惩失职渎职人员,另一方面严罚不良商家,并开辟消费者对不良商家的民事诉讼索赔绿色通道,让制假制劣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还有,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还不够,还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就在这两天,瑞典民间机构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化验雀巢、喜宝在内的知名婴儿食品时发现,里面可能含砷等有毒元素,像喜宝的有机桃和香蕉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0.13微克镉和0.33微克铅。这些主要来源于以稻米为基础的原材料食品,这些稻米含高浓度的砷。

这些机构的化验报告是否权威暂且不说,食品安全是一个宁可谨慎一点也不能马虎的问题,他们相对专业的介入有利于倒逼权威部门及时关切、及时回应,或释疑解惑,或解决问题。这种第三方力量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求解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大多数公众只是普通消费者,他们不具备鉴定食品安全的专业能力,所以,培育和壮大这类民间组织,让一些有责任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以更专业的眼光帮助民众紧盯食品各个领域,作为政府监管制度的有益补充。双翼齐飞,这才能让我们的餐桌多一层保护。

申论:食品安全

道德诚信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文章(申论)

申论:诚信建设

食品安全的申论

申论热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申论经典

申论 道德建设

食品安全诚信倡议书

食品安全 诚信 道德 申论
《食品安全 诚信 道德 申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