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今时代,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今时代,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 潘惠兰

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宿舍 电话:86635940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培养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应当把爱心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老师应该做到的。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当中,其智力状况、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养成教育”的观念正取代“选拔教育”的观念,但是在教师心目中,仍不免存在着优秀生、后进生的的等级差别。

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经引起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促进“后进生”进步也已是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教师心目中的“优秀生”由于他们的优点比较突出,如学习刻苦,求知欲强,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等,使得优秀生在教师心中仍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位置,教师给予他们关心爱护更多。正是这种对优秀生的过分的呵护,阻碍了“优秀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这已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这种教育现象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下面是我对优秀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培养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优秀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意义。

优秀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优秀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较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高,从理论上来讲,他们应是社会的“栋梁”,将来会比其他的学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我们常会发现当学生一踏入社会,游刃有余地干了一番事业的却不尽是这些所谓的优秀生,那些在学校让老师大为头疼的“差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竞争能力丝毫不比他们差,甚至要远远优于他们。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其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对“差生”的过多的批评和对他们的漠不关心正好“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而我们对“优秀生”的过多的呵护,则“爱杀”了他们原本该坚硬有力的翅膀,使他们经不起风浪,受不起挫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是很低下的。想想吧,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辛辛苦苦地把学生培养得“又红又专”,但却因为忽视了对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他们人格、心理上的缺陷而使他们成为了“庸才”,这该是一种多么大的浪费和悲哀啊。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培养优秀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有着非常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二、优秀生心理缺陷的形成和“隐蔽性”。

优秀生的自身缺陷是有其形成原因的,并且这些缺陷有着很强的“隐蔽性”。

因为优秀生的优点多,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听话懂事,所以师生们对优秀生都高看一等,使优秀生在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优势心理。久而久之,这种“优势”就转化成了高傲自大、妒忌心强、情感脆弱、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等心理缺陷。

同样的,因为他们太“优秀”了,再加上他们的缺陷往往又都处在我们的“教育盲点”上,他们的这些缺陷往往不仅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就是教师也未必看得真切,这是很可怕的。本来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有一些毛病或错误并没有什么,只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教育,他们会很快地改掉身上的缺点。可怕的是,由于他们是优秀生,倍受老师喜爱,对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许多教师都能迁就,或者认为是“瑕不蔽玉”所以视而不见,甚至根本就意识不到,以致任其发展,使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肆以蔓延,痛失教育良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优秀生”的标签不可能在他们脸上贴一辈子,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社会竞争是无情的,社会这个大舞台马上就会使他们自身的缺陷暴露无遗,并让他们为之而付出沉痛的代价。

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记得一次语文单元考试过后,不少同学都欢呼雀跃起来,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轻松与高兴。为了及时了解他们对考试的感受,便于下一单元改进课堂教学与考试工作,我发给他们每人一张纸条,让他们不记名地写下自己考试以后最想说的一句话,然后投入班上的“知心信箱”。下午,我把所有的字条从信箱中取了出来,一张一张地仔细阅览。这时,一行刺眼的字体映入我的眼帘:“每次考试我都希望别人的成绩比我差。”我心里不由一惊。我把这行既熟悉又陌生的字体,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默默地想,真的会是她吗?我们班上的学习委员?

这个孩子聪慧敏捷,平常就比较争强好胜,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赞扬她的话不绝于耳,时常看到的是老师和同学们青睐的目光,这样就极易使她认为自己是班里最棒的,使她产生出“别的同学的成绩最好都不如我”的想法。

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好学,好强,尤其是有几个女孩在各方面表现都不相上下,每次考试都在暗暗叫劲,都想成为班中的尖子。这几位的家长由于比较熟悉,在底下也互相攀比,总是,用一些话有意无意地刺激孩子。如“你看你们班的某某同学多棒,你就老追不上人家。”孩子耳濡目染的是周围同学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久积成怨。一旦有释放的地方,就会把真情吐露出来。

这显然是竞争意识的一种偏差,是自尊心太强的表现。自尊本身是一种美德,是人人都应有的一种品德。自尊心强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勤奋好学,不甘落后,不断进取,自信心强。自尊心强的学生,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他们往往把荣誉和名次看得很重。功成名就时容易产生清高孤傲的心理,不善于宽容别人。当自尊心受到损伤时,往往又会产生厌恶自己,嫉妒他人等消极情绪。因此,必须下决心帮助自尊心太强的学生克服和战胜这种性格的弱点。

怎样帮助她呢?

1、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我把这个孩子找来后,做了一次平等式的对话,告诉她未来的社会就是竞争的社会,适应这种激烈竞争的就会立足于社会,如果不适应。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但这种竞争必须建立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学习是以成功为动力的,不成功,还学什么?但竞争是以合作为前提的。分数并不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有的同学虽然成绩比你好,但学习能力不见得比你强,有的成绩比你低的同学也不见得学习能力比你低,所以我们不要把分数看得比很重,更不能过多地看重荣誉和名次,也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关键是要看我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能的发挥,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一张试卷不能定终身。我送给了她这样一句话:“只要不跪着,你就永远是巨人。”

2、创设合作的学习环境

我们班里有“互助”小组,让不同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爱好特长的成员组成一小组,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弥补,相互帮助,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为小组成员创造合作的条件和机会。如安排座位、值日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都以互助小组为单位。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每个集体成员都要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切忌自以为是,注意和防止因自尊心太强而出现的偏差。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包容”,给人以理解。我对于合作组双方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的同学进行奖励,因为合作追求的目标是达到一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

3、调整家长心态

我把几位家长请到学校,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座谈时,我坦率地和家长交换意见,提出要解放孩子,减少压力,因为他们都很优秀,不要再攀比分数。我告诫各位家长: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应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了保持自己优胜的地位,往往承受着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期望,心理负担很重,所以要着重培养和发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指导他们把学习活动视作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探索,以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为乐,而不是只注重学习成绩上与他人较量。要求家长都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平常心对待成绩,允许别人超过自己,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竞争”与“合作”是并存的,缺一不可。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施以可行的方法,使之都能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总之,要使优秀生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以渊博的常识,完美的人格去影响这些优秀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自己的真诚,自己的热望与期待,给予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热心地引导他们远离卑劣走向高尚,耐心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严中施爱,用理想的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他们攀登人生的制高点,使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文化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成为同龄的儿童中具有先进性的真正的优秀生,才能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不容忽视的优秀生

优秀生得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员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当今时代的主题_5

政治教案:当今时代主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不容忽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时代,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当今时代,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