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浅探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2: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五马小学校本部钟晓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

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一)古诗词,不可忽略的财富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国度。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1、反复吟咏。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讲,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意思没变,意境全部破坏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翻成白话,更是把它原有的苍凉感,对宇宙人生,对时空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同时不知不觉地自身也起了变化。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

2、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

3、加强古诗朗诵的趣味性。古人云:“读遍唐诗三千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诗歌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口语化通俗化,适合儿童学习语言初期的要求,诗歌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又适合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学习好古诗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

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1)引入音乐:古诗教学如借助音乐的作用,定会让学生在旋律中飞翔。(2)利用书艺:书法是我们民族瑰宝之一,古诗教学与书法欣赏相结合,为古诗活用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空。(3)倚靠图画: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其实,许多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文之后,在习作中会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写到学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写到春雨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到白雪会触景生情地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诗源中汲取营养。

(二)加强背诵

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教师不应忽略。

1、调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可以联系生活,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挥想像续编,创作。

2、丰富形式,化枯燥为生动。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丰富背诵的形式会使学生的积累活动焕发生机活力。

3、学用结合,化静止为运动。有些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

学生触景生情,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词句的准确性。

二、让学生多阅读

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不难发现,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许多孩子手中捧着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经典活动,把每一个学生吸引进来,让他们真心悦纳书籍,与书籍成为好朋友,享受读书之乐。

2、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好读书,还要让学生求甚解,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一切,必须靠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首先,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书籍浩如烟海,要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其次,充分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指导学生究竟应该怎么读书。

3、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浓厚氛围。家庭对书籍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试想,家长整天搓麻将、打牌,看娱乐性电视节目,经常举行饮酒聚会活动,孩子又怎会静下心来读书呢?生活中听到家长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作业做完了吗?”很少有人问:“你读书了吗?背诵了多少古诗?”因此,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美国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都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他们小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阅读30分钟,他们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已成了一种习惯。

三、以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1、搜集文化名人故事,讲故事。

2、古诗词摘抄、诵读,小组诵读比赛,班级、年级诵读比赛。

3、利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写读后感。

4、举行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

一次“诗词诵读”,可能是学生一次快乐的心灵体验,一副“佳联妙语”,可能是学生一个激情创作的瞬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必经之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扬帆远航!

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实施方案(定稿)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推荐)

浅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浅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浅探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浅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