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

发布时间:2020-03-04 10:3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

月亮

①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有时明月还蕴含时空的永恒,如李白《把酒问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④月圆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喻新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燕子

①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②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

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唐代皇甫嵩《采莲子》:“无端隔水抛莲子,要被人知半日羞。”

②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竹子

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又如刘兼《新竹》:“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杨柳

①柳谐音“留”,又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又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③又常被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杜鹃鸟

①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②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③也有用来比喻忠贞的,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等。?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鸿雁

①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赵嘏《长安秋望》: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李商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丁香结

指愁思或情结,如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结”喻指心中郁结的忧愁。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黄昏落日

在诗词中黄昏日暮就带上了相思离别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流水

①常用以比喻绵绵不尽的情思,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比喻时间流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③比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长亭

一般都与送别联系在一起。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长亭送别》一折,其中也有“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的句子。

凭栏

往往用于表达较为激烈的感情,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古,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悲愤慷慨等等。如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渔翁

常用以喻指隐逸清高、遗世独立之人。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东篱

多用于比喻隐逸之士或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戏章质夫寄酒不至》:“漫绕东篱嗅落英。”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之句,所以南浦也就带上了离别的意味。如南朝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何之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西楼

多跟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新亭

《世说新语》中有“新亭对泣”的故事,故“新亭”常用于象征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如辛弃疾《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刘克庄《贺新郎》:“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猿啼

表现愁绪,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五节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00个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

诗歌常见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荷花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