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0: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声学环境

---噪声的污染与防治

中文摘要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全球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已成当代社会一大公害,近年来,噪声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噪声大幅度增加,城市或者工业区的居民,都时刻在承受着噪声的危害。所以噪声污染的防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关键词:噪声污染 危害 防治 1.噪声概论

1.1噪声

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不仅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如在听音乐时,悦耳的歌声不是噪声,而在老师讲课的课堂上,高音播放的音乐只能算是噪声。

1.2噪声的主要特性

①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传播时不会在环境里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还与个人所在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②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是由于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③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转化为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能。 2.噪声来源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运输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1] 。

2.1交通运输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

1 交通噪声源。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声的85.5%。车辆噪声的传播与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度大小有密切关系。在通路狭窄、两旁高层建筑物栉比的城市中,噪声来回反射,显得更加吵闹。同样的噪声源在街道上较空旷地上,听起来要大5-10分贝。在机动车辆中,载重汽车、公共汽车等重型车辆的噪声在89-92分贝,而轿车、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噪声约有82-85分贝,以上声级均为距车7.5米处测量。汽车速度与噪声大小也有较大关系,车速越快,噪声越大,车速提高1倍,噪声增加6-10分贝。说明各类机动车噪声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汽车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排气噪声。若不加消声器,噪声可达100分贝以上。其次为引擎噪声和轮胎噪声,引擎噪声在汽车正常运转时,可达90分贝以上,而轮胎噪声在车速为90公里/时以上时,可达95分贝左右。这些都说明交通噪声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2.2工业生产噪声

这也是室内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各种动力机、工作机做功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可产生七八十分贝以上的声响。这些声响在纺织车间、锻压车间、粉碎车间和钢厂、水泥厂、气泵房、水泵房尤为严重,虽然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降噪声处理,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机器本体上所产生的噪声。

2.3社会生活噪声

比如公共场所的商业噪声、餐厅、公共汽车、旅客列车、人群集会、高音喇叭等。据统计,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噪声占城市噪声的14%。

2.4建筑施工噪声

在城市中,建设公用设施如地下铁道、高速公路、桥梁,敷设地下管道和电缆等,以及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现场,都大量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使原来比较安静的环境成为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某些施工现场紧邻居住建筑群,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 3.噪声的危害

3.1环境噪声对听力系统的危害

当人们进入强噪声环境是,就会感觉到噪声刺耳难受,离开噪声环境后,耳朵还会嗡嗡作响,甚至出现听觉的敏感性下降,听阀提高,听不清一般的说话声。如果这种境况持续时间不长,脱离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不久就会恢复,这是生理上的适应。在强烈的噪声持续作用下,听力减弱较大,听觉敏感性的恢复所需时间亦长,从数分钟至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这种现象叫作听觉疲劳。这是听觉 2 器官功能性变化,并未招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但是,长时间受到过长的噪声刺激,引起内耳感音性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就会由功能性影响变为器质性损伤,听力下降,称为噪声性耳聋。[2]一般情况下,环境噪声很少能达到听力下降的程度。但不能低估暂时性听觉疲劳或长年累月因噪声刺激引起全身性反应的危害。

3.2环境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的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根据噪声强度、性质的不同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不同程度变化。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后,可能出现头疼、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有人调查接触高频噪声后,表现出疲倦、易激怒(燥性神经衰弱症)。检查时,发现大脑皮层功能表现为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脑电图a 节律消失,视觉运动反应潜伏期延长,视觉分析功能下降,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血压不稳定,血管张力改变。[3]

3.3 环境噪声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经研究,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分贝)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在大强度(100分贝)噪声作用下,则功能减弱。动物实验在噪声影响下,初期卵巢功能亢进,后期功能下降,性周期紊乱,生仔率下降。[4]

3.4环境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噪声可引起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胃液分泌异常,胃蠕动减弱,食欲下降,甚至发生恶心、呕吐。

3.5环境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噪声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尤其是原来血压波动大的人,接触噪声后,血压变化更为明显。据有关报道,城市中居民因交通噪声的困扰,血压有所增高。在噪声作用下,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心电图有改变,脑血流图也有异常改变,波动的幅度和流入时间延长,表现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3.6噪声对其他生理方面的影响

噪声对生理方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在飞机发动机噪声(115分贝)作用下,机体暗适应光感度下降20℅,色觉敏感度发生变化;并对视野有所影响,表现为绿色视野增大,金红色视野缩小,且噪声强度愈大,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愈低。研究指出,噪音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 3 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噪音对视力的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而在高音喇叭大声播放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只不过是震耳欲聋的强噪音)时购物,往往烦燥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混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的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噪音影响视力造成的的。[5]

3.7环境噪声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噪声引起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躁、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声也容易使人疲劳,因此往往会影响精力集中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一些做非重复动作的劳动者,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往往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信号,从而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3.8环境噪声对孕妇的影响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的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损,并严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6]

3.9环境噪声对幼儿的影响

婴幼儿经常受噪音的刺激、会引起精神委靡、烦躁不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现象,并使内分泌发生紊乱,防碍婴幼儿身心健康与智力发育,噪音还会影响视力,诱发眼病。婴幼儿的眼睛器官娇嫩,更需要保护。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婴幼儿需要配戴眼镜的因由之一。若在80分贝以上发育阶段的婴儿来说,噪音的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7]

3.10 环境噪声对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影响

环境噪声主要影响居民的休息和睡眠。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危害大,夜间噪声比白天噪声影响更大。有人做过实验,发现在40~45分贝(A)的噪声刺激下,睡眠人的脑电波就出现觉醒反应。说明45分贝(A)的噪声级会产生干扰,使人睡眠深度下降,多梦、熟睡的时间短;也有人发现长期暴露在强噪声的环境中即产生软弱无力、想睡觉,但又不能熟睡,离开此环境进入安静休息的环境,则有兴奋起来。据上海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研究室调查,居住菜市场附近的市民,夜间受到61~70 分贝(A)噪声影响,被吵醒和不易入睡者占调查人数的70%左右。 4 噪声对休息的干扰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据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物理教研室1960 年在上海地区对住宅的噪声进行调查,测定各类住宅噪声的声压级并询问居民反映。当声压级在35 分贝以下时,大部分居民反映为“静”,在45~45 分贝时,则反映“还算静”和“闹”,而在65分贝以上时,则反映“很闹”和“不能容忍”。噪声还会干扰工作、谈话。普通的谈话声时60分贝,大声谈话为70~80分贝。因此,当噪声达到65分贝以上时,就会干扰谈话。噪声达到90分贝,就是大声喊叫也听不清。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会降低工作质量。有人对电话调动台进行调查,发现噪声从50分贝降到30分贝时,差错率减少42%。在噪声影响下,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8] 4.噪声防治

4.1防治管理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①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②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 ③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4.2噪音控制

①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②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③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零听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5 4.3防治办法

①营造隔音林。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9] ②将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搬离市区。

③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如机动车的数量和流量是产生交通噪声的主要原因,理论上,车速增加一倍,噪声增加9dB(A);车流量增加一倍,噪声增加3dB(A)。所以要严格并且合理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和流量是降低城市交通噪声的重要途径[10],并且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目前国内已经有这方面噪音治理先进技术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如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等在噪音治理与振动控制行业领域做出比较突出贡献。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杨岷.推进“三创”天津建设生态城市[N].北方网2003(9)(第一版)

[2] 马少妆.梁玉玲.姚婷.浅谈城市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与治理[J].广东科技.2010(10).[3] 张晓玲.杨杰.张小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噪音的危害与控制[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6).[4] 若谷.噪音污染严重危害健康[J].安全与健康:上半月,2003(04S).[5] 刘凯.浅谈交通噪声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6] 吴铭权.室内噪声的危害与控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 6 [7] 方保明.学校噪声污染危害[J].职业与健康,2002(8).[8] 刘松影.噪声对女工的危害及其强度—反应关系[J].职业医学,1990(3) [9] 孟苏北.城市住宅区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J].中国医药导报,2007(12Z) [10] 佟敬军.抚顺市环境噪声达标技术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47. 7

环境科学概论小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2002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观后感)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论文的参考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论文的参考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末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