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0041009以人为镜,知得失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3: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人为镜,知得失

在识人的问题,也需要以人为镜,知得失。以人为镜,就是学习历史和现实中识人的人,在识人问题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吸取,有什么过失值得注意。

前人的识人的经验是自己识人的一面镜子,经常对照,可学前人之长,补已之短;以前人的过失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人讲,欲胜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即指出要想战胜别人,必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要想评论别人,必须首先评论自己;要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已,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尤其是要看到自己长中之短。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过于自信、自作多情、自我主张,这种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会出现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同时如果过份地鄙低自己,看不起自己,表现为自卑、来自信、自寻烦恼,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不是对自我的一种正确认识。

要做到自知自明,首先不可坐进观天,以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去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自己认为辛苦劳累一生没有意义,就认为辛勤创业的人过得很没有意思;自己认为做学问没有出息就认为搞学问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其次,不可坐井观天,以独立的主见也难以正确识已识人。再次,不可坐井观天,以别人的观点来评判自己,应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他人为镜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重要的是严于解剖自己,做到自鉴,自省、自重、自励。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的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长处和短处。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就不能有效的认识自己。所以,要更好的认识自己,必须认识他人。识人,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唐太宗李世民、魏征、诸葛亮等许多志士仁人都提出过一系列识人的方法,其中基本的思想至今仍对我们颇有参考、借鉴价值。同时,历史上也出现过识人不准,用人不当的情况,也值得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晋朝人习凿专门为诸葛亮秉公办事、执法如山写下了这样的名言:“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无私,犹以免谤。”

名言的来历是这样的。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大败魏军。可是负责督运粮草的李平因雨误了行程,便假传刘禅旨意,要诸葛亮退兵,以便掩盖自己的错误。诸葛亮退兵后,李平居然假装糊涂地问:“军粮很充足,为何还要退兵?”为了进一步掩盖罪责,李平又上表刘禅,说诸葛亮退兵是假,目的是把敌人诱进来打。诸葛亮查明了事实真相,毫不客气地上表刘禅将李平革职为民,流放梓潼郡。

长水校尉瘳立,曾被诸葛亮称为和庞统一样的“楚之良才”。但廖立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的才名应为诸葛亮第二,而对自己位在李平等之下常怀不满。他攻击的用人政策是“不任贤达而任俗使”,散布流语蜚语,挑拨群关系,是个乱群羊。诸葛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又上表刘禅将廖立罢了官,流放到汶山郡。

按常理来说,李、廖二人受到诸葛亮的严厉处罚,会对他牢骚满腹,可事实在并非如此。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平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竟发病死去。廖立得知诸葛亮的死讯,也哭泣叹息说:“吾终为左衽矣!”(“左衽”,指衣襟的左边。 1 这是当时少数民族有衣服式样。)意思是指诸葛亮一死,自己再也不会被召回朝中,只有老死在边疆这地方了。这既反映了诸葛亮平时“法行不可不用”,“虽亲必罚”,又说明了诸葛亮对“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总是给人以改过的机会,这自然要使李、廖等人受罚而来怨,遭贬而悦服了。为此,晋朝人习凿齿才为此写下了上面提到的名言。

在我们党内,远比诸葛亮做得好的干部很多。但不及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在识人用人上常常感情用事,互为通融,赏不公,罚不严,只讲私情,不讲原则,光认老乡,不认公章,难怪要被群众指着脊梁说闲话了。鉴古察今,以人为镜,在识人的问题上能像诸葛亮那样\"水镜无私\",人民群众不齐伸拇指才坚哩!

用将不当会导致全军覆没,用卒不当的后果也不可小看。

春秋鲁宣公二年,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用兵伐宋。双方交战之前,宋军的主帅华元杀羊宴饷手下军官,当时没有顾及他的驭手羊斟,这个驭手就因此心怀不满,待两军交战时,羊斟对华元说:“那天吃羊,是你作主;今日驾车,由我作主”。说罢,便故意把帅车驱入郑军之中,使主帅华元被俘,宋军败绩。

为了一碗羊肉没吃上,就耿耿于怀,图报复、泄私愤,出卖主帅,败国殄民,固然是羊斟的罪过,而华元把这样一个胸狭隘、以私误国的败类放在身边造成如此而惨重的后果,不就是用人不当吗?

如今因为用人不当掉脑袋、打败仗的例子虽不这么典型,但用人不当影响工作造成损失的现象却值得重视。有的不是以德才条件选人,而是凭感情亲疏看人,只要与已不和,即使\"千里马\"照样弃之不用;有的对人求全责备,明明人才就在眼前也视而不见;有的用人只注意个体素质,不注意整体结构上的排列组合。所有这些者会影响人才作用的发挥,给部队建设造成损失。要避免用人不当,希望带兵的朋友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心底无私,任人唯贤。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为了人类的彻底解放,遵循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用人问题上,就应该体现这个根本的宗旨,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以事业为重,不从个人好恶出发,任人唯亲。在这方面,祁奚荐贤很能给人以启发。春秋时晋在夫祁奚曾任中军尉,年迈时请求退职。晋悼公让他推荐个有才能的人来继任。他当即荐了解狐。悼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和你有私仇吗?\"祁奚说:\"你不是让我推荐有才能的人吗?至于私仇,我没考虑。\"悼公即任命解狐继任中军尉。但解狐不久就死了,悼公让祁奚再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祁奚推荐了祁午。悼公又惊奇地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说:\"你不是要推荐合适的人选吗?儿子不儿子,我没考虑。\"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至今传为佳话。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用得当,首先要公正无私,唯才是举。

通过看人的表面,便对其人做出全面的评价,就难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轻易评价人,将会知错人,用错人。所谓\"表面\",是指只看人态度如何,而不了解其人内心世界;只论其书本知识,而不考虑其实干能力;只见其对已表忠、好话说尽,而不分析其人动机和本质等,以此用人,往往会出问题。历史上不少人正因看人用人,结果遭到暗算,甚至失败。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资治通鉴·汉纪》记载:东汉平敌将军庞萌,表面看,其人恭谨谦逊,汉光武帝刘秀对他非常信任,常对人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命他与虎牙在将军盖延攻击海西王董宪。因诏书只颁发给盖延,庞萌陡生疑心而不自安,以为是盖延暗中说他的坏话,于是叛变,倒戈袭击盖延,大破盖延军,延仅得身免。庞萌与董宪联合,自称东平王,驻军于桃乡的北部。刘秀得到消息,气得

2 几乎疯,亲自统领大军讨伐庞萌,写信给诸将领说:\"吾尝以庞萌为社稷这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老贼当族,其各厉兵马,会睢阳!\"刘秀会合诸将,连续在败董宪、庞萌。后东汉大司马吴汉攻破朐城,斩董宪、庞萌。

刘秀是个英明的君主,他善于招降纳叛,知人善任,对人能\"推赤心于人腹中\",他对庞萌的诚心信任也说明这一点。他引孔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的话来评价庞萌,意思是说庞萌忠心耿耿,绝对可靠。可是,他看错了人,宠萌恰恰是个反复的小人。他与盖延进攻董宪时,他叛变了,与敌人勾结在一起,从后突然袭击盖延,盖延全军覆来,只能只身逃脱。

庞萌的叛变,不仅对刘秀是个严重的教训,也给后人有益的鉴诫。\"疑人不用,用人不颖\"。这话没有错,但是,对人不该疑而疑固然不对,而对人未充分了解前过于信任也会出问题。庞萌本是始政权的将领,后归刘秀,刘秀即帝位,任为待中。本来他归附刘秀的时间仍短,也未见立过什么功劳,刘秀之所以看中他,是因他为人\"恭谨谦逊\",也就是说,他在刘秀面前表现很恭敬、谨慎、谦虚、顺从,这种表面功夫有时很能迷人,给人好的印象,因而得到刘秀的充分信任。可是,刘秀为他\"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那就没有什么根据,这是评价过高了,信任也就必然过头了,结果是犯了知错人用错人的严重错误。

疑人要有根据,信人也要有根据,不然,就难于知人。

二是明于识人,量人用器。我们经常讲,知人善任。首先是要知人,这是前提,知人才能善任。对一个人的优长、缺陷是什么,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能做出妥善的安排,用得其所。马谡长于谋划,适合在统帅部当参谋,但短于实战,缺少经验。而诸葛亮却让他当指挥官,披坚执锐,统兵陷阵,结果导致街亭失守。

读过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事实: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率先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一举名扬世界。然而,哥德巴赫猜想被攻破的历程却是极不平的,陈景润更是历尽艰辛。陈景润在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就一所重点高中教数学,因为天生性格内向,表情木讷,不善言辞,虽有满腹知识,却不能尽情表达,惹得学生怨,老师嫌,好不狼狈。后来,厦门大学老校长亚南闻听此事,坚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并非弱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罢了,后来王亚南向熊庆来教授力荐陈景润,使陈走了研究岗位。枯木逢春,陈景润如鱼得水,尽情遨游于数学海洋之中,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率先攻破\"哥德巴赫猜想\",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

从陈景润的经历中我们可能看出,陈景润当教师不称职在于用才不当;后来陈景润走上适合其特长的道路并攻破\"哥德巴赫猜想\"在于王亚南慧眼识才,因才施用。试想,如果陈景润现在还呆在中学教室的话,陈氏定理的产生恐怕就成为海市蜃楼了。陈景润的成功启示我们,用人要坚持人事相宜原则。

【读《访"虎"》有感】以人为镜 方知得失

以人为镜美文摘抄

思想汇报《以人为镜,严以律己》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时事政治(1009)

十月思想汇报:以人为镜,严以律己

1009管辖权异议

新闻阅读1009

公开课反思1009

人生感悟1009

20041009以人为镜,知得失
《20041009以人为镜,知得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