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文化苦旅》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5: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难怪历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但在荒山结庐有着生活上的麻烦,“大隐隐于市”便成了文人来江南隐居的最好推力。其实我们对“隐”有着正反两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当中国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而开始凋零时,文人或学者们就会带着他们的知识修养到此处隐居起来,藉以免于战争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与官场浮沉是文人们的失意时刻,做什么事都不顺心,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身心获得纾解,找个地方隐居,等休息够了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坏处是有人会把隐居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假隐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举动让中国特有的隐的文化开始产生变质,隐士生前的孤傲和死后的名声全然黯暗.尽管如此,我们对隐还是保有着正面看法,因为古代中国给文人发展的空间实在大狭隘了,逼得他们除了隐或许只有一死,与其这样让自己的雄心壮志殒落,我们会选择沉潜,待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余秋雨曾说他常伫立前人伫立过之处,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 ;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从他的文采想至他的被贬,既遭贬谪,而永柳二州又是荒远之地,因此他自放于山林水泽之间,将其困厄感伤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赏山水之间与文章创作之中,使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这样的一代士人的气节与傲气让后世学者不得不去尊敬他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和疑问来瞻仰这位大文豪.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

读《道士塔》,我感叹于王道士的愚蠢与古代文化的脆弱,国力的衰弱造成了历史的流失。敦煌的壁画、文物都是毁一件少一件,可偏偏这些文物、这些历史,却在国人的愚昧中湮灭、流失。我的心中也同先生一般发出了悲鸣。

阅《风雨天一阁》,我感受着古代中国藏书,也就是保存文化的不易,多少藏书家、藏书阁都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惟独天一阁屹立不倒,独自支撑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也只有范钦和他的子孙,能一代代地守着这个天一阁,守着这个中国文化的最后一丝传承。

览《信客》,我感慨于信客的漂泊人生,两代信客年复一年地穿行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联系起城市与乡村的交流。老信客是不幸的,但他依然放不下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为自己,也为乡村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接班人。新信客也如他的前任一般终年奔波于城市与乡村之间,退休后也一心为乡亲服务,代写信、当老师、作校长,终赢得身后无数赞誉,不愧为一个“信”客。

看《上海人》,我感觉上海人的特别与悲哀。先生无疑是了解上海人的,长居上海的他见惯了上海人的种种行为,于是便有了他对上海人的深入且独特的看法。先生对上海人的悲剧人格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表扬了上海人的聪明,也批评了上海人的一些不良心态,但更多的还是同情,同情上海人的悲剧人格。

文化之旅,在旅行中品位文化,升华文化。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没有历史事件与人物,你即使来到有任何意义的景观也只是会有:“自然的力量多大啊!”或者“古人的智慧多高啊!”之类单纯的赞叹,而永远也不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慨。旅游的更高层次,就是要领悟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精神。

悠长的中华文明好似广袤无边的沙漠,历代文人在上面或深或浅地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无数的人先后走过,脚印叠着脚印。有的脚印已淹没于历史的风沙之中,有的还深深地扎在那儿,这是人们留下的生命的足迹。这些美丽的脚印!

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也许咱们应该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