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学社会主义ti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两大发现: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论。

3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飞跃: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4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的是托马斯·莫尔。

5羊吃人运动出自托马斯·莫尔。

6莫尔提出按需分配两个前提1一切货品供应充足2无须担心有人所求超过自己所需。 7劳动光荣的思想是康帕内拉。

8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傅立叶首先提出和谐制度,和谐社会思想,并进行了法郎吉试验。

9欧文首先考察研究私有制的产生,历史作用,并指出私有制将由公有制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10劳动价值论的提出者威廉·配第。

11马克思青年择业观: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

13马克思论述理论重要性: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5唯物史观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这是因为:1唯物史观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理性”和“永恒正义”的根本缺陷,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变动的最终原因不应当归结为人们的思想活动,而应当到社会生产方式中去寻找。2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和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第四,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第二块理论基石,这是因为:1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2阐明无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3为无产阶级社会求解放指明了正确道路,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16空想社会主义解决不了的三大难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问题。

17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18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实行粮食垄断和粮食专卖,进而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将农民必要口粮以外的粮食强行征收,以保证军队和城市的供应;加速实现工业国有化;消费品实行配给制;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生产;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实行严格集中制,用军事化方法领导一切。 19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和产品课自由买卖和交换;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租赁制,合作社,代购代销及小企业归还原主经营等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经济。

20列宁所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的一个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21社会主义自我完善是指在不背离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体制进行调整,革新,充实,以解放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

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 22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平竞赛中,主要是比优越性,比凝聚力,比吸引力,比谁更有效的吸收当代科技成果,造成领导时代潮流,体现时代水平的最先进生产力。

2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两层最基本内涵:1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基本制度;2中国的特色,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式的特征。

24毛泽东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25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6赫鲁晓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加强集体领导;努力改进苏维埃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整顿和改组内务机构;建立干部更新制度,试图打破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对工业和建筑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其核心是变部门管理体制为经济行政区管理体制,把工业,建筑业的业务管理中心由中央转到地方;提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农庄庄园和职工个人副业发展。扩大农业企业制定计划的自主权,大面积垦荒,增加农业投资。 27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内容:1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2倡导“社会主义多元化”;3提出全面民主化纲领;4鼓吹人道主义观;5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28苏联解体原因:1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阻碍了生产力发展。2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最终拖垮了苏联。3苏共及其领导日益脱离群众。4民族矛盾激化导致联盟体制崩溃。苏联解体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践相结合;必须把执政党自身建设搞好;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必须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不能完全否定党和国家的历史。

29.1956——196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值得总结经验教训:1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搞阶级斗争扩大化。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3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违背经济规律。4生产关系所有制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30.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1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31.“二次革命”是陈独秀提出的,错误是因为主动放弃无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32.中国革命是:|“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合作的革命”,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

3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4.邓小平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5.三次思想解放:1在“文化大革命”后,我们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2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3江泽民在党十五大所作的报告,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它提出公有制应该有多种实现形式等一些具有突破性理论观点。

36.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

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37.“三个代表”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8.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9.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40.第三条道路是社会党人标榜的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 41.民主社会主义产生于西欧原因:1工业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加深,为实现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成熟的经济基础。2西欧国家传统民主制度比较发达,有议会民主制度可以利用,工人阶级可以进行合法斗争,为通过和平革命取得政权提供了可能3核武器时代,暴力革命易于导致核战争,一旦战争爆发,任何革命已不可取。4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已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为和平走向社会主义准备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42.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首先成功1经济原因,落后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的剥削掠夺及本国封建主义统治,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民憎恨殖民主义,自然也憎恨与之结为一体的资本主义,因此他们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时,不但要求彻底推翻殖民主义统治,而且抵制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建立一种独立自主的新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2阶级根源,落后的民族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反映在阶级状况上就是无产阶级力量薄弱,许多国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掌握领导权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有强烈的反帝、反殖民主义的要求,希望实现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3文化传统根源,社会主义符合落后国家本民族的传统,以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嫁接新的发展方式,才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首先爆发与其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相适应。

43.新科技革命是如何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准备条件:1新科技革命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技术基础。2新科技革命将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社会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辟道路。3新科技革命需要创造型人才,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新科技革命的结果必然消除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44.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1从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来看,马克思回答的是人类历史发展和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理论适合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存在过时问题。2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包括基本原理和个别结论两部分。个别结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结果,随着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这些个别结论可能会过时,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直到今天还是完全正确的。3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上看,这一理论时刻与时代紧密结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体系,更不是教条。因此,只要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会停止发展,从这一点出发,马克思主义也不存在过时问题。

45.社会主义不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个体偏好,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的得出,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和美好想象,而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和生产方式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后所得出的结果.

46.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TI试题

科学社会主义感想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ti
《科学社会主义ti.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