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医经典选读课后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温经典,渗透中医,提升自我,发扬中医

--中医经典选读课后心得

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深奥的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学科的知识宝藏,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学习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大学的必修课,而对于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我,未能深入的接触中医的知识是我人生一大憾事,但是作为医学院毕业的一员,以后也有可能与医院打交道,了解我国的古代经典和传统文化,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也是一种必然。而从中医经典选读中,我较为直接的接触了中医基础知识,学到中医中的精华,了解到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

从本学期思的中医经典选读课上,我认识到要学好经典,就必须熟读、理解和应用。因为熟读是基础,理解是深化,应用是提高。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熟读默记,娴熟于心,背原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背得多了,理解也会逐渐加深。从小学到现在,你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你经常记忆的,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发现,你学的知识渐渐增多,那你对前面知识的理解

就会越深刻,因为以前的知识是基础,我们不断的运用基础,记的次数多了,理解就更加深了,每次运用理解有一定的提高。“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多读多记,到时你就可以应用自如,信手拈来。

第二、理解,古代经典著作的理论是深奥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条文中多次用到倒装、省略等文学方法,理解条文时多留意这些“陷阱”,方能领悟原文意思。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借助注家及其注本弄懂医理。从熟读到对原文的理解,是一个深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借鉴历代注家对中医经典的研究,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钻研。

第三、应用,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习古代中医经典要与临床多结合,我们学习中医的目的,就是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病人,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角度,缺乏实践经验与应用,则相当于是纸上谈兵,结局肯定是失败,中医也就永远都不会的到弘扬与发展,应用与实践才是事物得以发展的关键。

其实,在我看来,这三个步骤不仅仅是学习中医经典选读所必经的途径,同时,我们学习其它任何知识需要的一个过程,从熟读到理解再到应用,脚踏实地。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提升,不断进步,最终有所收获,取得成功。

通过中医经典选读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是以上对于学习经典的方法,在对中医理解和学习方法的领悟上也上了一个台阶。如下几点是我从中所学:

一、加深对中医的认识,重新树立了对中医的信心。 现今,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收到了极大的限制,未能在市场中占领一定的地位,这与中医教育未能培养出中医人才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中医课程培训目标过于广泛,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未能培养扎实的辨证论治思维;课程设计按照西医的模式,忽略了中医的综合性和非分科性;中西医课程并设,比例不当,在教育过程中,方法不当,学生混淆了中西医的概念;不注重中医经典的学习;而现今中医院西化现象特别严重,使得中医学子丧失信心,感觉中医变得无家可归。这些当然也与中医本身的局限性有关联。而学习了四大经典后,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中医经典的形成是不断总结以前的用药经验,经过后世数千年无数医家的临床验证被证实并发展。古代的经典著作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我们中国人自身经验筛选出来的临床医药良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加深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在临床上正确运用中医与西医方法。

根据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教学模式(两个基础: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以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我国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一方面了解到中西医理论的不同。以往曾开展对阴阳学说、脏象学说 、气血学说及有关“ 证 ”的研究等,主要是从西医角度去探索。其方法是先以临床为据确立研究对象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或动物疾病模型以寻找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点。另一方面,认识到中西医理论在疾病诊治中的结合,包括在诊断上的病症结合,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除此之外,还有对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结合;通过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结合;通过对方剂药物的研究进行结合等等。

三、悟到学习的方法

1.打好基础。古代医家通过自身经验为后世中医的发展打了扎实的基础。现代中医药的得以发展都是基于我国古代医家通过实践经验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我们学习知识也像是中医发展一样,是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只有打好了基础,后面的学习才会更加容易,才得以积累到更多的知识。

2.勇于实践,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经典需要经验结合实践,我们日常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清华学子时刻谨记 “行胜于言”的优良校风,不断努力,一个又一个的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今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希望中也提到“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而当代大学生要做到勇于实践。

3.注重思路,培养自身辩证论治的思维意识。每一个学科的发展都通过经验到技术,再到理论。而理论回过头来指导技术。中医学的宝贵在于辨证论治之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所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更在汉代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现代中医的临床疗效与辨证论治也是密不可分,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才是学习中医理论的真正部分,学习理论就是培养辨证论治的思维,然后应用于临床。当今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必须注重思路,正如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提高了,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出路。

4.善于归纳总结。中医经典著作都是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断归纳与总结,才得以补充完善,成为经典,流传下来。而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更加离不开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只有通过自身的归纳总结才能真正沉淀变为自身的

知识。正如古代医家将自身经验所获整理成经典一样,我们不断归纳总结,也能使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堆积,扩宽自身知识面,提搞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为维系,以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应用自然药物或非药物来防治疾病和保健的手段,以临床表现和人体自身感受为判断治疗的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成就了中国传统医学之辉煌。要成为一代中医药大家,必须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就要从中医的原著中汲取理论精髓和各种学术观点,清代名医费伯雄说:“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 中医的四大经典是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是弘扬和发展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关键所在。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学之路不尽坦然,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只要杏林学子努力着,走好脚下的每一小步,就是迈出中医之路的一大步!而对于在医学院学管理的我而言,做到了解中医中的基础知识,并在以后不断加深自己的中医的理解,相信也能为今后中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6)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3)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4)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3)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13)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4)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7)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12)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9)

中医经典选读课后心得
《中医经典选读课后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