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4 01:0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4春农村行政管理(专) 1453004401415 陈治旭 内容摘要: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 小城镇 建设 问题 对策

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乱铺摊子,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20年来,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8倍,发展到了19060多

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

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目前不仅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理论研究及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

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观念影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长期以来,落后的陈旧观念阻碍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导致农村发展与城市化的步伐相差甚远。而这些观念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导致人们对发展小城镇建设认识不高,信心不足;在指导小城镇建设中,表现为重镇容镇貌的治理,轻基础建设,重居住条件的改善,轻经济实力的增加,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二)资金不足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长期以来,很多乡镇财政只能保证职工工资的发放,致使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跟不上,土地储备不足,利用土地生财的良性循环难以形成。目前,很多地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仅停留在向上级争取和招商引资上。由于乡镇招商引资比较困难,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主体大多以政府为主,许多项目只投入无收益,只建设不经营,资金不足的困扰越来越大。

(三)规划不当阻碍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不少地方刮起了建房热,建房面积越来越大,装修豪华,花样翻新,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尽管各级政府要求编制城镇建设规划,加强管理,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经规划,就不能随意更改。

(四)协调不力,拖延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需多方配合,它从规划和审批要涉及不少单位和部

门,手续繁多,程序复杂。而目前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当,导致有的建设项目失去了机遇,拖延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富民建镇的思想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力度不大,措施办法不多。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掌握资本;挖掘生产力,积攒资本;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扩大开放,引进资本。要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做工、经商、办企业。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

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户、就业、入学、劳动保障等,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 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在农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加快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促进小城镇建设。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则表现为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大干部、小干部,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干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同时,城镇发展还受人口、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发展小城镇,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城镇规划应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以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三)突出小城镇建设特色

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如果一个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专业化、专门化的效率,就会在别的小城镇和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中衰落。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加工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产业化为对象,发展主导型小城镇;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市场主导型小城镇;以旅游、文化资源为凭藉,发展旅游开发主导型小城镇;以地理集散为依托,发展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以吸引外资为重点,发展开放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等。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因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但精神文明如果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到破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的基本国情除了地大物博外,还应看到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这个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全国约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也是少数,而多数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我们必须清醒

地认识到,这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因此,必须花很大的气力,像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大力加强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和教育新型市民的大平台。

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在建设中必须解决陈旧观念、资金不足、规划不当、协调不力等主要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规划管理、广开财源、提高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谭庆琏.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努力开创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新局面[J].村镇建设,2007(11).[2]戚盛豪,等.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6,22.[3] 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

[4] 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超常规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

建设小城镇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加快经济发展建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