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要扎扎实实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9: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生课外阅读,要扎扎实实

叶圣陶先生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认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70%。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言传身教,身先士卒

教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会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的书籍,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谈古论今,讲述自己阅读作品的感悟体会,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带动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还应收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引领学生理解赏析,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读书的渴望。引导学生就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并在课余时间善于与他人交谈读书心得,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行为。

二、故事悬念,诱发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他们从小伴着童谣、童话长大,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如一位教师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开心的时候,黄鼠狼突然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儿教师戛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教师却让他们猜一猜结果如何。在一一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后,教师才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同学们想知道结果就找这本书读吧。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效果比说教要好得多。

三、再现形象,感知审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学生开始审美的初级层次,要调动学生审美直觉去感受作品的语言和形象。感知还是美感的门户,审美必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外来刺激,学生主体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因此,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形象。

要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就要从朗读开始,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是获取作品美感的途径,把无声的文字演绎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实现“学生——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如有感情地朗读《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可以借助作品的语言文字,使读者置身于作品的情感中,再现形象,跨越时空,跟作家、作品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感悟和体验到作品真挚而深沉的思想精髓,感知爱的真谛,产生美的体验。

四、借助意象,发展想象

一个人如果想真能鉴赏一部作品,并能给予恰当的评价,他就得天生有很好的想象力。文学有着超越文字表面的丰富的意象世界,如果不能领悟文章深层次的意境,就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审美价值。一部部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而微化、人化的自然,就是一个个包罗万象、神秘多元的世界,这是美的根本源泉。小学生走向这些美的世界就是从阅读开始的。他们从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出发,凭着他人的描述,透过意象,通过想象,使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形象鲜活起来。这种审美想象力越丰富,他们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把握就越具体,对审美对象的再造就越真实。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对作品意象进行透视解码,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语文教师应借助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通过小学课文的意象、意境、情节、环境,结合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让课文中的画面活在眼前,使作者的意蕴酿于心中,以此培养学生对所学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优劣的判断能力。

五、感悟思想,审美创造

古今中外的课外书籍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畏精神,有“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的仁爱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善心德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信仰追求。这些沉积久远的人文精神在当今社会更值得发扬广大。现在,我们培养小学生的现代文明,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公德意识,培养他们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他们爱我家乡、爱我中华的爱国情怀等,都应该凭借这些放射着理性审美光芒的名篇佳作,我们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是要让这些精神品质在学生的笔下,在学生的身上不断演绎,不断发扬广大。

如学生在课外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以后,就会很自然地领悟到:“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等美学主题。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就要帮助他们获得理性的共鸣,并且要求他们把这些美好情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六、指导阅读,积累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在不同信息、文本立意、视角的沟通和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抓好课内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熟练地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为课外阅读提供保障。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

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2、课堂反复阅读,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结合课文渗透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小学生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他们生活的阅历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在理解字词层面上的疑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自主解决不了做好记录,与同学或是老师进行交流。教师经过检查、抽查后,提取共性的问题,再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释疑解难。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后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或组织适当的语文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小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进行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并进行检查,以此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引导点拨,真正让学生得到收获和提升。

七、推荐书刊,多看多读

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选择读物。书籍的内容要符合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这一目的;内容和题材广泛,既有文艺作品,也有科学知识方面的书籍;语言要规范,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注意与课内阅读配合起来,尽可能根据阅读教材各个单元的内容与读写要求互相配合。教师可以按一定的主题选出一些书刊,编成目录,在学习园地或墙报上向小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书报刊物,使课外阅读体现出在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引下进行的特点,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低年级要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此外,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

家长会,要扎扎实实家长会

扎扎实实读书

四个扎扎实实心得体会

扎扎实实推进安全发展

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育人

堂堂正正做人 扎扎实实做事

扎扎实实抓课堂教学论文

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推荐)

过来人传授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心得:第一轮学习要扎扎实实

我们要学会放弃阅读答案

阅读要扎扎实实
《阅读要扎扎实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不要误用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