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华德育故事》八德代表名言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2: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华德育故事》八德代表名言

孝:

百善孝当先。我们为人子女,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吴孙劝夫》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吴孙劝夫》 父可以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吴孙劝夫》 子欲养而亲不待。——《吴孙劝夫》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吴孙劝夫》

人之初性本善 ,只要能用德行和赤诚之心,必能感化家庭,感化世人。

——《吴孙劝夫》 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以影响孝子的心。——《江革父母》

立身行道,放才能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及时行孝,才是立身行道的根本。

——《黄香温清》 善奉养者,不必珍馐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 孝之至也。 ——《黄香温清》

老婆婆虽然是仆人,她也是别人的父母。事诸父,如事父。 ——《陆绩怀橘》 古代圣者有云:“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为人父母,如果以身作则孝顺长辈,孩子就会起而效法,孝道家风就会代代绵延。

——《陆绩怀橘》 孝是众善之始,如果连做人最根本的德行培养不好的话。上不忠君,下不爱民 机遇越好,祸患越大。 ——《陆绩怀橘》

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陆绩怀橘》 物虽小,勿私藏。 ——《陆绩怀橘》 当年橘子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纯孝成性忘小节,英雄自古类如斯。

——《陆绩怀橘》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绪得参》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管怎样,娘就是娘。 ——《张李丐养》 万善百行,惟孝为尊。 ——《张李丐养》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菊花无怨》 孝,除了要养父母的身体,更要善待大自然。它如同我们共同的父母,珍爱天地间的万物生灵,也不失为对自然母亲的尽孝。

——《郯子鹿乳》 天下只有不是之子女,没有不是之父母。纵使父母有错,做子女的可以善加规劝。

——《考叔舍肉》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考叔舍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缇萦上书》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缇萦上书》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缇萦上书》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缇萦上书》 读书立业,孝悌做人。 ——《缇萦上书》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缇萦上书》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缇萦上书》

班固有诗赞缇萦,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上书》 执虚器如执盈。 —— 《孟宗哭竹》

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外物障碍时,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在浮躁。心躁时周围万物都是障碍。但当心态平和时,眼前的万物,一切都是美好的。

——《孟宗哭竹》 万物交感,以诚以忠。当我们真正发出一颗至诚至忠之心时,天地万物也一定会被感动的。 ——《孟宗哭竹》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一颗至诚至孝的心,一定会感动周遭的人 事 物。

——《孟宗哭竹》 孝 是至高的善行。 ——《孟宗哭竹》

孝顺爹娘的孩子才是最幸福呢。 ——《鼎臣祝寿》 孝顺,不仅是孝养父母的身体 心绪,更要孝养父母的志趣。父母的人生也就没有遗憾和担忧了,才能算是真正的长寿。 ——《鼎臣祝寿》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鼎臣祝寿》

每个孩子的生日都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怀我们时吃不好睡不好,最辛苦,冒着生命危险的。爹为了我的诞生是多么辛苦的工作,怀胎十月不仅是母亲的难日,也是父亲最辛苦的日子,因为母亲和孩子都要靠父亲照顾。所以孩子过生日最应该得到礼物的是爹和娘。

——《鼎臣祝寿》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为人子不可不担忧年岁大的父母。

——《鼎臣祝寿》 生死有命,随缘即可,先哲处事。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 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人生在世不可缺少,达观豁达的态度。

——《鼎臣祝寿》

娥媓微笑着:“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苦。房子咱们可以盖,但父母只有一个。”

——《大舜》

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是一样的,娘就是我的亲娘!

—《大舜》

舜帝的孝心孝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后人尊称舜为‘孝之始祖’!”

—《大舜》

礼记有云:“恒言不称老”子 女再老,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

——《老莱斑衣》 七十古来稀,九十纵观古往。 ——《老莱斑衣》 真正的不老是拥有强健的体魄,让父母看到自己从内到外都是年轻的活力,才能真正给父母增添信心啊。 ——《老莱斑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仲由负米》 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见而亲不在啊! ——《仲由负米》 这个世界上,只有娘做的野菜是这个味道。 ——《仲由负米》

乌鸦懂得反哺,羔羊也会跪着喝奶,母亲赋予我们的是生命。多一点恭敬的存心,有何不可呢? ——《曾参养志》 孝顺父母是道德的基础,敬爱兄长是道德的延续。信用是道德的深化,忠诚是道德的主旨。 ——《曾参养志》

没有任何事比在父母床前尽孝更重要了。 ——《曾参养志》 孝道是德行的根本,孝顺双亲的人,也一定会对君主忠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所以爱护身体是行孝道的第一步。 ——《曾参养志》 孝子应在生活中爱敬父母,和颜悦色使他们开怀顺心,在父母病中尽心服侍,在去世时也应遵礼致哀祭奠,不可草率。 ——《曾参养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参养志》 奶奶,只要我有一颗孝心,即便身残,也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孝敬奶奶。

——《李密陈情》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读到此处,皇上的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李密陈情》 悌: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父母、亲友有了过失一定要劝谏,只是一味地听从,并不算是孝悌。

——《郑均悟兄》 “白衣尚书”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郑均悟兄》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许武教弟》

一个“让”字,可以化解很多纷争,受益一生„„ ——《孔融让梨》 事诸兄、如事兄。 ——《孔融让梨》

古人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彦霄析箸》 世间最难得者就是弟兄,有弟兄时我们一定要珍爱。——《彦霄析箸》

婆媳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一道难解之题,如果一家人彼此都能相互包容、体谅,必能家业兴旺,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邹媖引过》 古人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邹媖引过》

家和万事兴。姑嫂和谐是建立良好婆媳的关键。婆媳两人能携手合作,必能共建幸福美满的家庭。 ——《邹媖引过》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打开百善之门的钥匙。 ——《邹媖引过》 蒙幼未知,鞠我者兄。在死而生,实维嫂恩! ——《韩郑鞠叔》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韩郑鞠叔》

“泰伯三以天下让”,他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泰伯采药》 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才能真正使人心平,人心平才能生和气。——《郑濂碎梨》 兄弟间的亲睦友爱一定要是发自内心,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

——《陳昉百犬》 亲情有时就是一碗粥,煮一碗粥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仔细想想,我们又为年迈的亲人煮过几次粥? ——《李绩焚须》 兄友弟恭,既是“孝”的表现,也是家庭、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条件之一。

——《蒋女保弟》

忠: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要有这颗忠心,就一定能够带领我们打退敌人的进攻!——《李秀忠烈》 “天下虽大,但大丈夫岂有贪生怕死之理!为了伸张正义公理,守住我们的信念,我必须坚持!清白与否,我相信老天和时间会还我公道的!”

——《滂母无憾》 人以气节为本,气节在,寿命长短何足惜!若性命和气节不可兼得,二者取一,理应舍命而取义。 ——《滂母无憾》

“容人所不能容,行人所不能行” ——《王旦荐贤》

‘家和万事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家里人团结和睦,才不会受外人欺侮,而懂得宽容就是顾全大局,这也是一种智慧。

——《王旦荐贤》

治理国家,应该坚持原则,爱憎分明,不能总是迁就、妥协!——《王旦荐贤》

“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循环不息!然生未必是开始,死也未必是终结!人生一世,当求心安,至于寿命长短,又何必强求呢?”

——《长孙规谏》 “千万不要小看了相夫教子,只有家庭和睦,家族才能兴旺!这关键就要看我们女人!” ——《长孙规谏》 “相夫教子并非易事,这件事做好了,其他的事才能做好——”

——《长孙规谏》

“人一旦大权在握,易生弊端。” ——《长孙规谏》

“多亲近有德行的人,向他们学习,你的德行也会逐日进步;如果让不肖的小人趁虚而入,日积月累,你的言行举止,心性品德,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人生的失败!” ——《长孙规谏》 “出乎尔者,反乎而者!你对别人怀疑、猜忌,别人同样也不会信任你!

——《长孙规谏》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长孙规谏》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可也有许多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有许多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必然会污染善良的心性。”

——《长孙规谏》 “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只有以真心去对待别人,别人才会以真心来回报你!也只有这样,你的心才会安定。心定下来,才能感受到人生的乐趣!”

——《长孙规谏》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本性,常常被妄想、分别、执着之心所蒙蔽。当一个人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身边还有人关心他、鼓励他,这个时候,往往会顿悟前非!” ——《长孙规谏》 哪有人能这样啊?!在蛮荒无人的地方,一呆就是二十年啊,他从来就没有求绕过!„„唉„„苏武是真正的勇士啊!” ——《苏武牧羊》

“大丈夫一世理应当无愧立于天地之间! ——《苏武牧羊》

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我心甘情愿!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恨的。 ——《苏武牧羊》 如果要降的话,多年前我就降了„„ ——《苏武牧羊》

本着圣人先哲传下来的治国之道,以‘仁’为本,并不希望看到战争发生,更不希望百姓黎民惨遭战火荼毒。 ——《苏武牧羊》

你要像你的先人那样,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苏武牧羊》 只要我活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会做任何对不起国家和百姓的事情。

——《苏武牧羊》 岳飞兵寡。善破众军。尽忠报国。盖世功勋。 ——《岳飞报国》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报国》 爵位越高,就让野心越小;我的官越大,就让私心越小;俸禄越多,就让布施越广,也许就能免除危害了。 ——《樊姬进贤》

信:

言必信,行必果。

做任何事都要守诚信,‘一言既定,不能以利动其心。’

——《赵柔一言》 点石成金?不如一诺千金啊! ——《赵柔一言》

“诚信是立国的根本,信之为道大矣!上不信,则无以使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因此,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越姬信心》 “做人要‘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越姬信心》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说那些好听而靠不住的话。 ——《越姬信心》

张扬别人的过错和缺点,本身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越姬信心》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而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越姬信心》“一个人诚心诚意地去做一件事情,怎么能说成是愚钝呢?”——《张劭待式》人的嘴可以骗人,也可以骗己,就是做错了事,也可以找到借口,说得很圆。

——《张劭待式》 大丈夫顶天立地,言而无信岂不愧对这束发冠巾的七尺男儿之躯!

——《张劭待式》 守信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体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言出于心,成于声,落地铿锵,不做辩伪,必能实践,唯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才能立身于世。

——《张劭待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庭式心许》 她昔日美目盼兮是我妻,今日双目失明亦是我妻! ——《庭式心许》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庭式心许》

为官代表的是朝廷,不是个人,处处要信于人、信于己,上对朝廷、下对百姓都要诚信、负责。以这种方式,我可以深刻检点、反省自己的功与过!

——《赵抃告天》 常言道,信用之落地,如镜之破,不能再圆。 ——《赵抃告天》 信于人、信于己,这是为人的根本,如此才能内心坦荡, 生死无憾!

——《赵抃告天》

“竭力做到真诚,没有一刻离开过诚字,才是真的维护了诚。——《安世不妄》 做诚信之人,不会再随便承诺,更不会再图一时之快说那些离谱的话了。

——《安世不妄》诺言如山,不可轻移。——《程妻守鞋》 易得千金宝,难觅知心人。——《程妻守鞋》 人生苦短,信义长存。——《程妻守鞋》

上至一国之君,下至一家之主,信用都是重中之重。——《邓曼抚民》 诚、信乃行世之本,诚于天地之际,信于人心之间。——《子仪见酋》 人之所贵者心。言者、心之声也。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季札挂剑》 一面之交。一言之托。终身不忘如此。无他、重自心之信义。

——《朱晖许堪》 凡出言,信为先!——《元振济窆》

礼:

从古至今,成大事者必能恪守礼节,事事归罪于己,失败者往往是推脱责任之辈。可见一言一行,皆为因果,世间成败,亦在情理之中。

——《宋桓罪己》 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太任斋庄》

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与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潜意识里他会效仿我的言行。所以我绝不会偷懒的。 ——《 太任斋庄》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 太任斋庄》

每个女人在孕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都会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心灵上也是,所以她这个时候已经不在乎身体的任何变化了,你会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这世上最美最温暖的眼神,那是最伟大的一种爱——母爱。

——《 太任斋庄》

行宜稳,坐宜静,言宜轻,卧宜正。 ——《 太任斋庄》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 太任斋庄》 礼的运用,以和为贵。人生在世,当与人为善,以守礼遵节来自我警醒。

——《德言对经》 “无论写字还是读书,首先要有恭敬心,还要有一份好学的态度,心里有一分恭敬就能得一分的利益;不能认真学习,心就定不下来,字当然就写不好了。所以呢,写字就是练习心定,不求快,一笔一划都要恭敬,这样才能写好字、读好书,才不愧对古圣先贤的教诲。”

——《德言对经》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德言对经》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德言对经》 “人生在世,无礼不足以安身立命,应当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德言对经》 人以礼节修身养性,无礼不足以德服众人。 ——《德言对经》

家败,败在一个奢字;人败,败在一个逸字!——《李后严明》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李后严明》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李后严明》

古人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李后严明》

礼仪乃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礼仪,人民将会丧失恭敬之心,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天下也会因此而大乱!

——《王珪循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尊敬老师,应该和尊敬父母一样。 ——《王珪循礼》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王珪循礼》

古人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能开启我们智慧,引领我们的人生,所以没有老师的教诲,你如何能够学习到古圣先贤的智慧风范,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王珪循礼》 “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说人人在礼法面前,都应平等,下至庶人,上至大夫,无不例外!”

——《王珪循礼》 “人无礼则无立,家无礼则不和,国无礼则不兴! ——《王珪循礼》

《礼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孙晷温恭》

‘字不敬,心先病’。写字也要有一份恭敬心,这样才能写得工整。心正字就会正。”

——《孙晷温恭》

对长辈要恭敬,对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言而有信等等,太多了。还有就是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走路要从容,坐姿要端正。

——《孙晷温恭》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由于沾染了不良习气,才会做错事。我们应该用言行去感化他们,而不是争执!”

——《尹陈童训》

“凡事从自身找原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遵循古圣先贤的礼仪。” ——《尹陈童训》 《礼记》:“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尹陈童训》

以德以礼才能永久立足之道。——《楚媛不违》

涵养和德行才会让你更加被别人另眼相看,到时你一定会体会到的!

——《楚媛不违》 贫而乐,富而好礼。 ——《楚媛不违》

恭谨谦逊,可以成就好的德行。骄奢放纵则败坏名誉。富贵和恩宠无常,所以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驾驭财富。

——《楚媛不违》 人生除了物质,是否该有一些更有意义的志向呢?不以宠辱更其守,不以毁誉累其心。 ——《楚媛不违》

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所以当小人有失为人子的礼节时,家父也是会打小人的。

——《伯禽趋跪》 故夫礼者,可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伯禽趋跪》 一礼可见一人之正邪,从一礼可知一国之兴衰。 ——《伯禽趋跪》

以德立身,以礼修身,不应贪慕荣华与美貌。在家遵守本分、力行孝道,在外以礼待人,正所谓不知礼,无以立。

——《宿瘤采桑》

君王娶妃,先告明女子父母是礼,否则和强抢民女无异;女子先回家禀告父母是礼,否则见利忘义,枉费父母养育之恩。为人子女不能尽孝,也必定不是忠义之人,君王也不可能信任这样的人在身边服侍。而君王娶妃当以聘娶之礼迎娶,更体现了君王礼贤下士、行为世范的风度。

——《宿瘤采桑》

治天下者,礼乐仁和也!——《孔子尽礼》

周都礼制,有馈赠礼,敬死丧;射飨礼,敬乡党;食飨礼,敬宾客„

——《孔子尽礼》 居家有礼则长幼分,闺门有礼则三族和,朝廷有礼则官爵尊,田猎有礼则戎事闲,军旅有礼则武功成。若失却于礼,如终夜无烛,耳目无所见,手足无所措,遗祸无穷矣。

——《孔子尽礼》 《礼》曰:礼别异,乐和同。二者相互协调,即可达到理想之道德境界。

——《孔子尽礼》 “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义: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解救他、奉养他,都是天经地义的道义!否则不是给你和我们的后代子孙留下骂名,苟且偷生,活不出堂堂正正的人样,我更加有愧于你们啊!

——《楼护养吕》 临难勿苟免 。 ——《楼护养吕》

“义,志以天下为芬”义,就是要把天下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来做。

——《汉宾惠人》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才是真正的道义。

——《汉宾惠人》 天地之道,负载万物,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义,是大义。——《汉宾惠人》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大家都信守道义,‘利’自然就会有了,百姓自然就会富足。” ——《汉宾惠人》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我们大家只有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能够一起度过难关! ——《査道博施》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査道博施》

人生在世,有再多的钱,还不是三餐一宿;有再大的房子,晚上睡的还不只是一张床?做人但求心安理得,怎么能说受苦呢? ——《査道博施》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査道博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进之救友》 人活于世,不能苟且偷生,若见义不为,便是无勇。必要时宁可‘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进之救友》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进之救友》 义是德的体现。 ——《进之救友》

董仲舒说,仁就是义,义就是我,指的是仁一定要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而义必然体现在自己内心的取舍方面。 ——《进之救友》

“义之所在,不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

——《元振济窆》 义之大者,为国为民! ——《元振济窆》

做人但求无愧于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义’的表现 ——《元振济窆》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妙聪井负》

身份不同,所遵循的道义也不相同。——《冯谖焚券》 为国为民,义之大者!——《冯谖焚券》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依着本分做事,问心无愧!”——《冯谖焚券》 “人生在世,不是做每件事都讲利益的!我这样做,只是尽我做人的本分!”

——《冯谖焚券》 ‘为国为民,义之大者’——《冯谖焚券》

“先圣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丈夫行事当以‘义’字为先!

——《巨伯请代》 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巨伯请代》 义,人之正路也。行义以达其道,则无往而不咸宜矣。——《巨伯请代》

即使疫病传染,如果弃之不顾,人未死,良心就先死了,就会孝义全无。

——《公义变俗》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间有了矛盾,言辞切勿伤情。

——《世恩夜待》

“我就是要饭,也要坚持自己原则,不义之财我是不会用的。”——《留台拾金》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留台拾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留台拾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留台拾金》

遇事要先反省,自己的所为是不是符合了仁心才行动的。如果不是,就借机改正失误。如果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番议论又有何妨?

——《吴谢笞贺》

古话说,亡身之祸,言居其九。如果是为了正义的事情而进言,哪怕杀身取义也在所不辞,可是日常生活中谈短论长,只图言辞痛快,只能惹祸上身。

——《吴谢笞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吴谢笞贺》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就是要他给别人帮助后不要老放在心上,但受到别人的好意绝对不可以忘记. ——《吴谢笞贺》

麻布在染缸里,最难得的就是不被染黑,这跟做人是一个道理。护持大义是没错的,我们应该坚信对的做法,不要人云亦云。

——《吴谢笞贺》

做买卖可得讲良心呀,做人不能因贪财而忘记诚信。这次我可以不同你计较钱财,但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不义之财不可取,否则一定会自食恶果的。

——《吴谢笞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吴谢笞贺》

义字第一条,要爱惜物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须心存敬畏,不可戕害他人的性命,哪怕花花草草也应该爱护,不可随意践踏、玩弄。

——《吴谢笞贺》

义字第二条,公正廉明。秉持正义,是非黑白,不可颠倒,更不能将错就错,让别人替自己受过。

——《吴谢笞贺》

义字第三条,要有担当。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担,不怕犯错,就怕知错不改。 孝悌是人间大义,你要是爱护兄弟,就应该帮他竖立正确的观念,那才是真正的义。

——《吴谢笞贺》

人间正道便是义,你只要以公正合宜的道理来做事,总会有好结果的。

——《吴谢笞贺》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吴谢笞贺》

“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董奉治病》

‘惟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董奉治病》 治病救人,是医者应尽的本分。‘人在病前同为患,岂因贫富生分别’

——《董奉治病》 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孝”是做人的根本,而“廉”,是做事的根本,一个人廉洁,他在办事当中才不会图谋自己的私利,才能大公无私,把事办好。“廉”还是政治的根本,从政者廉洁,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子干垦田》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非公正,天地自有乾坤正义。

——《包拯贡砚》 为官之道,清廉为基本。——《包拯贡砚》

诗曰:宋有包拯, 出知端州, 制贡足数, 一砚不留。——《包拯贡砚》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杨震四知》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是最好的教导,我一直以为自己为孩子留下钱财,能使他过得更好。谁知,竟然做了最坏的榜样。

——《杨震四知》 做人与下棋,都是一样,人间正道,并无区别。 ——《杨震四知》

人一生的節操,在于始终如一。戒慎乎微細貪欲。 ——《杨震四知》

人前人后各做一套,哪里是君子当为?更别提为官之道了!——《杨震四知》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善不为则难为大善,小恶不戒则大恶难惩。

——《杨震四知》 棋局如天地,都有方圆规矩。邪僻的招数可能一时得势,然而,若想奠定最终的胜局,还需秉持人间正道。

——《杨震四知》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你说没人知道呢?——《杨震四知》

我知故人,而故人不知我啊,这是为什么啊?——《杨震四知》 为人母者,当育子孝廉。心存廉心,方能成莲。——《潘郭诗诫》

愿子为官廉以德,殊胜斑衣舞老莱。——《潘郭诗诫》

人生名利等秋叶,惟许丹心照天地。——《潘郭诗诫》

为官要清廉自守,言行皆需谨慎。——《潘郭诗诫》 功名利禄都是过眼烟云,谁也守不住,多少人为此丢了性命,让父母家人为之伤心悲痛。——《霸妻清节》

不接受不义之财,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污,这就是廉洁。——《修母荻训》

钱财如果是不该你得的,或者来路不明的,就都是不义之财,绝不能碰。

——《修母荻训》

一个人再加两个人,“仁”要人与人相互亲爱;義的上面是只羊,底下是我,像羊一样牺牲的我就是义。

——《修母荻训》

诸葛孔明。盖世清贞。鞠躬尽瘁。不别治生。——《孔明洁身》

不负先主知遇之恩,下不负蜀汉百姓,无愧天下苍生。——《孔明洁身》

廉者。所以立志也。人各有志。孰不喜清高而恶污浊。——《彭陈辞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彭陈辞姻》

女子能廉,才能养其子孝;玉德养心,才能不谄媚钱财。清高是一种境界,不染污浊,不屈服于贫穷,这样的家庭怎么会不昌隆呢?我们也要以此修身净心,用正直廉洁的心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事。心纯净了,世界就会很美了。

——《彭陈辞姻》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在一颗心。心中的主人就是道德仁爱,人人若因世乱就失了心的主人,世道岂不是更加混乱,到时将人人自危啊。

——《许衡心主》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只有真正内心廉洁的人,才会像夫子那样,内心容不得一丝不干净的东西。”

——《子阿委珠》

做人要有尊严,有志气,守节操,要克制内心的欲望,拒绝一切不义的东西!”

——《子阿委珠》

过多地给予孩子财富就会忽略德行的教导,要让孩子清俭习劳。——《李习求贫》

只有习劳才能知感恩,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你要真的有志气长本事,就不要靠父母的遗赠,靠自己的力量吧!

——《李习求贫》 利可以养生,亦可以伤生。财富虽可以让人生活滋润,可是如果智慧不够的话,子孙反而会因此养成好逸恶劳的惰性。

——《李习求贫》

古人说过,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德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人有了德能后才能去运用财富。财多有财多的用法,财少有财少的用法。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这样的智慧,钱多钱少都是祸害。

——《李习求贫》

人有了智慧,就不会因财而迷惑颠倒了。——《李习求贫》

世间无论谁的财富,都是属于天灾、人祸、强盗、官府、和败家子五家共有。(儿子好奇地望着习氏)

一、水,洪水沖毀;

二、火,不慎而招致火災,就像全大人家现在的情况,或是因戰亂而毀失;

三、官府,罰沒充公;

四、盜 賊,為賊偷竊;

五、敗家子,揮霍一空。

——《李习求贫》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把多余的财富,拿来布施,才能真正拥有财富!”

——《彦谦官贫》

“因为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一遇变故,就会失去。”——《彦谦官贫》

“只有将钱财与人分享,周济贫困,广结善缘,大家才会敬爱您,这样一来,财富便转变为更大的福分。只有这样,才能永享财富。”

——《彦谦官贫》

古人说‘财布施得财富’——《彦谦官贫》

“光有这颗心不够,还要真正为百姓做点实事,才对得起国家交付的责任,对得起百姓的信任!” ——《彦谦官贫》

“能否称得上‘廉官’,要看是否真心体察民间疾苦,为民请命,要时刻把百姓放在心间,只要能够造福百姓,放弃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为父一生,没有留给子孙什么,惟一留下的,只是‘清白’二字——”

——《彦谦官贫》

“廉洁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本分,要从心做起!不管我们是不是官员,都要严以律己!” ——《李勉葬金》

“咱们生在世间,不是做每件事都讲利益的。咱们小时候遇到困难,互相帮助,从不计较得失,那时咱们很快乐,因为那时咱们没有得失心,咱们做的都是自己的本分!”

——《李勉葬金》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我们心存善念,用心去做好自己的本分,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李勉葬金》

钱乃身外之物,无需则放;情才最可宝贵。——《阎敞还钱》

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阎敞还钱》

欲不可纵,纵极成灾;——《阎敞还钱》

财似水源,唯有活水,财散人聚,才能常流常新;否则则变为腐水,财虽聚、人心却失散了。 ——《阎敞还钱》

“山泉水,清又甜,喝一口,守清廉,为百姓,做好官。”——《隐之饮泉》

‘世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隐之饮泉》

“‘衣贵洁,不贵华’只有养成俭的习惯,方不会起奢欲,自然也就不会起贪念,只有俭才得以廉啊!”——《隐之饮泉》

廉,乃德之节也。仁心君子必获福。——《罗伦还钏》

“拾金私藏,谓之贪婪,人嗤鬼瞋,六亲无颜!——《罗伦还钏》

耻: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也。——《卧薪尝胆》 知耻而后勇。 ——《卧薪尝胆》

为人处世,要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庐革避试》

知耻禁行,廉退有守。社会公平公正的秩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维护!

——《庐革避试》 耻者,所以洁身也。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啊。——《管宁善化》 发勇心,斩草除根,不能因循退缩,为自己找借口,否则会越陷越深。

——《管宁善化》 阮氏貌陋。有识有辞。重色轻德。许允愧之。——《许阮愧允》 纵观古今,不论财色势力,皆有盛有衰,唯独德行一事,亘古不变。

——《许阮愧允》 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班昭女诫》 耻者。所以洁身也。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班昭女诫》

每一个面相看起来善良忠厚的人,笑容都是很深的,只有这样的人德行一定是沉积久了笑起来才无邪。

——《班昭女诫》

无耻即是无良。古人谓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良心若死。身在何益。

——《班昭女诫》 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纯仁无愧》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李刚辞职》

若遇疑难,当心怀恭敬,不耻下问,多向自然求教,必有所获!知名不具。”

——《弘景异操》 孔子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刘宽多恕》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以制度刑法来约束人,大家逃避了刑法,却并不懂得羞耻,所以只有用道德来引导大家,他们才能懂得羞耻,并能自我约束啊。”

——《刘宽多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能不能真心悔悟,并不在于刑法的轻重。而在于他们能不能知耻。

——《刘宽多恕》

整理于2014.1.10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教材

中华德育故事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心得体会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简介

古代八德故事

中华德育故事——朱熹闲居

中华德育故事第7部

《中华德育故事》八德代表名言
《《中华德育故事》八德代表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