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苏省煤炭运输的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9: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苏省煤炭运输的研究分析

摘要:煤炭在江苏能源生产和消费中都占主体地位。我国东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历史长,资源已远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煤炭资源调出重心随之西移,导致江苏调入煤炭运距的增加。而煤炭运距的增加,使煤炭调运的风险也相应加大。调运问题已成为制约江苏煤炭供应平衡的瓶颈。文章阐述了我国煤炭运输现状,在分析江苏省煤炭运输现状及煤炭运输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苏省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主要从煤炭运输的需求量,运输的规模,运输线路,运输策略等方面采取措施。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Jiangsu.The production centers have thus moved westward,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and risks of coal transportation.Scheduling problem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main coal supplies balance in Jiangsu.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s coal transport.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transpor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transportation based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al transport problem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Mainly from the coal transportation demand, the scale of the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line, transport strategy and so on to adopt measures.关键词:江苏省,煤炭运输,发展趋势,对策

Jiangsu province, Coal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trend, countermeasure

正文:

1.煤炭运输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煤炭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着明显变化。铁路运输和“铁路—水运”联运是我国煤炭省际运输的基本方式。煤炭的“铁路—海运”联运体系表现为三大煤炭输出地( 山西、内蒙古、陕西) 的煤炭运往环渤海地区的四大北方港口( 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京唐港) 下水, 通过海运运往五个沿海省市(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煤炭的需求总量仍将继续增长, 沿海地区的电煤消费将是消费增量的主体。运输瓶颈仍将存在, 但在“十一五”规划期将逐渐缓解。实施加强铁路和水路的运输能力、布局北煤南运的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用户淡季煤炭库存、推动煤电企业一体化、鼓励利用进口煤炭等措施将有利于缓解并最终解决煤炭的运输瓶颈。

3.江苏省煤炭运输的特点

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的能源消费大省, 煤炭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 %以上, 用煤总量大。虽然煤炭是江苏最重要的一次能源资源, 占一次能源资源的95 %以上, 但自身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80 %以上的煤炭需要从省外调入, 运输成为保障煤炭供应的关键所在。

3.1现状分析

江苏一次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 是个耗煤大省,平均每年每人耗煤量大约为1 t 左右。同时江苏又是个缺煤大省, 全省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仅48182 亿t , 人均占有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11 %。江苏需要从省外和国外进口大量的煤

炭, 每年要从外省购进煤炭约超过4000 万t 。江苏省外来煤源地主要是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等北部地区。另外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朝鲜、越南等国家进口煤炭也是江苏煤炭的来源之一。

江苏省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有: 铁路和水运。其中铁路—海港—长江是江苏省煤炭的最重要来源途径。江苏煤炭运输量很大,铁路约占1/ 3 , 水路(包括海进江、长江、大运河) 约占2/ 3 。铁路主要是运能上的问题和接卸能力不足的矛盾。水路运输矛盾焦点主要在苏北运河, 受航道、水位、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航道堵塞严重, 航行水位不稳,船舶过闸困难, 给煤炭运输带来障碍。从外省购入的煤炭, 由于铁路直达运输的通过能力限制, 一部分煤炭必须运入沿海港口或运河入口, 再由海运或运河中转至江苏各地。如欲较好地调运持续增长的外省煤炭进入江苏, 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有效方式, 首属水路运输, 而在水路运输过程中建立沿海煤炭物流中转基地进行转运就变得非常必要。

3.2 江苏省煤炭运输特点及问题

3.2.1需求总量仍将继续增长,运输规模逐年递增

江苏省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 在投资增长的拉动下, 江苏的耗能企业数大量增加、产出规模明显扩大。20002007 年江苏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始终保持在70 %左右, 而煤炭自给率在25 %左右, 且逐年下降, 2007 年下降到了1214 %。因此, 每年有大量的煤炭从外省调入。所以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开发利用煤炭替代能源对缓解江苏煤炭运输紧张局面意义重大。江苏省可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资源约2380 MW ,近海风力资源约为陆上的3 倍, 为7140 MW , 共计9520 MW , 推算到50 m 高度, 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19000 MW。江苏太阳能年平均辐射总量在全国省区中属于中等水平。苏北日照时间2000 ~2600 h ,年平均辐射量为5020~5860 MJ / m2 , 属于三类地区。苏南年日照时间1800~2000 h , 年平均辐射量为4180~5020 MJ / m2 。所以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 从而替代电煤, 减少江苏电煤调入量, 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的形式。

4.3加强铁路、水路的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铁路和水路是江苏煤炭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是煤炭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 与此同时, 水运在煤炭运输中具有运量大、运价低、污染小等优势。

首先主要措施是加快铁路建设, 同时对现有铁路进行扩能改造, 使铁路运输基本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是通过新建和扩建改造, 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铁路网, 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规模效应。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 江苏省2010 年煤炭调入量8010 万t , 其中铁路运量3520 万t , 水路运输调入量为4490 万t , 水路运输调入量约占总调入量的55 %;未来江苏省经济发展, 需要的电力、工业用煤等大量增加,煤炭调入量也将增长, 水路运输调入煤炭成为江苏省煤炭调入的主要方式。由于水运具有不占用土地、运量大、能耗低等经济技术优势, 江苏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地区, 是我国南北海上交通和对外联系的枢纽, 又位于长江下游, 具有沿海临江的优势和京杭大运河通过的便利, 所以有条件发展水运来降低煤运成本。

4.4 变输煤为输电, 减轻煤炭运输压力

输电可以避开运力不足的制约, 为加速能源工业发展开辟新路, 江苏省煤炭资源的主要来源地是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3 个省区, 煤炭运输量很大。而电煤运输铁路占1/ 3 , 水路(海进江、长江、大运河) 约占2/ 3 。所以变输煤为输电可以大大缓解本省煤炭运输压力。利用高压输电的方式, 节约铁路运输的经济成本,这样既可以加强企业间的直接合作,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也可以缓解煤炭运输压力。

目前, 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和运输企业因为各自利益问题出现种种矛盾, 直接影响了“生产者—运输者—消费者”产业链条的运转。电力企业在现有的制度经济框架下, 使用受国家影响的低价煤炭。虽然煤价不断上涨, 但煤炭企业的煤

炭出货价增加幅度不大, 导致电煤供应的积极性受挫。在运输方面,投资巨大的大运量运输企业, 在运输高峰期提价, 在低谷期被压价, 导致运价波动剧烈, 双方的中长期效益都受到影响。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和运输企业通过资产并购、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纵向一体化, 将煤价、电价、运价之间的利益冲突消弭在企业内部, 将有利于缓解矛盾, 理顺产业链。

4.5 建立沿海煤炭物流中转基地

江苏是个临海大省, 沿海有以盐城港为中心,包括滨海港、大丰港和射阳港的港口群, 为建立沿海煤炭物流基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 江苏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近期不可能改变, 煤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 而未来从外省调入的煤炭主要将是铁路直达和海进江两种形式。这些都为沿海港口煤炭物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所以, 江苏省应该抓住国家实施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和当前国家和省内加大投入拉大内需的有利时机, 积极筹划建立沿海煤炭物流基地。

4.7 构建煤炭物流战略联盟

煤炭物流联盟是指提供方与物流需求方为了提高煤炭物流质量, 降低物流成本, 增强物流竞争能力, 通过一定的协议, 相互合作, 共担风险, 共享受益而形成的一种煤炭物流供需双方的分工协作、互相信任、互相促进的物流合作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交易成本。因此江苏的耗煤企业和物流企业可以联合起来, 整合各自优势资源, 加强合作, 形成煤炭物流战略联盟。大型煤炭输出港也可以吸纳大的煤炭矿站、铁路部门、耗煤大户结为战略联盟, 建成供需一体化的新型合作关系, 构成紧密的煤炭物流运输链。

5.结束语:

煤炭运输是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命脉的战略资源运输, 把有限的资金投人到建设和完善以铁路为骨干的能源运输系统, 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煤炭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基础上, 介绍了区域内各煤炭铁路运输通道能力适应性情况, 为保证研究年度内煤炭运输通道的能力需求, 提出了相关合理的改造建议, 为提高煤炭运输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于良1 金凤君2 张兵3中国煤炭运输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F],2006

[2]田花敏 ,赵媛,江苏省煤炭运输特点与发展对策研究[T],南京师范大学,

[3]袁海红, 赵媛1 江苏省煤炭供应多元化的思考[J ] ,能源利用与研究, 2007 (06)

[4]王传礼,叶水泉.江苏省煤炭资源及开发现状与思考[J]江苏地质, 2005, (03)

[5]王立山,江苏省煤炭多元化供应体系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7

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策略研究

煤炭的运输方式及其分析

煤炭运输工作总结

煤炭运输工作总结

煤炭运输协议

煤炭运输合同

煤炭运输合同

煤炭运输实施方案

煤炭运输协议书

煤炭运输工作总结

江苏省煤炭运输的研究分析
《江苏省煤炭运输的研究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