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素描

第一课什么是素描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表现方法和广泛的用途。通过中外名家的经典作品,为学生展现素描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欣赏素描作品、感受生活中光影、线条、结构的美感,提高对被画物观察、理解、感悟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体验素描中蕴含的单纯而丰富的美。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素描作品的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中外素描名作的魅力和素描在各个造型艺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所涉及的人物、历史、背景、创作经历及作者阅历等等的了解需要借助大量的资料。

授课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2011年9月21日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教具:幻灯片

授课过程:

一.单纯的工具、单纯的色彩

首先通过欣赏大量的古今中外名家绘画作品,包括素描、壁画、漫画、电脑绘画等,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素描的含义:

广义——单纯的工具、单纯的色彩,任何的单色绘画都可视为素描。丰富的变化蕴含在明暗、线条中,渗透于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

二.广泛的用途、丰富的表现力

作品分析

为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本课内容,课本精选了中外名家名作多幅,这些作品从多个方面表现出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或独立的绘画种类所具有的强大的表现力。艺术特点、丰富的技法以及独特的艺术想力,力求比较全面地展现素描在各个造型领域中的风采,使学生能走近素描、了解素描并进一步喜爱素描。

《八十七神仙卷》

此画为元代摹本,传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作,描写了行进中的仙人行仗。此图用线秀劲圆润、清丽委婉、流畅舒缓、浑若自然,毫无雕饰柔媚之气。行进使宽大的衣袂轻拂,风带

随之微微摆动,足下浮云翻卷如花,烘托出一派浪漫的仙界之感。他人们手托鲜花、器物,仙髻高耸,仪态万方,男性雍容大度,女性顾盼多姿,使人观之久久被其中蕴含的无穷艺术想力所吸引,称得上是白描艺术中的珍品。我国绘画历来以线造型,纯粹用墨线勾勒而成的作品称为白描。素描一词始于西方,由于从广义上讲,凡用单一色彩绘制的作品都可称作素描,因此,课本将我国古代白描佳作展现出来,供学生与西方以线为主要造型因素的作品作一比照欣赏,以便更好地理解线条在绘画作品中多种风格样式及不同的艺术面貌。

《帕格尼尼》

是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作品。安格尔对素描这一绘画表现形式钟爱有加,盛赞素描是“包罗万象”,是“艺术之真”,而称自己是“素描学派”。安格尔的素描注重以线造型,追求造型的精确、传神、干练、简洁,这种追求在《帕格尼尼》一画中均有明显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在表现小提琴家时,注重内心气质的刻画,把帕格尼尼静候出场时沉稳、自信的心态表现得十分深刻。紧抿的双唇、高高的眉弓和深陷的眼窝以及平静的目光恰到好处地勾勒出音乐家优雅的风度,执琴的双手引发人们对娴熟的演奏技巧的联想,用笔不多的衣装浓淡相宜、疏密得当,准确地表现了身体的结构和透视,背景寥寥数笔的灰调子衬托出人物的空间关系。琴弓用线挺括、干脆,而略显凌乱的卷发却是那么妥贴自如。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变化、对比,使得整幅作品显得水到渠成、才气横溢。

作业讨论:

对比上述两幅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东西方画家在线的运用上存在的巨大审美差异。我国画家用线追求一种抒情浪漫的美感,律动、飘逸、秩序、舒缓而富于变化的长线与灵动活泼的短线使整幅作品宛如悠扬的古曲,令人回味诱密。法国画家的线条更多地用在严谨的造型、结构、透视以及质感的表现上,或多或少地也表现出一些光影,如脸与脖颈交界处,腋窝,琴的背光部以及上腹处被琴和执琴的手遮挡的部分,使得空间感更为到位。这些都反映出虽然同是以线为主要造型因素的绘画作品,由于东西方文化和审美观的差异而在手法上和风格上的不同。

《冬天的树风景》。

同样是希望学生通过描写景物的素描作品去感受东西方素描的不同艺术特征。可以说,这两幅风景作品都是写实的,但相比较之下,吴冠中所画的冬树,把穿插错落的枝杈表现得严谨、清晰,突出了线的不同方向、不同粗细、不同位置产生的变化,造型生动,疏密有致,空间感觉很强,画面充满节奏。伦勃朗的田园风景则更注重一种氛围的描写,疏疏落落的光线、低矮的茅舍、枝叶繁茂的大树,使人产生一种如入其境、亲切真实的感觉。画面恬淡轻松、朦胧深远,别有一番意味。

导出狭义的素描概念——原为西方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以单一色彩的线或调子描绘物体的方法,它强调的是表现光影、调子及结构;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素描可用来

做基本技能训练,也可为各类创作起稿,同时也可作为独立的画种存在,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附注:

“素描”一词并不源于我国,而是近代美术家根据sketch这一词意译的一个词。在

六、七百多年前,从乔托、马萨丘等人相继开始追求西方绘画中质感和空间感的体现,在北欧早期绘画中,往往以单色描出轮廓和明早暗底子,再罩上透明的颜色,这种追求空间感和质感的表现手法及最初所画的单色明暗草图,就被称为\"素描\"。后来,这种绘画形式经过了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的提炼和总结而日益上升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单色明暗描绘物体的程式,并将这种程式运用到绘画教学中,这样一来,在外文中本来还有略叙及草稿等含义的\"素描\"一词就成绘画上专指这种绘画形式及教学程式的专门词汇了。

《三个老华工》

是画家在归国的轮船上为邂逅的华工所作的肖像,是充满感情色彩的作品,突出了老人们受尽外国资本家压榨后风烛残年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的震怒、痛惜之情,也能感受到素描作品在表达情感时的巨大艺术感染力。画面上方是司徒乔记录美国资本家压榨华工事实经过的文字,读后更能体会画家作画时悲愤的心情,而饱满的激情恰恰是使创作充满动人力量的根本原因。

《泰戈尔》

是徐悲鸿为印度诗人泰戈尔所画的写生,这样的写生画家画了多幅,为后来的中国画《泰戈尔像》奠定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欣赏这幅作品,我们能感受到画家朴实严谨的画风。正如徐悲鸿一贯倡导的素描基本训练“新七法”样,该画构图考究,形象生动、自然,黑白对比层次分明,正在写作的泰戈尔神情专注,握笔的手刻画不但细微而且传神,成为全画的点睛之笔。桌上的书稿本册进行了有意的淡化,以突出诗人的情态。右上角的题款印章带有明确的中国画风格,使相图更加均衡,背景的深色线条用来衬托白色的头发和衣服,作用不可低估。全画用轻松的线条塑造出庄重的工作中的诗人,是素描习作却使人感觉到很大气,堪称精品。

《朱门酒肉臭》

是蒋兆和所作水墨人物画。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画家巧妙地将西画素描中对光影的描写运用到中国水墨画中,又将山水画常见的皴擦技法吸收到人物画中,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倍增真实的感觉。尤其是饥饿的孩子细细的脖颈已经支撑不起头部,眼睛没有一点神采,全身骨瘦如柴的感觉刻画得十分传神,观后无不被孩子悲凉的处境所打动。这种独辟蹊径的画法以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深刻的表现力和高超的水墨技巧自立于中国人物画坛,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作业讨论:

同为中国画家,同样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此三幅人物画作品的面貌却各不相同,显示了画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也显示了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和精湛多样的造型技巧。

《国王与王后》雕塑及其素描草图

从这两件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雕塑家创作的心路,同时了解素描在雕塑家构思初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雕塑家将构思用素描的形式捕捉下来,依据草图去完成最后的作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闪现的创意的火花和真正完成的作品之间的渠道。仔细观察,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是极其相似的,草图虽寥寥数笔,已可从中窥见未来雕塑的风采。那种高度的概括和浓缩,那种简洁中透出磅闹的气度,那种透过单纯的造型体现出的无尽的含义,已经蕴藏在那些看似简单却才气横溢的线条中了。

《地球的红飘带》

连环画,是沈尧伊所绘,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选一等奖。画家为创作此画曾亲踏长征路,作了许多采访,收集素材,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所亲历的一切使画家有了深厚的创作底蕴,厚积薄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品显示了画家极强的造型能力,画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刻画真可谓神采飞扬、形神俱佳。作品除倾其心力塑造人物形象之外,在形式感上也十分见功力,以浓重色调刻画的群像如钢浇铁铸般厚重,船头两侧的江水翻卷、奔腾、咆哮,造成在激流中行船的险势,更显出船上人们镇定自若的态度,预示了自信与成功。画面调动了多种形式美法则,强化作品的对比、均衡、主次、韵律、节奏;用线注意曲直、长短、疏密变化,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猫》

这是一幅运用黑白灰调子剪影式手法创作的招贴画,采取了色块与线条并用的手段,使画面产生单纯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

作业讨论:课后请学生反思分析《地球的红飘带》所描绘的人物,作者的创作情感及作品洋溢的情绪,分析作品构图特点、空间的处理、人物与景物的刻画。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素描的基本概念、类型、表现方法和广泛用途,欣赏中外名家的经典作品,体会到了素描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体验到素描中蕴含的单纯而丰富的美。

新乐三中连双增

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素描

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素描

第四课 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

造型基础

造型基础总结

基础造型立体构成

舞台布光造型基础

造型基础教案2

化妆造型基础(版)

设计造型基础实验报告

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
《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