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伤仲永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8: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伤仲永》教学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一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2)初读课文,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句逗停顿。

(3)能够借助工具书粗略翻译课文

教学课题

对《伤仲永》一文的品读与感悟,具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把握仲永的成长历程及给人的启示;

3.背诵课文中的哲理性语句。

过程与方法

1.互动探究:把握文章的详略安排之妙;

2.读读议议:感悟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人的知识才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正经受后天教育并自觉学习。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一篇随笔(散文的一种),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断,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在这部分中,作者详写第一个片断,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极简略地写后两个片断,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教学重点:

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品味,点拨引导,感悟体验。

学习过程

一、品读故事,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种子的故事》,(见课件)学生自读并思考后面的问题——种子的结局会怎样?(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天才的故事。(引出课题伤仲永)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三、检查预习(检查的基础上解决对下列字词句子的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隶扳谒称泯

2.读出句中的停顿,解释其中的加粗字并翻译句子: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余闻之也|久

3.同学们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字词句问题没有解决?(合作交流,质疑解难)

四、全班齐读课文。

五、复述课文内容。(小组荐代表展示)

六、梳理故事脉络。(小组合作探讨,师巡视指导)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4.关于方仲永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七、研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1.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②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③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作者是怎样看的?你觉得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

3.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4.全班交流,教师视情况点拨。

八、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九、课末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矫正)

1、文中方仲永天资泯灭的直接原因是

2、本文以随笔形式,借事说理,以

3、前面我们曾学过欲扬先抑的写法,而本文却正好相反,使用了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

十、课后延伸

1、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写出自己的感悟。

2、熟读课文,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3、收集有关“成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一篇随笔,第一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断,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从文章的行文过程来说,脉络极为调理。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教学中我本着努力彰显文中之理、写法之妙的原则组织本课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在课文朗读、语感培养方面,课堂教学显得有所欠缺。今后我将努力探索,在文言文教学中既不拘泥于只是死扣文言词语,又不忽略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 教案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