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管理案例+师德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管理案例:

我用一则真实发生的案例来具体分析一下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

我班李某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是所谓的差等生,因为他经常旷课、迟到、上网并且经常和老师抬杠和同学打架,考试成绩经常是班上倒数,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还是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对他已经失去了信心。而他自己本身似乎也对自己放弃了自己,在学习方面大有破罐子破摔的势头。但是李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的很出色,比如他在体育方面总是能为班级争光,而每次获奖的时候似乎就是他表现相对好的时候。还有他的画画也不错。但是他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仍旧是一个差等生。。。

李某身上其实反映出了中学生具有的几个典型的特点,希望被尊重,被赞扬;对喜欢的事情积极性高,对不感兴趣的事远而避之;以自我为中心,叛逆心强;好胜但能力不够等特点。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难免会产生叛逆的想法。青少年逐渐拥有对现代人与社会的矛盾,逃避心理,不能与显示妥协的心态,更是充满了许多对人生的价值,幸福的含义,世界观,价值观的讨论。他们在成长的矛盾中问:逃避自己讨厌的的东西,追求带来快乐的事物,到底有什么错?确实没有什么错,但是,只有面对现实,并且要不断告诉自己怎么做有意义,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现实和梦想,选择哪一个呢?在选择梦想中受到的挫折导致愿望的不断膨胀,与周围事物,家长,学校的抵触使得叛逆心理的不断加深。

这便养成了想和别人反着干的心理。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一个人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但同时,每个人又必须通过他人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当我们认为别人肯定、认识的人并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也许一直在笑,但真正的我一直在哭泣呢……\",如果是这样,心中会产生莫大的恐惧感,反射为一种不依从的行为。青少年这种希望被认同,被完全理解的心理很强烈,然而“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李某除了在学业方面表现欠佳,在其他很多方面都表现的很好。作为教师的我给予李某以肯定,鼓励他在各个方面都逐步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一个才华出众、待人温和、乐观向上的老师能使他的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做理想化的模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学会自我欣赏,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另外针对李某的情况我展开一系列完整的调查,是不是他的不良表现和其家庭有关。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格,家庭教育影响学生的性格成长。

中学生的可塑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家庭、学校和学生本身应该共同努力去帮助中学生塑造更加健康向上的性格和心理。

马克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高度觉悟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人。”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的时代,这就需要今天的青少年具备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快乐和烦恼都是人生项链上的美丽的念珠,中学生只要善于心理调节,能把消极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将自己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愿每个中学生都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自我化解心中的块垒,让烦恼远离,快乐常驻,健康成长。

师德故事: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来自福利院,她从不多说一句话,上课从不抬头,点她回答问题,她总是笑而不答,班上人说:“老师,她是傻子,你不用提问她了”。当同学们这么说时,我就很从容的走到这个孩子面前,告诉她:“你很文静,但记得女孩一定要自信!”

随后的日子里,每次上课,我都会用特别简单的问题提问她,一次一次她不再用“我不会”来对答我,长此以往,我发现她的脸上多了笑容,每次回答问题,她依旧害羞但小声的说着答案,这使我惊喜万分。

现在的她,虽然成绩依旧不及格,但是每次都在进步;虽然她依旧时不时的低着自己的头,但是每次路上你能看到她灿烂的笑;我不期待她能像班里的其他女孩一样优秀,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点滴帮助让我的学生能够有所进步。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始终坚信,学做人比成绩更为重要,在我的教学中一直践行着育人,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她——我的学生,会用感激的心来对待她周围的人,因为曾经有人告诉她:女孩,要自信!

师德案例 师德小故事

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故事案例

管理故事—案例

师德教育小故事

师德教育小故事

教育管理案例+师德故事
《教育管理案例+师德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