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文教学之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3 12:0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古文教学之创新与实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真正承载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就是文言文,古人留下一名诗警句,好文华章,都能能陶治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思维。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中考文言文占30℅左右,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什么是浅易文言文”?“一定量到底是多少”?由于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定得不够明确,不具体。广大教师只好凭着自己的理解去教学。在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些现象: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怕学文言文,在他们的意识中,文言文晦涩难懂,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无非就是死记硬背,这样只会产生对文言文的厌恶之情;另外,教师讲授方法单一,逐字逐句地把原来的文言文用白话解说一遍,这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串讲法”,“串讲法”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懒动脑筋”。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在教师串讲的过程中置身事外,完全充耳不闻,结果是教师把有关的文言知识一再强调,而学生仍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不起眼的“观众”与“听众”。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弊病,老师讲得无味,学生听得乏味。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创新方法,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文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重视教法、激发学生自己读的愿望,让学生能够读,喜欢读,并能体会其中的乐趣。下面是我的教学实践,效果不错。

一、我让学生当演员

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粉丝,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能当演员,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的粉丝。初中学生年轻气盛,富有表演天赋。我在语文课堂引入表演艺术,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亲自演示,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既让学生圆了自己当演员的梦,又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黔之驴》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粗通文意;接着教师指出文中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意思、用法,尤其是描写驴和虎的动作的词,更要强调突出其意思,从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试演,一个演驴,一个演虎;由学生做出评析后。教师再次挑选一些领悟能力强,语文功底深、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把角色分配到学生中去,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把握虎、驴两角色的言行举止、神情生动形象地再一次表演出来。表演时,教师创设好表演的场景,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逐句朗读或背诵课文。表演后让学生评讲优劣,

1 讲自己的看法。

这样通过课堂表演,再现文中情境,使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方面受到刺激,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二、过一把当记者的瘾

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对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记忆犹新,易懂而难忘。文言文课堂上,我让学生当记者,过一把当记者的瘾,通过采访和受访员面对面交谈,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我教《桃花源记》时,我把课室当做桃花源,选其中四位学生当记者,其他同学当村民,课前布置大家:

1、读熟课文,说说桃花源迷人的地方;

2、让记者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其他同学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随时回答记者的问题;

3、没受采访的同学做好采访笔记,注意一定要记准确,如果记者所采访的问题或是受访员所回答的问题不是很精彩、引人,其他同学们可以找适当的时机做补充。课堂上学生按分配好的角色积极参与,学习兴趣高,气氛浓厚。可以采用这一教法的还有《包拯》、《强项令》等课文。

三、把辩论引进课堂

辩论是演讲的常用形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这么说,一切适合于学生自主发展,体现探究意识的活动形式都有可能在课堂出现。辩论赛出现在课堂上便是这个背景的产物。

课堂辩论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辩论活动是一种能够发展学生语言流利度以及学术性学习技巧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我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辩论课题:《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到底是“愚”,还是“智”?然后将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观点找证据,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看谁厉害。辩论过程中双方都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从对方辩言中寻找论据,反证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学生已掌握了辩论的一些基本方法。就辩论内容来说,学生涉猎到了课本要学习的内容,还牵涉到课外知识。在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物内心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学生在辩论中,为使自己的观点占上风,不断向对方质疑,在相互质疑中,学

2 生调动一切学习因素,启用自身的一些学习潜能,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从总体上说,课堂辩论,是教学相长的一个具体体现。对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当然,不是每节课都能使用辩论的,但一旦出现,教师便要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并制造辩论的机会,发起辩论,那更为优秀。毕竟,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四、把学习当旅游。

有人说: 把工作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我再补充一句:把学习当旅游,你就会勤奋努力。 旅游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福,看风景、品美食、住宾馆、赏民俗、听故事,哪一样不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旅行,他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我想:若教学古文亦能如此,此不是解决传统古文教法的又一大突破吗?

游记写景类的古文,我就采用这一教法。“旅游”作为当社会的热名词,大多数学生都热衷并且想亲自尝试,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进行引导教学。 例如:我教《三峡》这一篇古文,

1、简介三峡,三峡,她像一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当中。她以其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更是打动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他们挥毫泼墨,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作。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为我们创作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散文《三峡》。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峡,去欣赏三峡美景,去欣赏《三峡》美文。

2、布置思考问题:(1)、“假如你要到三峡去旅游,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去,为什么?”(2)、在旅游过程中请同学们找出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它的什么特点吸引了你。

3、要求:先找后思考,还可以和同学议论议论。学生为了找到最好的旅游季节,为了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非常积极认真地去读课文,并尽力弄懂文意,收效绝对比生硬的讲解字词和翻译句子好。能采用这一教法的还有《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当然我还让学生当过画家、导游、导演、专家评委等,用这些方法来活跃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实践证明:以上新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目标的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总之,只要我们勇于打破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就能让文言文的教学活起来,就能让学生在古老的文化中啜饮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这样,优秀传统文化的河流才会不断地流淌下去。

音乐教学创新与实践之探究,(推荐)

初中古文创新教学之我见

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古文教学

古文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创新实践与探索

创新语文教学实践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创新与实践

古文教学之创新与实践
《古文教学之创新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