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宏师专的就业形式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5: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师范专业的就业形式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09数学教育乙班 芒市 678400)

【摘要】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发现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干预就显得迫在眉睫。当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准市场形势,实际上在现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再一味坚持传统的就业取向已经是件落伍的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大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 更是关系到多个利益主体的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应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紧张的就业形式。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综合素质;就业形势;问题;德宏师专

近年来, 德宏师专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观察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的条件,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导向作用, 其过程性与动态性特点要求就业政策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革新, 以便优化与组合。但从目前社会关注面上可以发现, 其主要是围绕就业难而展开讨论的。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定义、就业形式多元化发展, 以及在毕业生就业统计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来认识大学生就业的非常少,使得大量报告以似是而非的描述和说法左右着社会舆论,有意或无意间夸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引起社会各界普遍焦虑。这既对政府的宏观决策造成了不利影响, 又导致了社会与公众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些认识误区, 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0成为当今人们的热门话题, 其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 也有学生本人因素等多个方面。

一、毕业生的就业观。

随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德宏师专主动适应市场, 根据自己现有的实力和水平准确定位,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服务对象, 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 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 同时德宏师专还根据市场需求, 开设新专业, 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加强实践教学, 增强毕业生就业实力。

德宏师专的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综合实力的提高,这样直接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转变就业观念, 是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及需求状况, 不能错失良机。一是要调整就业期望值。近几年, 国家连续四年出台重要文件, 确立了包括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这就传达出个信息, 这些政策的出台, 就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因此, 大的就业方向除了行业就业外, 到国家倡导的基层及西部地区就业是今后就业的方向。二是要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的思想。一次就业定终身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而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 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 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流动。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就业激烈, 实际上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 大学生们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

素质, 要充分利用高校这平台, 不断地塑造自己, 完善自己, 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代,的复合型人才受到欢迎, 而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 大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 还要重视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时转换自我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 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 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 踏上岗位之前, 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换, 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深入了解自身。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 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 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 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 是每一个求职者求职定位的依据与前提, 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 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这需要我们冷静来思考。 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 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 如丧失了自信心, 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 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 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 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 迎接新的挑战。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同时出现的劳工形成强烈反差。可以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劳工同时并存这种反常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年轻人就业观念与社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大中专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大尺度调整。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否则还可能矫枉过正,造成就业及用工方面的其他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相当复杂,应该包括新增就业人数、退休人数、就业岗位数量及分布、冗余岗位撤销、待业人员数量及积累情况、大学专业设置、毕业生人数、择业观念、就业政策、国际国内形势等等

二、就业人数分析。

从前国来看,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保部门定下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即使目标实现,也意味着有1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 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30万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

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我校连续几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80%以上,其中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89.6%。

三、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是因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比如以下几种: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未就业”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成长于、发展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比较大,竞争意识普遍较强。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在总体上是肯定竞争的,但往往只是抽象地肯定,一旦涉及到具体问题,涉及到自己,则显示出害怕竞争的意识或心态,害怕竞争中的失败,担心选择带来的风险,畏惧探索中的困难,躲避一切可能给自己带来损失的事情,囿于选择“安宁”和“稳定”。

有的学生,有一种拒绝长大的心态。长大,意味着独立自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要勇敢地去面对竞争、参与竞争,意味着不怕失败。然而有的学生却不想长大、拒绝长大。表现为害怕毕业的临近,面对毕业感到恐惧,表现为毕业就业双向选择的无所作为,表现为毕业后宁可专门复习考研而不就业等。这种心态是一种逃避社会的心态,是一种自我束缚。这既是社会适应严重缺失的表现,又是社会适应的巨大屏障。就业是一条需要长期准备的道路。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努力奋斗。进取心是优秀大学生理想的心态,踏实是其基本的素质,完整的知识体系、扎实的专业功底就是其成功就业必备的条件。而拥有一技之长就可能是大学毕业生应聘中重要的附加值。应届生初次去找工作的劣势是缺少是实际操纵能力,因此在校应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和各项比赛,在锻炼中克服自己的弱点,积累实践经验,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力的培养,所谓学习力就是在新的环境里找到学习的方向,包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虚心学习的态度。 到达工作单位后,面对新的环境,毕业生要把在学校取得的荣耀都化整为零,从单位的角度出发,努力实现目标。

在校大学生从现在起,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就业这个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就业不是什么难事。

参考文献:

[1] 魏珊.大学生就业形式思考 [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 高艳.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企业,2008,(23)

[3] 陈桃红.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4]瞿振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及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 7 ): 24 - 26.

[5]蒲建萍.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 J].中国大学生就业, 2 005, ( 8 ): 24- 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7]杨泰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2.

[8]戴巍 .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成都 :四川大学

德宏师专学校简介

德宏师专证会 听证报告 99420jg

德宏师专证会 听证报告 99420jg

德宏师专青年创业者协会第四届换届选举策划书

德宏师专级数学教育专业论文工作计划

德宏师专外语系第三届届外文歌曲大赛策划书

德宏师专景颇联谊会第八届目瑙晚会策划方案 副本

德宏师专经管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论文

汽车专业就业形式

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

德宏师专的就业形式
《德宏师专的就业形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