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只能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学生的错别字像米饭中的沙子,让人看了就不舒服吃了咯牙,又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根据日常教学观察发现,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作业和习作中的错别字也随着猛增,表现在错字和别字两方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业质量、表达、交流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对学生错别字的汇总、分析,发现错别字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一、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00多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几个同音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成了读音相同的别字了,如姿势和资源,资姿同音易混。

二、字形相似而误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如“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旬句”,这些字差别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三、字义相近而误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字意思跟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

四、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如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

五、同音词造成的误写。

同一个双音节词语往往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结果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等等。

以上从五个方面归纳了学生写别字的客观原因,再加上学生主观上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原因,致使写错别字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针对学生这种会认不会写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错别字的教学,注意探究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一、抓特点,讲方法。

学生因为对字形、字音、字义不了解,或者理解模糊,而常写错别字。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工作: (一)、辨清字形。

对于字形相近,容易引起错觉而写别字的,就错觉所在,进行辨析,帮助学生突破字形难点。如针对“徙”易错为“徒”,“折”易错为“拆”,告知这类字的字形差别特点是“字的左半部分相同,右半部分不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清,举一反三,加深对这些错别字的理解,从而突破字形难点。

(二)、讲清字义。

对于容易混淆的字,应指导学生从基本意义上加以辨清。如“矛盾”的“矛”错为“茅”,便可指出前者是长柄有尖的武器,后者是草本植物。“报酬”和“报仇”虽然字音很相近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只要在使用时区分好词义,恰当使用就可以了。这些错别字都是因为没有弄懂字义、词义而造成的,所以教科要着重讲清字词的意义,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掌握规律。

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部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告诉学生学会类推,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会慢慢减少。如“暖”学生易写成“目”旁,教师可教学生:太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日”旁,与“目”无关,与太阳有关的字都是“日”旁。再如, 古时大凡和鬼神迷信有关的字都是“礻”旁,如“社、祖、神、礼、福”等。凡表示用衣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衤”旁,如“被、袖、衬、衫、补”等。这这类字应用规律去类推,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二、摸清情况,严格要求。

针对一些常见的错别字,虽多次纠正,可仍不见改观。原因是这些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记不清的字,往往不求甚解,既懒得查字典,又不向别人请教,对写错别字习以为常,认为这是小事。对此,采用了一下措施:

(一)、要求勤查字典。

纠正错别字,勤查字典是十分必要的。从二年级学查字典开始,就要求人手一本。学生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不会读或读不准音,又不明其意的字,要求学生一定要借助字典来正音,对于新学课文中的新字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读准字音,并多练写几遍,这样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二)、严禁自造汉字。

有点学生信笔写来或者受到社会不规范用字的影响,任意造字。如把“武”多写一撇、“纸”多写一点,把“或”少写一撇、把“冷”少写一点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他们写规范、正规。也要讲究方法,充分抓住机会,创设情境,使学生加深印象。一次语文课,我一到教室,就发现写诗的黑板上苏轼的“轼”被我班的“小记者”多写了一撇。我心中一动:这正是一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改正错别字的好机会。!于是我拿起板擦擦掉那个错字。马上有同学问“老师,怎么把‘轼’字擦掉了?”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轼’字不敢出门了!”顿时,学生大笑,“那‘轼’字为什么不敢出门了?”又一个同学问,我说:“他嫌自己长得丑。”“长得丑,哈哈哈------”学生们捧腹大笑。见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起来,我慢条斯理地说:“是啊,他无端地长尾巴了。”在笑声中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知道了,刚才把‘轼’字多写了一撇,所以老师才这么说的,”我赞许地示意她坐下,然后笑着对全班同学说“给你们每人安一条尾巴要不要啊?”“不要!”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些汉字也同你们一样不要尾巴,”我趁热打铁,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找出平时容易加尾巴的汉字?”“能!”很快,学生们找出很多容易多加一撇的汉字,如“丧、展、式、武”等,我乘胜追击,又让他们课后找出容易多加一点、多加一横、少写一点、少写一横等的字来,并开展了“跟错别字说Bye-bye”的活动,由于这些易错字都是在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情况下用心找出来的,因此印象非常深刻,以后也就很少再写错了。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

学生写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不多,阅历不丰富。随和读的书的增多,学生的错别字自然会减少。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去读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好书,这样既可以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更能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校的图书馆中有许多好书,每周一次的借阅活动是学生们所期盼的。在书中学生们知道了锻炼本意是金属在火中锻造,所以锻是“金”字旁,炼是“火”字旁。在书中学生知道了球王贝利小时候住在贫民窑,而窑与洞穴,所以是“穴”字头。这些在书中学生自己感悟到的知识,比老师说上十句百句要管用的多。

三、归纳记忆。

每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书后字词表的归纳整理,分别按照同音字、形近字、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笔画繁多的字、常用四字词语,多方面的归纳整理,然后经过教师订正后,再全班同学共享。

四、趣味记忆。

对形体相近的字,可以把它的细微差别找出来编成歌谣,便于记忆。 如:巳已己,“巳是全封闭,已经半封闭,完全开放是自己。”掇缀辍啜,“用手拾掇房子,用线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口啜泣伤心的日子。”拔拨,“用手拔草,多跟小棍拨开。”纸字有的学生多加点,就对学生说,“挺白的纸上不能落个苍蝇。”武字学生多加撇的,就说“武士不带刀。”这些歌谣学生很感兴趣,记得牢,出错的几率就小多了。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错别字多的现象严重,已是我们中高年级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策适当,经过长期的努力,是一定能够取得成效的。一锹挖不出一口井,必须假以时日,反复认读,纠偏正误,锲而不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使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可是从作业,尤其是作文情况来看,当前小学生正确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不容乐观。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频频出现、屡禁不止呢?这个问题令家长和老师头疼。可是我们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研究,就会发现小学生暴露出来的错别字,其实

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我认为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粗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不够完善,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事物观察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往往就会忽略。特别是有几种情况学生最容易出错:1、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上—下,甲—由,土—士;2、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笔形不同,如:处—外,未—末,已—己;

3、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4、字或偏旁的状态相似,或笔画相似,而结构局部不同,如:床—麻,因—困。

二、强化干扰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旧知识对当前的新知识产生阻碍作用,“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浇、烧、晓”这类字的右上角没有点,教师担心学生写错会再三强调,当遇到“盏、或、找”等字,学生便容易犯累积性错误而少写右上角的点,还如把“武”多写一撇,“步”多写一点,也是由于学生对“戈”和“少”已有较深的接触导致出错。

三、理解模糊

汉字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导致用法也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记字形复杂,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等,而小学生一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课外阅读少又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同音字的字义理解模糊是导致学生写别字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常会出现“工园”“在一次”等错误。

四、意志薄弱

小学生作业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

1、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小学生写汉字时,往往只限最后把字写对,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忽视笔顺规则,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常常写出错字来。

2、急于求成。学生在一起写作业时,出自好胜心和“做完就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当遇到要写的字出现暂时遗忘,不能认真耐心分析、回忆或查字典,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于是出现错别字。

3、粗心大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发现,有些同学在同一作业中,前一个字写对而后一个字写错,这种现象跟学生粗心、做完不检查的陋习有关。

了解了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教师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如熟字加部首成生字:“门”加“亻”成“们”,熟字换偏旁成生字:“拍”换偏旁成“怕”,还可以将猜谜语、编顺口溜等方法融入识字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教“腾”字时我编的谜语是:夫人骑马去看月亮,头上戴着两朵花。“明”字的谜语是:一日一月非今天。如教“歪、尘、尖”时我是这样编顺口溜:不正就要歪,小土变成尘,上小下大就是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感知特点,如用彩色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淆的部位或笔画等,以加强感知。另外,纠正错别字要“防患于未燃”,在首次教学时要注意提醒预防。

2、注重复习巩固

小学生虽然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但他们年龄小,学得快忘得快,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做好复习巩固工作,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的方法,还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热情和欲望。比如变字练习:加一笔变一个字,“木”和“本”,“人”和“个”等;减一笔变一个字,“体”和“休”,“自”和“白”等;改变一笔变一个字,“压”和“庄”,“玉”和“主”等。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辨别、巩固记忆相似字形。再如“找朋友”的游戏把几个同音字和与这些同音字组词的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找出来组成词语。这种方法可帮助辨析、巩固运用同音字。

3、培养良好习惯

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小培养。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平时要教育学生写字时要坚持“四到”:一是“眼到”,注意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 做到边读边写,加深印象(主要是低年级);三是“心到”,专心书写,用心记忆;四是“手到”,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按照上述要求,对学生反复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把字记牢、写对。

4、开展纠错活动

教师应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和欲望。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改变传统做法,不对错别字一一改正,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某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改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强记忆。

这种纠错的活动可以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可以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平时查看各类作业资料、报刊杂志,发现错别字进行摘录,每周在全班进行汇报,谁找到的最多,谁就被评为“本周优秀校对员”。还可以开展争做“纠错小天使”活动,发动学生在家庭、学校附近的广告牌、小店招牌上寻找错别字,找到后主动帮助主人改正或者告诉有关人员。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规范汉字的责任感,而且提高了纠错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正确地书写、运用汉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长抓不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错别字将会减少。

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

改正错别字

二、改正错别字

改正错别字竞赛

改正错别字自测

改正错别字专题复习

五年级错别字改正试卷

五上 改正错别字

改正下面的错别字

关于改正错别字的建议书

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
《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