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纳兰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如果一个朋友不再联系你,一是她死了,二是她当老师了,三是她开学了。如果她又当老师又开学了,你就当作她死了。老师就是静如处子动如疯兔, 一年死9个月,剩下3个月诈尸乱跳的奇葩物。 她们的口号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 2.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中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2]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1)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关于词牌,有人说疑为纳兰自度曲,这个恐怕未必。有这样的解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纳兰性德(1655-1685年):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词人。祖先为蒙古土默特氏,征服满州那拉氏,改姓“纳兰”,化入女真部族,后为满洲正黄旗。 (2)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

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他们之间,隔了生死。《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和记者浪漫邂逅而相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他们之间,隔了世俗。《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18年后重逢,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之间,隔了流年。

小时候听故事,总是急着问:“后来呢?”后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酒冷茶凉。悲伤的,不是这残羹冷炙,是这似水流年。篇2:《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台词

《寂寞空庭春欲晚》简介:

小说《寂寞空庭春欲晚》是匪我思存所写的古代言情小说,讲述了康熙、琳琅、纳兰容若之间的旷世错爱情缘故事,牵扯到国家皇室、家仇、亲情、友情等,最后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全看天意了。全书以诡谲的宫廷斗争、虐心的情感纠葛、唯美的文字引人入胜。同名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由刘恺威、郑爽等演员主演,为观众呈现一部清装虐心苦恋故事。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台词

眼睁睁瞧着火苗渐渐舔蚀,芙蓉色的盏一寸一寸被火焰吞噬,终于尽数化为灰烬。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是一段旧梦,断尽金炉小篆香,尽日思量。而我独自伫立在万人中央,凝睇你的方向,蛾眉这样短,而天涯已那般长。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匪是匪,我是我,思念抑或思考,而我在这里,你在天涯的那端。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这么多人,她不是最美,也不是最好的,甚至她不曾以诚相待,甚至她算计我。可皇祖母,孙儿没有办法,孙儿今日才明白皇阿玛对董鄂皇贵妃的那份心思,孙儿决不能眼睁睁的瞧着她去死。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我们,总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懵懵然就爱上那个人,然后,不得不用尽一生,遗忘。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天意拨弄,一错再错,一路行来,风雪多明媚少,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一生还这样漫长,可惜已经结束了!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我一路寻来,只是以为她是你。其实这一路寻来,都是将旁人当成是她。只是她,十年来只是她,这一世,只怕也只是她。我欠了你这样多。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扉席,不可卷也。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那样狂热的眼神,那样灼热的痴缠,心里最最隐蔽的角落里,永远却是记得。谁也不曾知道她辜负过什么,谁也不曾知道那个人待她的种种好——可是她辜负了,这一世都辜负了。

手别发抖,写字第一要腕力沉稳,你的手一抖,这字的笔画就乱了。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她不是孙儿的疮痛,她是孙儿的命,皇祖母断不能要了孙儿的命去。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你不过是仗着我爱你。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九五至尊,天子万年,四海之内,千秋万岁。却独独有一个她是恨不得,得不到,忘不了。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云何咫尺间,如隔千重山?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

东暖阁里垂着湘竹帘子,一条一条打磨极细滑的竹梗子,细细密密的用金线丝络,系一个如意同心结,那一帘子的如意同心结,千丝万络,阳光斜斜的透进来,金砖上烙着帘影,静淡无声。

——《寂寞空庭春欲晚》经典语录篇3:《人生若只如初见》经典语录

很幸运的事情,居然会在平安夜时心血来潮,送自己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很细腻的 文笔,很优美的文风。 1.当感觉到的时候,已经回不到最初了。(形容“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词) 2.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时, 不用她要求, 什么也为她想得周全。 他爱江山换一笑, 奈何? (唐玄宗和杨玉环) 3.需要一个死,才能戛然而止。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为弥补的。 4.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的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一样会模糊时间。 5.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6.当我们不能回头的时候,我们只能继续往前走。 7.生死和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 似的。 是的,无法自主。可是,为什么还忍不住奢望,奢望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说什么,天命攸归,其实是身不由己。 9.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后来的人,只能眼睁睁看他荒 芜死去。 10.何必可惜?昙花一现的惊艳,只要出现一次就已经可以。荒芜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因 为静默,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 11.烟花不会让人懂得,它化作的尘埃是怎样的温暖。他宁可留下一地冰冷的幻象,一地 破碎。如果你哀伤,你可以为它悼念,却无法改变它的坚持。 12.我们开始了解,在爱里,清楚的诉求和沉默的承担同样值得尊重。 13.坚信,一个人怀念另一个人的时候,应该是安静的想念。这种力量往往可以瞬间抵达 白发苍苍的彼岸。悼亡爱情不是比辞赋,不是把玩在手里的锦绣文章。 14.快乐是短暂的,忧伤才是人类命中的毒瘤,随血液生衍,无休无息,某些时候会变的 凶猛,不可抑制。 15.相逢却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 16.只差一步,是相思,而不是相爱,感情如尘埃,就是这样细致入微。17.老天也未尝不懂嫉妒因为它本身是寂寞的,黯然的俯视着苍生。天与地,从被分开的 那一刻,隔得已经太远,太长。 18.太多的浊世翩翩佳公子,都是无用的草包,又或是女人寻上的一道刻痕,不提也罢。 19.伊人已逝,世人多爱牡丹富贵,谁知道你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20.以善良忠诚之心对待所爱,对待朋友。“一片伤心画不成”,如此深情仍自悔薄情,容若 啊,你要置天下其他男人于何地? 21.这种不加节制的悲伤,正是纳兰词动人心魄的地方。日日如此伤筋动骨,你怎么能不 早夭? 22.我们的缺憾是,拥有时不加珍惜,回首是爱已 成灰。 23.死亡是一场盛宴,你我都将赴约,她只是比你先行,所以挽留不住。 24.人是懂得回忆的动物,寂寞是因为失去。只是,很多事,当时只道是寻常。篇4:文学经典论文-纳兰容若词

由《世说新语》品魏晋风骨

学生姓名:李帅兵

学院专业: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二班 学生学号:201218 内容摘要

作为中古时期最具典型意义和阐释价值的知识分子群体,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历经一千七百余年的时光淘洗, 不仅没有在国人的精神版图上日渐黯淡, 反而历久弥新, 愈发显出其夺目光彩与迷人魅力。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则一直被视为中国人文历史上最具有特色与研品析价值的宝贵财富。在描述魏晋名士言行轶事的《世说新语》中,魏晋风骨的表现形式为最主要的就是任诞之风,这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 魏晋风骨;世说新语;任诞之风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玄学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任诞之风!文人精神的靓丽风景

魏晋士人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把任诞放达的生活作风推向了极致。《世说新语》中的《雅量》《豪爽》《伤逝》《栖逸》《任诞》《简傲》等篇充分而又生动地记载了魏晋士人的任诞之风。可以说,这是魏晋士人在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令人千古景仰的魏晋风度。

(一)率真任性。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性,适其情,尽其兴而已。例如: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羲之东床坦腹,不因为择婿而矜持做作,郗鉴独具慧眼,赏其真率。王子猷访戴,更体现了魏晋人的“真性情”,他们的行为,重视的是适己任性,不受任何外在的约束。这种审美人生的态度,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亦体现了其时士人逍遥任性的追求。这样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

(二)蔑视礼教。“越名教而任自然”所谓名教,亦即礼教,乃是封建社会维护尊卑长幼秩序等一套礼法制度。魏晋名士崇尚老庄自然哲学,主张超越虚伪的礼教而任其自然。

《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恣情越礼”的人物故事,如: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 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籍言行,实在是对礼教的极端蔑视和大胆挑战。由此看来,魏晋名士是颇不受名教检束的。

(三)纵酒。酒与中国文人历来有不解之缘,而魏晋文人与酒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如果没有酒也许就无所谓魏晋风度了。试看: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

《世说》中所记载的魏晋名士饮酒之沉醉、之豪爽、之放达、之超脱,也许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与之比拟,这一系列酒徒形象在其他时代、其他书籍中恐怕是

难以见到的。

魏晋文人如此沉湎于饮酒,与这一时代文人的命运和遭遇是分不开的。他们表面上狂饮酣醉,表现的十分放达与超脱,而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无法排遣的悲哀与忧愁。阮籍便是这样一位典型的“饮士”。《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这就充分显示了阮籍酣饮的原因所在。 逾越礼教?乱世下的挣扎与执着

魏晋是任何一个回望中国历史的人都无法一扫而过的名字。这是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时代,王朝不断更迭,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名士们有意无意的卷入旋涡,然后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二陆、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直到“华亭鹤唳不复可闻”,甚至“广陵散于今绝矣”,留下的总是让人扼腕的伤心故事;但即使在这样的时代,人性却并不委琐,甚至较其他时期更加张扬,就算必须付出戕害自己身体甚至生命的代价,也决不放弃灵魂的执着和抗争,“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也留下了让后人无限钦羡又只能望其项背的潇洒飘逸。这是一爿无法复制的风景,象荆棘丛中的狂放舞蹈,我们只能在遥远的此岸含泪观望。在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前,魏晋士人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放荡怪诞奇异恣肆的一群。有人与猪共饮,有人在丧母期间酒肉如常;送友可以聚众驴鸣,不理会别人的眼球;访友可以兴尽而返,不在乎是否谋面„„这似乎真的是“礼岂为我辈设也”,全然不顾世俗的礼法,随心随意,自由自在。然而鲁迅却说:“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习惯了诸般礼仪的眼睛,总是停留在他们与众不同的放浪形骸上面,很少去想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民族,怎么会凭空冒出这么一群不知礼仪是何方神圣的怪物?在“无计可施”中就带出了魏晋士人看似无所顾忌的背后,那份深沉的无奈,和无奈背后近乎绝望的忧愤与悲慨。他们就这么活着,在别人艳羡的目光里,痛苦地坚持着一份无人理解的执着。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深埋,越名教,任自然。放浪形骸以求抽身与尘世,来坚守住自己不与当权这同流合污欺上罔下信仰。 洒脱还是逃避,风流背后的沉重

政治本来就不是四平八稳的领域,魏晋时**尤为险恶。政权的更迭与派系的沉浮,再加上统治者个人的好恶与情绪,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当时极为动荡的政坛状况。那是一个即使求“做稳了奴隶”也不得的时代。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变数,今天是高官厚禄,明天或许就是刀俎与绞架,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心焦不已。残酷的现实迫使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谨慎的设计。积极的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旦卷入旋涡,连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但是消极的态度同样行不通,因为消极必生对立,对立必生嫌隙,嫌隙必然招来仇视甚至杀害。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阮籍那样的本事,一醉两个月,将与司马氏的婚议拖得不了了之;或者以一篇华而不实的文章应付掉当权者的差事。多数情况下,不合作者都没有好下场。嵇康因《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得罪司马氏,又

冷淡司马氏的权贵钟会,终于以莫须有的不孝罪见杀,他其实何尝威胁到司马政权,只不过不合作罢了。伴随着名士们终日如履薄冰的心理体验的感受是“孤”、“寒”、“惊”、“凄”、“愁”、“悲”。阮籍“忧思独伤心”,嵇康“独步光庭侧”,连曹丕都觉得“苦寒常相逼”,陆机说何晏“顾影常自怜”就不难理解了。甚至“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惊恐典故出自魏晋时代,都可说是很自然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魏晋士人在表面上的洒脱超然背后,承受了多少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抑和愤慨?正因了这份张力,魏晋士人的潇洒风流才有了他者不可能具备的沉甸甸的分量。 结语:矛盾中寻求自我的自由

晋人种种在当时看来荒诞不经不遵礼法的表面行为,把这个愁进一步理解为晋人在处世、为生和个人与政治、社会关系处理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种种内心的思想的矛盾。有了表面不经行为,有了无处感受不到的内心与思想上的矛盾,这下也就慢慢演变成了一个看似匪夷所思其实不难理解的时代。

而当人身处矛盾中,寻求的最多的便是出路罢。大至社会政治,小到个人,我想都是殊途同归,道理出于一辄。既然是寻求出路,那么就是要找一种无论行为方式还是内心思想都能借此解脱的方式。简单的讲就是“自由”二字。这个“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正是让这群身处矛盾而寻求的借以解脱自身的方式--自由。找到了一个名词‘自由’,也就像是找到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实在难以达到,看似遥远不可得,却又与内心深处遥遥相应。就拿现在人来说,大家都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难,刚毕业就有可能失业,除了真正想要在专业学术上有待发展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为躲过“难就业”这一劫而做出的选择。其实细想,这也未尝不是一种于矛盾中寻求出路寻求自由之举。

———————————————————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许明征.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 (3)佚名.关于魏晋风度的经典总结篇5:读经典齐分享——纳兰词

读经典齐分享

——《纳兰词》读后感

对纳兰的记忆源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乍一看,能把感情写的如此细腻的,却以为是出自女子之笔,而读过纳兰的词后,发现他的词更多体现的竟是女子的柔情与哀怨。此句画扇之于秋风,却也是多余,就如同班婕妤的命运,人再美,也有被抛弃遗忘之时。 人生便是如此,情到浓时方生怨。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正如: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关于纳兰,他作为一个出生显赫的富家公子,身世虽让人羡慕,但其本身并不快乐。本是个率性而自然之人,然不如意的爱情让他饱受折磨。虽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数岁即习骑射,后又入太学,举进士,成为皇帝的近臣,但他却无法抵制对官场的厌恶之感。加之婚姻悲剧故事的摧残,纳兰在其后大部分词中一再流露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恋情绪。他的悼亡之词哀婉凄凉,真挚深切让人不忍卒读。 正如一首《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南通,稳耐**愿始从。

在这首怀恋亡妻的作品中,有着道不尽的相思,写不尽的别离。隔着的不止千山万水,纵使你上穷碧落下黄泉,伊人的身影终究无从寻觅。却只是: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多情不是偏多别,别离只为多情设。

文武双全的纳兰,却也是多愁善感,他词中的哀怨不仅“得益”于他仕途的不顺,更甚于几段无奈的感情,因而其诗词中又透露着无尽的苍凉与寂寞。

《昭君怨》中有一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纳兰已觉自己枯瘦的身躯,再不能经受这寒秋,其表现出的茕茕孑立的形态,让人顿生哀怜。所谓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而纳兰的大部分词,皆若此阙,篇篇含愁,卷卷生悲,倾其一生,写尽了情深与悲伤,一曲弦歌,弹到最后,终究是曲高和寡,而纳兰的寂寞,终究无人能懂。

相对而言,《南歌子》是纳兰少有的一篇只写沙场的吊古文: 古戍饥鸟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此篇悲凉慷慨,有着不尽惆怅。在那片八旗子弟抛头颅、撒热西的战场上,容若既不缅怀英雄功烈,更不慷慨振奋,而是冷清寻觅边地的残迹。撩起沉重的黄昏,唤来守更的夜。趁着月色,做个铿锵的梦。谁自人生来,要回人生去?古今成败,原是过眼

烟云,创痛与悲伤才是永恒。 确是如此,纳兰并非英雄,做不了那般的豪情万丈的梦,只如宝玉般是个情种,其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对女子的细腻与柔情,有道是:半世浮萍随水逝,一霄冷雨葬名花。

于英雄:人生、天下、江山、伊人、美酒、剑,晓生梦绕。 于纳兰:一片落红、一身孤独、一杯浊酒。万物皆成空。

纳兰。赏析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点滴

纳兰性德

《纳兰词》读书笔记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初识纳兰词

纳兰背后的故事

纳兰经典语录
《纳兰经典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落日经典语录 纳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