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6 08:37:3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残血凝辉冷雪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题记

晚秋,梧桐落叶,萧瑟寒风,我沐浴一丝和煦的阳光,读完了《纳兰词》,是惆怅,是感慨,亦或许是惋惜,像晚秋里的落叶,无影无踪,无声无迹,就这样悄然落幕。“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

晚秋的雨,是悲凉的,是孤独的,是冷漠的,那一场场雨,似一种种情,那是容若对卢氏的情,那是容若对相逢知己的情,一场雨,一场情,造就了容若的伤,造就了容若的忧,造就了容若的孤独。“伏雨朝涵愁不胜,那能还榜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晚秋的夜晚是干净的,星辰闪耀,有容若寄托的情愫,有容若寄托的思念,顾城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容若或许会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我的思念。”或许星空一夜的邂逅,定是容若难忘的回忆。“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挑残,炉烟藷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晚秋的水是澄澈的,秋水荡漾,漂向远方,飞鸟划过,不留一丝痕迹,晚秋的水就像容若的心,平静淡泊,在那个追求功名利禄的朝代里,容若选择隐居出世,就像他的《金缕曲》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有限好春无限恨,没来由、短尽英雄气。暂觅个,柔乡避。

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来,愁红惨绿,添人憔悴。两鬓缥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恨,向名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都在。

容若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孤傲,浪迹天涯的才子;一个痴情,静候佳人的痴情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容若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们无法揣度,容若心中的所想,我们只能祝愿容若找到他的佳人。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后记

推荐第2篇:《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南桥学校林家琳

没读过纳兰容若的词就等于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热爱中国古文学的人,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的一位成就显著的人,纳兰的生命却与他的成就显得那么的无法成正比,正是这也构成了围绕着纳兰容若身边的一个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之事。

就来介绍一下纳兰容若的身世背景。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逝。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集》和《饮水集》两册,后多称《纳兰词》,他的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者”,后世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在纳兰的所有词中,我不是最喜欢他的《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也不是最喜欢他的《梦江南》(昏鸦尽),反而最喜欢在《纳兰词》中也许显得平平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虽然在这首词中容若用了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非赠道士李

荣》诗中成句:“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诗词被加以化用,令其巧妙更加。骆宾王的原句不知能有几人记得,可经容若之手化用成的诗句,让成千上万的人记住了纳兰这个拥有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魅力的人。

在读到这首《画堂春》的第一句时,身上就感到一阵酥麻,深深地被这两句给震撼到心底了。细细品读更是感到了一种深幽的魅力。

纳兰的文字令人不住称绝,会让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感,一直传递至全身,让人感到一阵颤抖。

纳兰是千古的优秀词人,强推《纳兰词》。

2012年12月12日

推荐第3篇:纳兰词读后感9

我却再也不想走出你的世界

——读《纳兰词传》有感

王颖宋诏桥中学905班指导老师:李雅玲

这是我永远都不敢冷却的记忆。

风是轻柔地落在树梢上的。

黄昏里,落日下。我看到了香樟树青釉的枝干,看到了路边老牛与世无争的眼睛,看到了漫天涌动着的纷呈奇异的红与金。

我还看到了,看到了你。心于是沉沦。

是上天安排我遇见这样的你么?你的出现拉长了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影子,那是永远都无法被覆盖、被抹去的啊。

出生于清初明珠府上,你注定是拥有世间一切的贵公子。可你从不以此为傲。你年幼的眼眸是清澈的,而你的清澈中却已掺杂了太多不符年龄的忧郁落寞。在我们的时代里,词与诗是并列的两者,词甚至能传达比诗更为剔透的意境。而在你们的时代中,词作不过是区区艳科小道,怎能与诗相提并论。但你是不拘的啊。十岁写下《梅梢雪元夜月蚀》,为你未来“清初第一词人”的称号埋下伏笔。你拥有太多让世人羡慕的资本。这便是你----纳兰容若。

你有一段如蝉一般的爱情,在地底沉睡十七年,于一朝破土而出,让人猝不及防,所以也来不及抵抗。她不美,更没有能与你匹敌的盖世才华。于世人,她不过是人群中无关紧要的路人甲,但于你纳兰容若,她却是幸福的海角天涯。于是你为她写下“相看好处却无言”的幸福,为她写下“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的喜悦。从此,在你们的世界里,她是万古不竭的沧海水,而你,是温柔缱绻的巫山云。然而,沉睡了十七年的蝉也只能喧哗一个夏天。幸福中断的那么突然,甚至没有任何的征兆。“当时只道是寻常”,再写下这阙《浣溪沙》时,已没有她在你身边为你红袖添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许是陷在回忆中了罢,过去美好的回忆更衬出现实无尽的悲凉。但你仍然是幸运的。“有酒惟浇赵州土,青眼高歌俱未老”,在失去爱情的时候,顾贞观与你成就了一段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的友谊。

他注定是你短暂人生中的第一挚友。词,是你们之间的共鸣,初见时便产生了心灵投契。就像个孩子一样,对待友谊你永远都是那么真挚。没有门第,无关身份,抛却人类社会的道貌岸然,真性真情地走在命运的丛林中。你与他一同填词作乐。你们爱词,所以尽一己之力为天下词坛设立一个标杆,使词作

不再是所谓的艳科小道,而是将其提升到一个不输于任何文体甚至超越更多文体的高度。两个志同道合的奇男子,以毫无功利的童心合作着心目中伟大的事业。尽管最后这段友谊分散两地。

容若是成功的。世人都说是词成就了纳兰容若,但我始终认为,纳兰容若,是你的“真”成就了词,创造了词坛的奇迹。于爱情,你“虽九死其犹未悔”;于友情,你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

可你到底还是匆匆离去了,短暂而耀眼,留下清新不拘的纳兰词永远驻扎在世人心中。也好,至少你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有诗意的生命。

星空倒垂洒下不羁的光,现实照亮了整片天空。

而纳兰啊,我却再也不想走出你的世界。

评语:

纳兰容若,清初词坛的传奇。本文作者抓住纳兰容若“真”的特点,从爱情和友情两方面评写,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主旨鲜明。记叙、议论、抒情自然融合,语言流畅、诗化,情感鲜明,体现出作者深厚的遣词造句能力。希望作者能

怀着一颗热爱阅读的心 ,畅游到更广阔的文学之海,去体味,去感悟,去抒写。

推荐第4篇:纳兰词

1.【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扣玉钗。

3.【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4.【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5.【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6.【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7.【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8.【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9.【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10.【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11.【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12.【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13.【临江仙·谢饷樱桃】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需自爱,休只为花疼。

14.【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15.【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16.【虞美人·为梁汾赋】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桑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兖兖向风尘。

17.【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18.【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19.【菩萨蛮】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20.【菩萨蛮】

催花未鼓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21.【菩萨蛮】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22.【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23.【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

24.【于中好】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25.【于中好】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26.【于中好】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27.【于中好】

十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28.【于中好】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29.【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30.【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苹,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31.【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32.【山花子】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细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烛,几时干。

33.【山花子】

昨夜浓香分外宜,天将妍暖护双栖。桦烛影微红玉软,燕钗垂。 几为愁多翻多笑,那逢欢极却含啼。央及莲花清漏滴,莫相催。

34.【山花子】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35.【虞美人】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36.【浪淘沙】

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疏帘犹是隔年垂。半卷夕阳红雨入,燕子来时。 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百尺游丝千里梦,无限凄迷。

37.【浪淘沙】

眉谱待全删,别画秋山。朝云渐入有无间。莫笑生涯浑似梦,好梦原难。 红咮啄花残,独自凭阑。月斜风起袷衣单。消受春风都一例,若个偏寒?

38.【采桑子】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39.【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漏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檠。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40.【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推荐第5篇:纳兰词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沁园春】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冰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水龙吟-题文姬图】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相见欢】

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昼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沈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虞美人】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虞美人】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斜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虞美人】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忆江南】

江南忆,鸾辂此经过。一掬胭脂沉碧甃,四围亭壁幛红罗,消息暑风多。

【忆江南】

春去也,人在画楼东。芳草绿黏天一角,落花红芹水三弓。好景共谁同?

【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鹊桥仙】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灿。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霜天晓角】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壁,天早已、安排就。

【南歌子】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南楼令-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蝉、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菩萨蛮】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锁,梵呗琉璃火。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一络索】

野火拂云微绿,西风夜哭。苍茫雁翅列秋空,忆写向、屏山曲。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

【清平乐】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疏影-芭蕉】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东风第一枝-桃花】

薄劣东风,凄其夜雨,晓来依旧庭院。多情前度崔郎,应叹去年人面。湘帘乍卷,早迷了、画梁栖燕。最娇人、清晓莺啼,飞去一枝犹颤。

背山郭、黄昏开遍。想孤影、夕阳一片。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五更风雨,莫减却、春光一线。傍荔墙、牵惹游丝,昨夜绛楼难辨。

【望海潮-宝珠洞】 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

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

【金菊对芙蓉-上元】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鸯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御带花-重九夜】

晚秋却胜春天好,情在冷香深处。朱楼六扇小屏山,寂寞几分尘土。虬尾烟销,人梦觉、碎虫零杵。便强说欢娱,总是无憀心绪。

转忆当年,消受尽皓腕红萸,嫣然一顾。如今何事,向禅榻茶烟,怕歌愁舞。玉粟寒生,且领略、月明清露。叹此际凄凉,何必更满城风雨。

【风流子-秋郊纪事】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剗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摸鱼儿-午日雨眺】

涨痕天、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箫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头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淡墨生绡谱就,待俏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命薄,再缘铿剩月残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简梁汾】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金缕曲】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釭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剪。

【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沁园春-代悼亡】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今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分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东风齐著力】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大酺—寄梁汾】

只一炉烟,一窗月,断送朱颜如许。韶光犹在眼,怪无端吹上,几分尘土。手捻残枝,沉吟往事,浑似前生无据。鳞鸿凭谁寄,想天涯只影,凄风苦雨。便砑损吴绫,啼沾蜀纸,有谁共赋。

当时不是错,好花月、合受天公妒。准拟倩、春归燕子,说与从头,争教他、会人言语。万一离魂遇,偏梦被、冷香萦住。刚听得、城头鼓。相思何益?待把来生祝取,慧业相同一处。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

长安一夜雨,便添了、几分秋色。奈此际萧条,无端又听,渭城风笛。咫尺层城留不住,久相忘、到此偏相忆。依依白露丹枫,渐行渐远,天涯南北。

凄寂。黔娄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只皂帽蹇驴,西风残照,倦游踪迹。廿载江南犹落拓,叹一人、知己终难觅。君须爱酒能诗,鉴湖无恙,一蓑一笠。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语。浮生如此,别后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

原头野火烧残碣,叹英魂,才魄暗销歇。终古江山,问东风、几番凉热。惊心事,又到中元时节。

凄凉况是愁中别。枉沉吟、千里共明月。露冷鸳鸯,最难忘、满地荷叶。青鸾杳,碧天云海音绝。

【台城路-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满庭芳】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满江红】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乌、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满江红】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听半饷,心如醉。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推荐第6篇:《一生最爱纳兰词》读后感

拿起《一生最爱纳兰词》,虽已买了许久但未曾翻过几页。今日擦去灰尘,细细读来又是一番惆怅,那一字一句,无不祭奠着那百年前的绵绵思念与浓浓的落寞。。。。。。

百年前清初词坛,一个人的出现注定是它的幸事。纳兰容若——这个名字里有着些许韵味的男子似乎从出生就注定和词的渊源 ,也预示着一身躲不开的羁绊,只因那名字前的姓氏是满族贵族大姓——纳兰。 十七岁的他锋芒初露,又得名师赞赏,在汉词的造诣更是突飞猛进。二十二岁受康熙青睐,受封御前三等侍卫,更因才华横溢随侍帝王身侧。看似仕途光明的他是否知道这一入仕途便是一生痛苦的开始呢?

他不愿入朝为官,不愿过侍从生活,不愿面对宫廷争斗和那无尽的官场黑暗,每每想要抽身离去,却总是那时不时地皇恩浩荡拦住了他。也许他明白,就算没有那皇恩又如何,自己这背后的家族也断不会放任自己离去,哼,自己真是可笑呢!罢了,暂且如此吧,还有顾贞观那样的朋友在身边,也不是很惨呢。。。。。。

老天似乎是看容若太可怜了,便稍稍慰藉了他一下。二十岁时娶两江总督之女卢氏为妻,卢氏的出现可以说是令容若在那无望的生活中又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之火。婚后夫妻二人感情日深,举案齐眉,卢氏的体贴、温婉、善解人意和那时不时的女儿情态让容若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可天不遂人愿,婚后第三年,卢氏难产而死,这于容若而言无异于胸口插了一刀,看不见血,也没有伤,只是疼,爱妻离去的疼,也是知心人离去的疼,更有不被人理解的疼。是呵,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况是手握重权的满清贵族,死个妻子再娶就是,哪有容若这般一直悼念亡妻,寄情诗词不肯出来的?容若只得无奈的继续睁着双眼看着周围那些异样的眼光,在心里苦笑。

闭上双眼,全是她的影子。她手执笔杆在窗前沉思,他手握书卷在屏风后慵懒淡笑。悄然近身时她的惊慌,她忙不迭的掩藏衣袖下的红笺。。。。。。

“是什么?我看看。”好笑的看着她。

“ 不要!没什么。。。。。。”她脸红道。

微一挑眉抢过展开,他愣了 。那鸳鸯小字满满的都是对他的倾诉与思念,还有对他内心那份无奈的理解与心疼。伸手揽过佳人,如誓言般在心中呢喃:得妻如此,此生无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回忆总是让容若不想睁眼,他怕了。可明日一早还要回到那宫墙之中。纵使宫中的阳光明媚如常,他也觉得是暗无天日,风起,吹落一地红笺,墨迹未干: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容若口中呓语:“你看到了么,我和了你的诗,是不是迟了。。。”

推荐第7篇:纳兰词点滴

纳兰容若,父纳兰明珠,清帝的得力助手,权势荣耀无人可比,妻子出身名门大家,知书达理温婉可人,和容若交游的皆是一时之俊秀豪杰,而容若自己,文武皆通,又贵为圣上身边的一等侍卫,深得皇帝的信赖,经常跟随皇帝出巡。容若,这个既具才情又具家世的清代贵公子,有着叫世人羡慕的、朝思暮想而不可得的权势与荣耀,本该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他竟然有那么多的不快与辛酸。寂寞与忧伤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的不如意无人能够理解,他的不开心无人能够知晓,他内心的矛盾无人能够体谅,总之他是一个寂寞的人,一个被华丽的外表包围着内心却很孤寂的人,一个一生都不快乐的人,一个一生为情却又为情所伤的人,一个纠结于缠绵情思的人。

读他的词,轻而易举就可以拎出他的不快和寂寞,“人生若只如初见”,几多悲悯,几多无奈,白头如新,会是怎样一种寂寞?“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有多少恨,竟也挡得了西风?又有多少恨,寄居眉弯,不肯消逝?“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一生一世,只为一个人,而结局却是只可以相思相望却无法相亲相爱,天为谁春啊?即便是再静好的岁月,怎抵得住内心的落寞?“沉思往事立斜阳„„当时只道是寻常”,不管多少汹涌澎湃,到头来只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了,是堪破了么?还是无可奈何地自我安慰呢?“醒也无聊,醉也无聊„„”,醒着也无聊,醉着也是无聊,怎么样才可以消去那无边无际的无聊呢?等等的这些,字字如血,句句如泪,容若的苦,容若的悲,容若的寂寞无奈,容若的辛酸苦楚依依在目,让人泪落心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霖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和你相识一场,知心知意亦如是一个人,却在不得已的时候人别离或者决绝地离去,天地两相隔,枉叫人伤心断肠,还不如我和你在相识的那一刻起,就保持那种只是认识的情形,那样的话,即使是日后经历生离死别,我们就不会这么悲伤了。总觉得容若是不忍看到相亲相爱相知相伴的人历经分别时的痛苦才这么说的。要是人生真的能只若初见的话,也许容若就不会那么伤悲了,只是,这只是他的愿望而已,于他分别还是如影随形。历史上的班婕妤是个聪明的女子,虽不是心甘情愿,却也避开了后宫的尔虞我诈,也许她也是一个像容若一样敏感聪明的人吧,所以她宁可在深深庭院内对团扇题诗,也不想为赢得皇帝恩宠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争个头破血流,因此上退居后宫深处,不管有多少恩恩怨怨,也只好把那满心的幽怨写在团扇上。相爱相知的人在离别或者事故后总是会有变化的,即使之前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但是谁又能料得了明天会是怎样呢?恩爱如明皇玉环,情愿比翼连枝双双飞的,可是在马嵬坡前,还不是香消玉殒阴阳两隔?那些山盟海誓去了哪里?那些恩爱缠绵换来了什么?再美好的愿望,也终归是一场春梦,一场叫人事后断肠的春梦而已。是的,不

管是爱情还是友情,有时候甚至是亲情,其实都无法抵挡得住时间的腐蚀,久了就会变了,淡了,忘了。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有抱怨,埋怨对方变了心,有时候甚至是由爱转恨终其一身也不得解脱。想一想这些痛苦,还真不如像容若说的那样,若只如初见,这样的话也许就会少了这些痛吧?

容若是不是也是经历了这样一场心碎后才这么急切的想要这种如初见一般淡漠的感情呢?有人说,这是容若在写爱情,写自己和表妹的爱情,哀悼一场不得已的风花雪月,也有人说他是在写友人之间的情感波折。其实我觉得到底是在写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容若内心失去的悲苦和给予我们的一种对待情感的态度,因此上他也会说,即使明皇和玉环最终还是劳燕分飞,天地两相隔,可是他们还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还有一段可供记忆的故事。容若你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是只想要一个可以有的回忆吗?莫不是你太过寂寞,太过想念那个让你难以忘却的人了,才这样降低要求的么?说不清为什么,在看到这首词的第一眼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虽然它不一定是纳兰词中的最佳者,只是喜欢那一种道破天机却又无可奈何不得解脱的纠缠不清。喜欢容若多半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爱情总是人间不可避免的话题与主题,贵为天子的明皇李煜尚且在爱情面前有那么多的无奈,更何况常人呢?看容若的词,不难发现,在爱情上,容若也是有着太多的不得已的。有些是自己错过了,有些是不得不放弃的,还有些是被世俗扼杀的。虽然有时候会是历史的误会,也可能是误传,但是容若在爱情上的不如意却是不争的事实。最

突出的应该就是沈宛了吧?那个温婉如水才韵超群摇曳多姿的江南女子,那个和容若知心知意恩爱如山的女子,在一次随皇帝巡幸中和容若相遇继而相爱。计划好的等容若回了京城把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就来迎娶的,只是对她和容若来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是沈宛再多才再美貌,在明珠眼中,她也不过就是一汉人民间女子,是绝对不可以和自己的宝贝儿子结婚的。矛盾、争执、哭泣、咒骂„„最终他们赢得了爱情,只是命运永远站在更高的角度嘲笑着人间的喜乐悲欢。沈宛只能是容若的侍妾,而且不得住在相府之内,容若只得给她另外安排住处。容若千般小心万般顾虑,可是他们的爱情最终也逃不过世俗,沈宛只好含恨回到江南,在那个遇见心上人的地方煎熬着,等待着,期许着远在京城的容若的消息。此时此刻,无论多少恩爱缠绵,陪在她身边的,只有容若的组诗《梦江南》,陪着她想念远在京师的容若。虽然说很痛苦,但是在容若和沈宛的心中,也许还存在着更美好的希冀吧。只是谁也料不到,这竟是他们的永别,容若和沈宛终其一生都没有再见过。一个在江南望眼欲穿,一个在京师地下长眠。有情人天各一方,阴阳两隔,纵有多少相思缠绵,也只能“两处销魂”。还有容若的原配夫人卢氏,生前也许没有得到过容若的多少恩爱吧,所以在她死后容若才发现自己亏欠她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钩帘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据说这一首悼亡词是容若悼念自己的原配夫人卢氏的。虽然容若是个很会疼人的男子,可是也是一个不知道“不如怜取眼前人”的

人,结发妻子去世之后,容若才想到了她的好爱听的温婉她的贤淑,才想到自己该好好的疼她,可是,造化弄人,她已经长眠九泉了,于是词人不无感慨地说“无那尘缘容易绝”,卿本佳人,奈何缘浅?如果可以,我会为你奉献所有,真真做到“不辞冰雪为卿热”,只是这只能是假设而已。

其实无论怎么说,容若终归是一个多情的人,一个放不下所有感情纠葛的人,所以他也就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读容若的词,总是很固执的认为,容若是在哭泣的时候来写它们的,因为,总觉得他的词中,最多的是写他的苦楚悲哀离别相思,忧伤哀怨如女子纠缠不清的青丝,很少能够看到他的欢乐,也总是觉得他是一个忧伤的人,一个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梦的人。

事实上的容若是生活在深宅大院里,金銮玉辇旁,锦衣玉食边的人,而这正是他所不喜欢的,由此上他因错位而寂寞,因失群而孤单。其实我觉得在容若心中,他更情愿拥有的只是“疏林曲径”般的“寂无哗”的“小构园林”,而不是深宅大院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他更像一个天生的隐士而非贵公子,所以在那个满目喧哗的京城,他注定是寂寞的,悲苦的,不被人理解的。试想,如果他没有生在明珠家,也不是皇帝的侍卫,没有那么高贵雍容,他会不会就变得很快乐呢?和自己心爱的女子结婚,有几个可爱的孩子,再种几亩田,养一些鸡鸭鹅什么的,过一种和平常百姓没两样的生活,对容若来讲那该是怎样一种幸运啊?

容若,这个贵族的公子,悲情的词人,多情的情圣,一生也得不

到自己追寻的东西的人,将其悲凉的心连同那些蕴含着浓郁抑或淡淡的忧伤的词留给了历史,留给了仍旧在苦苦挣扎的后人。悲情的歌唱,余韵久远,忧伤不减当年。千百遍读你,仍旧觉得,你是忧伤的,而我是懂你的。

推荐第8篇:《纳兰词》读书笔记

《纳兰词》读书笔记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近些日子,被《纳兰词》的哀感顽艳所吸引着,渐渐地自己也慢慢沉浸于纳兰词那种温柔婉转的境界中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为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一方面,秉承满族“以骑射为本”“文事不妨武备”的民族特色,纳兰很小就开始学习骑射武功,另一方面,纳兰性德好学上进,“日则校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和”,所以纳兰性德很快就在众多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康熙十五年,纳兰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甲第七名,并受到康熙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品。这样看来,容若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他很少快乐,他也是情深而深情的男人,一个风流自赏的公子,在他的情绪里,他的价值观念里也正是那“如鱼得水,冷暖自知”的心境。《饮水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诵。但是他的心事究竟又有几人懂得?容若,这位相国府中衔着金汤钥匙出生的贵公子,词中那斑驳的,刻苦铭心的愁苦却连自己的父亲也无法理解。

他的词多抒写扈驾出巡之凄苦,与妻子之离情别绪,以及“羁栖良苦”之人生感受,感情真切,着笔自然,风格婉丽清新。陈维崧评其词:“哀伤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王国维赞其词是:“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写扈驾出巡之凄苦的词有《梦江南》,这是容若作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护驾巡视江南时所做的一组著名的组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第十篇:“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这写得他一种“忘记他乡是故乡”式的喜悦,一番“游人只合江南老”式的流连。此词

全篇清新婉转,悠扬喜悦,在我看来是容若唯一首“暖”,江南有“暖”境,有“暖”情,所谓的“暖”境,是江南这美丽超然的山水,重帷帘幕荡漾水中的倒影,清清婉婉,了无北国的风沙;所谓的“暖”情,是对爱侣的一种思念之情,江南是爱侣的家乡,在爱侣的家乡做着组诗一般的梦。这样的“暖”,容若自知。

纳兰容若与妻子之离情别绪的词占他词的大多数,卢氏是容若的第一任结发妻子,十八岁的卢氏嫁给容若,鱼水相欢情无极,却无奈尘缘容易绝,仅仅共同生活了三年,便死于难产,留给了容若一个骨肉和无穷的悲伤。所以容若将这份无奈或酸涩,青衫湿透也不能慰藉,柔肠寸裂的痛写在诗词中,让读者自己去领会那种别离,那种伤痛,那种缺憾的人生之美。这些词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取名为《于中好》的词牌名的词,比如“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这首词明显地能看出容若对卢氏的思念,那种滴水成冰的思念,那种辗转反侧的思念,叹一句“书郑重,恨分明”,似透露着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以及自己所遭受的不公的忿忿不平,也许仅仅是容若的断章取义,是自己正在给妻子写信,写得郑重其事,相思之恨甚是分明;也许这个“书”是指自己收到的书,“恨”是指书信里的恨;也许,还有更深的什么含义……但这种“冷”,这种半世浮萍逝水去,哽咽话无情却是有情,卿负几载梦自醒的“冷”,也只有容若自知了。

然而,容若写“羁栖良苦”之人生感受的词覆盖了他诗词中的一些部分,他的清雅婉约,他的柔情绽放,他的内敛缠绵,全融于他的词中,吟首《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强把心情付浊寥。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容若郁闷,郁闷之极时,他也许想借这首词表达的大概是众芳芜秽,美人迟

暮,借酒浇愁,心潮翻滚的意境吧!至于“愁”究竟是什么,翻滚的“心潮”究竟是怎样的,无论是政治抱负,还是词学抱负,再者是天性不得抒展的苦闷?或者仅仅是受了一时一事的委屈?作者用心良苦,将自己的种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一切,“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也许只有容若才能解释,才能明白。

读了《纳兰词》初步地了解了纳兰性德,了解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细细想来,生活在平常的我们,似乎也常有这样的感慨呢?一年四季的变化,我们有自己的体会,那春意的盎然,夏意的蓬勃,秋意的肃杀,冬意的寒冷。世间万物,人生百态,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体会。许多文人志士都悲秋,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悲凉,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寂寥,但也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感觉是旁人体会不到的,所以容若一生的悲戚苦楚,多愁善感,在有些人看来是无病呻吟,但其中的失落与哀思,伤痛与悔恨,“随风绕天涯,断肠泪飘零”的沧桑、凄凉,只有他心知肚明。

叹悲叹喜,又几人能明?谁又怜?谁又知?谁又道呢?

有人说过,“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容若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一面适合很多人的镜子。“我觉得这很有意境,从容若的词中我读出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感觉,也就是找到这样一面镜子,一面旁人无法体会,理解的,亦不能触及的镜子,镜子里面是我,镜子外面是我,我如同处在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镜子外面的我,也许是大家平常所能看见的我,所接触的我,但面对镜子里的我,我所有的心事,所有的想法,还有那所谓的细腻,所谓的轻微,也只有我自己才能

看透吧!我也是那饮水的鱼,水的温度也只有我自己知道。而容若所饮的水,是30载春秋的萋萋一生悲戚戚,怜思恋梦亦苦短,弹指间,多愁,悲悯,浓情造化弄人生的水,其中有亡妻恨薄情、守望、怜惜、相敬,却淡漠,几载寒暑别,悔无情,恨多情,那情真意切,悲壮、苍凉,内心苦楚无欲述出,只寄托那样的文字,留与后世的深思。太伤、太悲!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于是,我释然。

推荐第9篇:初识纳兰词

试论纳兰词感伤词风及其成因

初识纳兰词,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触动了内心,“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仔细读着这一阕词,感觉有丝丝秋雨飘落心间,无声无息地浸润到灵魂里,一种空灵的苦涩缓缓升腾,飘散在空气里,有淡淡的水汽氤氲。

纳兰词,总绕不开哀感顽艳、凄婉哀怨、迷惘苦闷、忧愁抑郁一类的字眼,的确,整部《纳兰词》的底色都是哀伤的。纳兰最相好的朋友顾贞观曾评纳兰词曰:“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

[1]卒读”。歌德说过:“一个作家的风格, 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纳兰词悲婉的基调由很多因素集合而成。这也是很多读者好奇的地方,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世家,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纳兰十八岁中顺天乡试举人,二十二岁参加殿试,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累迁至一等侍卫。甚得康熙赏爱,这是多少人毕生

[2]都在羡慕追逐的目标。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纳兰却向往的是形神不拘的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在现实生活中却又身为相国长子和皇帝侍卫,这表与里的对立正是他忧郁痛苦的内在根源 。他的骨子里,其实与视名利富贵如浮云的李白不乏相似之处。这虽是纳兰厌倦仕宦的一个原因,却不能综括所有。其二,视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坛风尚对其词风的影响。纳兰性德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一年(一六五五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清初大狱迭起,再加之连年战乱, 一直到康熙十二年又爆发持续好几年的“三藩”之战,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到处白骨遍地,野有饿殍,浓重的悲凉肃杀的氛围笼罩上下。这是一个令人感到伤心失望甚至绝望的时代, 这种时代心态投射到文坛,便

[1] 形成了感伤的文学风格。

具体到个人来说,俗话有“伴君如伴虎”,随侍皇帝身边纵是荣耀,但那份如履薄冰的隐忧却是别人所不知的。纳兰又是一腔细腻敏感的词人情怀,不能忍受黑暗的官场也是情理之中。纳兰为人谨慎,深得康熙隆遇,然而那种被束缚的身心的不自由既不能让他施展抱负,也不能让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在其词作中多有对扈从生涯的厌倦之情。纳兰性德,崇尚自然真实,诗人词人本就细腻敏感,更何况身为侍卫的纳兰性德十分清楚朝廷勾心斗角、暗中倾轧的内幕,更是增添了性情耿直的纳兰对官场的厌恶。从钟鸣鼎食、繁华丰厚中,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卑劣腐朽,不可避免的没落和败亡的命运。但由于看不到出路,于是产生了‘世事悠悠,生涯非是’的浓重伤感思想,这种精神上的压抑,是其所难言,因之充满了凄婉之音。总之,外表的富贵荣华,弥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幻灭,这是纳兰词从内容到风格都带有浓厚感伤色彩的主要原因。

纳兰对感情终是至诚与执著的,他与妻子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卢兴祖之女)琴瑟相和,感情甚笃,如卢氏墓志载:“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殁

[2]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卢氏不幸病故。纳兰写了很多悼念妻子的词作,纳兰的悼

亡(恋)词自然真切,情感充沛真挚,倾诉入骨的相思之痛,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是《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以“此恨何时已”开头,绵绵不绝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寒更雨歇,葬花天气”,阴冷的天气徒增寂寥。最出彩的却是“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与苏轼的《江城子》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比,纳兰却更胜一筹,除了自己的相思之痛,却想到妻子阴阳相隔无人照顾的担忧。纳兰对妻子深情一片,特别是每逢节日忆起妻子所作的词篇,更是催人泪下。而纳兰的恋词又是他的擅长之作,自然读者觉得词间萦绕的悲音久久不能忘怀。

纳兰不仅有对爱情的痴心,对友人也坦诚相待,自己虽是豪门之后,但结交的朋友却不以此为界,相反,他的好友大多是布衣能人志士。北京城很有名的禄水亭,之所以脍炙人口,还因为纳兰性德在此写过一部叫《渌水亭杂识》的笔记。此书涉猎颇广,“说书画,论瓷器,话刻石,评古钱,

[]赞古迹”——尤其对北京当地的一些名宅古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3禄水亭本是纳兰性德在京

西的别墅,因园内筑有一座乡野风格的茅亭而得名。纳兰性德喜爱在这小亭子里喝酒会客,因而结

识了一帮兴趣相投的朋友。其中,顾贞观和纳兰关系最近。纳兰性德视为知己,顾贞观的朋友吴兆骞无辜被定罪流放。纳兰身居要职的纳兰不可能不知道此案关系重大, 要想营救吴兆骞,必定会有许多牵连,绝非易事,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应承了下来, 就因为请求他的人是顾贞观,是他此生难得的知己。纳兰之于朋友,真可谓是掏心掏肺,正如顾贞观说他:“其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对朋友怀才不遇、坎坷命运陷于忧难,急于帮助的热忱,慨叹世道的不公更也是纳兰词风忧伤的原因之一。

纳兰词集合了李商隐诗歌意象朦胧和温庭筠诗词意境深婉的特点,他的许多词作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得懂,而是纳蕴丰富、耐人寻味。内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虞美人》)。尤其的,李煜对纳兰的词风影响颇深,究其原因,李煜为亡国之主。自己的志趣与心事却“欲付于瑶琴,弦断有谁听?”孤寂的一人坐在那并不适合自己的龙椅上。纳兰虽非一国之君,可身份也高贵,又有亡爱妻之痛,也许与李煜形成共鸣。形成相似的哀伤旋律。但不同的是,纳兰性德词的内容既有柔美的爱情词,缠绵悱恻的悼亡同, 也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其风格也是多样的,婉

[4]约与豪放兼而有之。纳兰词中的那些边塞行役词和赠别友人乃至感叹的词作,由于敏锐的词人眼

光,感慨前代英雄业绩,感叹人间冷暖,总是擅于感知社会的,历史的人生的不幸与苦难,丰富了词的内容和思想,使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也使之在凄婉之外多了几分悲壮、凉的美感。王国维曾经盛赞纳兰词的“壮观”之境,比如《长相思》之“夜深千丈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当真宏大意境深远。

由此看来,纳兰不管行在何处,心中牵念的总是家乡的景,故园的情,以及对妻子的眷恋,友人的牵挂,因而词句中的荒寒与苦闷确是呕心而发,也就不难分析纳兰词调忧愁悲怆的原因所在了。

参考文献

[1]石 磊.试论纳兰词的感伤色彩及其成因[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3):125-126.

[2]樊娟,翟冰莹,刘 琼.浅论纳兰词[J].语文学刊.2011,17(3):56-57.

[3]洪烛.纳兰性德的禄水亭[J].观察永远的北京.2008,24(5):179-183.

[4]谢华平.谈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J].企业家天地.2011年第4期中旬刊 :63-65.

推荐第10篇: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纳兰词》中记述了纳兰性德短暂的人生百态。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可是,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后啼鹃,频催别鸪,赢得更阑哭一场”是纳兰性德思念亡妻卢氏的悼亡之音。也正是因为纳兰性德的“重情重义,情感真切感人”使得纳兰性德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纳兰性德与江南才女沈婉的爱情纠葛更是深深打动我的心。从纳兰性德留给世人的资料上可依稀看见当年那个跟随康熙皇帝南巡的的那个翩翩公子与江南第一才女初识的画面,那样的懵懂,那样的语无伦次着实不应该出现在一位已经成过两次亲的男子身上,可是,他就是出现了。“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一水浓荫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前裙谁独上鱼矶”真是当时两人相恋的写照。与沈婉相别后回到京城,却遭到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的强烈反对,也许是明珠爱子心切,也许是瞧不起汉家子女我们不得而知。由于明珠的强烈反对纳兰性德怅然若失,在梦中也亦见到沈婉的容颜。“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纳兰性德不顾家人反对依然接沈婉进京,两人摆脱掉贵族身份,着实的当起了一对田园夫妇。后来两人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分离,两人在江南到京城的一来一往中断掉了今生的缘分。也许发妻卢氏是纳兰容若一生的难以言喻的痛,那么这一段与沈婉刻骨铭心的爱恋是纳兰容若一生的满足于一生的遗憾。这些,在纳兰容若的合集《纳兰词》中都有所表现,当然,其中与沈婉的爱情纠葛是后人根据《纳兰词》以及清朝野史、正史所推断出来的。

没有读过《纳兰词》之前,我一直以为,纳兰性德也许只是风流倜傥而已,才华横溢也可以说得上。可是自从我读过《纳兰词》后,我才明白为什么王国维给纳兰性德如此盛赞“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绝非是虚度夸张,因为纳兰性德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词,他的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很高的赞誉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影响之大。 他在词坛上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可是,这并不是他要的,他要的是那么简单,在当时却是那样的奢华,他的词中透漏着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不是杜甫的“国破山河在”的感伤;也不是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的浪漫忧伤,他的忧伤来自人的七情六欲,无谓国家,无谓前途,而为心境、感觉。他的词更加能打动人们的心。从另一方面来讲,因文人墨客的聚集更加促进了康乾盛世的繁荣,而纳兰容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他街角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不仅仅局限于满族。虽然他的秉性有违社会主流,可是,人生在世难得活的最真、最感人,不是吗?

第11篇:读《纳兰词》有感

你是人间惆怅客

-----读《纳兰词》有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

孤灯西风里,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寂寞。伴斯人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

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宰相府邸,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身满族名门的贵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失落,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你并非贪慕权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隐逸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为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至情至性,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挚热忠恳地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烈酒浓情,几多惬意,然而,友人在世事变迁中,如分飞劳燕,不断地离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它们与你凄美的爱情一起,在心上剜了一道深深伤痕。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千年漠北,一样的凄冷,一样的荒凉,亘古不变的是离人伤。滚滚黄沙中,看你的身影立向斜阳远去的地方。晚云若燃,你呆呆的望着,直至清晰地听到耳畔胡雁哀鸿,眼中的一切业已昏然一片。你在看些什么?“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你若是真的走的潇洒,又何苦频频回首东望?京城里的那个人,你是不是仍难以放下?

曾经青梅竹马的表妹,被选秀入宫,使朦胧的蓓蕾凋萎了。辘轳金井,落花红冷,伊人已远去,“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只留下你在簟纹灯影里的声声叹息。

当婉丽柔美的卢氏来到你身边时,琴瑟相谐,伉俪情深,温暖了你怅惘的心。“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红菂桥边,轻轻牵素手,缱绻和幸福溢满了英俊清癯的脸庞;渌水亭畔,双双身影留连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红袖书香里,年轻的心若朝阳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梦逝水,年轻娇美的妻子却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顿时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气里,你泪流满面,心痛不已。一片伤心画不成,再也没有被酒春睡之重,没有了赌书泼墨之香,上苍啊,你可听到纳兰公子的痴情心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曾经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却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别离,如今这温暖的爱情,也终于烟消云散了。纳兰啊纳兰,你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空漠与茫然!

厌倦了仕途与侍卫生涯,富丽堂皇的贵族相府犹如羁绊牢笼,无边的落寞与孤寂,充斥着迷茫困惑的心,断肠回首处,偷零的,岂止是泪?

你终于一病不起,“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只有在梦里,才能让这颗与生俱来的诗人性灵,得以无际飞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三百年来物逝人非,唯有这《饮水词》流芳后世,它所散发出的词人那清新脱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换来了千万“异代知己”。

一个人在心境澄静的时候,心里的话才会顺畅的淌出。心里积存着排遣不开的郁结时,寄情于某些东西,干净得像一面镜子,反而会感到解脱。你在一个无形的枷锁里燃烧尽了自己一世才华。“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所以我宁愿相信,他的英年早逝是一个华美的谢幕。

冷香半缕,繁华一瞬,你是人间惆怅客,不如归去到可以收留你所有希冀的地方,勿念山水千万重……

第12篇:纳兰词鉴赏(推荐)

你是我无法逾越的天涯

刘羽丰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是一个温婉的词牌,这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挽歌,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天堑。面对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有的恐怕只有叹息了。

“月度银墙,不辩花丛暗辩香。”

也许是因为太深情,所以太执着,也许因为太执着,所以太冲动。容若做了一个大胆得几乎让人无法想象的决定。

天色有些暗了,紫禁城的天空飘起了些许薄暮,容若裹挟在进宫办道场的呐嘛中,不动声色的到了皇宫内院。这是一次冒险,一失足便万劫不复。想象一下,私入禁宫,偷会内眷,这是何等的罪名,即便以容若父亲明珠权倾朝野的显贵,恐怕也难逃灭门的劫难。但是容若还是做了,也不知道他是经历了多少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才做出了这样一个破天荒地的决定。

他见到了。

也不知是不是上天被容若的真诚打动了,才赐予他们一个匆匆的邂逅。

“相逢不语”,是的,容若看到了,看到了那个在他梦里反复出现的表妹,但是,他们只是相逢不语。他们真的是没有话可吗?不是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他们从小就有那么多共同语言,都那么有才情,都那么真挚,都那么默默喜欢着对方。他们一定有好多好多话要说,说秋千架旁的海棠花,说一夜的秋雨一窗的芭蕉。更要说说离别后的愁思。但是他们都没有,不是不想,而是,无奈。

“一朵芙蓉著秋雨。”表没还是那么漂亮,还是拥有那如花的容颜,只是眉眼之间多了一些什么,似乎多了一丝岁月的风霜。她是矗立在秋雨中芙蓉,有一丝哀戚,有一丝憔悴。

表妹也在人海之中,在容若的伪装只下,看到了往日那个有些多愁善感的他,只是,更瘦了 。她的脸上泛起了一朵红晕,当她低头的一瞬间,容若看到表妹发髻上的凤首的翠翘还熟悉一如当日。只是,一些东西悄悄在改变着,一仞宫墙,从此天上人间。那些当年的心情,都恍如隔世了。

也想叫你的乳名,就象当年无忧无虑一样。而现在,这一再也寻常不过的细节,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了,我不能叫你啊,“直为凝情恐人见。”忽然觉得世界好沉重,仿佛生命一直都是披枷带锁,每一次呼吸都那么沉郁,每一个动作都带有镣铐的声响。

还有好多心情要诉说,还有好多情愫提要表达,还有,还有太多太多。欲诉这幽怀,却只有在回阑,在回阑一寸相思地,轻轻扣击当年的玉钗,一切,一切的一切,都付与这不言中吧。

还没有来得及看清你的容颜,我已被匆匆的人潮冲散。也许,这一别,恐怕只有来生再见了。我走了,裹挟在世俗的洪流中,下一站,将会是在哪里,我也不曾知晓。

第13篇:【话说纳兰词】整理版

话说纳兰词

词是隋唐时代为了配乐演唱而产生并逐步演变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用现在时髦一点的话来讲就是“歌词”。众所周知,词的兴盛在宋朝,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名家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可与唐诗比肩。由于金元而入明,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元曲的兴盛,相对词的创作就比较沉寂。到了清代,却又出现了中兴气象,词人和词作都远远的超过了前代。

清初词人,如吴伟业、龚鼎孳、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都很著名,像陈维崧是豪放派的代表人,他的风格和辛弃疾类似,但是没有辛弃疾的婉约(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朱彝尊是婉约派的代表,但是缺乏创意。当时唯一不被宋词所禁锢的又具有创新精神的词人,却是一位满族青年,他的名字叫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容若出身于满洲贵族,其父亲是康熙朝著名权臣——纳兰明珠。虎父无犬子,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式,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因为纳兰容若是满清贵族,又和皇族沾亲,所以康熙就授予了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来晋升为一等侍卫。

大概的介绍了纳兰容若的生平我们来说说看他的词。纳兰词的风格接近于《花间词》和《小山词》。

《花间词》是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因后蜀赵崇祚收录始自温庭筠、欧阳炯、终至李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故又称西蜀词派为花间派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亦便被人们称为花间词。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我们先来看一看纳兰类似于《花间集》风格的词: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玉连环影》)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酒泉子》)

春寒欲透缕金衣,落花郎未归。(《阮郎归》)

《小山词》大家都知道,是晏几道的作品集的名字。小山词形似花间,神通南唐。小山词乃是字坎坷人生中脱化而出,意有所欲,情有所感。《中国诗史》得出这样的结论:“讲到晏词的来源,我们自然要推南唐”。晏词与花间只是形似而已,花间词浅,小山词深;花间词,小山词真;花间装饰,小山词清丽,花间词如披金戴玉之贵妇,小山词如天生丽质之少女。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采桑子》)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采桑子》)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浪淘沙》)

而纳兰容若不仅仅是模仿别人,自己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纳兰也有自己的词集的名字——《饮水词》:

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缠着春寒瘦不支。(《采桑子·咏春雨》)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临江仙·寒柳》)

谁道飘零不可怜。 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今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 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浣溪沙·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有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容若开拓了词的题材。说到这边我想请问一下有没有谁知道什么悼亡词?悼亡诗中有名的也仅仅只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的寥寥几首诗,而悼亡词更是只有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半死桐》,而纳兰性德传世的悼亡词就有二十余首,哀怨情深、悱恻缠绵,可谓是为词中的悼亡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苦啼鹃,频催别鹄,赢得更阑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沁园春》)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青衫湿》)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看了这些字字哀痛欲绝的诗句,怎不能让人心生“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菩萨蛮》)的感觉,纳兰词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纳兰容若本身的文学素养,更在于他把自己真切的情感化作词中一字一泪,纳兰容若不是那些贵族的纨绔子弟一样,他有着自己的抱负和思想,酷爱和有学识的人做朋友,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些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严绳孙、梁佩兰、姜宸英都和纳兰容若有很深的友谊,这些人比年青的纳兰容若整整大了二

十、三十岁,但是却能成为忘年之交,也证明了纳兰容若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词,喜欢文学。也正是因为纳兰容若有的如此才情,康熙对于这个明珠之后还是照顾有加。在索党和明党倒台的时候,仍旧能够置身事外,可见康熙对他的保护。可惜一代英才纳兰容若却在三十一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在词坛的地位却是不可动摇的。

最后附上我认为的纳兰容若写的最好的一首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凉秋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悔。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文献整理:

张草纫 注评:《绝妙好辞丛书·纳兰性德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第14篇:最美纳兰词十首(整理)

我是人间惆怅客 | 最美纳兰词十首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有满清第一才子的称誉。王国维更是称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以“真”取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1 / 8 注释:“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这两句的典故出至《太真外传》: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杨玉环陨落马嵬坡,明皇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解析:这首词应该是纳兰词中流传最广的了。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可能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这首诗的主题,一般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别的说法,毕竟古人经常以爱情、闺怨暗指其他。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析: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该词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2 / 8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释:环和玦都是古代的玉器。环是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荀子》上说,“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这首词把环和玦通月亮联系起来,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解析:“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前一句用典故写悼念亡妻,后一句则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3 / 8

解析: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虽然纳兰性德的词哀婉动人,但他本人还是个文武双全的全才。他是康熙的一等侍卫(正三品),善骑射。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释:被酒:中酒、酒醉。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解析:秋天的傍晚,词人独立夕阳,感叹失去爱妻的自己像西风一样孤独悲凉,回想起往日与妻子的微不足道的相处,现在想来都是弥足珍贵的。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4 / 8 注释:被酒:中酒、酒醉。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解析:上阕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接着他便抛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容若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 雕阑曲处,同依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 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5 / 8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解析:一天夜里,纳兰性德梦见亡妻,梦里的情话醒来就忘记了,只记得妻子梦中临别时念的两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纳兰性德感慨妻子本来不会做词,怎么就说出了这么好的诗句。他感慨万千,就做了这首词。

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伉俪情深,惜三载而逝。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虞美人·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解析:“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往事历历。夜寒露重,他呵手写下诗篇,为她。纳兰的好词,仿佛就藏在小事里,淡淡一句清言,俩人的情深呼之欲出。爱情里的那些小事,想起来都有深情。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6 / 8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解析:相传,纳兰性德与表妹相恋,后来表妹入宫,但无正史可考。一些人猜测,“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这首词写的是纳兰性德的表妹,谓其未入宫时,易与结为夫妻,入宫之后等于嫦娥奔月,便再难回人间,解作悼亡之作最近事实。

这首词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如若能结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7 / 8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注释: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解析:这首词是作者悼亡词中的代表作。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它能够穿越死生,跨越时空。

8 / 8

第15篇:读《纳兰词》有感2000字

读《纳兰词》有感2000字

通讯员 周见

初识纳兰的词应该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就觉得诗句好美。但,那时并不知诗句是纳兰先生所写。今天有幸读到纳兰先生的《纳兰词》,才发现透过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圆缺与他生活的喜忧。

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但,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会有些心酸,纳兰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才华,但他却有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哀伤。纳兰是一个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无法从过往的美好画面中走出来,因此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美的诗篇!虽然有时我也会感慨为何纳兰他要活在从前的记忆里而无法自拔。但当我看到这首词“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时,我深深感慨,“十年踪迹十年心。”当我们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爱情时,已是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却只能暗自轻叹。

看了这部诗集,纳兰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心中无法散去。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在爱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默契,这坚定毕竟太难得,有谁会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人,有谁在十年之后回头,还能看见等在身后的那个人?

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很多时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让人伤悲,就像陆游与唐婉,他们再次在沈园相会时。那是何等的苦涩,纳兰也是如此。当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时,当他再次站在那时他们曾有过很多回忆的地方时,他的心比谁都痛。但没有谁可以去解读他,纳兰变做了惆怅客。

那些赖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经觉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可是当它改变了轨迹之后,就只能是一句“当时知道是寻常”,那是一句绝响的叹息。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有无尽的向往与渴望。步履蹒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遥看日影衔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总有太多的感伤,总是喜欢凡事都去探个究竟。

为什么总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寻常的好?年轻人不出去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终老?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追求,如同空阔的海,无法满足。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儿,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类似爱情这种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有人说,纳兰之所以无法走出哀伤,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能懂?或许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纳兰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给纳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纵使时光荏苒,但纳兰的词却依然在亘古的时空闪耀着光环。那种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长叹!

纳兰的词是唯美的,纵使他的笔下总是夹杂几许伤感,但无可否认纳兰的才能。从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理性的认识,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升华。纳兰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纳兰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 “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纳兰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纳兰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纳兰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试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这样呢?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开始的诚实、正直、清廉变成了后来的虚伪、堕落、贪婪、没有原则性了。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真应该像这些古人们学习、学习了,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纳兰还有很多很美的诗篇,只是这几首最让我难忘。有的人把心情挂在嘴上,纳兰的心情在笔下。我始终相信,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纳兰,你将永远闪耀在空中,虽然回忆会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第16篇:纳兰性德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 ,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2: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容若,便是从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的。仅仅这短短七个字,便足以让人在心底细细揣摩,回味再三。而后,容若令我惊为天人,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这位天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德的时代, 拥有他那样的家世并且又有他这些优异条件的满洲贵族公子,准备通往的是一条荣华富贵的通衙大道,是一条宽阔平稳的锦绣前程。对这样一个近在身边的既能武又擅文,更通经的满洲青年才俊,自许要励精图治的康熙帝当然是眷顾青睐, 宠信有加。但这位出身替缨世家、少年得意的相门公子, 偏说自己是“偶然间、绷尘京国,乌衣门第”;对自己的显赫身世“冷笑置之而已”;生长在相府花园瑶台上的金枝玉叶,偏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 别有根芽”;身佩貂洱玉带却向往“布袜青衫约”,“何日得投替”;这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在纳兰性德身上都确实存在,这是研究纳兰其人其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寄情并涉足于文学这条坎坷崎岖的蹊径,并且在诗词,尤其是词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

纳兰性德流传下来的诗词共有三百四十八首。这些作品,与他各个时期的环境、生活、际遇、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纳兰性德不同时期的思想、性格和风貌。他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那种低何幽怨的意境,近似宋代的晏儿道,其中有许多是表现夫妇爱情的诗篇。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他如饮醉酒,神怡心醉,他曾写过《四时无题诗》十六首, 记下了一年四季夫妻甜蜜幸福之情状。在多妻制的年代里,特别是就家世和地位而言,他可以享受三妻四妾的生活,然而,经常在外的纳兰性德,他心目中只有妻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对妻子之爱,可以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但同时他的爱情生活亦是十分不幸的,他少时曾“眷一女”,但此女被选为宫女,两人无缘。二十二岁娶妻卢氏,夫妻恩爱、伉俪深情。但婚后仅三年,爱妻去世。正当韶华恩爱之时,却经历生离死别。使得纳兰性德留下了大量悼亡之作。和所爱的人不能结合,是诗人终生憾事,这个心灵创伤,较之亡妻之痛,更为难以弥合,

并且长期折磨着他,在词章中屡有流露。这也许是纳兰词中用“愁”、“恨”二字频繁的原因之一吧。后来,纳兰性德又爱上了江南才女沈宛,却因满汉不能通婚而受到很大压力。纳兰性德在爱情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封建时代对爱情专一的美好愿望。

同时,他在处世交友方面也颇有为人们传诵的异胆卓识。忠于爱情的纳兰性德,也是一个忠于友情的人。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一首《金缕曲·赠顾粱汾》无异于纳兰性德的交友宣言。作为一个满洲贵族公子,按常规,他的朋友圈子应该建立在京城贵族青年群体,但根据他人评价和其诗词来看,他几乎没有真正同等级的朋友。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想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使得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也就是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顾贞观称赞纳兰性德“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关于友谊的诗词,尤其与汉族文士之友谊,在客观上十分符合康熙当时的政治需要,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正如他的朋友顾贞观所言:“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酬;所欲言之情,百无一吐”。现实生活的冷酷,如牢笼一般禁锢着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满腔的怨恨和牢骚只能倾注于笔端。因而,他的词作,无论是爱情悼亡词、离愁别恨还是行役劳顿,都充满了哀感顽艳的情调。在中国多彩的词苑中,纳兰性德一颗耀眼的明珠,用那不朽的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 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涸。纳兰性德词风上承后主李煜,但也有了新的发展。他在继承李后主的真切哀伤的同时也融人了自己的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词坛上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篇3: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篇4: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化工1302 汤阳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拓展阅读: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 《纳兰容若词传》开篇的楔子先写了在容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3 个人,顾贞观是避免不了的,第二位就是他于三十岁所纳的江南才女, 沈宛,第三位是严绳孙,一个大容若三十岁的“忘年交”。这三个人无疑在容若的诗词创作以及儒学汇编上,起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可是那又如何呢,容若在后人的眼里,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用尽了自己的纯真去爱生活的孩子。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 ,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5: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

第17篇: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第18篇:纳兰性德词的解析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的誓愿。

白话译文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片写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西风”、“凉”、“黄叶”、“残阳”等词渲染了一幅凄凉的氛围。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形,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1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5]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文学赏析一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6]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6][7][8]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6][7][8]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6][7]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8]

文学赏析二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清。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结句的“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9]

名家点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黄东甫……《眼儿媚》云:„当时不道春无价,幽梦费重寻。‟此等语非深於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纳兰容若浣溪沙云:„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即东甫眼儿媚句意。酒中茶半,前事伶俜、皆梦痕耳。”

第19篇: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 陈玉婷

学 号: 118580046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 鲜明题材 真纯特色 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 “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翻翻《饮水词》,多少是写离愁别恨,相思怀人的啊!女子由思念征夫而伤春怀愁,百无聊赖。男人塞外思故,归心似箭。对于多情似纳兰的男女来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相知不能相见了。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词中多写分离之苦,或闺中怀人,或旅途怀妇,总是怨愁难遣,怅惘难消。应念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 ④的话语。

(二)凄恻哀怨的悼亡词

在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爱妻卢氏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四十余首。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虽然绝大部分词的确切年代很难考证,但我们仍然能从已知的材料及词作的内容中找寻出纳兰那千般痛苦、万种思念。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再看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竞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土隔,……埋愁地。”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只能“清泪尽,纸灰起”。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相处时的一花一木,一点一滴时时萦绕于心,昔日爱人用过的东西,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哪一样没有诱发词人不加节制的相思之情,交织着词人绵绵不尽的追悔之意。

纳兰在《荷叶杯》中写到:“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道是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发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在封建社会,男女间爱情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是极其罕见的。纳兰常以谢道韫指代亡妻,如《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以李清照、赵明城夫妇之典喻自己和卢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以想见。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和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⑤那种超越于寻常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亦是不可能复现的。

(三)坦荡纯真的友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⑥偏偏这位浊世佳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见贤必慕,恰恰生在了帝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迎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也许,只有在朋友至交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籍,得到心灵的安宁。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

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众土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来帮朋友拆解困境。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交。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地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四)豪迈衰飒的行役词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激发起了喜爱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纳兰强烈的创作欲望。然而,面对着广袤的大自然,听着塞外的风雪声,他又忍不住想起家的温馨舒适,想起“轻别离”的扈从生涯,他又感到无限凄凉。因此,他词的上阙多描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下阙却笔锋一转,抒发自己身在天涯心在家,身心相离的愁怨。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纳兰营造了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之一——思乡词的意境。

二、深婉真纯的艺术特色

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就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纳兰性德的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情真”,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哀婉、缠绵、凄恻、顽艳。他擅长篇幅短小的小令,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情感真挚、颖慧绝代的浊世才俊少年。

(一) 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说真话,不拐弯抹角,不矫揉造作,而且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不受格律的拘束,行云流水,喷薄而出。如以下几首:《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写忧患,二是有寄托、抒真情。就是必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自家性情,所以“比兴此焉托”。从这一思想出发,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用不用比兴寄托思想感情至关重要,他主张在诗词创作中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即不乏这样的作品,如: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三、独特的艺术环境:

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不止受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和词作优良传统的影响,而且与他的政治理想以及切身遭遇的感慨相一致。

(一)个人所处生活环境原因

他和李煜一样,都是贵族,物质、生活绝无半点缺陷,但是精神上却有着同样无法排解的悲痛:生死无常,人生如梦,家国之感,悼亡之情,于是他广交“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样一来造成了这位贵族青年的艺术的心境与灵魂:他仰慕汉文化知识,背离当时的社会主流,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二)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

纳兰所处的康熙王朝还是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尚未完全稳定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种族内部纷争激烈,八旗子弟争权夺位,尔虞我诈。特别是中原文化与满族人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既震撼了满族人的心灵,又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封建末世悲凉的社会命运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纳兰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三)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纳兰由于特殊的姻缘关系加上独特的才华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而左右于皇帝身边,尽得人间富贵,可他却“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⑦一方面他有拳拳报国之心,悃悃忧民之意,渴望入世,成就一番事业;一方面却又看不上官场的,并进而“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实在是个深不可解的矛盾,但正是在这一矛盾的思想里使我们看到了纳兰的又一美好品格,那就是他虽为豪门公子、皇帝近臣,却不为名缰利锁所羁绊,不做同流合污之辈,甘有隐逸之心。

四、结束语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还没有来得及建功立业,在朝政上远没有其父明珠那样的具有影响力,但他却成为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他没有后主李煜那种国破被羁的悲惨境遇,又没有出身闺门的婉约派之宗李清照背井离乡南迁的伤痛和丈夫去世后生活艰难曲折的命运,也没有武将文人辛弃疾那样英武豪迈和欲收复国土而不达的悲愤情怀,其词的名气亦略逊于前者。但纳兰却被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赞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在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之初,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词坛中兴的中坚角色。这足以引起后人对纳兰性德这份文学遗产研究的必要。我们只是说:当代诗人同样需要纳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需要纳兰那种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诗词创作中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需要更多可令后人追忆不已,具有真正文学艺术价值的传世作品。从这种角度着眼的话,研究纳兰性德词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②《通志堂集》其中包括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度三卷,文二卷,渌文亭杂识四卷; ③纳兰词又一说342首;

④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十五首; ⑤出自纳兰性德《沁园春·代悼亡》; ⑥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三十九首; ⑦出自韩艾《神道碑》。

参考书目:

1、纳兰性德 《纳兰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5月出版

2、刘德鸿 《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3、苏缨 毛晓雯 夏如意 《纳兰容若词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4、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0年4月出版

5、王国维 《人间词话/人间词》 群言出版社 1997年5月出版

6、严迪昌 《金元明清词精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7、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8、苏缨 《纳兰词典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第20篇: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谁将冰心盛玉壶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摘要] 纳兰词与李煜词的特点,通过对其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描摹等方面进行分析,我认为他们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应该说,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 纳兰词 ; 李煜词 ; 比较

词发源于隋唐,至五代,掀起了第一个高峰,领军人物是南唐后主煜。他以自己的人生境遇为背景,以血泪为书,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诗必盛唐,词必两宋。”此论可谓千载流响。然而,在经历了两宋的辉煌之后,词坛衰微,直到清初才又呈中兴之势,一大批优秀词人涌现,纳兰性德便是其中的突出者。通过古代文学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纳兰性德与李煜分处词发展的一前一后两个时期,虽然相距数百年,但二人在气质及词风上却颇为相似,后人也往往喜欢将二人相提并论。周之琦曾谓“纳兰容若,李重光后身也”; 唐圭璋云:“成容若雍荣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以为重光后身,似不为过。”[1]梁启超也说:“纳兰小词,直追后主。”二者皆以为纳兰词酷似后主之词。确实,纳兰性德一直十分推崇李煜,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2 ]但两家词是否真的同出一辙,无甚差异呢? 通过对他们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我将从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运用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词作也具有这个特点,当时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后主李煜不思进取,一味的穷奢极欲,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菩萨蛮》等,尚未脱花间词派绮丽浓艳之窠臼。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其词作也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沉痛之音,如《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就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表达了对“故国”与“往事”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万事成空、往日不再的感慨。较前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瞬时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难以抑制。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总的说来,李煜之词较花间词作在气象上有了较大的开拓,但在风格上却不改其情致缠绵,故李词近于婉约。

相比之下,我认为纳兰词的内容则更丰富,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绯恻的悼亡词,又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其艺术的风格也更多样,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恰如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上片由一个设问引起,西风、黄叶与落日共同构建起一个孤寂凄清的黄昏,当夕阳将作者的影子拉得极长极长的时候,他想起了与亡妻共同度过的那些平常时光,当初不曾留意,如今却都不可追回⋯.一种无可奈何的酸楚油然而生,从词中一直渗透到读者的心中,真是“人言愁我始欲愁”。这种类型的词作在词集中比比皆是,温婉中流露出一段哀伤,掩卷后总有丝怅然若失之感,从而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风格。纳兰的豪放词,在我看来,也是丰神迥绝,如《长相思》、《如梦令》、《相见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王国维就极为欣赏纳兰的边塞词,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月’、‘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纳兰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正是他个人独特气质的反映。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但却十分向慕南朝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曾有过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马金戈,驰骋于边塞绝域;他既有一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又同时具有坚毅果决的个性。

纳兰词与李煜词都以善言情著称,其所言之情又均凄惋缠绵,动人心魄,这也是部分观者认为二人词风相近的一个原因。但若仔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情感表现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从他们的感伤的原因谈起。李煜自从继位以来,便一直沉湎于杯光舞影,不知愁为何物,然而当宋太祖挥师南下,攻破了南唐都城,也打破了李煜苟且偷安的幻想。从一国之主到亡国奴,身份、地位、尤其是心绪上的巨大反差,使得他那颗纤弱敏感的心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痛苦,因此才能产生出那么多悲不自胜的亡国之作。可以说,李煜词风凄惋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了外界的巨大打击。而纳兰的一生虽然也有过对仕宦的失望,对人事无常的心灰意冷,但这只是他一生憔悴的一个侧面,并非主要原因。翻看他的词集,从始自终一直贯穿着挥不去的悲情,因此我认为在纳兰的内心深处是欣赏悲剧美的,所以在创作中,他更愿意以这样的题材入词。由此可以推知纳兰词词风凄惋更多是来自于内心的审美倾向。

其次从对感情的拿捏上来说。无论是李煜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流淌着一种无节制的、不计后果的宣泄。前期词如《玉楼春》便是一首少有的纯表现享乐的作品,“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看得出,这是一个完美的夜。后期词如《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等对亡国之痛、人生之苦毫不掩饰,而且不想排解。后主往往终篇描写愁绪,但却无一字提到何以销愁,一任这股巨大的哀痛如春水一般汹涌澎湃。相较而来,纳兰的一生虽然忧多欢少,但他对感情的态度一直是理性的、有节制的。他是宰相明珠的长子,又是御前一等待卫,身负家、国双重重任;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重大,这使得他做任何事都不能如李后主一样随心所欲,所以当他言及忧愁时总是十分委婉,往往只言愁而不言因何而愁。他更多的是将哀愁一肩担起。如《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事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终身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对于忧伤的起因却讳莫如深,他把一切都压在了心底。

对情绪的处理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了二人的词作,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李煜因不讳言故国之思而触怒了宋太宗,被赐死;而纳兰却因终生抑郁,憔悴而死。再次,在言情的境界上说,李煜的境界更大,涵盖了整个人生及宇宙。他能跳出自己的一己哀愁,感悟到全人类的普遍哀愁,从而扩大了读者群。像《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这样的作品,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客居他乡之人乃至是追忆昔日年华的人也都心有戚戚焉。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3] 。纳兰往往只观注自己的一己之感,他的悼亡词也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未经过生离死别的人对之的理解就不那么深刻。今人赵秀亭云:“论词境, (纳兰) 阔于温而浅于李。后主眷系家国,故重;容若萦系私谊,故轻。”[4 ]所言极是。李煜之愁则是哀而不伤的,李煜一生大起大落,所受磨折要十倍于纳兰。但正如纳兰诗中所言“愁多反自笑,欢极不能歌”,李煜以一代帝王的身份沦落为阶下囚,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甚至连妻子小周后都不能保全,这样巨大的悲伤反而使他冷静下来,以一声浩叹来面对惨淡人生,这里面寄托的是更深的不幸,更多的无奈。

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李煜及纳兰均可称圣手,李煜的前期词色泽较浓艳,喜用红、香、花、月等艳字,但在他出众才情的调度下,其词虽艳但不流于恶俗,比之于花,当如富贵牡丹。及至后期,亡国之作尽改前态,洗尽铅华,以素面朝天,并频频以流水、落花、梧桐、芳草等意象入词,又疏宕似暗香浮动之老梅。而纳兰词则一直淡雅有致,颇有云淡淡,水悠悠之意,所用意象也是秋雨、西风、萍水、荷灯这样的凄清幽冷之物,比之于花,更似空谷幽兰。

二人之词均有自然性灵的特点,他们不追求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李煜之词以概括性强而见长,往往几个字就道出作者心中的所有苦闷,一句词就使读者的心灵震撼不已。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词篇幅极短,上片以西楼、残月及深院的梧桐勾勒出环境的凄凉,同时也是作者心绪的反射。下片以“剪不断,理还乱”来为离愁下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概念,便戛然而止。但言外之意却非常丰富,有忆有悔有恨,一切皆随读者的想象而生。纳兰之词以委婉曲折见长,虽不具备李词的超强概括力,但描摹生动,入木三分,另有一种动人心魄处。如悼亡词《浣溪沙》中:“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此词感情深挚,可谓一波三折。结语化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离别之苦,生死之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二人的词作作一比较,会发现“李词如国画中的写意,只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而纳兰词便如工笔画,刻画甚细,曲尽其妙。”[5 ]

从写作手法上看,李词多是客观描写,作为第一人称的“我”的形象极淡,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样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自我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刻画。而在纳兰词中,作者自身的形象则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十分突出。如“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等句,读者一望即知是作者在转侧难眠,是作者欲辞冰雪以暖亡妻,而不可能是别人。另外,纳兰在词中加入了 许多对白,也使“我”变得更为鲜明,如“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卿处早醒侬自睡”“是伊缘薄,是侬情深,难道多磨更好?”等句,或是作者的自言自语,或是对亡灵的直接倾诉,都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李词与纳兰词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虽然李词在前,纳兰词在后,但纳兰并未亦步亦趋地模仿李词,而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词坛上形成了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

[1 ]唐圭璋.词话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成容若.渔歌子[A] .唐圭璋.词学论丛[C] .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6.

[3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4 ]王国维.人间词话[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5 ]赵秀亭.纳兰丛话[J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