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纳兰性德高分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3 06:06:0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纳兰性德

读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轻爱情而重婚姻的文化背景下,悼亡之作,可以说是爱情题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悼亡作品中作者大多立足于世俗生活,或追忆在凄风苦雨的岁月中与妻子相濡以沫的至情,或抒发失去妻子后对在孤独中经受的人世艰辛、命运坎坷的感叹。一直到了纳兰性德,悼亡词才出现新的面貌,并达到了高峰。

纳兰性德是古代词史上写悼亡词最多的词人,《纳兰词》中明确题为“悼亡”的有7首,其他虽未标题而内容可以确认为“悼亡”的,尚有40多首。乌衣门弟,钟鸣鼎食,位高权重的纳兰性德写下的悼亡词,除具有前人的自悼情结外,还表现了超出世俗生活层次的更高追求。

走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首先就会置身于情感的氛围中,被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攫住,感受到一个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的存在。纳兰二十岁时与十八岁的卢氏成婚。卢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礼,才貌双全。婚后二人感情和谐美满,但好景不长,结婚仅三年,卢氏难产而死。纳兰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对他而言,卢氏不单是妻子,更是知情解意的伴侣,卢氏的溘然长逝,对他来说是生命中极为沉重的打击,给他带来刻骨的悲哀、无尽的思念。他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伤痛,就把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以满腔的清泪遣句填词,铸出婉丽,致使痴极恸极的悲欢离合之情充溢在悼亡词作之中,酿造出真挚强烈的情感氛围。

纳兰性德的第一首悼亡之作是《青衫湿遍·悼亡》一词。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一直以来的解释都是这样:“青衫湿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词人悲痛的程度,眼泪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湿透了,这对词人是怎样一种悲痛,又是怎样一种凄凉?“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凭你对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记呢。

这开头的两句就把全词的那种哀伤的基调奠定了。“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时间才只有半个月。半个月前,她还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眼前,带着病在灯下,强打着精神做事。而今却是阴阳两隔,空留我一人独自在回想。“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回忆起你从前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间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冰冷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凄凉。后面又说,我真愿意为你的魂魄指路,让你再回到这回廊里来。下片仍是抒发了词人的哀婉深情。第一句说你我近在咫尺,一样的消受着这夕阳照射下的荒凉凄景。接着词人说我真想用我的眼泪和酒浆把你唤醒,至此词人对其妻子的思念达到了高潮,他疯狂的思念着亡妻,竟然幻想着用眼泪去唤醒她和自己相见。“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站在妻子的角度思考,担心长眠地府的妻子还在为自己神伤,书生你太命薄,应该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误于儿女情长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词人说我记得我们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经不能够实现,想到这怎能让我不肝肠寸断?“青衫”、“银釭”、“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凄淡无聊的意象,在词里组接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这整首词里字字含悲,句句泣泪,让我们看出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词人那种凄楚的心境。

一直以来,因为“悼亡”这个题目,这首词被认为是怀念第一位妻子卢氏的,因为在传统上,“悼亡”这个词只能用在亡妻身上。但是从这首词里的典故来看,这番悼亡的对象只能是那个死在宫中的表妹。

“玉钩斜”是一个美丽的地名,它位于扬州的蜀冈西峰。这原本是一处很著名的古迹,得到过很多诗人的吟咏,但使这里著名的并不是什么美丽的故事,而是地底下埋着的许许多多少女的枯骨和冤魂。

据说,隋炀帝三下扬州,穷奢极侈到了变态的地步,甚至强征吴越的民间少女在运河两岸为龙舟拉纤。少女们不堪重负,以致于死者枕藉。在船队到了扬州之后,少女们的尸体都葬在了附近的一处坡地上。因为这里是一处斜坡,从此便被称为“宫人斜”,尽管严格来说她们还称不上入了宫。

到了唐代,李夷简镇守扬州,在这里观赏如钩新月,便修了一座玉钩亭,大

文豪皇甫浞为此还写了一篇《玉钩亭记》,此后宫人斜边改称玉钩斜,名声越来越大,为之吟咏的名家也越来越多。

了解了这则典故,我们就不难发现,纳兰所怀念的、哀悼的这位女子,一定有着和那些葬身于玉钩斜的女子们相似的特点,也就是说:被皇家强夺,并不幸早逝。

再看“咫尺”二字,玉钩斜远在扬州,和纳兰绝非咫尺,而“咫尺”其实蕴含着“咫尺天涯”的意思,能够在纳兰的生活中构成这个意思的,只有那位宫中的表妹。只有宫中的红墙,才能让他生出这样咫尺天涯的感叹。

词的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也能证实这个推论。“重圆” 是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我们都知道这个词是最适合这样的情况:夫妻的分别是被迫的,妻子落到了权贵人物的手里,而丈夫几乎无能为力。这就能解释纳兰所谓“重圆密逝”的含义了:破镜重圆的誓言是秘密立下的,不为外人所知,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很可能不是合法夫妻;她进了一处纳兰这等背景的人都无能为力的地方,而终于没等到破镜重圆,她就在那里黯然地死去了。

卢氏死后,纳兰性德请画家画出妻子遗容。他睹物思人,无限悲哀,又写下了《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这首题词。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纳兰深爱自己的妻子,可作为殿前侍卫,陪伴她的时间太少,觉得对妻子真是太薄情了。他痛悼妻子的早逝,自悔妻子生前没有给予她更多珍爱,欲在丹青中与爱人相聚,谁知丹青无助,只换来一片盈盈的泪珠和催人肠断的心碎,无奈中将对亡妻的哀思融入风声、雨声、铃声之中。全词弥漫痛苦、压抑之情,读来令人喉噎气塞。

在卢氏去世三年后的忌日,纳兰性德又写下了《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一词,可谓是最能体现其痴情刻骨、哀感无端的词作。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

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寒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词从空阶滴雨,寒雨葬花,勾起词人悼亡之情。词人与爱妻阴阳两隔已三载之久,夜台幽远,书信难传,万般挣扎而相见无路,只能寄希望于结“他生知己”,可一想到“两人俱薄命”,词人转而又痛心疾首、万念俱灰。全词情辞哀婉,内蕴深厚,典实贴切自然,虽不加藻饰,却能将真实的往事及对幽冥生活的设想密切无间,自有一种回肠九折、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尤其那种如泣如诉、血泪交溢的痛切语调直接扣人心扉,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数量多,这里所列举的只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3首,不管是感情的纯真,还是对词境的开拓,都远远超过前人。他把刻骨铭心的爱恋、恨入骨髓的丧失、痛彻肌肤的思念,种种情感倾注于词作之中,使作品中具有一股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他的悼亡词主承婉约词派,既得“南唐二主之遗”,又融秦观、小晏、李清照的特色,尤其善于营造凄清悲凉、哀婉感伤、纯净脱俗、幽渺迷离等充满悼亡气息的艺术氛围,从而形成了“哀感顽艳”的艺术风格。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如此之论纳兰悼亡词,那是当之无愧的。

推荐第2篇:纳兰性德教案

教案

课堂目标:使学生了解纳兰词

课堂要求:认知词,读懂纳兰词,理解纳兰词中的情感,希望学生爱上词 准备材料:《画堂春》、《梦江南》、《浣溪沙》、《木兰花令》、《虞美人》、《临江仙》 《蝶恋花》《长相思》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梦江南》)

昏鸦尽,

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春阁絮, 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堂经过:

1、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句话讲的是谁吗?

对,这纳兰讲的就是清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

介绍: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为什么纳兰家世显赫但却为何这么惆怅呢 那么我们一起走进纳兰的诗词世界来看看为何他这么惆怅

第一张背景(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贺指贺知章)放浪江湖,亦何学汉室之东方,浮沉金马乎(东方指东方朔))

按照幻灯片讲解

每首词带头朗读

指出幻灯片中标注颜色的词语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 分析后让学生进行背诵

同学们现在了解啦纳兰的一些故事对纳兰有啥想法(询问同学的想法)

结束放映

对课堂的思考:

对课堂的总结:

推荐第3篇:纳兰性德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 ,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2: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容若,便是从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的。仅仅这短短七个字,便足以让人在心底细细揣摩,回味再三。而后,容若令我惊为天人,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这位天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德的时代, 拥有他那样的家世并且又有他这些优异条件的满洲贵族公子,准备通往的是一条荣华富贵的通衙大道,是一条宽阔平稳的锦绣前程。对这样一个近在身边的既能武又擅文,更通经的满洲青年才俊,自许要励精图治的康熙帝当然是眷顾青睐, 宠信有加。但这位出身替缨世家、少年得意的相门公子, 偏说自己是“偶然间、绷尘京国,乌衣门第”;对自己的显赫身世“冷笑置之而已”;生长在相府花园瑶台上的金枝玉叶,偏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 别有根芽”;身佩貂洱玉带却向往“布袜青衫约”,“何日得投替”;这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在纳兰性德身上都确实存在,这是研究纳兰其人其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寄情并涉足于文学这条坎坷崎岖的蹊径,并且在诗词,尤其是词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

纳兰性德流传下来的诗词共有三百四十八首。这些作品,与他各个时期的环境、生活、际遇、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纳兰性德不同时期的思想、性格和风貌。他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那种低何幽怨的意境,近似宋代的晏儿道,其中有许多是表现夫妇爱情的诗篇。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他如饮醉酒,神怡心醉,他曾写过《四时无题诗》十六首, 记下了一年四季夫妻甜蜜幸福之情状。在多妻制的年代里,特别是就家世和地位而言,他可以享受三妻四妾的生活,然而,经常在外的纳兰性德,他心目中只有妻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对妻子之爱,可以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但同时他的爱情生活亦是十分不幸的,他少时曾“眷一女”,但此女被选为宫女,两人无缘。二十二岁娶妻卢氏,夫妻恩爱、伉俪深情。但婚后仅三年,爱妻去世。正当韶华恩爱之时,却经历生离死别。使得纳兰性德留下了大量悼亡之作。和所爱的人不能结合,是诗人终生憾事,这个心灵创伤,较之亡妻之痛,更为难以弥合,

并且长期折磨着他,在词章中屡有流露。这也许是纳兰词中用“愁”、“恨”二字频繁的原因之一吧。后来,纳兰性德又爱上了江南才女沈宛,却因满汉不能通婚而受到很大压力。纳兰性德在爱情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封建时代对爱情专一的美好愿望。

同时,他在处世交友方面也颇有为人们传诵的异胆卓识。忠于爱情的纳兰性德,也是一个忠于友情的人。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一首《金缕曲·赠顾粱汾》无异于纳兰性德的交友宣言。作为一个满洲贵族公子,按常规,他的朋友圈子应该建立在京城贵族青年群体,但根据他人评价和其诗词来看,他几乎没有真正同等级的朋友。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想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使得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也就是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顾贞观称赞纳兰性德“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关于友谊的诗词,尤其与汉族文士之友谊,在客观上十分符合康熙当时的政治需要,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正如他的朋友顾贞观所言:“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酬;所欲言之情,百无一吐”。现实生活的冷酷,如牢笼一般禁锢着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满腔的怨恨和牢骚只能倾注于笔端。因而,他的词作,无论是爱情悼亡词、离愁别恨还是行役劳顿,都充满了哀感顽艳的情调。在中国多彩的词苑中,纳兰性德一颗耀眼的明珠,用那不朽的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 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涸。纳兰性德词风上承后主李煜,但也有了新的发展。他在继承李后主的真切哀伤的同时也融人了自己的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词坛上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篇3: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篇4: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化工1302 汤阳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拓展阅读: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 《纳兰容若词传》开篇的楔子先写了在容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3 个人,顾贞观是避免不了的,第二位就是他于三十岁所纳的江南才女, 沈宛,第三位是严绳孙,一个大容若三十岁的“忘年交”。这三个人无疑在容若的诗词创作以及儒学汇编上,起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可是那又如何呢,容若在后人的眼里,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用尽了自己的纯真去爱生活的孩子。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 ,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5: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

推荐第4篇:纳兰性德经典诗句

梦江南

《饮水词》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清平乐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河传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浣溪沙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风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愿始从。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鹧鸪天 离恨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玉连环影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

浣溪沙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天仙子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蝶恋花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谒金门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梦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

清平乐 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金缕曲 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又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点绛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百字令 宿汉儿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浣溪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浣溪沙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南歌子 古戍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浪淘沙 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南楼令 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蝉、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下阙第二句纳兰手迹作“忍共”。)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清平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清平乐 发汉儿村题壁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于中好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于中好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于中好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生查子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满庭芳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燐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踏莎行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渔父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点绛唇 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眼儿媚 咏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临江仙 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卜算子 新柳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临江仙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减字木兰花 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望江南 咏弦月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浣溪沙 姜女庙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又 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于中好 咏史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采桑子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点降唇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天仙子 渌水亭秋夜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伏雨朝寒悉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虞美人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风流子 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清平乐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琵琶仙 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菩萨蛮

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于中好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于中好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水调歌头 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明月棹孤舟 海淀

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偏舞。白鸟惊飞,菰蒲叶乱,断续浣纱人语。

丹碧驳残秋夜雨。风吹去采菱越女。辘轳声断,昏鸦欲起,多少博山情绪。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赤枣子

风淅淅,雨织织。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临江仙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酒泉子

谢欲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推荐第5篇: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赏析:

一、关于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9~1685.7.1),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满清后族。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译文:

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

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整首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图景,一是和妻子一起的美好。一是眼前自己的孤单,两相对照,越发显出眼前的凄凉,越发突出对亡妻的思念。

比起纳兰,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

推荐第6篇:纳兰性德的诗词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纳兰性德的诗词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影。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虞美人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沁园春】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冰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水龙吟-题文姬图】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

【浣溪沙】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相见欢】

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昼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沈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虞美人】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虞美人】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斜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虞美人】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忆江南】

江南忆,鸾辂此经过。一掬胭脂沉碧甃,四围亭壁幛红罗,消息暑风多。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忆江南】

春去也,人在画楼东。芳草绿黏天一角,落花红芹水三弓。好景共谁同?

【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鹊桥仙】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灿。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霜天晓角】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壁,天早已、安排就。

【南歌子】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南楼令-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蝉、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菩萨蛮】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锁,梵呗琉璃火。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一络索】

野火拂云微绿,西风夜哭。苍茫雁翅列秋空,忆写向、屏山曲。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

【清平乐】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疏影-芭蕉】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东风第一枝-桃花】 薄劣东风,凄其夜雨,晓来依旧庭院。多情前度崔郎,应叹去年人面。湘帘乍卷,早迷了、画梁栖燕。最娇人、清晓莺啼,飞去一枝犹颤。

背山郭、黄昏开遍。想孤影、夕阳一片。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五更风雨,莫减却、春光一线。傍荔墙、牵惹游丝,昨夜绛楼难辨。

【望海潮-宝珠洞】

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

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

【金菊对芙蓉-上元】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鸯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御带花-重九夜】

晚秋却胜春天好,情在冷香深处。朱楼六扇小屏山,寂寞几分尘土。虬尾烟销,人梦觉、碎虫零杵。便强说欢娱,总是无憀心绪。

转忆当年,消受尽皓腕红萸,嫣然一顾。如今何事,向禅榻茶烟,怕歌愁舞。玉粟寒生,且领略、月明清露。叹此际凄凉,何必更满城风雨。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风流子-秋郊纪事】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剗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摸鱼儿-午日雨眺】

涨痕天、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箫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头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淡墨生绡谱就,待俏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命薄,再缘铿剩月残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简梁汾】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金缕曲】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釭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剪。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沁园春-代悼亡】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今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分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东风齐著力】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大酺—寄梁汾】

只一炉烟,一窗月,断送朱颜如许。韶光犹在眼,怪无端吹上,几分尘土。手捻残枝,沉吟往事,浑似前生无据。鳞鸿凭谁寄,想天涯只影,凄风苦雨。便砑损吴绫,啼沾蜀纸,有谁共赋。

当时不是错,好花月、合受天公妒。准拟倩、春归燕子,说与从头,争教他、会人言语。万一离魂遇,偏梦被、冷香萦住。刚听得、城头鼓。相思何益?待把来生祝取,慧业相同一处。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

长安一夜雨,便添了、几分秋色。奈此际萧条,无端又听,渭城风笛。咫尺层城留不住,久相忘、到此偏相忆。依依白露丹枫,渐行渐远,天涯南北。

凄寂。黔娄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只皂帽蹇驴,西风残照,倦游踪迹。廿载江南犹落拓,叹一人、知己终难觅。君须爱酒能诗,鉴湖无恙,一蓑一笠。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深圳曹荣

QQ:26575763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语。浮生如此,别后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 原头野火烧残碣,叹英魂,才魄暗销歇。终古江山,问东风、几番凉热。惊心事,又到中元时节。 凄凉况是愁中别。枉沉吟、千里共明月。露冷鸳鸯,最难忘、满地荷叶。青鸾杳,碧天云海音绝。

【台城路-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满庭芳】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满江红】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乌、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满江红】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听半饷,心如醉。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推荐第7篇:纳兰性德《采桑子》读书笔记

读 书 笔 记

-----读纳兰性德《采桑子》一得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第一眼看到这首词,是在读师范的时候,从同学借来的清词书中。当时看到这首词,给了我一种震撼:几多伤感,几多无奈,别有一番滋味。不难看出,词人并不快乐。他,就是纳兰性德!

后来,我在网上搜了有关他的资料,知道他的成长背景。原来,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他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纳兰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卢氏于婚后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他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却享有盛名。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完美得不似这世上的人,但也许只在我眼中才是如此。他天赋好容貌,家世显赫,气质清贵,少年得志,功名轻易,不必经历苦厄就身居人上,才华出众,卓尔不凡。因为太完美了,他只活了31年,留下的永远是青春的影迹。

推荐第8篇:纳兰性德词的解析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的誓愿。

白话译文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片写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西风”、“凉”、“黄叶”、“残阳”等词渲染了一幅凄凉的氛围。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形,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1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5]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文学赏析一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6]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6][7][8]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6][7][8]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6][7]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8]

文学赏析二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清。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结句的“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9]

名家点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黄东甫……《眼儿媚》云:„当时不道春无价,幽梦费重寻。‟此等语非深於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纳兰容若浣溪沙云:„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即东甫眼儿媚句意。酒中茶半,前事伶俜、皆梦痕耳。”

推荐第9篇:纳兰性德的评析欣赏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

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

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已令人不解;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所处的时代外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还很“兴盛”,也看不出他对统治者不满或失去信心,据此说明他情绪低落忧郁不仅不能成立,也有人为拔高他思想认识水平之嫌。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他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8)〕。又如:“近人多谓《红楼梦》一书为记清朝明珠家事而作,至于书中人物,各有所指,则又言人人殊。大概以纳兰容若为全书主人翁贾宝玉者近是”〔(9)〕。虽然今天我们认为清代学者的这些议论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谈,但反过来把他与贾宝玉试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对于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个人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但对于他个人的爱情生活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就知之不多了。我们从《红楼梦》中得知贾宝玉是一“情种”,对纳兰性德我们却无法看到有关他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所幸的是,有些人的真实感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纳兰词》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词,这些词写得情意缠绵、真挚动人。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哪些是作者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哪些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或为寄托某种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对于每一首词写作的准确时间及先后顺序也不能确切考定,就是对一些词表现的是情人间的恋情、夫妻间的爱情还是朋友间的友情,我们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些词是“即兴”写作还是过后的回忆也不容易判定,但细读纳兰性德的词,仍不难看出他的词反映了个人爱情的经历或起码也表明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要听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尤其是那些封建官僚家庭,更是要受到门阀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但也有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交往或相识的机会,就冲破封建樊篱产生感情,相知相爱。这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中都不乏其例。

我们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所表现和流露出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痛苦的“恋爱”。在清人的笔记中,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具有代表性的如:“是书力写宝黛痴情,黛玉不知何人?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10)〕。把他与小说中的“宝黛之恋”联系起来,说明他很可能有相似的经历。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咏红姑娘》的〔眼儿媚〕,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等等。当然这些传闻未必可靠,我们也很难落实,但从他的词中,我们又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他感情上所承受的痛苦磨难,不能不使我们相信确有这样一段恋情。对于这位姑娘的名姓及详细情况,我们无法弄清也不必费力去考证,倒是通过记叙和描写爱情的词章,可以从中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的经历和观念,从他的每一首表现爱情的词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场面和体会到作者如海涛般涌动的情感,我们从中撷取一些表现特定场面的词并连缀起来,不仅可以看出他爱情经历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得到他的一部“恋爱史”,请看如下的几个场面: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18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这当是他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这首词记录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两人内心都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此开始在簟席之上、灯影之下,油然而生的相思之情却难以排遣。这当是记载他与心上的姑娘第一次相见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落花红冷”则可能是无意中言中了他们爱情不幸的悲剧结局。

〔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

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

这首词说的是两人自暮春相见,到清明时关系就已发展到了在回廊里幽会,虽然他们都明知前途险阻重重、难以结合,但仍互换了信物,并山盟海誓地私定了终身。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了难分难舍并互相表明矢志不渝决心的阶段。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首词写他们在热恋期间一次值得回想的美妙场面。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这首词表现的是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遇到强大势力的阻隔和干扰,预示前景不明。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捋裙带那时情。……

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表现复杂的内心感情。虽然在幽会时以“手捋裙带”的“爱抚”动作表面上表现了幸福甜美的情景,但当时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和愧疚心情。这当是表明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

〔鹊桥仙〕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

两人在一起读书到很晚,连打开的书也顾不上收拾,将灯拧小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垂下的罗纱帐中,完全顾不得可能由此引起的世人嘲讽和名誉损失。虽然当时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但毕竟是偷期密约,不能成为合法夫妻,对此现实又无可奈何,心中不平,只能以反诘的语气对姑娘耳语,这难道是我们“缘浅情薄”?还是“好事多磨”?时间过得很快,天已快亮了,真想把心一横,索性任鸡去叫,他们就这样任人去说而再不分离。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发展到最高阶段。

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很快发展到了两情欢洽、情意浓烈的阶段,其间虽充满了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但他们的爱情毕竟是真心的,可就是这样一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青年,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怨恨。在《纳兰词》中,我们虽然看不到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但却可以肯定,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们虽尽了努力但终于未能冲破封建樊篱的阻隔,表面上顺从了但却以内心的郁闷和不满来表示抗争。在我们上面提到的〔临江仙〕下阙中,他就直接写道:“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作者在这里借凶险难测的自然现象暗喻他们面对的是一条何其难逾的鸿沟,虽然当时也曾错怪爱人失约无情,但终于还是明白了这种“风”是造成几次“断肠”的元凶。形式上割断了,但从此却陷入了长期痛苦的相思之中。在一首〔浪淘沙〕中,他写道:“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作者以凄婉的情调,回忆当时与姑娘在回廊密约,但时过境迁,留下的只是令人断肠的梦景,充分表达了相思之苦。在一首〔虞美人〕中,他说:“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应当是他实写与姑娘被迫分手后的“十年”中,无时不保持对心上人的苦苦思念之情。

他不仅痛苦地相思,也还进行深深的自责。在一首题为《拟古决绝柬友》的〔木兰花〕中他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事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诗人以一个被抛弃的少女的口吻进行诉说,充满了哀怨,以“只如初见”开头,表明对负心人的爱恨交集的复杂心理,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指责“锦衣郎”负心薄情、忘恩负义,违背了两人当日所订的“比翼连枝”的誓言。这些话站在对方立场说出,更表明了他的自责之痛。他在一首〔少年游〕的词中说:“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更是表明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得已的难言之隐。他想通过对自己的指责,求得减轻精神的压力或得到解脱,他越是指责自己,越是说明了他内心的痛苦程度。

他在词中,还对自己的遭遇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有首〔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背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作者长期出入皇宫深禁,深深了解被封锁宫禁中的宫女的痛苦,以她们的痛苦作背景寄寓自己的感情。不仅如此,他在一首〔阮郎归〕中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钦牛津,相对忘贫。”在这首词的上阙中,他愤愤地发问上苍,把一对有情人隔作两处,使他们痛苦相思却不能相亲,自然界美好的春天让谁享受?在下阙他连用三个典故,来表明自己也要为了爱情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即使天上人间亘隔也在所不惜,甚至宁愿抛弃现有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换取与心上人的“清贫厮守”。

当然对于以上词中所述的爱情经历,我们不能完全就断定一定是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但这并不重要,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纳兰性德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最低限度也说明了他对那些为争取婚姻自由、个人幸福而敢于挑战,并不顾一切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还是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赞扬。而纳兰性德这样的“贵介公子”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态度也属难能可贵。

纳兰性德还写过许多表现夫妻爱情的词,同样也可表明他的爱情观。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卢氏死得很早,有关她家庭和个人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只是从纳兰性德19岁时所作的七绝《艳歌》中有“欢近三更梦短休,一宵才得半风流”等记叙夫妻闱中秘密情节的诗句表明,此时他已结婚。从他悼亡妇的词表明卢氏逝于康熙十六年暮春,这年纳兰性德23岁,由此推断,他们仅在一起生活了

四、五年。之后,纳兰性德又续娶了继室官氏。有关他两次婚姻的具体情况我们都不得而知,但从他记录和描述婚后生活的词章可以看出,他与卢氏、官氏夫妻之间感情甚笃,婚后生活甜蜜幸福,为此,他曾写下过很多表现美好生活和夫妻恩爱的词章。

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宠信的殿前侍卫,经常要入宫当值或随皇上巡视、狩猎,这样能厮守在家的时间就不多了。因此,他常填一些思念家室的词作。如〔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烛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词的上阙,作者回忆在家与妻子两情浓浓的情景,下阙则实写客居的孤寂。又如在题为《萧寺纪梦》的〔寻芳草〕中写道:“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到: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若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这首词则明显表现自己客居佛寺,在梦中与妻子相会,由妻子“薄嗔佯笑”地责怪,体会出夫妻紧偎、情意缠绵的甜蜜幸福,可一梦醒来,面对佛寺中的“硫璃火”,更感凄凉萧索,惆怅有失了。他还通过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景,表现这种心情,使感情更加突出真切。有首〔南乡子〕《捣衣》这样写道:“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坫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这首词写了当丈夫出门在外,妻子独守空房,思念征夫的悲苦心情和凄凉情景。

在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几年夫妻生活中,两人建立的恩爱感情,一直使他难以忘怀。卢氏去世后,他写了许多悼亡词,其中所表现出的真挚感情和凄婉悱恻的格调同样催人泪下,如在《金缕曲》中他说:“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在〔摊破浣溪沙〕中他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就是多年后,他仍写道:“此情已自成回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充分说明了他对卢氏的爱情始终没有淡薄。

从以上表现夫妻之情和悼亡的词中,虽可看到纳兰性德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但词作的令人伤感的情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写爱情写得那么哀婉悱恻是不是另有用意?纳兰性德深得词贵婉曲、忌浅露的要旨,因此他在词中会不会以曲笔方式表达深意?或是情另有所寄?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知道,即使在封建社会,表现婚外爱情的诗词写得太多太露也会招人非议甚至谴责,但如果是表现夫妻爱情则另当别论,至于悼亡之作更可尽情抒发内心情感,他借对卢氏的思念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不是没有可能。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1) 《清史稿》本传

(2) 昭櫣《啸亭杂录》卷九

(3)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

(4) 《通志堂集》卷十五《渌水亭杂识一》

(5)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

(6) 《清史实录》

(7)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七十七《渌水亭杂识·跋》

(8) 俞樾《小浮梅闲话》之十八《曲园杂纂》

(9)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54页,矅蝯《红楼佚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0) 钱静方《红楼梦考》

推荐第10篇: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 陈玉婷

学 号: 118580046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 鲜明题材 真纯特色 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 “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翻翻《饮水词》,多少是写离愁别恨,相思怀人的啊!女子由思念征夫而伤春怀愁,百无聊赖。男人塞外思故,归心似箭。对于多情似纳兰的男女来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相知不能相见了。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词中多写分离之苦,或闺中怀人,或旅途怀妇,总是怨愁难遣,怅惘难消。应念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 ④的话语。

(二)凄恻哀怨的悼亡词

在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爱妻卢氏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四十余首。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虽然绝大部分词的确切年代很难考证,但我们仍然能从已知的材料及词作的内容中找寻出纳兰那千般痛苦、万种思念。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再看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竞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土隔,……埋愁地。”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只能“清泪尽,纸灰起”。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相处时的一花一木,一点一滴时时萦绕于心,昔日爱人用过的东西,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哪一样没有诱发词人不加节制的相思之情,交织着词人绵绵不尽的追悔之意。

纳兰在《荷叶杯》中写到:“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道是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发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在封建社会,男女间爱情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是极其罕见的。纳兰常以谢道韫指代亡妻,如《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以李清照、赵明城夫妇之典喻自己和卢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以想见。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和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⑤那种超越于寻常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亦是不可能复现的。

(三)坦荡纯真的友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⑥偏偏这位浊世佳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见贤必慕,恰恰生在了帝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迎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也许,只有在朋友至交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籍,得到心灵的安宁。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

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众土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来帮朋友拆解困境。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交。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地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四)豪迈衰飒的行役词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激发起了喜爱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纳兰强烈的创作欲望。然而,面对着广袤的大自然,听着塞外的风雪声,他又忍不住想起家的温馨舒适,想起“轻别离”的扈从生涯,他又感到无限凄凉。因此,他词的上阙多描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下阙却笔锋一转,抒发自己身在天涯心在家,身心相离的愁怨。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纳兰营造了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之一——思乡词的意境。

二、深婉真纯的艺术特色

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就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纳兰性德的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情真”,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哀婉、缠绵、凄恻、顽艳。他擅长篇幅短小的小令,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情感真挚、颖慧绝代的浊世才俊少年。

(一) 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说真话,不拐弯抹角,不矫揉造作,而且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不受格律的拘束,行云流水,喷薄而出。如以下几首:《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写忧患,二是有寄托、抒真情。就是必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自家性情,所以“比兴此焉托”。从这一思想出发,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用不用比兴寄托思想感情至关重要,他主张在诗词创作中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即不乏这样的作品,如: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三、独特的艺术环境:

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不止受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和词作优良传统的影响,而且与他的政治理想以及切身遭遇的感慨相一致。

(一)个人所处生活环境原因

他和李煜一样,都是贵族,物质、生活绝无半点缺陷,但是精神上却有着同样无法排解的悲痛:生死无常,人生如梦,家国之感,悼亡之情,于是他广交“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样一来造成了这位贵族青年的艺术的心境与灵魂:他仰慕汉文化知识,背离当时的社会主流,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二)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

纳兰所处的康熙王朝还是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尚未完全稳定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种族内部纷争激烈,八旗子弟争权夺位,尔虞我诈。特别是中原文化与满族人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既震撼了满族人的心灵,又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封建末世悲凉的社会命运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纳兰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三)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纳兰由于特殊的姻缘关系加上独特的才华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而左右于皇帝身边,尽得人间富贵,可他却“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⑦一方面他有拳拳报国之心,悃悃忧民之意,渴望入世,成就一番事业;一方面却又看不上官场的,并进而“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实在是个深不可解的矛盾,但正是在这一矛盾的思想里使我们看到了纳兰的又一美好品格,那就是他虽为豪门公子、皇帝近臣,却不为名缰利锁所羁绊,不做同流合污之辈,甘有隐逸之心。

四、结束语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还没有来得及建功立业,在朝政上远没有其父明珠那样的具有影响力,但他却成为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他没有后主李煜那种国破被羁的悲惨境遇,又没有出身闺门的婉约派之宗李清照背井离乡南迁的伤痛和丈夫去世后生活艰难曲折的命运,也没有武将文人辛弃疾那样英武豪迈和欲收复国土而不达的悲愤情怀,其词的名气亦略逊于前者。但纳兰却被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赞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在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之初,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词坛中兴的中坚角色。这足以引起后人对纳兰性德这份文学遗产研究的必要。我们只是说:当代诗人同样需要纳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需要纳兰那种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诗词创作中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需要更多可令后人追忆不已,具有真正文学艺术价值的传世作品。从这种角度着眼的话,研究纳兰性德词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②《通志堂集》其中包括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度三卷,文二卷,渌文亭杂识四卷; ③纳兰词又一说342首;

④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十五首; ⑤出自纳兰性德《沁园春·代悼亡》; ⑥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三十九首; ⑦出自韩艾《神道碑》。

参考书目:

1、纳兰性德 《纳兰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5月出版

2、刘德鸿 《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3、苏缨 毛晓雯 夏如意 《纳兰容若词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4、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0年4月出版

5、王国维 《人间词话/人间词》 群言出版社 1997年5月出版

6、严迪昌 《金元明清词精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7、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8、苏缨 《纳兰词典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第11篇:《长相思》纳兰性德说课稿

《长相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长相思》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诗词。它向我们讲述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事情。课文图文并茂,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表达出来的,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读写“ 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难点是读懂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感情的方法。

下面我重点说说本节课教学过程及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播放课件

1、音乐导入: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引出思乡之情。

导语: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可以说,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乡之情。今天,

我们就随着《长相思》,与纳兰性德共弹一曲思乡曲。

(PPT出示课题)

2、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幻灯片出示要求

(2)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的读诗词。注意重音的朗读。 (3)播放视频范读课件。

(4)让学生整体感知: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5)理解诗词意思:作者为什么长相思?仔细看插图,看书中的注解,想一想这首词大概讲什么?看看自己对这首词掌握了多少?

(6)合作探究:诗人的“身”在哪里?“心”又在何方? (7)拓展延伸: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3、课后作业:

a.背诵全词

b.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拓展阅读

4、小结:这首词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缠绵而不颓废,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总之,本节课我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开想象为发散点,以情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会学会用的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第12篇:《长相思》纳兰性德 教案

《长相思》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二)、解诗题

齐读。(板书课题)

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

(三)、知作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四)、抓字眼,明诗意

(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问:“山一程,水一程。”程什么意思?生答。 “风一更,雪一更。”“聒”“此声” 程:路程、行程。 千帐灯:帐篷点的灯。 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 聒:嘈杂的声音。 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抽生答。再整理。 【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五)、多诵读,悟诗情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抽同学范读,问:(你读完这首词,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句词或者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

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思乡之情,保大国思小家

八、作业布置

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

九、教后反思

1、朗读指导不到位。

2、在学生划分节奏与重点后,未展示。

3、写作背景未设计完整。

第13篇:漫谈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漫谈纳兰容若的悼亡词

摘要:他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之子,皇亲贵胄;他是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深受器重;他是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天之骄子;如此的一代风流才子,大家眼中的少年俊才,本该是春风得意、吟风弄月之时,却写出了那么多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的悼亡之作。周颐称其为“„„国初第一词人„„㈠”王国维云:“„„北宋以来一人而已„„㈡”尼采曾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㈢《饮水词》清新隽秀、自然飘逸、清丽凄婉,而容若的悼亡词更是字字血泪凝结而成,哀感顽艳。顾贞观言:“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㈣为什么如此一个少年科第的文武全才却是一位“古之伤心人”呢。余育民先生说“漂泊天涯、行役之苦”、“怀念亡妻、伤悼之苦”、“英雄壮志、未酬之苦”三个导因。㈤本文主要从“伤悼亡妻”这一方面来述说容若的悼亡词作。

关键词:纳兰容若 悼亡词

一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纳兰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㈥

容若自幼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十七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容若因“寒疾“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

容若,举止优雅、温润如玉。他虽出生名门贵族,但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满清贵族那些纨绔子弟的骄奢堕落。他,情深、义重、心真。他所交之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 ㈦,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他极力营救因科场一案而被流放于宁古塔的吴兆骞一事,几百年来,一直成为佳谈。

容若时清代乃至中国文坛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容若虽然生命短暂,但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而且,这些多是其鞍马扈从之余完成,笔力惊人。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赞其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二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形成

容若是一位纯真、敏感而又多情的词人,他“至性固结,无事不真”, ⑻他“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他生性孤傲,不愿受礼教的束缚,却又无可奈何,他“自恨多情”,却又摆脱不了多情,因为“情”是他生命的源泉。

1674年,容若二十岁,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卢氏为妻。这一年,卢氏十八岁。据卢氏墓志铭云:“(卢氏)伉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操抚闺中,则志存流水。”⑼可见卢氏是一位知书达礼、文化涵养较高的才女。从纳兰词和卢氏的墓志铭中我们不难看出,二人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志趣相投,感情笃深。

“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对纳兰而言,卢氏是天上那如柳枝般嚼蕊的仙子。“戏将莲菂抛水中,种出莲花是并头”足可见俩人伉俪情深。然而,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们的恩爱,仅仅三年,卢氏就因产后受寒而亡,这对纳兰的打击可谓是非常之大。三年的夫妻生活,卢氏不仅仅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红颜知己,是他倾诉的对象,是他心灵的港湾。妻子的突然离世,让多愁善感的容若更加的悲郁。“知己一人谁是?已矣”“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本以为能和妻子“一生一世一双人”,然而,妻子的溘然长逝将他的美梦打碎。他后悔了,后悔当初常年在外,后悔没有经常陪伴在妻子的身边。可是,现在,却已经迟了。“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却唤不回已逝的人”对她的思念,对她的愧疚,成为他诗词创作的源泉。对爱妻的悼亡是他最着心力的爱情词。

三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赐进士出身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平湖叶舒崇所撰《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云:“抗情尘表,则视有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⑽易见容若与卢氏琴瑟音通的心怡。然而,卢氏的早逝,让那三年的时光仿佛一切如昙花一现,镜中影、水中花。她的离开,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让原本就多愁善感的他更加的凄凉哀婉。他的词更是到了无词不泪的地步。在她逝去后的八年时间里,他的思念,他的愧疚,他的痛苦,与日俱增。无论生辰还是忌日,无论是春花夏雨还是秋风冬雪,无一不见其词。他借“月”、借“梦”、借“风”、借“蝶”等等世间一切可见之物来寄托他对她至死不渝的爱。

《青衫湿遍》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此诗作于卢氏逝世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是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词,词牌《青衫湿遍》是为容若之首创以寄托哀思,从此之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⑾妻子的溘然长逝让本应刚添麟儿而兴喜异常的他瞬间坠入了地狱。此时的容若,妻子的骤然死别的悲痛还未离去,刻骨铭心的思念难以自制。他的念,他的恨通通涌向笔中,铭刻在纸上,字字血泪,句句凄凉。正如顾贞观所言:“„„一种凄婉,令人不忍卒阅”。“十年一觉扬州梦”、“人生如梦”等等。诗人借梦来宣泄心中的悲情愁绪对于古人来说已是平常的方式了。而容若当然也不例外。“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夜回廊。”容若借梦来表达他此时强烈的情感。他欲打通尘世和幽冥之境,希望在魂梦中找到往日和妻子相聚的点点滴滴,于是,他寻梦“回廊”处。 回廊,是中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词汇。回廊的环境优美,周围也很静谧,二这种静谧之美常在于世院中,故回廊处也充满着仙气。也正由于回廊曲径通幽,所以它抒怀释情、解忧回忆的好地方。同时它也象征着幽深隐秘的想爱之地。容若的这首悼亡词是写给亡妻的,其中的“回廊”一定也有着自己的故事,有过和妻子相关的往事。容若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如今妻子已逝,那承载着他们美好回忆的“回廊”自然在他心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妻子走了,他无法将自己的感情说与妻子听,但他可以说与作为他们爱情见证人的“回廊”。“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等等。回廊在容若的词中可谓是常客,因为他深深的了解回廊对于他的意义。

“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一个个悲凉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凄美绝伦的画面。如此一曲声声血泪,字字凄怆的悲歌,令人不禁泪流满面啊!容若本来以为,他们之间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不曾想他们携手并进的道路,一转弯,就是悬崖峭壁,而却无法再回头。他多恨自己,因为随扈出行而时常将她丢下,让她独自一人孤伶伶的行走。可是,现在,他却无法回头。世上,没有后悔药,容若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有将他的情、他的疚倾注于纸上。

似乎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是要遭受摧残;而生活越是美好,结局却越是让人不忍卒睹。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而我们只能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纱》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秋风萧瑟,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有悲秋的传统。“谁念西风独自凉”,开篇“西风”就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秋天到了,凉意袭人,却只有我“独自凉”,“凉”的不仅仅是是天气,更是容若的心。萧萧黄叶,又曾伤感。即使是紧闭“疏窗”,也只能求得暂时的平静。“西风 ”、“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让我不由的想起了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勾勒出一个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而这首《浣溪沙》所列出的意象,让我看到了容若那孑然独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之下,陷入了无限哀思之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借用易安跟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以易安跟明诚比自己跟卢氏,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红颜知己的哀伤。

“换你心,知我心,始知相忆深”那些只是容若跟妻子在一起的寻常小事,容若也不曾想过,有一天,这样的小事,他也只能在回忆中独自心伤。他曾以为,他跟妻子可以这样平淡而又幸福的过一辈子。却不曾想,妻子会那样突然的离他而去,是不是快乐注定是留不住的;是不是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会因自己的愿望而永存;是不是只有无奈才是永恒的?容若常想如果他把一切都忘了,那该有多好。人,最痛苦的莫过于记忆太好,如果什么都不记得,那么,一切都将会是新的开始。但是,容若不敢忘、不能忘、也不愿忘,因为只有记得,他才知道,曾经的自己,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

容若在《沁园春》(瞬息浮生)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痛苦难以消释,卢氏在容若心中已渐渐化作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可是,孰不知,这是一个美丽而又凄婉的梦啊!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蝶恋花》是容若的代表作之一,“《饮水》短制如《蝶恋花》诸阕,颇近欧柳,清雅过之而蕴藉不及。”纳兰词的凄婉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辛苦最值得怜爱的当属天上的月亮了。一月三十日,却只有一日才能见团圆,其他时刻都不完整,这样的恨事让人如何销得啊。虽然我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我仍不愿承认,我们就这么天人永隔。我的心,在你离开之后也留下了缺口。我,你要是如嫦娥一般住在那冰冷的广寒宫中,我愿意用我的身体来为你的广寒宫温热。我原以为我们可以白头到老,却“无那”我们“尘缘易绝”。那时常来我们家的燕子依旧轻轻的摇摇晃晃的踩着帘钩呢喃细语。 “无那尘缘容易绝”是“我”,而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是“物”。以“我”之短暂相对于“物”之永恒,以我的悲伤相对于“物”无情,对照之下,悲情更浓,无奈更甚。“唱罢秋坟愁未歇”取自李贺诗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而容若那深入骨血的爱恋恨入骨髓的悔恨,痛彻心扉的思念,即使挽歌唱遍,即使血凝于土,他的恋,他的恨,他的愁,却依然不会消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这又是一对“物”“我”对照,在花丛之中,蝴蝶双栖;而在孤坟之畔,词人悼影。正是这种对比的绝望才使得悲情更甚。

康熙十九年(1680年)农历五月三十日,今天是她的忌日,三年了,她离开他已经三年了,可是他仍不愿承认,她,已不在世上。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词是容若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容若的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是血泪所凝,语痴入骨。此词更是堪称绝唱。此词可谓是一段痴情裹缠,血泪交溢的超时空的内心独白语。“此恨何时已?”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一个反问,道出了他一直在不断思念着她的真实情感。即使已经过去了三年,容若对卢氏的爱依然是不减半分。他既恨新婚三年就与妻子死别,欢乐不再而哀思无限;又恨天人永隔,相见无由,又恰逢亡妻忌日,这种愁恨更是有增无减。“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雨,三更雨。不道离别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夜雨停歇,残雨滴空阶的声音都可以听到的人,一定有着愁郁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而容若则为丧妻之痛。然而,死别之痛更甚于生离,故其凄苦更胜。卢氏是在农历五月三十日离世的,那时已到了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大都已经凋谢,所以称为“葬花天气”。如今的“葬花天气”,三年前却曾是“葬人”天气。妻子已经走了整整三年,那一切仿佛是大梦一场。这梦本就应该醒了,可是一想到醒来之后就没有她,他又是那么的不愿,因为没有她,生活该是多么的无味啊。还不如隔着那尘土的坟墓,那里虽然冷冷清清,但是,却可以埋葬他对她的思念愁情。他与

她曾许“一生一代一双人”,他以为,他们可以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可她却抛开了他们生死不弃的钗钿之约。容若欲打破世冥间的界限寄信给亡妻,只求了解他们离别之后妻子这三年生活的苦与乐,关心谁跟她相伴。父母欲让他续弦再娶。可是,他如今整宿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再娶呢?他想与她签订来生之约,可他又怕他们仍然不能相守在一起。他怕,那时,他会再一次成为孤身一人,游荡在残月和凄风之中。生命的短暂,无情的自然规律让容若对未来充满了颤悸和忧哀。无法忘记的深情和无法抗拒的命运,让容若的肝肠寸断“清泪尽,纸灰起”将容若无限凄凉而又绝望的心境用灰凉孤寂的形象描述的淋漓尽致。

“家家吟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⑾大家只知道,容若的词风从卢氏死后骤然转向了凄婉顽艳,只知道他愁,他恨,却少有人了解他的愁之处,恨之深。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林下”一词有一典故。这是谢道韫的一则轶闻:谢遏和张玄各自夸耀自己的妹妹,认为他们俩的妹妹都是天下第一,当时有个一尼姑跟这两个妹妹都打过交道,有人就问这位尼姑:“你觉得到底谁的妹妹更好呢?”尼姑说:“谢妹妹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张妹妹清心玉映,是闺房之秀。”“林下之风”指的是竹林七贤那样的风采,“林下”一词便 由此而来。而这里的“林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指的便是那红颜薄命的卢氏吧。卢氏虽然是大家闺秀,但并非只懂得女儿家的针线之艺。卢氏也是位博览群书的才女。对于容若来说,卢氏既是妻子,更是知己吧!也许是慧极必伤吧,短短三年,卢氏就香消玉殒了。“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点明愁字,且“归鸦”在诗词里面的意象大都是凄凉、萧瑟。乌鸦都在黄昏时分归巢,归鸦便带出了黄昏暮色的感觉。归鸦已是愁无尽,前面再加个“数”字,是化用辛弃疾“佳人何处,数尽归鸦”,更显得惆怅无限。“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是这首词的名句,也最为别人所知。此句意境清冷,让人倍感心碎,所谓的天妒红颜,也许就是这样吧。浮萍随逝水,半点不由人,飘零的凄切哀怨。只消一夜的冷雨,名花就从此陨落,带着美丽与芬芳,让人不禁生出对雨的恨意!雨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末句“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化自顾敻词“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以柳絮来比拟魂魄,“吹欲碎”双关心碎,“绕天涯”更勾勒出永恒和飘泊无定的意象,使情绪沉痛到了最低点。

时间慢慢的流逝,纳兰的悲悸已逐渐郁结在他的心灵深处,他恨自己多情,但他已“情不能自醒”。他的一生离不开“情”字,也注定了他凄凉的一生。他不愿接受,但他已无能为力。纳兰将他所有的怀念倾注于诗词之中,他已不再妄想妻子会回来,他,已经梦醒了。

《少年游》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笑谈,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马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寻常风月,等闲笑谈,称意即相宜。十年青马音尘断。往事不胜思。”回忆虽然不是容若生命中的全部,但是,也正因为有回忆,所以容若才能感受到那种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自己也曾拥有。十年光景,恍然如梦。音尘断绝,往事不胜思已是事实。此去经年,算来好景只如斯?然则有情终究似无情。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够令自己看清自己的迷惘和执着。人生短短几十载,却是际遇不定,熟识的人和陌生的人,如今看来又有多大的区别呢?曾经的知己,而今却是天涯沦落,终生难得一见。陌路人的交谊已不能奢求知心。等闲笑谈,称意即相宜,已是足够了。此时的容若已归于平淡而沉静了。回首往事,再多的爱恨愁怨,到而今也只是“寻常风月”。以前他写“卿自早醒侬自梦”而此时他言“十一年前梦一场”。也许,他已看透这尘世,只盼着自己早日的自由,不要再被这俗世而忧心。

康熙十六年到康熙二十四年,这八年中,漫长的思念和哀愁另他心疲力竭。从最初的凄切哀苦慢慢的倾向绝望寂灭,最后复归于平静。而这种平静却映照着他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明明只有三十一岁,却因为过度的思念和哀愁让他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况。容若因情而生,也因情而亡。他的一生虽然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他的心灵却套着沉重的枷锁。泪水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用他清澈而又悲伤的眼睛观察着世间万物。他把对人生的失望、遗憾和哀伤寄情于词中。所以他的词哀婉凄艳,令人不认卒读。他的词通透纯灵,纤尘不染,而他的悼亡词更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真情与绝唱,直到现在,仍有太多太多的人折服在他的深情之中。 注释: [1]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转引自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583页

[2] [3]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5页 [4]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 李嘉瑜.承德民族师专学报.[M].期号,199504 [6] 韩菼《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 转引自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11页

[7] 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引自 赵迅《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 文津出版社2000年 12页

[8] [11] 严绳孙.与顾贞观书[A].黄天翼.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9] [10]叶崇舒.纳兰性德妻卢氏墓志铭.[A]纳兰词.[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17页 参考文献:

[1] 李嘉瑜.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期号,199504 [2] 周维佳 《艺生活:中旬刊》, 2011年第3期 [3] 安意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4]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 纳兰性德 《饮水词笺校》,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6] 张天翼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中华大学报 [7] 黄天骥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社会科学战线, 1982.1

第14篇: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林德涛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词的起句奇特,说情人之间,本来两情相悦,但愿天长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后来的坎坷和悲剧,倒不如总是保持“初见”时那种美好时光。接下来,批判一些变心的人却反而指责对方首先变心的行为。下阕引用长生殿的典故,谴责曾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名言,给人们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读的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对于纳兰性德说来,初见时的温馨、真诚带来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现实却总是那样不一致。首先,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爱,表妹却被召入宫,相知不能相见,“如初见”的美梦破碎。其二,与恩爱的卢氏结为伉俪,本可以安享“如初见”的一生,但卢氏骤然病故,美梦再次破碎。纳兰的爱情情感,开始是甜蜜的,过程却总是失去,结果是无限悲伤,以致早逝。他深知世上“若只如初见”的现实实在太少,而“变却故人心”则时有发生,纳兰以前者作为理想来追求,终生不悔,对后者予以鞭挞和批判。虽然纳兰的爱情理想未能实现,但给后人留下的撕心裂肺的动人词篇却是不朽的。再看: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怨愁难遣,怅惘难消。应验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的话。

(二)凄凄恻恻哀怨之至的悼亡词

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他那爱妻卢氏,婚后三年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五十余首。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我们再看看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竞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士隔,……埋愁地”。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只能“清泪尽,纸灰起”。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再看: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生前。人到多情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以上两首《摊破浣溪沙》,惨恻凄绝,措辞工丽,抒情尽致,意境完整,代表了纳兰悼亡词所达到的极高艺术水准。

(三)坦荡纯真有仁有义的友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写道“惟愿把来生祝取、慧业同生一处”“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他厌倦官场中的虚伪,希望寻求真挚的友情,对朋友坦诚重义、肝胆相照。请看《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众土翻海。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重诺,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顾贞观曾为纳兰性德授课,并为纳兰编订了《饮水词》集。《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来帮朋友拆解困境。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重诺,君须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音。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一个真诚交友,仗义而为,有仁有义的纳兰,在他词中闪烁发光。

(四)豪迈衰飒乡关怨忧的行役词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喜爱不同于京城的的塞外自然风光,却又时常回想起家中亲人而感到凄凉茫然。所以行役在外,仍在惦念闺人而百转愁肠,正应了他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感慨。

二、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风格特点是“情真”

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而纳兰词的出现,就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是“情真”。

(一)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纳兰性德的老师、清代著名学者徐乾学指出纳兰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王国维赏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况周颐称赞“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自然。例如《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

《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表象而平铺直叙,他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二是有寄托。就是须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感情。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不乏这样的作品,如: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 “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三、纳兰词的成就,在于他对词的理念自然认知

纳兰词的成就,在于他对词的理念的深刻自然理解。纳兰曾经说过:“予本多心人,存心聊自持。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于情,止于礼义,做诗须以言情耳。”。纳兰词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上哀婉、缠绵、凄恻、顽艳。善于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完美统一。纳兰性德崇尚李煜的善于“情语”“致语” 主张“情致说”。他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纳兰性德提出了词应达到的境界和标准。“贵重”“适用”和“烟水迷离”的境界,成为他词学主张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纳兰的作品里,能足以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感慨的诗句比比皆是。他的作品没有做作,也没有在声律、典故、修辞方面刻意讲究,只是信手拈来,抒写自己的性灵,其作品却令读者赞叹不已。

四、结束语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还没有来得及建功立业,在朝政上远没有其父明珠那样的具有影响力,但他却成为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他没有后主李煜那种国破被羁的悲惨境遇,又没有出身闺门的婉约派之宗李清照背井离乡南迁的伤痛和丈夫去世后生活艰难曲折的命运,也没有武将文人辛弃疾那样英武豪迈和欲收复国土而不达的悲愤情怀,其词的名气亦略逊于前者。但纳兰却被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赞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在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之初,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词坛中兴的中坚角色。这足以引起后人对纳兰性德这份文学遗产研究的必要。《纳兰词》是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倾诉其刻骨铭心悲情的宏篇,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评价古人。我们只是说:当代诗人同样需要纳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需要纳兰那种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诗词创作中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需要更多可令后人追忆不已,具有真正文学艺术价值的传世作品。从这种角度着眼的话,研究纳兰性德词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第15篇:纳兰性德的爱情及人生

纳兰性德的爱情及人生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谁人知?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后因避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是我国清代极富盛名的词人。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官从正一品,位列文官之首。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多年后,那个主宰了中国命运的慈禧,也是出自叶赫那拉家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是不折不扣的相国公子,豪门贵胄。然而纳兰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富贵,荣华并没有让他感到应有的快乐,在他的《侧帽》《饮水》(取自北宋和尚道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句义)两本词集中,(今天统称为纳兰词)“愁”字用了90次,“泪”和“恨”用了65次和39次,而如“伤心”“无奈”“断肠”等更是开卷可见,字里行间都透出了与他的身世不相符合的落拓之感。这大概是因为纳兰作为词人,是内向如李后主的词人,有着敏锐惊人的感受力和纯粹如“赤子之心”的心灵。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世人也因此认为纳兰性德是李后主的后身。他与阳羡派的陈维崧,浙西派的朱彝尊,并成为清词三大家。在清代又有“男看纳兰,女看顾春”的说法。

容若的父亲明珠,是康熙朝极负盛名的能臣。他口才好,记性好,心思缜密,史载他“警敏善断,事无大小,洞见本末,措置规画,纤悉中要”。在58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官居相国之位达13年之久,却又“好施与,犹喜寒士”,“羽翼善类,将掖寒士,卓然有古大臣风”。可以说,父亲这样的性格和喜好,对于纳兰性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而纳兰容若本人则“天资纯粹,才力强敏”,“识见高明,学问淹通”,读书过目不忘,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喜音乐,十七岁为诸生,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然而纳兰容若的生命就像是闪耀在清朝上空的一道虹,他三十一岁时,即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与好友顾贞观等在花间草堂共聚同饮,然第二天便一病不起,“七日不汗”,匆匆离开了人间。

纳兰与康熙同岁,康熙生于三月十八日,容若生于十二月十二日,而因为明珠是当时康熙最信赖最亲近的大臣,康熙绝不会对于容若视而不见。然而事实上,虽然容若才情充沛,文武双全,在纳兰出仕8年之后,他仍然是一个“弼马温”似的侍卫。而此时,他的好友有的已经入职南书房,有的也官至侍读,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或许是因为康熙为平衡政局,已用其父,便不用其子;或许是康熙认为纳兰可成大器,需要更多的历练。虽然纳兰一直兢兢业业,也曾经多次伴随康熙帝出游,但是直到纳兰去世,他也没有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悲哀地感叹”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对于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的纳兰性德来说,他是多么渴望能像父亲一样建功立业啊。

但是对于纳兰容若来说,他的生命中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友谊和爱情都是他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乾学是纳兰的老师,他说纳兰“客来上谒,非其愿交,屏不肯一见,尤不喜软熟人。”纳兰渴望的友情,不是达官贵人的追捧,而是真正能够交心论道的真朋友。也正是因为他这样“见才必怜,见贤必慕”的交友之道,他的朋友如顾贞观,朱尊彝,陈维崧,姜宸英等,皆是“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海内风雅知名之士”,是康熙帝费尽心机却还是难以笼络的人。纳兰对于他的朋友们皆是披肝沥胆,推心置腹。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也得到了朋友们的真心相待。尤其是与顾贞观,他们从相见第一次便有“一见即恨识余之晚”之感。顾贞观是江苏无锡人,他的祖父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党人的领袖,纳兰引为知己。下面的《金缕曲》即是纳兰所赠之作: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此词剖心置腹,将心中块垒吐尽,非至交好友不能道。

当时,顾贞观的好友吴兆骞因为在顺治十四年的科场案中受到连累,被置“不学无术”罪,杖责四十,全家发配宁古塔为奴。顾贞观为营救好友,奔波了二十年。在第二十年时,他认识了纳兰容若。在纳兰读过了顾贞观情深意切的《金缕曲》后,他深为触动,决心以十年的时间来“以身任之”,营救吴兆骞,尽管改变皇帝钦定的案子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使命。 金缕曲 (二首)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炭,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又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终于,他们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了他们重重的营救,在康熙二十年(1681),吴兆骞终于“万里冰霜匹马回”,带着无尽的悲凉,又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中原。而因吴无以生计,纳兰又出面聘请吴兆骞为其弟的西宾,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虽然之后不久,吴兆骞便因为身心疲惫而谢世,但纳兰“恤存孤稚”的义举,仍是受到了人们高度的称赞。

在纳兰离世之后,好友纷纷“哭之者皆出涕”,尤其是顾贞观,他在容若去世的第二年,黯然从容若为他盖的茅屋归隐故乡,发誓“不复拈长短句”。纳兰的《通志堂文集》《饮水词》的刊行,也得到了朋友们的悉心帮助。尤其是顾贞观,纳兰的这两部书,都经过了他细心的校订。

纳兰绝顶聪明,极度敏感,他谨言慎行,见识明澈。在他生前,他便经常为父亲兔死狗烹的命运而担心。果然,在纳兰死后三年,明珠倒台。然而在他的老夫翻阅他的《饮水词》时,这位昔日的相国不由得老泪纵横:“这孩子什么都有了,他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快活?”这句话道出了纳兰的悲哀。纳兰的悲哀是多样的。纳兰的志向是“功名垂钟鼎,丹青图麒麟”,他有的是“欲将普天一洗,银河亲挽”的豪情。他的好友顾贞观说他“所欲施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意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他把自己比作笼中的金莺,虽然锦衣玉食,却永也逃不出那一片狭窄的天地。除了性格之外,除了对于济世理想的不能实现之外,还有一种悲哀,在纳兰的词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就是纳兰的悼亡词。而和悼亡词相关的,便是纳兰的爱情。

关于纳兰的爱情,谣传最多的便是表妹入宫,但是并没有材料证明。可以证明的是,纳兰应该在年少娶妻之前爱过一个女子,有过婚约,却因为女子入宫成为帝妃而终止。这也是为什么,在他娶妻卢氏之后,却仍然心有他人的原因。

容若的第一个妻子卢氏,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五,比纳兰小两岁多,她的父亲卢兴祖是汉军镶白旗人,因文才武略而受重用,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出身名门的卢氏“贞气天情,恭容礼典”“生而婉孪,性本端庄”,对于容若来说是绝佳的伴侣。卢氏不仅美慧温柔,明晓事理,而且她和容若有高山流水般的共鸣,是难觅的知音。

容若的词作中,曾两度用了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可知卢氏是一位解风情,知风雅的女子。才子配佳人,这段婚姻本来就该是幸福的。然而虽然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纳兰对于那个初恋女子的思念,却给这段婚姻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纳兰是重情的人。对人对事,总是难以放手。他辗转于对少年情事的留恋中,却不觉险些辜负了身边的妻子。也许真的是失去之后才懂得珍贵的吧,也许上天注定要以残忍的方式来定格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念,在与纳兰结婚三年之后,卢氏因为难产,在康熙十六年五月,香消玉殒。

在那一刻,他才终于明白,那一个人,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事,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不可再得。

卢氏去世三年之后,纳兰继娶了官氏。官氏是满清八大贵族的第一望族瓜尔佳氏的后人,他的曾祖父直义公费英东,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的祖父,父亲,也都位列一等公。但是官氏强霸的性格与纳兰并不相合。纳兰死后,官氏很快便又嫁人了。可见,她与纳兰的关系并不融洽。此刻的纳兰才真正懂得了卢氏的好,只是一切已经太迟了。

虽然也有侧室颜氏作伴,纳兰依然无法真正的快乐起来。卢氏是他走不出的过去。在她离开的那一刻,他的心早已是不复完整了。 后来,他遇见了沈宛。

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其中悼亡之作,“风神不减夫婿”。可见沈宛也是一位富于才华的奇女子。但是由于满汉不能通婚,沈宛在纳兰家没有任何的名分,更何况她出身艺妓。容若只好在德胜门内置房来安顿她。然而随着容若的匆匆谢世,这段爱情还刚刚开始,便又马上结束了。在沈宛生产之后,她被迫又返回了江南故乡。

纳兰短暂的人生中有三子四女,其中一女后来嫁给了雍正的骁将年羹尧。不过,那已与纳兰无关。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8首(又说342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拢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采桑子 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纳兰的外祖父英亲王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从15岁开始便随军出征,出生入死,屡建功勋,地位极高。但是由于他缺乏政治谋略,恃功自傲,蛮横暴戾,后被顺治帝削去爵位,勒令自尽。 满庭芳(吉林)

埃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茄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汗胜负,翻段如斯。叹纷纷变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抖阳下、断揭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南乡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金缕曲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第16篇:关于纳兰性德《长相思》感想

关于纳兰性德《长相思》感想

原词: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③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这词,成就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阕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风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个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其

一、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其

二、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在哪里呢?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山海关外,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之,身在旅途,军营帐篷中。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下绵绵无尽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其

三、上一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故园无此声”,那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温馨,令人留恋的甜蜜和温馨。其

四、上一阕,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的这一处,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处中的千万帐灯火。重在写外,表现外在的时空印象;下一阕,从小处落笔,内敛到“我”这一帐。重在写内,展示这一帐内“我”的耳闻以及“我”的内心感受。时空尽在“我”的“耳”中、“心”中。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第17篇:纳兰性德的海淀故居(中)

纳兰性德的海淀故居(中)

西郊别墅桑榆墅也会给性德带来平静和安宁,有时甚至是陶然欣喜的情致。

纳兰家的祖茔在京城西北郊的皂荚屯。明珠上坟经常穿过海淀一带,他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很熟悉。明珠不仅在玉泉山下修建了渌水亭别墅,在性德结婚前后,还在海淀镇南边二里的双榆树村修建了一座别墅――桑榆墅,交予性德夫妇居住。

双榆树村因生有两株高大的榆树而得名。纳兰性德的桑榆墅内建一座三层小楼。楼有游廊转折通向东边的平房。性德《于中好?小园》写道:“小构园林寂不撵,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词中提到他曾吟成一阕《风流子?秋郊即事》一事。他在“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之后,在夕阳影里倚马挥毫,写出他对功名利禄的厌恶,说“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

西郊别墅桑榆墅也会给性德带来平静和安宁,有时甚至是陶然欣喜的情致。在暮秋黄昏时分登上小楼,举目四望,远山红叶飘摇,西湖的十里长堤笼罩在暮霭中,村家灯光微微地闪烁,一派村野田园风光。他以轻灵浑朴的笔调写出一阕《南乡子?秋暮村居》:“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性德和夫人卢氏在桑榆墅

纳兰性德与夫人卢氏住在桑榆墅。度过几年幸福的婚后生活。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可惜好景不长。二人仅共同生活了三年,卢氏便去世了。这对性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那和谐幸福的心情立刻低落下来,陷入深沉的悲凉与痛苦。

性德将亡妻暂厝于双榆树村南五六里的双林寺中,并到寺内宿夜守灵。他呆坐在亡妇身旁,孤寂悲凉,心如死灰,除去蓄发之外,自己就是一介十足的僧人了。性德在昏暗的夜色里,吟咏自己的心声《望江南?夜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卢氏是五月三十日去世的,三个月后的九月初六日,性德梦见亡妻淡妆素服,挚手哽咽。临别向性德念出两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夫人向来是不作诗的,却在梦中用美妙的诗句向他倾诉满腔衷情,使性德倍感惊讶和感动,便吟成一阕《沁园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飚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苟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这阕以记梦形式写出的悼亡词,悱恻缠绵,声声血泪,以低婉的叹息起笔,写尽梦境中的恩爱挚着和悲苦凄清,而以邻笛谱出回肠作结,屈曲跌宕,哀怨动人。

一年以后。性德又走出桑榆墅南行,在周年忌日去双林寺参谒自己的亡妻。在凄迷的经声佛火中又吟成一阕《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康熙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卢氏从双林寺起灵,下葬于皂荚屯纳兰氏祖茔。性德在《致张纯修简》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

桑榆墅的三层小楼和楼前回廊,是性德与卢氏度过幸福生活的见证。它们已经成为性德生活的一部分和恋情的寄托。每当登上小楼和漫步回廊,便会唤回那难忘的记忆,牵动他那最敏感的神经,仿佛又回到那心弦激荡的岁月。他写有一阕《雨中花》:“楼上疏烟楼下路,正招余,绿杨深处。奈卷地西风,惊回残梦,几点打窗雨。夜深雁掠东檐去。赤憎是,断魂砧杵。算酌酒忘忧,梦阑酒醒,怨思知何许。”性德曾无数次写这座梦魂缭绕的伤心的小楼,如《百字令》:“怕见人去楼空……愁多成疾。此愁知向谁说?”《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时。”楼下的回廊也永远是性德的相思之地、断肠之廊。《浪淘沙》写道:“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在与亡妻结离+周年时。性德又在回廊问踟蹰徘徊,苦苦的思念化成带泪的诗句:“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虞美人》)

纳兰性德对卢氏夫人的怀恋之情终生不衰。康熙十六年十月初五是卢氏二十岁诞辰。性德写成《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卢氏去世三周年时,性德写了《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其间还有多首悼亡的词作。正如《卢氏墓志铭》所记:“于其没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性德在去世那一年还吟出一阒《采桑子》,念念不忘卢氏,下阕写道:“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性德和顾贞观在桑榆墅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三年二十七岁时曾任秘书院典籍,但四年后便落职回家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却不容于朝廷,有人说他“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顾贞观与性德二人“聚而散,散而复聚,无一日不相忆,无一事不相体,无一念不相注”。性德曾说过:“知我者。梁汾耳。”他们彼此诗词唱和。书信来往频繁,而双榆树的桑榆墅就是他们会面交往、饮酒赋诗的地方。

康熙二十年夏,在夜色苍茫时节。性德和梁汾登上桑榆墅的三层小楼,遥望村火闪烁,耳闻钟梵低昂。促膝对谈,举酒尽觞,忘掉了仕途艰险,抛弃了闹市喧嚣,完全沉浸在深沉的友谊之中。

康熙二十四年春,在性德病逝之前,他还与顾贞观来到桑榆墅,写下了他关于这座别墅的最后两首七绝《偕梁汾过西郊别墅》:

迟目三眠伴夕阳,

一湾流水梦魂凉。

制成天海风涛曲,

弹向东风忽断肠。

小艇壶觞晚更携,

醉眠斜照柳梢西。

诗成欲问寻巢燕,

何处雕梁有旧泥。

我认为,这两首七绝反映出纳兰性德思想深处的一种悲观情绪。“天海风涛曲”指的是他与梁汾这位“慧心人”亲切悟谈的内容。他在致严绳孙书简中曾经写道: “吾哥所识天海风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谈消之而已。”性德与“慧心人”梁汾在小楼休憩饮酒时,他的胸中块垒,不仅指情感上的悲凉,还指当时政治环境中的凄风苦雨。只有与莫逆好友亲密无间的晤谈,才使人备感抒畅,荡气回肠。

这次会面不久,纳兰性德即逝世了。

顾贞观回到南方后,曾登上黄鹤楼。咏成一阕《弹指间?大江东去》,末句为:“等闲辜负,第三层上风月”。词后有注: “呜呼!容若已矣!余何忍复拈长短句乎!是日狂醉,忆桑榆墅有三层小楼。容若与余昔年玩月去梯,中夜对谈处也。因寓此调,落句及之。”可见梁汾与性德在桑榆墅倾心晤谈,给彼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双榆树村纳兰氏家茔

在今中国人民大学南墙外,即原双榆树村南,曾有一座纳兰氏家茔。这里曾经埋葬过明珠夫人觉罗氏、性德长子福哥及其后人。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女,英亲王阿济格嫡出第五女。她在顺治八年十五岁时,与十七岁的明珠结婚,后恩封一品夫人。唐孙华写的《觉罗氏墓志铭》说她“孕灵毓秀,聪睿明达,休性自然,得之天禀”;还说她善理家政,使明珠得以专心政事而无内顾之忧。她皈依佛教,晨起必焚香膜拜,曾手书《金刚经》,字划精整,刻印流传。昭楗《啸亭杂录》曾记述觉罗氏因妒忌将一俊婢双目剜下,而婢女之父实施报复,趁明珠外出时闯入相府将觉罗氏刺死。觉罗氏墓志铭所记与此完全相反:“国人于其下嫁之时。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今观夫人之德,其与诗人所称肃雍者,诚无恧焉。”觉罗氏于康熙三十三年八月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卜葬于双榆树之原”(《觉罗氏墓志铭》)。明珠请家庭教师唐孙华撰写了墓志铭。觉罗氏所以葬于双榆树,而未能葬于祖茔,是因为明珠还健在,她只能“别葬”。明珠去世后,觉罗氏即移葬皂荚屯祖茔正位。

福哥(富格)为纳兰性德的侧室颜氏所生,生于康熙十四年,是性德的长子。墓志铭说福哥“生而颖异,笃好图史,至今积书岩中牙签插架,缃帙整如”。他曾“选充近侍,趋走虔谨,悉禀侍卫公家法”。可惜他英年早逝,于康熙三十九年去世,年方二十五岁。《富公神道碑文》记载:“惟公卜吉于海旬以南双榆树之阡……双榆郁郁,公之幽堂。……榆树泷岗,后先相望。”可知福哥葬于双榆树村南的纳兰氏家茔。福哥的夫人觉罗氏生有一子名瞻岱。瞻岱在雍正年间曾任正黄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乾隆三年升任甘肃提督,成为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

据清史专家冯其利调查,瞻岱的后人叶广忠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葬于双榆树村纳兰氏家茔。此时茔地占地八亩,立有界桩上书“叶赫纳兰氏管地”。墓地位于双榆树村南,即今中国人民大学南墙外的友谊宾馆家属宿舍楼区,今为海淀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友谊社区”。(待续)

第18篇: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反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反思

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

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做到引领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本课教学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第19篇:纳兰性德《金缕曲》教案

【教学课题】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教学目标】

1.理解:体会纳兰性德的词风。

2.领会:了解纳兰性德的身世、性格及对其创作的影响。3.应用:通过作品学习,了解纳兰性在词史上的地位。 【教学要点】

1.写作背景及纳兰性德简介。2.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3.纳兰词的总体风格。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进程】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像陈维崧,一生竟写了〔金缕曲〕几百首。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词人,纳兰在小令方面词工清丽,造诣极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现存纳兰性德的词作,有三百多首。这些词,有写爱情的苦闷,有写仕宦的烦恼,有写塞外风光与江南景物,也有表现封建社会行将崩坏时地主阶级有识之士的失落感。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可惜,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作为贵介公子、皇室侍卫,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对创作也有所影响。在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金缕曲〕《赠梁汾》则是纳兰词中熠熠生辉的一首绝唱。

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为而发。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的,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那时,顾贞观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现实有共同的认识。据顾贞观说,吴兆骞被诬流放,纳兰性德看了顾给吴的两首〔金缕曲〕,异常感动,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给顾贞观写了这首披肝沥胆的诗篇。

二、课文分析

“德也狂生耳”,起句十分奇兀,使人陡然一惊;因为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纳兰性德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在他面前正铺设着一条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他竟劈头自称“狂生”,而且还带着颇为不屑的语气,这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跟着三句,是他对自己身世的看法,“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缁尘即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纳兰性德化用谢朓“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的诗意,说自己生长在京师的富贵人家,蒙受尘世的污浊。“偶然间”三字。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华喧嚣的生活。在词的开头,他就坦率地把自己鄙薄富贵家庭的心境,告诉给顾贞观,是希望出身寒素的朋友们理解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般的贵介公子。

“有酒惟浇赵州土”。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平原君即战国时代赵国的公子赵胜,此人平生喜欢结纳宾客。李贺写这两句诗,对那些能够赏识贤士的人表示怀念。他举起酒杯,浇向赵州,觉得茫茫宇内,惟独平原君值得景仰。纳兰性德径用李诗入词,同样是表示对爱惜人才者的敬佩。当然,他和李贺的心情不尽相同。李贺怀才不遇,攀附无门;纳兰性德生长名门,青云有路。但是,他从顾贞观、吴兆骞等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会的不平,感到人才总是无法逃脱遭受排挤的厄运,因而忧思重重,满怀悲愤。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谁会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独落寞的悲哀。总之,他的失望、彷徨、牢骚之情,统统包含在反诘的口吻之中。

前几句,作者极写心情的抑郁,这正好为得遇知己朋友的兴奋预作蓄势。就在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他遇到梁汾了。“不信道,竟逢知己”。骤然看来,在“不信道”之后,又加上“竟”字,显得有点累赘,但重复强调意外之感,是为了表达得友的狂喜。这几句,笔势驰骤,极尽腾挪变化之妙。

接下去是写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据说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纳兰性德翻用其意,说他们相遇时彼此正当盛年,都还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不过,在举杯痛饮之余,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辛稼轩曾有句云:“倩何人,唤取翠袖红巾,揾英雄泪。”纳兰性德的心情,与此相类。不过,辛词“揾”字比较含蓄,纳兰用“拭尽”一语,却是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这几句,诗人把歌哭笑啼交错在一起,比杜、辛的诗句显得更鲜明更奔放。

上阕,以“君不见,月如水”作收束。它是全篇唯一的景语。那一夜,月儿皎洁,凉浸浸的,似是映衬着他们悲凉的情怀,又似是他们纯洁友谊的见证。

一般人写词,包括纳兰性德在内,总喜欢较多敷写眼前或内中看到的景色。因情写景,情景相生,会收到形象生动境界隽永的艺术效果。象〔金缕曲〕这样体制较长的词调,完全不入景语,则易流于粗率。纳兰性德这首词着眼于传情,诗人直抒胸臆,但也注意顺手拈来一二景语,约略点染。沈谦在《堪词杂说》中认为:“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微语,绵缠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这是颇有见地的经验之谈。纳兰性德在歇拍中稍作跌宕,略写月色,正是在豪爽中夹入工细之笔。这似乎是闲笔,却使人感到,诗人极度激动的感情,又蕴含着深沉的意味。

下阕,纳兰从同情顾贞观、吴兆骞的坎坷遭遇着笔。“共君此夜须沉醉。”这里的“须”字很值得玩味。它表明,诗人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神经麻木。从写法上看,此句与杜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也颇相似,但意境大不相同。“纵酒”未必大醉,“沉醉”却是醉得不省人事。为什么必须烂醉如泥?下面跟着作答。“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屈原说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纳兰性德看来,古往今来,有才识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顾贞观等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避免。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他便劝慰好友,大家懒得去管,一醉了事。这种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但诗人冷峭的情绪,乃是愤怒与消极的混合物。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从顾贞观等今古才人的遭遇中,诗人想到自己。在污浊的社会中,过去的生涯,毫无意趣,将来的命运,也不值一晒,因而他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叹。在词的开头,诗人已透露出他对门阀出身的不屑,这里再一次申明,是强调他和顾贞观有着同样的烦恼,对现实有着同样的认识,他和顾贞观一起承受着不合理社会给予的压力。在这里,通过诗人对朋友安慰体贴相濡以沫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激忿。

在激动之余,纳兰性德把笔锋拉回,用沉着坚定的调子抒写他对友情的珍惜。“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劫是梵语劫簸的省略,是计算时间的数量词。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时刻。他郑重表示,一旦倾心相许,友谊便地久天长,可以经历千年万载。同时,彼此相见恨晚,只好期望来世补足今生错过的时间。用不着剖析,这番誓言,灼热如火。结句“然诺重,君须记”。再三叮咛,强烈地表达与顾贞观世世为友的愿望。

纳兰性德有些词,写得悲凉顽艳,象“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象“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使人读来觉得香留齿颊。但是,纳兰词最大的特点是直抒性灵,感情直率,他一贯认为,“诗乃心声,性情之事也。”这种主张,体现在创作中,便显得不事雕饰,天籁自鸣。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这比较准确地概括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就〔金缕曲〕《赠梁汾》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运笔如流水行云,一任真纯充沛的感情在笔端酣畅地抒发。不过,纳兰性德的诗歌直写怀抱,又非不注意艺术锤炼,一味粗头乱服。从〔金缕曲〕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作者经常化用名句,运用典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中用事,贵无事障。晦也,肤也,多也,板也,此类皆障也。姜白石用事入妙,其要诀所在,可于其《诗说》见之,曰:‘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学有余而约用之,善用事者也。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纳兰性德天衣无缝地流畅地运用故实,就是善与活的一例。正因如此,这首〔金缕曲〕显得既酣畅,又深沉;既慷慨淋漓,又耐人寻味。这首词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使人读来五内沸腾,神摇魄荡,感觉到作者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它的成就,证实了一条创作的真理:真情实感,是诗歌的生命。

三、课堂讨论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表现友情的名作名篇,请列举一些。

四、课堂小结

词作的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词作上片先表达想结交知己的心愿,然后抒发结识的欣喜之情,紧接着下片表达和知己心心相印的愿望。

2、用典贴切:词中多处用典,义深辞约,增加了词的内容含量,表达出复杂深厚的感情,而且也使词增加了特殊的韵味,取得更好的美学效果。“有酒惟浇赵州土”。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平原君即战国时代赵国的公子赵胜,此人平生喜欢结纳宾客。李贺写这两句诗,对那些能够赏识贤士的人表示怀念。他举起酒杯,浇向赵州,觉得茫茫宇内,惟独平原君值得景仰。纳兰性德径用李诗入词,同样是表示对爱惜人才者的敬佩。“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据说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纳兰性德翻用其意,说他们相遇时彼此正当盛年,都还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不过,在举杯痛饮之余,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屈原说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纳兰性德看来,古往今来,有才识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顾贞观等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避免。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他便劝慰好友,大家懒得去管,一醉了事。这种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但诗人冷峭的情绪,乃是愤怒与消极的混合物。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第20篇: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纳兰性德高分范文
《纳兰性德高分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