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式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1: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式的调查报告

科文学院 2007级制药工程专业 078316127 张颖

随着我们11届毕业生陆续找到了工作,08年的经济危机仿佛已经看不到影子了。招聘会、宣讲会一场接着一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问及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很多大学生表示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

根据调查,一大部分对自己就业不满意的地方变现如下:

(1)薪酬待遇不高 寻找能够发挥所长的工作环境、晋升培训机会和与自身价值相符的薪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指标。现在很多公司与大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上实习工资很低,转正后也达不到理想的工资。

(2)事业平台不佳 除了薪酬较低外,很多企业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失去才华的事业平台。失去了创业与发展的平台,失去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培训机会,个别企业家缺乏智慧与人格魅力,在这种环境里,毕业生弄得不好,就极易把自己给耽误了。

(3)城市魅力不足 选择就业城市的指标除了待遇与企业形象外,毕业生们还关注什么? 选择就业城市,他更看重的是当地所能提供的诸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他们的择业观有很大关系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90年代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经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这些主导特征,构成了大学生择业群体,并制约着他们的择业观。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

除了择业观以外,造成很多大学生签约不理想或者不想签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高不成低不就 初出象牙塔的学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他们期待的职场,是学有所用、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而且由于近年来学费增长等因素,使他们对薪金的要求更加高了。可是,就业市场,强手如林,加上这几年由于扩招等原因带来的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让他们屡屡受挫。走出去参加社会的招聘会,诸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条件让他们望而却步,。不少学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过提高学历来回避就业高峰形成的压力,增加就业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校漂族”留在学校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准备。

(2)先啃老,等待就业机会 一部分毕业生认为,理想和愿望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与其委屈自己遗恨终生,还不如现在趁年轻放手一搏,给自己多一点机会。所以他们不愿意草草地用一纸签约把自己束缚在并不理想的岗位上,他们大胆地选择“不就业”。他们重视自我、张扬个性、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一定会在不远的一天实现。

(3)美其名曰“恋校情结”,实为意志薄弱、逃避现实 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递增,社会需求却相对滞缓,过去那种拿着大学文凭,等于拿到工作的入场券的“风光”现象已不复存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问题。虽说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已经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但是总是有少数毕业生抱着理想化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就业。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对社会给予自己的回报期望过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见。屡败屡试,屡试屡败,渐渐地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应有的勇气。从当初的想就业,到惧怕就业,使他们重新过起了学校里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竞争,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的心态,逗留在学校不肯出去。这些看起来是恋校情结的表现,实际上是意志薄弱,逃避现实的表现,和上述两种情况的“校漂族”有很大的区别,至少在人生态度上是消极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无自知之明。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因此导致自己情绪低落。其实,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走出情绪的低谷。逃避得了一时,逃避不了一生一世,这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择业新观念:

(一)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靠、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预备。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平衡之处,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假如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预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是难以顺利就业的。 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老实收信,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二)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三)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究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四)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

(五)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所以,学生在择业时要注重的几个问题: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好习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②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定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③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阅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式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势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当代大学生成才与就业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式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式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